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蹦迪,宮牆變形,瀋陽故宮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

1621年,努爾哈赤率領八旗大軍挺進遼東,並將都城從赫圖阿拉遷至遼陽,興土建宮。但4年後的1625年三月初三,努爾哈赤突然決定遷都盛京(今瀋陽)。


為何突然遷都?民間一直流傳是努爾哈赤深信風水。不過站在一個領袖實用主義的立場看, 瀋陽交通便利、物產豐富,是關外天然具有創業首都性質的選址。再加上遼陽漢人太多讓滿人缺乏歸屬感,於是瀋陽變成再合適不過的選擇。


從山裡到山腳,再到廣闊的平原

(Jeff Schmaltz, MODIS Rapid Response Team, NASA/GSFC)▼

皇帝蹦迪,宮牆變形,瀋陽故宮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

在清朝前期,瀋陽皇宮也是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政治統治中心,並在後來的歷史洪流中經歷了變遷,成為清朝留存至今重要的文化遺蹟之一。


瀋陽冬天裡的一把火


定都瀋陽後,努爾哈赤招募能人,在明代中衛城的基礎上大興土木,建了位於皇宮東路的大政殿與十王亭,這就是瀋陽故宮的雛形。


而坐北朝南的大政殿,則是東路最輝煌的建造。


大政殿,最早稱為大衙門

是清朝早期的皇帝舉行重大典禮及政治活動的場所

(圖片@圖蟲·創意)▼

皇帝蹦迪,宮牆變形,瀋陽故宮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


大政殿建造奢華且場地寬闊,這裡便為舉行大型典禮、招募士兵集會等重大活動的地方,後世的皇帝也常常使用,順治的登基大典就是在此進行的。


同時,大政殿與前面的十王亭在一個院落中,形成罕見的君臣合署的建築模式。這也意味著在清朝前期,統治者力量不夠強大,需要更多的支持與協助,民主合議制度在建築結構上體現了出來。


大政殿前有廣闊的場地,便於舉行大型活動

(圖片@圖蟲·創意)▼

皇帝蹦迪,宮牆變形,瀋陽故宮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


努爾哈赤辭世後,皇太極續建故宮,中路的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麟趾宮、關雎宮、衍慶宮、永福宮等建築拔地而起。


與東路不同,中路的崇政殿是皇太極獨霸天下的作品,也是他處理日常事務的地方。而整個中路在整體佈局上,為前朝後寢,前面是皇帝辦公的崇政殿,後面則是皇帝、妃嬪居住的寢宮。建築風格則借鑑了漢族、滿族的建築傳統,體現出民族融合的傾向。


中路區域是整個瀋陽故宮中最大的

而中路的鳳凰樓則是昔日盛京的最高點

(圖片@圖蟲·創意)▼

皇帝蹦迪,宮牆變形,瀋陽故宮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

皇帝蹦迪,宮牆變形,瀋陽故宮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


在1644年清兵入關後,瀋陽皇宮失去皇宮地位,成為陪都行宮,真正變成了“故”宮。


再後來故宮被歷史褪去了顏色

融入到瀋陽這整個城市中去了

(圖片@圖蟲·創意)▼

皇帝蹦迪,宮牆變形,瀋陽故宮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


但這裡並未遭到忽視。清歷朝皇帝循制祭祖,恭謁三陵,始自康熙,終至道光的皇帝曾先後十一次來到這裡,在此期間,也又對故宮進行過數次大修,增建和擴建。後期西路建築,如文溯閣、戲臺、養熙齋等便是此期間的產物。


不過整體而言,西路的與東路、中路的黃色琉璃瓦覆頂、金碧輝煌的風格相比,顯得要素樸雅緻許多。


給你一個樸素憨厚的微笑你自己體會一下

(圖片@圖蟲·創意)▼

皇帝蹦迪,宮牆變形,瀋陽故宮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


相比於名滿天下的北京故宮,瀋陽故宮不僅具有濃郁的東北地域特色,還囊括了獨特的滿、蒙、藏建築精華。


東路大政殿、十王亭建築群佈局仿照的是八旗行軍帳殿(大幄次)的佈局;中路的特點則是“宮高殿低”,居住部分位於高臺之上,俯瞰理政的正殿區域,這是來源於滿族人喜居於臺崗之上的生活習慣,同時滿族建築的三大特徵“口袋房、萬字炕、煙囪建在地面上”也都有所體現;而西路,以及中路的東西二宮,則完全是漢式建築。


越修越大的瀋陽故宮

(圖片來自Wikipedia@Kallgan)▼

皇帝蹦迪,宮牆變形,瀋陽故宮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


作為清王朝的發跡之地,後世帝王經常在此“恭貯”皇家珍寶。尤其是清代皇帝的十數次東巡,為這裡帶來了可觀的珍玩與生活用具。然而,清朝滅亡後的連年戰爭讓這些已經是所存無幾了。


解放戰爭勝利後,故宮才回到人民手中,國家層面對其進行維修與保護才逐漸使其又煥發了生機。瀋陽故宮成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鞏固發展的雛型,也是明清兩朝興衰交替的歷史見證,更是瀋陽人民的驕傲。


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

(圖片@圖蟲·創意)▼

皇帝蹦迪,宮牆變形,瀋陽故宮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


而如今,這個極具歷史旅遊價值的景點,卻在最近點燃了一把冬日裡的火焰。


剛過去的12⽉5⽇,瀋陽故宮上演了⼀場跨越百年的視覺盛宴。原本紅磚碧瓦、莊嚴肅穆的故宮動了起來:時而抖一抖,時而變個身,在縹緲幻影間的這種景象實在令⼈震撼;還有曾經的努爾哈⾚、皇太極、海蘭珠、跟著⾳樂節奏,歡快蹦迪……


皇帝蹦迪,宮牆變形,瀋陽故宮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


皇帝蹦迪,宮牆變形,瀋陽故宮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


這是抖⾳潮玩屬性與瀋陽城市特⾊結合,也是現代潮流元素與厚重的歷史⽂化的中和。這種“活起來”的歷史,賦予了瀋陽故宮不⼀樣的質感,也憑藉奇幻和震撼的視覺觀感瞬間刷爆了瀋陽⼈的社交圈。


而沒有趕上這場光影盛宴的,不甘心地在相關報道下留言:


“我一離開瀋陽就搞事情”。


皇帝蹦迪,宮牆變形,瀋陽故宮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


而喚醒這種活力的,是⼀場引領先鋒的科技:抖音地標AR投影秀。


網紅城市的新玩法


抖音近期推出城市地標AR特效,用戶可以通過抖音拍攝短視頻體驗建築“動起來”的特效:打開抖音拍攝界面,使用AR特效貼紙,掃描地標建築即可觸發AR效果。


除了瀋陽故宮以外,很多城市的地標建築都在被抖音重新塑造,比如同樣飽經歷史滄桑的西安鐘樓(抖音搜索“鳳飛西安鐘樓”)。


到達地標掏出手機,畫面上會有搖晃手機查看特效的提示

(圖片@圖蟲·創意)▼

皇帝蹦迪,宮牆變形,瀋陽故宮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


在抖音AR特效下拍攝時,鐘樓會緩慢“增高”,接著在右側打開一扇門,金色的鳳凰在金光中徐徐飛出,並繞著鐘樓環繞……神話劇一般的場景讓看客直呼奇妙。


抖音AR特效下拍攝的鳳飛西安鐘樓▼

皇帝蹦迪,宮牆變形,瀋陽故宮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


西安鐘樓建於明太祖朱元璋時期,鐘樓建在方型基座之上,為磚木結構,重樓三層簷,四角攢頂,總高36米,佔地面積1377平方米。其簷上覆蓋著綠色的琉璃瓦,內部滿是貼金彩繪,頂部乃鎏金寶頂,具有很高的審美水準。


鐘樓現在依然是西安的城市中心

(圖片@圖蟲·創意)▼

皇帝蹦迪,宮牆變形,瀋陽故宮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


作為中國古代遺留下來眾多鐘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鼓樓之一,鐘樓全年都是遊客的熱門打卡地。


另一個必須要打卡的當然是去跟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小姐姐牽手了▼

皇帝蹦迪,宮牆變形,瀋陽故宮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


到了重慶,人氣超高的地標建築變成了洪崖洞。


洪崖洞又稱洪崖門,是古重慶城門之一,主要景點由吊腳樓、仿古商業街等景觀組成,也重慶市重點景觀工程。


重慶洪崖洞設計上,抖音就選取了能代表重慶文化特色的一些元素,比如重慶小面、辣椒等,並將火鍋和霧都相結合進行設計。


皇帝蹦迪,宮牆變形,瀋陽故宮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


大批遊客會在夜晚燈光開啟後前去洪崖洞打卡,感受燈火通明中的巴渝文化。此時如果打開抖音對著洪崖洞掃一掃(抖音搜索“朋克洪崖洞”),看到的便是一個秒變賽博朋克風、隨著音效律動的洪崖洞,充滿了未來城市的氣息。


嘣,瞎卡拉卡▼


皇帝蹦迪,宮牆變形,瀋陽故宮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


考慮到白天和夜晚實際光線變化的問題,抖音設計團隊把白天的藍紫色調濾鏡調得更暗,晚上則會切換成另一個不那麼暗的濾鏡;在燈牌設計上,也結合了抖音品牌和重慶洪崖洞的文化特色。如此炫酷帶感的洪崖洞,讓一些網友表示自己想要變身。


另外,在迴歸祖國20年之際,澳門地標也有了自己的抖音地標AR特效。位於炮臺山下的澳門大三巴牌坊,為聖保祿教堂遺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澳門八景”之一。


大三巴牌坊糅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與東方建築的風格建築而成,雕刻精細且壯觀,無論是牌坊頂端高聳的十字架,還是銅鴿下面的聖嬰雕像和被天使、鮮花環繞的聖母塑像,都充滿著濃郁的宗教氣息,給人以神聖的享受;而牌坊上各種雕像栩栩如生,堪稱“立體的聖經”。


三巴遺蹟,打卡聖地

(圖片@圖蟲·創意)▼

皇帝蹦迪,宮牆變形,瀋陽故宮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


在抖音澳門大三巴牌坊AR特效裡(抖音搜索“寶藏大三巴”),則出現了一個能夠口吐金幣的石像瘋狂吐著金幣,無論光照等條件如何變化,石像的材質、顏色都可以與牌坊自然融合。


皇帝蹦迪,宮牆變形,瀋陽故宮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


除了上文提到的幾個地標外,抖音同期還上線了北京三里屯太古裡(抖音搜索“像素三里屯”)、上海東方明珠(抖音搜索“上海天空之城”)、廣州省博物館(抖音搜索“律動廣東省博物館”)一共6個地標AR道具。上線後,大量用戶搜索拍攝上傳,總播放量已經過億。



抖音用戶拍的上海天空之城的魔幻效果▼

皇帝蹦迪,宮牆變形,瀋陽故宮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


甚至有人留言說,專門坐了2個小時的車來拍特效…


短視頻時代的城市們


抖音地標AR引發市民排隊打卡的城市,之所以如此具有一呼百應的影響力,自身的城市實力與魅力是一方面,也少不了短視頻這種傳播工具的加持。


像素三里屯▼

皇帝蹦迪,宮牆變形,瀋陽故宮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


隨著移動互聯網以及4G、WIFI的深入普及,短視頻得以在近年迅速發展。而短視頻用戶的飆升給城市形象傳播帶來的利好也是肉眼可見的。


一是促進城市旅遊業。城市形象與城市的旅遊人氣高度相關,遊客用腳投票,城市形象的改善便最容易體現在城市旅遊熱度上。


哥喝的不是酒,是霸氣▼

皇帝蹦迪,宮牆變形,瀋陽故宮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


2018年,在抖音上,西安相關視頻量超過190萬,播放總量接近90億,這種傳播規模讓毛筆酥、摔碗酒、鐘鼓樓等標誌性文化產物吸引了更多人前來體驗:2018年春節假日期間,西安接待遊客數超過1269萬人次,同比增長66%,旅遊收入超過103億元,同比增長137%。


利用短視頻打文化牌,也能夠高效實現城市文化品牌創設與輸出,這對工業基礎較弱的城市來說可謂一次“逆襲”機會:比如知道的人並不多、但文化底蘊豐厚的石家莊市正定縣,藉著短視頻風潮的崛起也擁有了更大的舞臺。


文化底蘊豐厚的石家莊市正定縣▼

皇帝蹦迪,宮牆變形,瀋陽故宮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


短視頻傳播更“大”的影響是,在國際層面實現了國內城市形象的建設與推廣。對影響力已經足夠大的城市來說,短視頻短小精悍而美的視聽符號有效削弱了國別疏離感。


如成都與西安——一直以來就以熊貓和兵馬俑為國外人民所知,這種傳播基礎優勢在短視頻的助力下被放大,向世界輸出自己的文化名片。


去現場你可能只能看到前排遊客的頭▼

皇帝蹦迪,宮牆變形,瀋陽故宮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


而作為短視頻平臺的移動端代表,抖音在實現幫助實現上述城市影響力、塑造城市新形象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抖音作品中,有關城市的內容日益豐富多元化,城市形象也因此更加飽滿平實。


拿重慶來說,這裡“地無三尺平、人性更火辣”的抽象形象深入人心,而在抖音上,這種抽象概念被具象化,在最受歡迎的重慶城市形象視頻中,“穿樓而過的輕軌”能體現重慶多山特質,“火鍋與美女”則能體現重慶“火辣”的內涵。這種具象化讓城市變得更加立體。


司機視角穿樓而過▼

皇帝蹦迪,宮牆變形,瀋陽故宮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


雖然爆款短視頻很多,但它們的拍攝主人並非全是名人,相反,其中超八成的熱門視頻來自普通市民的個人創作。這種友好的創作者氛圍,拉近了遠在千百里之外的城市與屏幕前觀眾的距離,讓遠在天邊的城市瞬間鮮活起來。


近期抖音上線的地標AR特效亦是如此。


地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城市的象徵,用地標AR特效拍抖音,便成了用戶記錄自己來到過這座城市最便捷的工具。一款成功的地標AR特效,能夠準確傳達地標本身所承載的文化和象徵意義,深得用戶青睞也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舞動起來的廣東博物館▼

皇帝蹦迪,宮牆變形,瀋陽故宮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


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家鄉有一份自豪,想告訴別人自己的家鄉有多好。打開抖音地標AR,為你的家鄉拍下一段視頻名片吧。


參考文獻:

[1]李宗育,盧芳.談清前期宮殿——瀋陽故宮[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4):27-29.

[2]孫啟仁.瀋陽故宮早期建築的特點及等級[J].瀋陽故宮博物院院刊,2009(02):88-93.


皇帝蹦迪,宮牆變形,瀋陽故宮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