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最深处的苏州城,把我暖哭了


2500年的古城,一直在记忆的最深处浮现。摄影师@张铭琛

近处的苏州古城和远处的苏州工业园区在亲密对话。摄影师@维生素

京杭运河山东台儿庄附近河段,多艘船舶排列停靠,等待过闸。古运河和太湖一起滋养着古老的苏州城。@VCG

流经上海市区的苏州河。@VCG

觅渡桥,长81.3米。原名灭渡桥,始建于元代大德二年,相传系昆山僧人敬修募捐建成。此处水段曾经水域宽阔,不靠船舶无法通行。但船夫欺凌旅客,甚至掠夺乘客的财物,昆山和尚敬修也差点遭殃,于是敬修上诉到官府,治了船夫的罪,同时募捐建桥。公元1300年桥梁建成后,取名为“灭渡”。《吴县志》记载:“志平横暴也”。因苏州话中灭、觅同音,今讹称觅渡桥。摄影师@陶老师

宝带桥,桥长300余米,共53孔,位于古城东南角的澹台湖口。@VCG

报恩寺塔,也称北寺塔,始建于三国时期,被毁后于宋朝重建。@VCG

静静矗立的报恩寺塔和平门。摄影师@陶老师

罗汉院双塔,始建于北宋。摄影师@卢文

瑞光寺塔是位于苏州盘门内的一座宋代古塔。初名普济禅院,据志书记载为三国吴赤乌四年孙权为迎接西域康居国僧人性康而建。十年,孙权为报母恩又建十三层舍利塔于寺中。而根据先后在塔内发现的宝幢木函、佛经、石佛、石础、塔砖等文物上的纪年文字,与塔的平面、结构、外观综合考证,今塔系北宋景德元年至天圣八年所建,当时佛寺名为瑞光禅院。摄影师@李秉航

云岩寺塔,也称虎丘塔,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就葬其父于此,葬后3日,便有白虎踞于其上,故名虎丘山,简称虎丘。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塔七级八面,内外两层枋柱半拱,砖身木檐,是10世纪长江流域砖塔的代表作。由于宋代到清末曾遭到多次火灾,故顶部的木檐均遭毁坏,现塔身高47.7米。1956年在塔内发现大量文物,其中有越窑、莲花石龟等罕见的传统艺术珍品,虎丘塔是座斜塔。摄影师@陶老师


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出名的寒山寺,前方为梵音阁,后方为普明宝塔。

阊门是苏州城八门之一,位于城西北。“阊”是通天气之意,表示吴国将得到天神保佑,日臻强盛。又因吴欲灭楚,该门方位朝对楚国,故亦名破楚门。因昌姓人家在此居住而得名,是昌姓兴旺之地。明清时期这里是最繁华的商业区。摄影师@张铭琛。

盘门的水门、陆门示意图。盘门,古称蟠门,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东大街49号。周敬王六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所筑春秋吴国都城,盘门为吴都八门之一。因门上曾悬有木制蟠龙,以示镇慑越国,又因其“水陆相半,沿洄屈曲”,得名。@李乾朗《穿墙透壁》


盘门总体布局和建筑结构基本保持元末明初旧观,水陆两门南北交错并列,总平面呈曲尺形,朝向东偏南10度。盘门是元明清三代陆续修建的遗构,是中国唯一保留完整的水陆并列古城门。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有“北看长城之雄,南看盘门之秀”的说法。摄影师@张皓一

相门,位于苏州城东侧。因曾是各种手工工匠聚居之地而名。据传吴王阖闾曾命铸剑高手干将于此设炉铸剑,故又名干将门。后称“相门”是音的转变。摄影师@秋罗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四百多年来,拙政园几度分合,或为“私人”宅园,或做“金屋”藏娇,或是“王府”治所,留下了许多诱人探寻的遗迹和典故。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摄影师@方托马斯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东北隅,截至2014年,仍是苏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地区传统民居多进的格局。园南还建有苏州园林博物馆,是一座园林专题博物馆。摄影师@wenidon

苏州博物馆新馆,2006年建成,设计师贝聿铭。摄影师@维生素

初冬的留园。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摄影师@伍敏君

留园,始建于明代。清代时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后改为“留园”。 [1] 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中部水景是其精华之一。摄影师@维生素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位于苏州市市城东北园林路。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摄影师@王亚飞。

三清殿,建于南宋,是中国现存体量最大的宋代木构建筑。摄影师@卢文

苏州文庙孔子像,后方即为大成殿。@VCG

苏州最具人气和代表性的商业街----观前商业街。摄影师@wenidon

观前街东起临顿路,西至人民路,主街全长780米,因古寺玄妙观而得名,有150多年的历史。观前街运用“儒道互补”的原理,以玄妙观为核心,同时在与北局广场相对应处的宫巷东侧,增设一摊贩市场 配合玄妙观广场,形成三点式对称布局。

平江路是苏州的一条历史老街,是一条沿河的小路,其河名为平江河。平江路历史街区是苏州古城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区域,堪称古城缩影。对照南宋《平江图 》及明末《苏州府城内水道总图》,平江路基本延续了唐宋以来的城坊格局,并至今保持着活力。

宋时苏州称“平江”,取名缘于此。平江路古名十泉里,因该路有古井十口的缘故。但清乾隆《长洲县志》学宫图中,已标作“平江大路”,自清同治《苏州府志》起,本路一直称作平江路,《姑苏图》等也均标平江路。


讲到平江路,很容易联系到两个名人,住在平江路悬桥巷27号。洪钧,同治七年高中状元,从翰林院修撰慢慢升官至兵部左侍郎,官大自然出名,不过后来的浪漫婚姻更是让他出了大名,那就是他在1886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把年方二八的“秦淮河名妓”赛金花娶到了洪家,做他的第三房姨太太。摄影师@傅鼎

山塘河及沿线街道。摄影师@wenidon

雪中的山塘商业街。摄影师@Zhou半仙

山塘街的一河一街型实景示意。摄影师@李嘉菲兰

枕水人家。有河无街型实景示意。@VCG

苏州城中的街坊,摄影师@wenidon

苏州城中小桥流水,摄影师@陶老师

苏州古城的小桥流水人家,摄影师@维生素

上方山,海拔不足100米。因山有楞伽寺,又名楞伽山。宋《吴郡志》:“宝积寺,在横山下,亦名楞迦寺。山顶有塔,隋人所书塔铭,碑石全好,字画秀整,绝类虞、禇。大抵隋人书法,兼传晋宋间造意,甚可珍。”明《姑苏志》:“楞伽山,一名上方山。”摄影师@张铭琛

太湖,古时也称“震泽”和“五湖”,按今日面积约2400平方千米计算,合3.6万顷。摄影师@赵永清。

石湖,属于太湖支流,居上方山东麓,太湖之滨,位于江苏省苏州古城西南5000米、太湖以东5000米处,跨苏州虎丘区、吴中区两行政区。石湖南北长4500米,东西宽2000米,水域面积256万平方米,分为东石湖、西石湖和南石湖三个湖面,共有吴堤、越堤、石堤、杨堤和范堤5堤横卧于水面之上。摄影师@伍敏君

苏州太湖湿地国家公园。摄影师@李伟林

苏州古城局部,摄影师@托尼star。

现代化的苏州工业园区。摄影师@维生素

雪后的苏州城。

阳光下的苏州城,远处的新城区若隐若现。摄影师@田春雨

周庄,是一座江南小镇,有“中国第一水乡”之誉 ,是国家首批5A级景区。周庄始建于1086年,因邑人周迪功先生捐地修全福寺而得名。春秋时为吴王少子摇的封地,名为贞丰里。镇上60%以上的民居仍为明清建筑,仅0.47平方公里的古镇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砖雕门楼,周庄民居古风犹存,还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景点有:沈万三故居、富安桥、双桥、沈厅、怪楼、周庄八景等。

苏州同里。同里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原名”富土“。先秦已成集市,隶属会稽郡吴县,汉唐日呈繁华。唐初,因其名太奢,改名铜里。后梁开平三年吴越王钱镠划吴县南地、嘉兴北境,置吴江县。宋代,废感化乡,同里属范隅乡,正式建镇。将旧名”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再将该字一分为二,上半截为“同”,下半截“田”与“土”相加,变为同里。摄影师@郝传军

甪直镇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是一座与苏州古城同龄,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中国水乡文化古镇;该镇位于苏州城东南25公里处,是吴中区的东大门,北靠吴淞江,南临澄湖,西接苏州工业园区,东衔昆山南港镇。


木渎位于苏州城西,太湖之滨。境内风光秀丽,又恰在天平、灵岩、狮山、七子等吴中名山环抱之中,故有“聚宝盆”之称。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作为沟通苏州城和浩淼太湖的交通枢纽,木渎是名副其实的太湖门户,因而在明清时期,木渎即是苏州城西最繁华的商埠。清代乾隆南巡六下江南,六次来到木渎,其中有乾隆亲题的御码头,乾隆与他的老师沈德潜吟诗唱和,与他的好友徐士元茶棋相娱,留下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传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