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術後要複查哪些方面?

安琪菲兒198150383


結合NCCN指南和我國大腸癌診療指南,通常大腸癌術後複查項目和間隔如下:

⑴術後2年內,每3個月複查一次,化驗檢查包括血常規、生化和腫瘤標誌物;每半年複查一次腹部和盆腔超聲或增強CT;每半年複查胸片;每年複查一次腸鏡。

⑵術後2到5年,每6個月複查一次,化驗檢查包括血常規、生化和腫瘤標誌物;每年複查一次腹部和盆腔增強CT(半年時也可加做一次腹部和盆腔超聲);每半年複查胸片;每年複查一次腸鏡。

⑶術後5年之後,每年複查一次,化驗檢查包括血常規、生化和腫瘤標誌物;每年複查一次腹部和盆腔超聲以及胸片;每2到3年複查一次腸鏡。

大腸癌術後超過5年復發的機會就非常小了,但術後複查仍然是持續終生的,因為未來仍有可能出現新生病變,希望患友能做好術後規律複查,早日戰勝疾病!





大腸癌手術切除可見腫瘤以及周圍淋巴結,部分Ⅱ期、Ⅲ期及Ⅳ期病人術後再輔以化療,病情大多趨於穩定,影像學檢查也看不見明顯的“殘餘勢力”。但某種角度上講癌症是一種全身性疾病,沒有“殘餘勢力”不代表沒有“殘餘分子”,它們有可能“東山再起”,因此治療結束還需要嚴密地監測、複查。



醫學指南、共識推薦有明確的複查策略,術後時間短複查頻率就高些,超過5年復發可能性就要小些,每年查1次就夠了。監測、複查的目的也是早發現、早干預,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太一樣,結合指南、共識制定個體的複查方案比較好。比如一些年齡大、體弱、有其它合併症的患者,即就是發現有復發轉移跡象也不可能再治療,複查就不一定太多、太頻繁了。

術後病理檢查結果是我們制定複查方案的重要依據,Ⅰ期病人復發風險小一點,每6個月複查1次,共5年。Ⅱ期-Ⅲ期復發風險就要大一點,每3月複查1次,如果3年沒有問題,就改為每6月1次,過了5年沒問題複查都一樣了,每年1次。Ⅳ期患者起始複查頻率更高,2-3月就需要1次。

如果術前CEA值大於200ng/ml、或微衛星不穩定性低表達、或低分化腫瘤等情況都表示惡性度比較高,複查的頻率就要考慮增加些,還有一些新的症狀發生需要隨時查。

大腸癌複查項目包括臨床檢查、CEA及相關的腫瘤標誌物、肝臟超聲、胸腹盆CT(低位直腸癌要求磁共振檢查)、結腸鏡等等。大腸癌最易發生轉移的部位是肝臟、肺臟,因此超聲可以多做幾次,對人影響不大,肺臟需要CT檢查,如果超聲發現肝臟有情況不能確診,就需要增強CT檢查。

結腸鏡檢查一般1年1次就夠了,結腸癌、高位直腸癌切除腸管長度比較多,吻合口復發一般不多,低位直腸癌如行保肛手術,切除腸管可能短,吻合口復發可能性比較大,因此複查時肛門指診很必要。

癌胚抗原、CEA在大腸癌複查過程中很重要,大約有70%的病人與CEA有相關性,術後明顯下降、或降為正常範圍說明手術治療有效。如果CEA升高在5-15ng/ml就要複查有沒有變化,若升高15-35ng/ml就要更加小心了,追查原因,若CEA升高超過35ng/ml,影像學檢查,必要時考慮PET-CT找原因。

臨床查體、血液、影像學檢查是大腸癌複查的主要內容,也不要忽略了與醫生的溝通,比如有沒有新的症狀發生,飲食上要注意些什麼,化療後還有哪些症狀沒緩解等等。我是 ,感謝您的閱讀!


劉永毅醫生


是誰?腸癌那個部位幾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