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津門怪談之五大家》第十回:農家老太太,才是真高人

小說:《津門怪談之五大家》第十回:農家老太太,才是真高人

書接上文。玉芝為三軒班之事愁上加愁,不想徐老禿說有位高人可化解此事。

玉芝忙問是哪一位?徐老禿嘡嘡嘡嘡一通話,把個玉芝聽得口瞪目呆,心說話:“這徐二哥說的到底是不是真的,那人真就這麼能耐?若真如此,或許我能借著人家仙氣兒,熬過這場劫難。可若只是名氣大,沒實質能耐,我這日子還不定多難熬呢?咳,不管怎樣,到現如今也只能有病亂投醫,先甭管有沒能耐,請來再說!”

此時已過申時,再過一個時辰,天就黑了。玉芝見時候不在,徐老禿已將高人的名諱和地址告知清楚,下一步就看自己有沒有能力請得動人家了。

玉芝起身告離,趙徐二人也不好挽留,畢竟人家是一女子。於是一套客氣話後,送到院外,囑咐玉芝沒事就過來,有嘛事兒大夥一塊商量,總比一個人轉腿肚子強得多。玉芝讓趙老四保重身體,不要為家中事過多傷心。又對徐老禿感激一番,許諾請來高人降服邪祟之後,一定回來報平安。

一通離別話說完,玉芝讓車伕和使喚丫頭順子把提前給趙老四準備的禮物拿出來,除了兩包好茶和兩壇上好的老酒,還有兩包點心之外,玉芝又拿出兩條“小黃魚”(小金條)非要留給趙老四,說自己沒來得及給弟妹和侄子上香燒紙,這兩條小黃魚是自己一份心意,買點紙錢給弟妹燒燒。

趙老四是耿直漢子,禮物可以收下,錢財一概不收。他說若非要讓留下,那就是不拿他當自己兄弟,日後也就沒法再見面了,說破大天也沒用,這金條就是不收。

玉芝推脫不過,將小黃魚收回起來,拜別趙徐二人,讓順子扶著上車。她在車內,眼含熱淚,又說了幾句道別話後,吩咐車把勢打馬回三軒班。車把勢調轉車頭,長鞭一揚,馬車緩緩駛離。趙徐二人目送馬車遠去後,抱著禮品回了屋。

書中代言,儘管咱用了好幾章來寫幾人的對話,但也不過只是大半天時間。就如您讀文字一樣,將前幾章全部讀完,也不過才兩三個小時,若是三人面對面對話,也不過比這個時間長點罷了。

花開兩朵,單表一枝。趙徐二人回屋之後的事情暫且不提,只說這位三軒班的二當家玉芝。

現如今小金寶成了人幹,三軒班最大的管事人就成她了。儘管當年小金寶為難過自己,可事後小金寶給自己磕頭賠罪,並把三軒班的一半兒給了她,兩人又是燒了黃紙磕了頭的姐妹,自己不操心也不行了。小金寶除了那個連自己親爸爸是誰都不知道的傻兒子外,在津門也沒個親人,如今她兒子跟著她一塊兒去了,照此來看,這三軒班以後的當家非她莫屬了。既是當家,就要把這班子打理好,好歹這是小金寶的心血,自己替她把這心血操持利落,也算慰藉她在天英靈吧。

如今三軒班的姐兒大多數到了別的班子,若想將她們拉回來,就必須把三軒班的邪祟事兒收拾乾淨了,到時候張燈結綵,放鞭炮掛吉字,請來鑼鼓班子熱鬧熱鬧,三軒班就算重新活過來了。

玉芝是個有心人,巴不得快些把高人請來,把這些孽事、禍事、糟心事統統清理乾淨,那時候方可撥去烏雲見日月,灑下甘露綠成蔭。

一路無話,主僕三人回到班子之時,已經半夜。儘管三軒班沒了客人,可依舊燈火通明。玉芝吩咐過,天一擦黑就把所有屋裡的燈燭全部點上,燈籠該掛就掛上,把這班子裡外照亮堂了,邪祟也就不敢來了。是否有作用,她心裡也沒底,先不管有用沒用,防著總比什麼都不做的要強。另外劉一手的徒弟給留了一口小小的桃木劍,現如今用紅繩子繫著掛在大廳,有這玩意兒在此,玉芝這心裡還多少踏實點兒。

劉一手的徒弟曾告訴她,害死常三爺和妙修的邪祟道行還不夠,只能藉助於他人的肉身來害人,自個兒還沒有幻化人形直接害人的能耐。它之所以不進屋害人,是因為三軒班挨屋都有辟邪的玩意兒,就算嘛也沒有,光憑姐兒們掛在床頭的“月事帶子騎馬布”,也足以讓它進不來。因此,那邪祟用障眼法迷上常小伯,把他爹誆到後院,結果了性命。妙修該著命短,非要探頭看究竟,若非如此,她也不至於讓邪祟咬斷了脖子。

玉芝此時心亂如麻,恨不得馬上把那徐老禿口中的高人請來,好了卻自己這樁心事。

一夜無話,轉過天來,天剛放亮之時,玉芝就將車把勢喊過來,備好一份重禮,讓一個外號叫瞎老豁的大茶壺陪著去趟直隸三河李家村,去請一位石奶奶,這位石奶奶正是徐老禿口中的高人。

徐老禿自稱當年替人趕車送貨的時候,多次到過李家村,跟石奶奶有過一面之緣,十里八村,一提石奶奶大名,簡直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至於石奶奶道行有多高,他沒親眼見過,但聽當地人說過,石奶奶最能對付黃家門兒,誰若被黃鼠狼子迷上或附上,只要找到她老人家,管保手到擒來。如今在五柳庵跟三軒班作孽害人的正是黃家門兒,請她老人家到津門走一趟,這事八成就能了結。

請高人這事兒,本應該自己親自前往,但玉芝這幾天心火大,身子不那麼舒坦,從天津衛到三河,一路顛簸,恐怕自己身子骨受不了。加之三軒班不能沒了管事人,於是便吩咐車把勢和瞎老豁兩個人替自己辦這趟差事。

她千叮嚀萬囑咐,兩人快去快回,不要做無謂耽擱。見到石奶奶多說“拜年話”(奉承話),磕頭作揖把人務必請來。差事辦的妥當,重重有賞,差事辦砸了,自己捲鋪蓋卷兒滾蛋。臨行之前,玉芝事先給了他們每人五塊銀洋,讓他們肚子餓了在路上買吃喝。

好傢伙了,出手真闊,五塊銀洋在那個年月能買兩頭豬仔了。兩人心裡跟明鏡兒賽的,這是當家的給自己的好處費,倆人敞開肚皮撐死了吃,也花不了一塊。看得出,當家的想要快些見到這位石奶奶。於是二人打了包票,就算抬也要把老太太抬到天津衛。

拜別當家,二人趕車上路。好在天津衛離著三河不算太遠,走了整整一天,兩位到了三河,找家客店住了一宿,轉天起來問著路趕赴李家村。晌午剛過,兩人到了李家村,在村口打聽石奶奶住哪兒。莊戶人家實在,自願領著二人到了村東頭石奶奶家。

到了之後,二人一瞧,這就是石奶奶家啊?籬笆牆裡面是三間土坯房,院落不大,收拾的乾淨利落,看得出這位石奶奶是個勤快人。

領他們來到那人隔著籬笆朝裡喊話:“石奶奶在屋裡不?天津來倆人,指名道姓要見您。我看他倆走路急,八成找您有要緊事兒。我自己個兒做主,給您領門上了。石奶奶,您在家不?”

話音未落,只見屋門一開,先冒出一句“在家呢,來了,來了”,緊接著,一個小腳老太太從屋裡走了出來。二人一看,小老太太乾乾瘦瘦,穿著系褲腿的粗布衣服,花白的頭髮打著纘兒,踮著小腳一溜煙就到了籬笆門前。

這時候二人往老太太臉上觀瞧,儘管老人家皺紋堆累,卻滿臉慈祥,眼角眉梢帶著精氣神,又不失親切。只是怎麼看怎麼不像有道行的高人,怎麼看怎麼就是一位普通的農家老太太。只道是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也許自己眼拙,不拿高人當神仙。

邊開門老太太邊說話:“打天津衛來的啊,那是貴客啊。快些屋裡請,莊戶人家,屋裡寒酸,讓二位貴人屈尊了。”

瞧瞧,人家這話說的,多讓人愛聽。

瞎老豁趕忙說話:“老奶奶,您可千萬別這麼說,這是折我們哥兒倆的壽啊。我們哥兒倆算嘛貴人,在您面前,我們就是小輩,我必須尊您一聲老奶奶。”

說著話,籬笆門已經打開,雙方免不了一通客套話。不能讓人站在院外說話啊,石奶奶讓二人進屋邊喝水邊說話。車把勢謝過那位領路的好心人,把馬車拴在門前一顆棗樹上後,卸下禮品,跟瞎老豁來回三趟才算搬完。石奶奶也不客氣,笑眯眯的看著二人往自己屋裡搬東西。

東西放下之後,雙方又是一番客套話。石奶奶讓二人坐在炕頭歇腳,她燒水泡茶讓二人解渴解乏,而後拿個小竹籃抓了一些花生核桃幹棗,讓二人嚼著玩兒。

在三軒班他倆是下人,如今人家石奶奶這麼忙前忙後招待他倆,讓二人反倒不好意思了。兩人哪能坐在炕頭當大爺,趕忙幫著石奶奶忙活。等茶水沏好,乾貨擺上後,二人攙著石奶奶坐在炕頭,他二人自稱晚輩,不敢跟長輩平起平坐,於是找倆小板凳坐下,你一言我一語,把奉承話說了一大通,把老太太給捧到天上去了。

倆人說著說著,石奶奶一擺手,說道:“二位,您上我這老婆子門上來,不會只為說奉承話來的吧?有事兒,就說事兒,那些奉承話,我實在受不起。只管說吧,您二位到此,究竟為什麼事兒?”

老太太既然這麼說了,兩人也就進入正題。瞎老豁最會說話,他是三軒班的大茶壺,從早到晚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把那些三軒班的姐兒和有錢的爺們兒捧得舒坦。他把三軒班發生的事兒從頭到尾說了一遍,又把從玉芝口中聽說的五柳庵的事兒說了一遍。他擔心老太太不肯跟自己去天津,於是在說完之後,噗通跪在地上,給石奶奶磕了幾個頭,說若是老人家不肯動身,他這差事就算辦砸了,自己的飯轍也就算砸鍋了,家裡有老婆孩子加老爹老孃還有個八十歲的老奶奶等著自己賺錢養活,若請不動石奶奶,自己這家人就算繫了脖沒了活路。車把勢一瞧他裝模作樣的這幅熊樣,也跪在地上,哀求起來。

哪曾想石奶奶一樂,從炕上下來,張開雙臂讓二人快起來。笑著說:“不就是去趟天津衛嗎?這有什麼可為難的,老太太我正愁好些日子沒做過馬車了,現如今罩著棚子,鋪著錦緞棉被的馬車到了門口,正好讓我這窮老婆子享受享受。”

二人做夢也沒想到,石奶奶這麼通情達理,這麼好說話,早知如此,剛才就不撒謊騙人了。什麼爹孃奶奶老婆孩子,現如今自己還打光棍子呢。

事不宜遲,趕緊動身,當家的正心急火燎等著呢,早一點把老太太帶到三軒班,早一點拿到賞錢。既然石奶奶答應下來,二人忙請老太太高升一步,我攙著老祖宗您上車,咱們這就走。

石奶奶讓二人彆著急,說自己這一去一會半會回不來,家裡不能沒人照應,她需要安排安排。她讓二人坐下喝水吃乾貨,自己走到二人帶來的禮品近前,上看下看,臉上的表情頗為滿意。

二人一瞅,相互使個眼色,那意思是說:“看到了吧,有錢能使鬼推磨,現如今還沒有金子銀子孝敬,光是些茶葉點心洋布就夠這老太太高興了。等完了事兒,當家的拿出金銀孝敬,不把老太太美的鼻涕泡兒出來才怪。說到底,還是莊戶人,窮怕了,見了好東西,誰不動心……”

他二人怎麼想,咱不提。只說石奶奶,將禮品看完之後,讓二人在屋裡坐著,她說自己有點事兒,出去一趟,待會就就回。

兩人不知道石奶奶去幹什麼,但也不能問,於是乖乖在屋裡喝水聊天等著石奶奶回來。過了好一會子,就聽外面熙熙攘攘,聽動靜來了不少人。二人心中納悶,石奶奶莫非出去叫人來見識見識天津衛的好玩意兒,顯擺顯擺不成。

胡思亂猜之際,石奶奶領人進了院,二人起身朝門外觀看,來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人不少啊。石奶奶讓這些人在院裡等著,只讓三四個小夥子跟自己進屋。只見她從禮品堆中拿出一盒點心,一包茶葉放在一邊的小桌上,其餘的讓這些人搬到外面。

這時候石奶奶二次走到院中,對大夥說:“這是天津衛的貴人給我拿來的玩意兒,我老婆子就一個人,這些好玩意兒留著也都糟踐了。大夥拿走分分,點心給老人孩子嚐嚐,洋布給老婆閨女作身新衣裳,別愣著了,麻溜的吧。”

再看這些人,跟餓狼賽的,撲上去就拿,院子裡別提多熱鬧。有不要錢的東西白給,還都是好東西,換誰誰也高興。東西拿完之後,大夥紛紛表示感謝,說什麼又沾您老光了,我可謝謝您了,這些客套話。

石奶奶一笑,說道:“我這幾天要出趟遠門,去天津衛逛逛,看看新鮮。這幾間破屋,還有養的那些活物,請各位幫忙照應著,有什麼是事兒,等我回來咱在嘮。”

拿了人家好處,這點事兒不算事,大夥都說沒問題,讓老太太儘管放心去,保證家裡去之前什麼樣,回來還什麼樣。石奶奶謝過大夥,讓大夥抱著東西回家。

瞎老豁和車把勢一看,心中暗暗罵自己,真為自己剛才所想而感到可恥和慚愧。自己算是個什麼東西,純是個髒心爛肺之人,竟然把人家石奶奶當成貪財之輩,人家這種豁達和氣度,自己到死也比不了。唉,慚愧啊,慚愧。想著想著,心中對這位老人家越發敬佩不已。

石奶奶這會子進了屋,也不說話,笑著把自己留下的那包茶葉和點心拿到一張畫像前。瞎老豁和車把勢一看,畫上畫的是個小老頭,慈眉善目,滿臉堆笑,很是喜興。

這老頭是誰呢?說玉帝不是玉帝,說財神不是財神,說灶王不是灶王,兔兒爺?也不是,沒長耳朵啊,這究竟是哪一位大羅真仙?二人看了半天也不想不明白。

再看石奶奶將禮品作為貢品端端正正擺放好後,點燃三根香插入香爐,跪下磕頭參拜那副畫像。嘴裡唸唸有詞:“祖師爺在上,弟子受祖師爺教化,不敢有半點私心。今日天津衛來人了,要請我走上一遭,弟子不去不行,該了的總要有個了結,我饒這孽障三次不死,它既如此作孽,也就別怪弟子手黑了!”

石奶奶這番話字字清晰,一字不落的傳到瞎老豁和車把勢耳朵中。二人一聽這番話,登時臉上變了顏色。

媽的媽我的姥姥,原來不是咱請人家,是人家早就等著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