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13軍兵分三路發起猛攻,決心殲滅越軍6個團9千人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時,解放軍昆明軍區指揮第13軍部署於紅河左岸,預備一舉打過紅河,攻佔重鎮谷柳、保勝、柑塘,殲滅當面之敵越軍步兵345師及一批地方部隊,並前出至外波河北岸,從西北方向威懾河內。

守衛紅河右岸的越軍345師下轄步兵3個團和炮兵1個團,其不是主力部隊,戰鬥力較一般。配合該師作戰的是黃連山省軍事指揮部隸屬的地方部隊2個團,還有邊防屯和特工一部充實力量。另外能得到越軍第二軍區直屬炮兵1個營的火力支援。因為越軍的編制較小,345師還有一部被派到紅河左岸執行任務,因此在右岸的總兵力為9000人左右。

解放軍13軍兵分三路發起猛攻,決心殲滅越軍6個團9千人

​越軍將兵力沿河設防,撒點分兵,重點在谷柳、保勝、壩灑、柑塘、嶽山、谷珊等地區。防禦上以佔據岸邊灘頭、河谷地帶及縱深地區的制高點為主,構築了很多土木質火力點和掩蔽部、塹壕等工事,配備輕重機槍、高射機槍、迫擊炮、火箭筒等火器,組成多層結合的火力配系,以控制重點道路,阻止我軍前進。

解放軍第13軍遵照軍區的作戰指示,仔細研究紅河右岸越軍的佈防特點和地形條件,決心抓住敵人防禦的薄弱環節,採取多路進攻,穿插分割的戰法,將所屬3個步兵師沿紅河左岸展開,以絕對優勢兵力火力發動正面猛攻,一舉打過紅河,粉碎敵人的防禦體系。考慮到首先渡過紅河是戰役關鍵,因此需要採取偷渡和強渡相結合的手段,周密準備,力爭偷渡,隨時準備強渡,並以多種措施保障渡河成功。

解放軍13軍兵分三路發起猛攻,決心殲滅越軍6個團9千人

​第13軍據此確定了具體部署:以38師為右路梯隊,在180高地南側、甘蔗園、曼峨地區渡過紅河,以師主力迅速分割敵人,首先殲滅壩灑地區之敵;同時以1個步兵團向38公里外的奔西愛、威龍松地區穿插,控制10號公路,阻擊從萊州方向增援的越軍,保障軍師主力圍殲越軍345師;師主力在殲滅壩灑地區之敵後,轉為軍預備隊待命。

以39師為中路梯隊,在馮五寨至龍沙河一線渡過紅河,以師主力主攻嶽山和谷珊西山之敵;同時以1個步兵團向朗格姆地區實施75公里穿插,切斷柑塘守敵的退路,並阻擊任何方向的增援之敵,保障軍師主力打殲滅戰。

以37師為左路梯隊,在洞坪、北山至瓦窯一線渡過紅河,首先以1個步兵營攻佔灘頭要點,保障浮橋渡場的開設;爾後集中2個步兵團殲滅谷柳和谷珊之敵;師預備隊準備在谷珊方向進入戰鬥;完成上述作戰任務後,師主力向維金、谷薩地區發展進攻,準備協同軍主力攻打柑塘。

解放軍13軍兵分三路發起猛攻,決心殲滅越軍6個團9千人

​軍炮兵團和高炮團在紅河左岸佔據要點部署,執行以火力支援各師戰鬥和對空掩護的任務。同時以軍師炮兵的4個85加農炮營配置在沿河一線,隨時準備部隊由偷渡轉為強渡時,以直射火力壓制和摧毀對岸越之敵,支援步兵渡河作戰。

從第13軍的部署來看,強調迅速突破紅河,在以主力正面進攻的同時又實施2個步兵團規模的側後穿插行動,意圖包圍右岸地區的越軍345師主力及地方部隊,打一個解放軍擅長的殲滅戰,一舉吃掉9000多敵人。

接下來就要演出扣人心絃的強渡紅河作戰,這也是第13軍創造的大兵團強渡江河作戰的模範戰例,將名留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