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偶感 賈貴懷

清明節回鄉祭祖,探望父親,看到故鄉的鉅變思緒萬千。

自己離開故鄉,調來大同工作,一轉眼已經三十多年。魂牽夢縈的故鄉在自己離開的三十多年中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舊時熟悉的街道沒有了,展現在眼前的是寬闊平坦的大道;原來坡坡梁梁溝溝裡鄉親鄰里的房屋院落,大都廢棄荒蕪無人居住了,都在平坦開闊的地方建造了新房,家家戶戶遷入了新居,昔日熟悉的鄉鄰的家門也不認識了。三十年的變遷,真是舊貌換新顏。還有很多故人已作古,很多兒童青年不認識我,給人時過境遷,物是人非的悽清之感。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見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意境和情感。

得知我回鄉的消息,在鄉的親戚和朋友都抽空去看望我。我們一起聊一些別後多年的人和事,無話不談,話題很多,各抒己見,滔滔不絕。時代變遷,人生遭遇,兒女工作,目標任務都說得津津有味。但探討最多的還是國際時事,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對我們普通百姓的影響。

特別是和幾個發小在一起聊天時的話題更是感慨萬千,兒時的記憶歷歷在目,彷彿就在眼前。

小時候的衣食住行,大家都記憶猶新。小時候一個同學在我們的印象中一年四季就只有一身單衣服,受盡了飢寒交迫之苦。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們讀高中時,學校離我們村二十五里地,當時連個自行車也沒有,只能和同學們結伴步行。小時候糧食不夠吃家家戶戶都差不多,各種野菜樹葉能吃得差不多人人都吃過,住的房屋全村人都差不了多少,要麼是不很寬敞明亮的木結構土坯瓦房,要麼是土窯洞,土窯洞儘管冬暖夏涼,但光線很差,也是千百年來黃土高原人民的無奈選擇。

回鄉偶感 賈貴懷

通過改革開放前後四十年的故鄉的發展變化,說到社會的進步變化之大。

尤其我們對最近網絡上關於五零,六零後的評說有同感。都說五零,六零後經歷了多少磨難,嚐盡了種種辛苦。但我們如果改變一種態度,客觀辯證地對待我們的人生經歷,就會覺得我們這一代人,是由貧困向小康,經歷科技進步最快,社會變化最大,生活方式變化最顯著的一代人。

我們曾面朝黃土,背靠皇天,受過勞苦,捱過飢餓,經過彷徨,有過失望,做過美夢,有過理想。兒時有過"樓上樓下,電燈電話,三轉一響,西裝革履"的期盼,大了也享受過呼機,手機,電視,電腦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幾十年間,入地(地鐵),上天(飛機),超越了歷代帝王的待遇;隱身(網絡)亮像(視頻),集結了千古神仙聖賢的智商!

回鄉偶感 賈貴懷

從當年騎自行車出門的美感,到如今駕駛汽車,乘坐飛機出行的平常;從漂洋過海的環球旅行,到曠世縹緲的虛無網遊。我們這一輩,人生經歷跨越了幾千年,生活品質超過了無數代。

而如今,從童音朗朗到了白髮蒼蒼,從推鐵環,跳皮筋到坐高鐵遊遍祖國秀美山川。

我們這一輩,沒有經歷兵荒馬亂的戰爭,流離顛沛的逃亡,國破家亡的痛泣,妻離子散的悲傷!國有不平,我們基本生活無憂!世有不公,我們依然逍遙自由!雖也辛苦,卻是為了兒孫!雖有苦衷,總還對得起人生!雖經磨難,卻能劫後餘生!我們要放飛夢想,撫平心情,笑看世界,樂對人生!特別是,我們還搭上了科技發展的未班車;我們聊微信,健康快樂每一天;我們搞網購,新奇物品送身邊;我們打滴滴,專車接送自動付;我們搞團購,吃住打折很隨便;我們常聚會,同學朋友樂翻天!

我們是活得最值得的一代人,五六七十歲,似乎經歷了五六七千年。看到過原始社會的痕跡,經歷過封建殘餘的侵襲,乾的是偉大的社會主義。

我們這一代,出生在困難時期,成長在文革時期,學習在撥亂反正時期,工作在改革時期,養老在追夢時期!

親愛的朋友,當你晨練在林蔭小道上,當你閒逛在鬧市人群之中,當你夜半聚會歸家在無人的街道上,你帶看悠閒哼著小曲徜徉在大街小巷,可有過一絲恐懼嗎!

但你可知道在這種環境之下,世界上有多少國家特別包括西方發達國家,如果這時候獨行,絕對是最恐怖最危險時刻。

能活在當今,是我們的幸運,再這不要說我們的國家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放眼全球有哪個國家能與我們的祖國比,要時刻記住自己是中國人!

回鄉偶感 賈貴懷

作者簡介:賈貴懷,男,1964年生,1982年參加工作,現在大同市雲岡區職業中學任教,職稱,講師。

學習經歷:1971一1978在神山一村上小學、初中

1978一1980在原平中學

1980一1982在忻縣師範學習

2002一2005自學考試取得山西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文憑

工作經歷:1982一1988在原平崞陽中學任教

1988一2000在大同市皮鞋總廠工作

2000一現今在大同市雲岡區中學任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