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登位,為何善待廢太子胤礽,而不寬恕大阿哥胤褆?

冉之酉色


題主的問題問得有些不妥,何為善待?何為不寬恕?在我看來,胤礽和胤禔兩人,在雍正年間仍都處於監禁之下,與康熙年間的處境大致相同,並無明顯的厚此薄彼。

所謂的“善待”

胤礽在二次被廢后,就被康熙“禁錮鹹安宮”,在紫禁城找了一座宮殿囚禁起來。胤礽與外面的聯繫也就此被切斷,不死心的他,為了恢復儲位,還在康熙五十四年鬧出“礬書案”,需要靠這種高科技作弊手段才能聯繫外界,可見他的確是被囚禁了。

等到雍正繼位,就在宮外給胤礽修了個新家,讓其搬出了紫禁城:

詔於祁縣鄭家莊修蓋房屋,駐劄兵丁,將移允礽往居之。——《清史稿·列傳·卷七·諸王六》

這也被很多人看成是雍正善待胤礽的證據之一,但實際上,“駐劄兵丁”一句就暴露出了胤礽並沒有改變被囚禁的本質,仍有兵丁對他嚴加看管。至於搬出紫禁城,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新皇登基,紫禁城換了新主人,這裡住的男人只能是雍正未開府的兒子。康熙活著的時候,他是康熙的兒子,住在宮裡還說得過去,但雍正繼位後就沒有讓哥哥繼續留在宮中的道理了。因此讓胤礽搬出宮去,不過是新舊交替的正常措施而已,並不能體現雍正的善待。

此外,還有人援引胤礽長子弘皙被雍正封為理郡王,以此證明雍正對自己二哥的照顧。但實際上,弘皙本來就沒有受到其父的牽連,在康熙朝的時候仍是受寵的皇孫,有傳言康熙將效法朱元璋,傳位給皇孫弘皙: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上曰:“……太子允礽尙被拘囚耶?”枋曰: “或雲:‘ 太子(允礽)之子(弘皙)甚賢,故不忍立他子,而尙爾貶處(允礽)矣’。”——《朝鮮王朝實錄》

甚至於這種說法都流傳到了朝鮮,而民間除了胤禵之外,弘皙同樣也是傳言中的疑似繼承人之一。同樣在《朝鮮王朝實錄》中,還記載了康熙臨死前曾囑咐雍正:

“廢太子允礽、皇長子允禔性行不順,依前拘囚,豐其衣食,以終其身。廢太子允礽的第二子朕所鍾愛,其特封為親王。”

姑且不論朝鮮人的說法是否準確,但至少可以證明弘皙很為康熙皇帝所喜愛,所以才會有如此記載。因此雍正一即位就將弘皙封為郡王,可以說是秉承了康熙的遺願,與善待胤礽關係並不大,真的善待的話,就封胤礽為王了,至少封個貝子貝勒將他放出來也是好的。

所謂“不寬恕”

很多人都說,因為大阿哥曾向康熙提議殺掉胤礽,因此被康熙、雍正兩代君王所厭棄,因此從康熙四十七年起,胤禔就一直被圈禁,直到雍正十二年去世,也沒有被放出來。我想說厭棄應該是真的,但無論是康熙還是雍正都沒有對胤禔有過分的舉動。

雍正即位後,曾於雍正二年和十一年兩次冊封胤禔的女兒為縣君,而正常來說,只有貝子的女兒才可以封為縣君。胤禔在康熙四十七年的時候就已經被奪爵了,因此雍正的這一舉動反而可以稱得上是善待了。而胤禔死後也是以貝子的禮儀進行殯葬的,因此我們不難推斷,胤禔生前的待遇很有可能就是貝子級別,而給予這種待遇的應該是雍正而非康熙,只不過礙於父親的命令,不好明文執行,但私下裡應該有過關照。就算這是康熙的旨意,雍正也並沒有進行更改,只是按部就班地繼續執行,談不上不寬恕。

此外,在參與九子奪嫡的幾個皇子中,胤禔的年齡最大,但卻比好多弟弟們活得更久,在雍正年間也陸續有子女誕生,如果雍正真的苛待胤禔,想必他不會活得如此滋潤得享高壽了。

綜上,雍正對於胤禔和胤礽並沒有搞明顯的差別對待,大體上都是遵循康熙的意思繼續執行而已,因為作為失敗者來說,這兩個人其實已經不能引起雍正的注意了。


大黃扯點歷史


雍正登基後,幹了幾件大事,其中就有涉及他那幾個兄弟。比如釋放胤祥並賜封怡親王,賜封老八為廉親王,賜封廢太子為理親王……唯獨可謂眾兄弟該升的升,該放的放,唯獨對大哥,堅持老爹,康熙爺的政策繼續關著。



這讓後人很奇怪為什麼,他把曾經的對頭老八都封了親王了,而且同樣被軟禁的太子也封了王爺,為什麼偏偏對老大卻關著不放呢?



第一,雍正封太子是為了彰顯自己的仁德,而且可以收服太子的故舊,特別是雍正剛剛登基,朝廷內外都是老八的人,他急需擴大自己的勢力。要知道胤礽可是當了三十多年的太子,雖然被廢,但他的政治影響多多少少還在,用一個沒有實權的親王就能收買這些人,再划算不過了,就算不能收買也能防止他能倒向老八。



第二,老大被圈禁前幹了兩件事,一是投靠老八,二是勸康熙殺了老二。第一件事,雍正當時正防著老八呢,把曾經投靠老八的人放出來不是增強自己敵人的力量嗎?胤禛當然不會幹這種傻事,就算關著也是遵照老爹的意見,對他自己的名譽沒什麼損傷;第二件事,老大勸康熙殺老二的事,可謂讓任何人想起來都脊樑骨發涼,他能殺老二就不能殺老四嗎?他不放老大也是為了教育後世子孫,切不可自相殘殺。


滄海一粟7528


雍正登基後,針對胤礽的待遇談不上多優厚,只是給了他一個住處,好吃好喝供著,其實是變相的圈禁起來。無論是圈禁他,還是善待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個,胤礽的身份——廢太子。

康熙晚年那時候,君臣綱常的理念深入進滿清貴族的人心,順治後裔是唯一的皇位擁有者,已被天下共識,像剛開始那時候各個旗主對皇位都有覬覦之心的事情不可能存在了。 胤礽作為嫡長子,很小就被康熙冊立為太子,作為國家儲君將近40年。在大臣們眼裡,即便是被廢掉,他也依然是康熙皇帝的嫡長子,也是自己叩拜了40年的代理君主。

雍正善待他,一方面是為了安撫那些臣子,畢竟胤礽給過那些人不少的恩遇,胤礽的善終,可以對外顯現出他仁慈的一面。另一方面,雍正曾經是太子黨裡面的核心人物,胤礽當過他的多年的主子,如果他一繼位就把自己曾經的上司殺了,會與所有人都離心離德。所以,給予他一定的禮遇,但是不給他自由,雖然是廢掉的太子,但是不知道他在群臣裡面的影響力有多大,否則哪天他振臂一呼,肯定會帶來不小的麻煩。

至於他大哥胤禔,那就不一樣了,雖然他是長子,但是他一直是活在太子的陰影裡面。並且他針對太子幹過太多見不得人的事情:1.鎮魘胤礽;2.胤礽出事時竟然想殺掉他;3,.投靠老八;4.勾結江湖術士。以上這幾件事情都是不容於人的,所以雍正怎麼處理他都不過分,不會遭到太多的非議。


百勝刀王胡逸之


雍正善待廢太子一家,是因為廢太子原與他是一黨,當然更關鍵的是雍正需要藉此博取聖名。

畢竟廢太子是康熙朝的國之儲君,自己這個新皇帝善待他,那麼無異於會讓天下人覺得這個皇帝有人情味,是寬容大度的皇帝。

這也是當時雍正艱難實施新政,為自己博取名聲的一個措施,可惜因為雍正得罪讀書人太狠,在後世讀書人筆下,雍正被呂四娘所殺,雍正的血滴子特務組織等野史倒是風靡一時。

倒是雍正善待廢太子一家的事情,要麼歸於康熙之功,要麼忽略雍正。

雍正不釋放被圈禁十幾年之久的大哥胤禔呢?

按理說當時雍正實施新政,急需要通過一些事情表明自己是仁君而不是暴君,以拉攏更多的人站在自己這一邊。

像釋放大哥胤禔似乎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但雍正並沒有,因為大阿哥跟老八的關係密切,雖然老八和大阿哥都有奪嫡之心,但兩個人的關係其實更好,因為老八從小是由胤禔生母惠妃撫養長大,不是兩個人都有奪嫡之心,有著無法緩和或者相讓的辦法的話,恐怕就是親密無間的搭檔了。

光是胤禔與老八的這關係,雍正視老八為眼中釘,又怎麼可能放出跟老八很是親密的胤禔呢。

而且胤禔的罪名也沒法使人放出他。

首先胤禔在一廢太子之時,竟然自作主張的向康熙要求自己殺死太子胤礽,如此冷血無情,沒有兄弟之情,使人對其印象極為不好。

後來胤禔更是被老三胤祉告發用魘術詛咒胤礽之事,康熙氣的直斥胤禔為“亂臣賊子”。並且下令,奪其郡王爵,開始圈禁起來。

用魘術詛咒太子之事,在古代封建社會中,無異於造反,甚至比造反性質還要惡劣。

試想胤禔做的這些事,罪名如此之嚴重,雍正能放他嗎?

就是放出來,恐怕也沒人稱讚他,而是罵他糊塗了,竟然放出這等狼心狗肺的東西。

所以雍正不論從哪方面來說,都沒必要放出胤禔的


大明湖畔的二狗


  • 一、廢太子胤礽資質平平生性怯懦,在做太子期間少有建樹,但本性純良很想兢兢業業提現做太子的存在感,而遺憾的是終因能力不足常常弄巧成拙讓康熙很是失望,生活細節方面偏偏喜歡花天酒地放蕩奢侈以至太子被廢令人唏噓!
  • 二、大阿哥胤褆孔武有力頭腦簡單沒有政治修為,作為眾皇子之長更是沒有做好帶頭表率作用,尤其是太子被廢時建議康熙殺胤礽之舉更是讓康熙傷心,作為阿哥你可以有覬覦皇位之心,到決不能失仁德之念!
  • 三、雍正皇帝潛邸時跟胤礽很是交好,在雍正看來胤礽的錯只是能力和生活細節方面的可以被同情和原諒,而胤褆作為兄長失人理綱常,弒殺兄弟之心太過陰毒無法原諒!

隨心說說看


首先說,大阿哥胤禔被圈禁,是康熙皇帝下的命令。

雍正皇帝善待廢太子胤礽,主要是因為自己曾經是太子黨,雖然自己靠實力和手段奪取了最後的勝利,但二哥雖然被廢,但好歹曾經是康熙朝欽定的太子,善待之,讓天下人看到皇帝的心胸,何樂而不為呢?

那麼說,既然你雍正善待了胤礽,為啥不赦免被康熙皇帝圍禁的大阿哥胤禔呢?

答案是:百害而無一利,放出來性價比太差。

為什麼這麼說呢?聽我慢慢道來。

大家都知道,在九子奪嫡中太子黨最大的敵人就是八爺黨,而這個八爺胤禩,卻和大阿哥胤禔關係非同一般。

八阿哥胤禩,是由大阿哥生母惠妃養大的,所以兩個人的關係一直很好,但由於都有奪嫡之心,所以關係總差些火候,但相對於其他皇子,依舊可以稱得上是關係密切,有點像雍正皇帝和十三阿哥胤祥的關係,只不過人家十三爺完全沒有野心,所以四爺和十三爺的關係比他倆更密切。

由於九子奪嫡過於針鋒相對,八阿哥胤禩已是雍正皇帝的眼中釘,所以和八阿哥關係好的大哥胤禔,雍正自然是不喜歡的。

但這並不是雍正不放人的主要原因,真正的原因還是大阿哥做過事情不可饒恕。

首先是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的時候,大阿哥居然在康熙面前主張殺掉太子,被康熙當場怒斥冷血無情。

這還不算完,老三胤祉舉報,大阿哥在自己家中詛咒太子,最終這個罪名被做實,康熙大怒,奪其郡王爵位,從此圈禁。

因為在封建社會,詛咒這種事情和造反基本上可以劃等號的,所以大阿哥徹底激怒了康熙皇帝,也讓其從此失去了人身自由。

連皇阿瑪都將大阿哥胤禔定性為“亂臣”了,本來就不喜歡這些和自己爭過皇位的哥哥的雍正,自然不會慈悲心氾濫,釋放他出來了。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一、大阿哥胤禔是被康熙指定的終身圈禁,他的“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行為,不僅遭到了康熙的厭惡,更是遭到了所有皇子和滿朝大臣的厭惡;

二、這也是康熙下的指令,按照清朝的祖制,雍正絕對不會違背康熙的命令,所以大阿哥胤褆根本不會被放出來。

三、胤禔是雍正的政敵,而且雍的好幾個親兄弟,為了爭奪王位都和自己過不去了,雍正怎麼會再放一個政敵出來呢,而且雍正也不知道如果放出了大阿哥,他會不會支持自己,既然這樣,乾脆把他繼續關起來得了。

但是雍正對胤禔還是比較仁慈的,其他幾位被雍正圈禁的兄弟,下場就非常的慘。雖然胤禔失去了身份自由,但是基本的生活還是有保障,沒有遭到任何人的干擾,在他被囚禁的26年裡,他與他的11位妻妾,生了29個孩子,其中14個女兒,15個兒子,雍正對他也算是盡了兄弟情誼了。

胤礽本質並不壞,相反他卻成了一個令人同情、屢遭陷害的資質平庸的儲君。如果胤禛不能成為儲君,如果要他從胤礽、八王,或者其他阿哥中選出一位太子的話,胤礽仍然是首選!所以雍正對於廢太子胤礽充滿了同情之心,也是這是他優待廢太子胤礽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對於廢太子胤礽,雍正經常派人給他送去日常用品,並且他的兒子弘晳被封為為理郡王,允許他攜家眷移居京郊鄭家莊。在胤礽臨終前,雍正將早已封存的太子鑾駕賜給了他,並派弘時前往他的居住地探視。胤礽死後,被雍正追封為和碩理親王,並按照親王的待遇下葬。

雍正繼位以後,很多人並不服他,大家對他頗有非議,質疑他的皇位不是用正當行為得來的。面對這些非議,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和權力,從政治上來說,胤礽作為被廢的太子,他在朝中的勢力已經被瓦解,從根本上上來說已經構不成對雍正的威脅,胤礽畢竟做過太子,雍正對其生活上的優待,更加可以塑造雍正有廣大胸懷的正面政治形象,這就瓦解潛伏在暗處的政治反對力量。

總結

大皇子是康熙親自下令圈禁的人。他的“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在朝中和其他皇子心中已經定型了,所以雍正永遠不會放大阿哥胤褆。並且,清朝的祖制不允許統治者寬恕不忠、不孝、不義的人。


公元前


《雍正王朝》中,雍正即位後,面對被康熙圈禁的廢太子胤礽表現得比較友好,雖然沒有恢復胤礽的自由,但是給他送吃穿用度的東西,時不時還問候他一下。後來,胤礽去世後,雍正還親自去哭祭。大阿哥胤褆則不同了,作為長子的他一直覬覦皇位,同時無中生有的散佈謠言說太子胤礽的壞話。在胤礽被廢之後,直接建議康熙殺掉胤礽,甚至後來還詛咒太子早早死去。

九王奪嫡,雍正勝出

隨著第一次廢太子,康熙的皇子們的心開始動了。對廢太子胤礽來說,在他當太子的中早期,在康熙的親力親為的教導下,太子也注意團結兄弟,與兄弟們的關係相處得也比較不錯。

胤禛在第一次太子被廢時,還站在太子一方,維護太子的利益。而十三爺胤祥同樣也是非常擁護太子,或許因為擁護太過於用力,最後導致康熙把本來十分受寵的胤祥也圈禁了起來,直到雍正繼位,他才恢復了自由。

(雍正帝)


康熙覺得都是身邊的人給教唆的,所以經常換太子身邊的侍從。隨著很多人都會擁護太子,為將來做好鋪墊。環境改變人,太子日漸驕縱,生活奢靡。

為了儘早繼位,太子胤礽在叔姥爺索尼之子索額圖的教唆下竟然忤逆犯上,造反上位。失敗後,胤礽第二次被圈禁,徹底失去了康熙的信任,也沒了繼承皇位的機會。

胤禛看到太子繼位無望後,才開始在謀臣鄔思道等人的謀劃下競爭皇位,最後在與八爺黨的激烈競爭中,終於勝出,即雍正帝。

雍正繼位,清除異己

雍正深深知道放虎歸山的厲害,所以他對道不同不相為謀的兄弟們開始了不同的處置。在繼位初期,政權還不穩定,還是比較平和的。他封八爺胤禩的官,可以參與朝政。但是後來,八爺還想聯合關外旗主架空雍正,最後徹底被圈禁。


胤褆


雍正對他們的恨意,與日俱增,最後還給他們改成了具有侮辱性質的名字,一直圈禁他們到死。即使是親弟弟十四爺胤禵也被罰去給康熙守靈,軟禁,取消了俸祿和俸米。

而康熙對於自己的堅決地擁護者十三爺胤祥則是格外開恩,恩仇有加,連胤祥的名字都和他一樣,不用避諱,其他人的“胤”字則改為“允”字。封十三爺為鐵帽子王,寵冠整個朝野,儼然是雍正朝的二把手。


雍正為何不善待大阿哥胤褆,而善待胤礽

1、胤礽被雍正善待的原因

首先,小時候,胤礽與胤禛哥倆的感情因為有這個好的基礎,所以大了也就比較好。其次,太子雖然虎落平川,但是還有一些擁護他的勢力存在。為了籠絡這幫人,做給他們看,雍正必須先示好。最後,太子已經被圈禁,已經不會對雍正的政權造成威脅,雍正比較放心。放心的同時,作為勝利者的一方的雍正,非常同情廢太子的遭遇。而且正是因為太子的被廢除,雍正才有機登上皇位,所以他內心也有隱隱的感激之情。


(胤礽)


2、胤褆不被善待的原因:

胤褆則不同了,雖然是長子,但是一直生活在嫡子弟弟胤礽的光環下與陰影下,可以說他是嫉妒成性。胤褆他一直盼著胤礽出事,早早去世,自己說不定撿個便宜,能成為太子。所以他誣陷太子,詛咒太子。

可以說,胤褆的人品有問題,完全不顧忌兄弟情,手足情,所以胤褆與兄弟們的感情不好。自然雍正不會善待他,因為他本身就瞧不起這樣的哥哥,即使自己繼位後,也不會讓他有什麼好處。說實話,只是圈禁他們,而不是要他的性命,已經是對他格外開恩了。

綜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廢太子胤礽得到康熙的善待,是他之前積德行善積累下的,而大阿哥胤褆沒有得到雍正的善待,也是自己之前做惡事做下的。

其實,歷史漫談君覺得雍正如果是真的善待太子胤礽的話,應該恢復他的自由身,既然沒有給他恢復自由身,算是善待嗎?雍正也是真的害怕,怕給胤礽恢復了自由,會對自己的政權形成威脅,會真的是放虎歸山!


歷史漫談君


這個問題分兩部分回答:

一、為什麼雍正善待廢太子胤礽?

二、為什麼雍正不寬恕大阿哥胤褆?

善待廢太子胤礽有三個原因:

1.感情,甚至是恩情

胤礽是康熙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的兒子,生育的時候,大出血死去,臨終前就是不嚥氣,懇求康熙善待新生兒胤礽,康熙含淚答應了。

胤礽剛剛滿了週歲,康熙準備立胤礽為太子,通知禮部“詳察應行典禮,選擇吉期具奏。”胤礽在當年十二月,剛剛滿一歲七個月,就被正式冊立為太子,從此一直當了三四十年。

胤礽是二阿哥,胤禛是四阿哥,從四阿哥懂事開始,就知道是這個二哥,和其他兄弟是不一樣的,是儲君,是下一任的皇帝。在君臣父子的教育中成長起來的胤禛,從小就習慣了聽從服從太子二哥。

四阿哥胤禛,和二哥胤礽的關係一直很不錯。兄弟感情好,君臣關係也好。

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是眾所周知的太子黨,是和太子胤礽最親近的。

所以,胤禛繼位後善待廢太子,是有感情基礎的。

2.康熙遺詔,善待胤礽父子

康熙臨終前極言新君務必善待胤礽、弘晳父子。

康熙六十一年,69歲的康熙駕崩; 次日胤禛繼位,立即冊胤礽之子弘晳為理郡王。

雍正八年晉弘皙為親王。雖然沒有把胤礽從圈禁中放出,但是對待弘皙一直很好。雍正也算是遵從先皇遺命了。

3.寬容對待廢太子,顯示新君仁德

廢太子胤礽兩次被廢后,天下所有人都知道他這輩子是不會捲土重來了,而原來太子黨的四阿哥繼位後,如果善待廢太子,天下人會覺得新皇帝雍正是何等的仁德。

雍正的兄弟中,支持他繼位的並不多,反對的,如八阿哥和十四阿哥兩派,雍正是嚴防死守,嚴厲打擊。現在對於仍然在圈禁中的廢太子寬容一些,對自己無半點威脅,卻對自己名聲很好。

所以,善待廢太子,有政治上和輿論上的考慮。


下面說說為什麼不寬恕大阿哥。主要是兩個原因:

1.狂傲不羈,妄想繼位,打壓所有弟弟,招致人人反感

胤褆這個人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他從小到大,就不服氣自己的二弟太子胤礽。但是自己的二弟胤礽,是嫡子,也就是皇后所生。在當時,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在二弟胤礽活的好好的,沒有被廢的時候,是沒有他這個大哥一點機會的,誰讓大阿哥胤褆的媽——惠妃納喇氏不爭氣呢,如果惠妃納喇氏,討好了康熙,當上了皇后,那麼胤褆就穩了,問題是他的老媽,只是一個妃子,不是皇后,所以胤褆繼位的可能性極其渺茫。

但是渺茫是渺茫,可以想辦法啊。所以,當太子胤礽被父皇廢掉,他以為自己當太子的機會到了。

於是,打壓警告所有的弟弟們,告誡他們一律不準亂說亂動,要認清形勢,聽命皇阿瑪和他這個大哥。這就惹怒了所有的弟弟們。

不僅如此,大阿哥胤褆覺得胤礽活著,依然是個威脅。他揣測了父皇康熙的心意,認為老頭子是因為擔心千秋萬代後的名聲,所有下不了手殺掉廢太子胤礽。

所以,他跑去找康熙,願意為父除害,殺掉康熙。康熙沒想到老大是如此的蛇蠍心腸,

極為氣憤,宣示其為“亂臣賊子”。下令,奪郡王爵,嚴加看守,在府第高牆內幽禁起來。

當弟弟們知道自己的大哥如此狠毒,無不深恨胤褆,所以雍正對這個壞大哥也一點好印象也沒有,在康熙死後,派專人嚴格看守這個壞大哥,讓胤褆從37歲被圈禁,一直到雍正十二年死去,整整關了二十六年。


2.犯忌諱,行“魘勝”巫術

胤禔迷信喇嘛教“魘勝”巫術,企圖咒死皇太子胤礽,以便取而代之。事情被告發後,康熙皇帝極為震怒,所有的阿哥們都膽戰心驚。四阿哥胤禛也想不到這個壞大哥,竟然這樣壞,沒有人性。

阿哥們出身皇家,知道這個“魘勝”巫術的厲害。雍正繼位後,也擔心放出這個壞大哥,再次故伎重演怎麼辦?

所有,既然父皇康熙有遺命,對胤褆終身監禁,於是雍正就嚴格執行,讓大哥胤褆把牢底坐穿,於是一直關押他,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估計,如果雍正死在大哥胤褆前面,他會依然留下遺命,千萬別把這個禍害放出來。


以上,就是我認為的為何善待廢太子胤礽,而不寬恕大阿哥胤褆的原因。

這是我在 悟空問答的第97篇文章,請大家指正。


陳健4396


《雍正王朝》裡的胤礽是個悲劇人物,當了三十年的太子,經歷了兩次被廢,人生就此從巔峰跌入谷底。雖然自己有錯,但能力的確是不行。可以說胤礽的政治手腕跟老四胤禛和老八胤禩相比,相差絕對不止一個檔次。好在他這個人心腸不是太壞,不像其他兄弟那樣心狠手辣,也不拉幫結派,跟各個兄弟之間維持著一種不親不疏的關係。

雍正善待胤礽的原因

雍正初始是屬於太子黨的,畢竟太子繼承皇位乃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且康熙也一直沒有表現出任何的廢黜太子的意思,所以剛開始雍正對太子之位是不存在任何的覬覦之心的。既然沒有利益衝突,還不如跟太子搞好關係,所以雍正和太子的關係一直都不錯。而在康熙第一次廢黜太子後,曾邀群臣商議太子人選,朝中大臣一致推舉八阿哥,這讓康熙心中不快。雍正在鄔思道的分析下知曉了康熙的心思,於是他支持康熙復立太子。最終胤礽再次被立。被立之後的胤礽自然對雍正感激涕零,兄弟之情也就更進了一步。所以在雍正繼位之後他善待胤礽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胤礽對他已經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威脅。第二,仍感念多年的兄弟之情,畢竟也曾推心置腹過。第三,也是對胤礽有點愧疚,畢竟本來這個位子是他哥哥的,對他好點也當是補償吧。當然從雍正後面對其他兄弟的絕情程度來看,估計最主要的還是第一點。

雍正不赦免胤禔的原因

至於雍正為什麼不赦免胤禔,主要還是因為胤禔心術不正,心腸非常的狠毒,放他出來幹嘛?萬一整點么蛾子出來,豈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在胤礽是太子的時候,胤禔經常在康熙面前抹黑胤礽,說胤礽殘暴不仁,有的當然是真的,而有的完全就是刻意捏造。像這種喜歡打小報告的人,估計沒有人會喜歡,雍正也不會例外。在胤礽被廢后,胤禔提議康熙殺掉胤礽,這種不顧手足之情讓康熙非常的憤怒。後面他又被皇三子胤祉告發用魘術詛咒胤礽。種種小人行為終於讓康熙忍無可忍,最終奪其爵位,把他圈禁起來。雍正在當上皇帝之後沒有殺掉自己任何一個兄弟,即使是令他非常痛恨的八阿哥,他也只是圈禁。由此可見雍正還是一個有底線的人,以他的性格,肯定不齒胤禔的為人,所以自然也就不跟胤禔講什麼情意了。

總的來說雍正對於胤礽有點感情的,所以考慮的就會多點。至於胤禔,那還是算了吧,哪邊涼快去哪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