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理學,掌握了這些原則,孩子的成長不會差

雖然每個父母都肩負著教育孩子的重任,除了給予孩子各方面的照顧外,還要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青少年成長髮育的不同階段之間,心理變化非常明顯,一個心理階段結束另一個心理階段隨之而來,以至於人們不無誇張地談:“所謂成長就是一個不斷再生的過程”。

第一個心理發展階段是從出生到6歲,這個時期的心理類型基本一致。這是兒童生長髮育最快的時期之一。

育兒心理學,掌握了這些原則,孩子的成長不會差

此期人格發展的特點是兒童自我概念初步形成,隨著年齡增長,兒童的人格會有很大變化,非常容易受到成人的影響。

也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借所謂的無條件地從外界學習模仿的早期過程。

心理成長的第二個階段是6-12歲。這個階段相對平穩,兒童處於一個穩定的發展期,表現的健康、強壯。

對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心理學家羅斯有如下描述:“這種在精神上和身體上表現出來的穩定,是兒童階段後期的一個明顯特徵。這種穩定與成年時期非常相似。

育兒心理學,掌握了這些原則,孩子的成長不會差

這個階段不僅在心理上與第一階段明顯不同,而且身體上的變化也很明顯,最明顯的就是兒童換牙齒。

心理成長的第三個階段是12-18歲,在這段時間內,孩子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青少年教育受到心理學家的一致關注,因為12-18歲這個年齡段與0-6歲相似,心理變化更佳顯著。這個時期,青少年的性格很不穩定,而且有一種反叛傾向。

瞭解完青少年成長髮育的不同階段的特徵,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樣,相信教育最重要的階段不是成年,而是0-6歲,因為他們的智慧是在這個階段形成的,並且人的心理也是在這個階段定型。

育兒心理學,掌握了這些原則,孩子的成長不會差

這一時期兒童的生活環境主要是家庭、接觸最多的是父母,社會對兒童的要求包括基本生活能力,感覺運動能力發展,運用言語能力和交往能力,如辨認物體和人,學習進食,學習控制大小便,用言語表達自己的要求,稱呼人,按照吩咐或執行一些簡單指令。

此期人格發展的特點是兒童自我概念初步形成,知道自己與別人的差異,表現出各種基本情緒活動特點,如焦慮、恐懼、羞怯、敵意和憤怒。性格的內向或外向特徵也在這一階段逐漸明顯。

育兒心理學,掌握了這些原則,孩子的成長不會差

對於0-6歲兒童的心理發育,成人所能做的事情,不是教育而是提供幫助。如果我們能夠正確認識兒童的心理發育,理解他們的需要,從而延長這個學習階段,促使兒童發展其掌握知識的能力。

李玫瑾教授也認為想要孩子將來有很好地行為、表現,在我們很憂慮、擔心的青春期時期不出現可怕的叛逆、厭學、輕生等惡性事件,那麼就要把握好孩子六歲之前的這些關鍵時期。

育兒心理學,掌握了這些原則,孩子的成長不會差

在講座會中,李教授提出要在孩子6歲之前,做家長的要做這件事,那就是適當、適時地跟孩子說不很重要。不要等到孩子大了,到了18歲就晚了。

經常聽到家長感嘆讀不懂孩子的心理,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搞不懂,三四歲的孩子家長也搞不懂,可能大多數家長都盼望著能學會孩子的“讀心術”,因為不明白孩子的心理、心思,是難以教育好孩子的。

下面我們就來看下,孩子0~6歲時,家長們應該怎麼教育孩子。

這個時期,寶寶的自我意識剛剛萌發,他們不懂得表達自我意願,甚至有些不明白自我意圖,自控能力很差,卻又只能隨性而為。因此媽媽需要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並要加以正確的引導,儘量避免“硬碰硬”。

育兒心理學,掌握了這些原則,孩子的成長不會差

1、要讓孩子感受到愛。愛是需要通過你的陪伴,你的擁抱,你的不缺席,用言語表達,讓孩子知道你是愛他的,關心他的,你有她的。

沒有做的,沒有說出來的,這都不算。因為這些孩子根本體會不到。請父母不要在孩子6歲之前缺席。

2、保持溫馨的家庭環境。在所有的外部因素中,家庭環境對於孩子的影響是最不知不覺而又最深刻的,既影響了孩子的生活習慣、生活作風,也影響了孩子對“家庭”這一概念的理解,關係到孩子成年後能否組建並維繫好自己的新家庭。

育兒心理學,掌握了這些原則,孩子的成長不會差

3、學會尊重孩子。尊重孩子是需要接受孩子的一切行為,換位思考、理解孩子的行為原因。有時候孩子表達不出自己的失望,會產生莫名的焦慮和無奈,所以才會鬧不停。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家長不要說別哭,沒事有什麼好哭的,需要好好的疏導孩子的情緒,幫孩子解決問題。

4、多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和孩子說話。父母可能都會有所感覺,當你在向對方傾訴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對方用“如果我是你,我也會這樣想……”

這樣的說話方式,你會感覺自己很安慰,其實這是因為對方懂得站在你的立場上為你考慮問題,才會讓你有這種感覺。

育兒心理學,掌握了這些原則,孩子的成長不會差

我們也可以將這樣的說話方式用在孩子身上,多用孩子的眼光來看孩子,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去要求孩子,這樣會很容易走進孩子內心。

“每個孩子都可能成為人才”,許多父母都深刻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意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但是,對於如何教育孩子,並不是特別清楚。

孩子首先是個人,然後才是個孩子,他雖然小,但也是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因此父母們想要跟孩子相處得更好,想要在育兒的路上走得輕鬆點,那麼必須學會讀懂孩子的心,只有這樣才能讓親子關係更融洽,讓孩子更容易管教。

育兒心理學,掌握了這些原則,孩子的成長不會差

如果孩子的這些心理需求長期得不到關照和滿足,父母不懂得因勢利導,及時改正,勢必孩子會產生一些不好的性格,產生各種各樣的毛病和缺點。可見,每天懂點孩子心理學是多麼必要和重要。

如今的育兒早已不再停留在讓孩子吃飽穿暖、不磕碰不受傷就足矣的層面,家庭教育必須根據兒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當。若不明兒童的心理而妄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沒有成效可言的。

當父母並不是簡簡單單的只是關注孩子的衣食住行。讀懂孩子的心理,需要父母不斷學習,這樣才能教出好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