在冥想中自我療愈,對身心靈進行一次洗滌

小時候,很害怕壁虎,因為父母常嚇唬說:壁虎的尾巴斷了會鑽入小孩子的耳朵。這種說法讓我每次看到壁虎都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也會心生好奇,對壁虎的尾巴產生濃厚的興趣。


在冥想中自我療愈,對身心靈進行一次洗滌


後來發現其實是因為壁虎受到攻擊後,為了保命捨棄尾巴,斷掉的尾巴由於還連著神經組織,離開身體後還能擺動一段時間。壁虎的神奇之處,除了斷尾可以嚇唬小朋友和其他攻擊他的生物,更加神奇之處是能夠重生,即尾巴能夠自愈。

昆蟲有自愈能力,人體也有非凡的自愈能力。而且人的療愈能力不僅僅包含身體的修復:受傷皮膚的自我修復、生病後體內自發抗體消除病毒、筋骨損傷後重新恢復,還包含身心的自我療愈:療愈疲勞、療愈心靈創傷、釋放積蓄的壓力、重整喪失的信心······

在冥想中自我療愈,對身心靈進行一次洗滌。

我喜歡用正念陳述的方式,溝通自己的內心,給予自己積極的心靈暗示。一句正向陳述的句子,清除情緒中消極的部分,注入一股新的活力。正念陳述並非一種自我欺騙,而是對積極情境的一次體驗,體驗自己處於更樂觀向上時的狀態,體驗自己充滿自信仁愛時的狀態。這些非凡的情緒,會更新掉不健康的想法,恢復更佳的精神狀態。

冥想的力量也體現在超凡的想象上,通過對治癒性能量的想象,激發身體自愈的潛能。在冥想的世界中,能量經過內心的引導得以打開流通的通道。想象一股治癒身心的白色能量,掃描過全身,尋找身體中感覺堵塞的部位,白色的能量集中在這個位置,一點點清除鬱結之氣,恢復全身能量的流動。每天清晨,想象治癒性能量對身體照射,與早上柔和的陽光相互呼應,全身沐浴在神奇的光輝中,不消片刻,感覺到舒暢和歡欣。

在冥想中自我療愈,對身心靈進行一次洗滌

靜坐也是我常常用於治癒心神的方式。

有時工作的重壓和身體的疲勞雙重作用下,精神感覺衰弱,心神渙散。我會選擇簡單的靜休,來獲得腦海片刻放空,在放空狀態下,疲勞在悄無聲息中流走,精神得到一次充電。靜坐中,看著車流,聽著雨聲,憂愁一點點隨著車燈遠去,壓力在雨滴下落時消散。

佛家和道家的禪修,都有打坐修行,類似於呼吸冥想加靜坐的方式。呼吸冥想可以把心神收斂到當下,管理紛亂的思緒。寧靜的安坐,讓全身深度放鬆,感覺身體細微處的變化,調節身心到最佳狀態。身體在最佳狀態下,更快的消除身體疲勞,療愈負面情緒。

寫作也是自我療愈的過程。

寫作中,把鬱結在心中的情緒輸出到紙面上,如同與人傾述。並且往往在寫作是會將負面情緒逐漸轉變成為正向的思考,變負為正的過程,化解了鬱結的肝氣,疏通了胸中的塊壘。寫作中,深度與自己對話,不斷髮問,問出問題,再尋找答案的過程,往往能發現以往殘留的心理暗傷。

暗藏在童年或者成長過程中心理創傷,需要通過正面描述,正視恐懼的源頭,消除恐懼心理,才能獲得療愈,走出陰影。寫作中,關心身邊最愛的人,從平淡的小事中,體會親人和朋友的關懷,這種愛的關懷如同撫慰心靈的金色能量,治癒著生活給身心帶來的一切創傷。


在冥想中自我療愈,對身心靈進行一次洗滌


運動也是自我療愈的過程。

有人說,最好的休息不是睡覺而是運動,我對此十分認同。適量的運動並不會增加疲勞,反而會有助於身體內積聚的壓力釋放。在做肩頸按摩時,我時常體會到身體各個部位的肌肉,儲藏著長時間不動積累的緊張感,我想,這種緊張感就是身體壓力的一部分,當按摩緩解這些部位的緊張感時,身體會感覺放鬆和舒適。運動的過程起到更好的作用,活動身體部位,釋放掉緊張感。而且運動的過程是主動的,肌肉不止是放鬆了,還做了舒展和拉伸,相當於一次身體的保養維護,身體機能被調動出來,增強免疫力。

運動也是一種調節情緒的機制。運動的過程與冥想有相似的功效,集中精神,專注呼吸過程,消滅負面情緒,運動時身體中產生的腎上腺素,會使情緒變得亢奮起來,一種積極的情緒產生良好的身心平衡效果。

在冥想中自我療愈,對身心靈進行一次洗滌

睡眠中自我療愈。

睡眠的過程就是身體在自我調節,恢復狀態的過程。睡眠的研究案例顯示,沒有良好睡眠的人,身體機能會惡化,甚至發生病變。獲得良好的睡眠,有助於身體激素水平的調節,情緒的調節,身體活力的恢復,甚至有助於疾病的治療。

睡眠如此重要,它佔據了生命的近乎三分之一的時間,我們用這個時間進行身體休息,更神奇的修復過程發生在睡夢中,在夢中,我們無意識的釋放著白天積累的壓力和情緒,這個做夢的過程,是心靈的平衡,也是一次自己創造的和解,正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夢是對生活的執念的回應,療愈我們內心的不甘,緩解內心的壓力。

深度睡眠的過程中,腦海中腦電波是一種健康的阿爾法波,科學研究表明可以穩定情緒,平衡壓力,增強免疫力。從嬰兒每天熟睡超過16個小時,就可以發現睡眠對於身體發育重要性,也是一種身體的自我保護,保護大腦不過分活躍或疲勞過度,也保護身體的每一個器官進行新陳代謝,然後開啟新的一天。

旅行也是自我療愈的方式。

旅行中欣賞美景,享受美食,體驗身心的放鬆。感受美好的、新奇的事物,可以轉換生活的節奏,把壓力和緊張拋棄。歐美流行的Gap year間隔年旅行,其實就是一次身心的休養,辭去工作,暫別世俗社會的壓榨,解放一次心靈,在旅途中尋找生命的意義,獲得內心療愈,找到重返世俗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