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街邊那些快消失的美味,你都吃過了嗎?

隨著越來越多外地小吃的流入

一些承載著兒時記憶的街邊美食

不知不覺間好像都快要被忘記了...

上海街邊那些快消失的美味,你都吃過了嗎?

其實隨便說幾樣就能喚起你舌尖的記憶

所以有空的時候,

大家記得要去嘗一遍哦~

蟹殼黃

上海街邊那些快消失的美味,你都吃過了嗎?

別小看這灑滿芝麻的小餅,它可就是被評為“上海十大名點”之一的蟹殼黃,褐黃色的外表,咬起來皮酥香脆,油多不膩。餡有甜、鹹兩種。鹹味還有蔥油、鮮肉、蟹粉、蝦仁等。甜的有白糖、豆沙和棗泥。早起上海的茶樓、老虎灶什麼的都會有,再配壺茶喝喝伐要太色一。

油墩子

上海街邊那些快消失的美味,你都吃過了嗎?

小學的時候,出了校門就可以聞到蘿蔔絲和油炸的香味,那一定是門口賣油墩子的伯伯。把麵糊倒進橢圓形的鐵勺裡,加蔥花、白蘿蔔絲什麼的,炸到表面黃褐色,包在油紙裡,趁熱一口下去,酥脆又噴香。

小籠包

上海街邊那些快消失的美味,你都吃過了嗎?

雖然現在還是可以吃到,但怎麼都還是覺得學校門口的那一家最好吃,真的是皮薄多汁,倒上一小碟醋,蘸兩下,咬一小口,趕緊把湯汁接住喝下去,再嚼上一口帶著鮮肉的小籠皮,甜甜的汁水順著喉嚨滑下,還包裹著小籠的肉香在嘴裡瀰漫。

雙釀團

上海街邊那些快消失的美味,你都吃過了嗎?

用糯米和芝麻做成的上海傳統小吃,大概現在不是很多人吃了,但是紅豆沙和黑洋酥的餡,呈半透明狀的糕體,甜甜糯糯,涼爽可口,還是討很多老食客的喜愛,現在跑去沈大成還是可以買到,沈大成的雙釀團也是上海名列前茅的糕點咧~

生煎饅頭

上海街邊那些快消失的美味,你都吃過了嗎?

生煎饅頭”這種典型的上海叫法延續至今,早餐午餐晚餐頓頓都可以吃,我們常常吃的是混水生煎,裡面是鮮豬肉加肉皮凍,滿滿的湯汁躲在厚實的外殼裡,撒上黑芝麻的生煎饅頭吃起來更香,底部煎得發粽咬起來更是脆香脆香的。還有種不帶湯汁的清水生煎,據說張國榮都去吃過,就在豐裕裡好像還有。

老虎腳爪

上海街邊那些快消失的美味,你都吃過了嗎?

聽說小時候胃疼,就有親戚會去買老虎腳爪,好像是可以幫助消化。其實叫老虎腳爪就是因為做的外形很像,吃起來就是甜滋滋的烘餅,嚼起來也很有勁道,以前都是傳統的早餐點心。

柴爿餛飩

上海街邊那些快消失的美味,你都吃過了嗎?

香就香在這柴爿,就是用木柴燒火煮出來的豬肉餛飩,加點豬油膏,五肉五菜最好吃,香得讓人口水直流,不管是凌晨餓了還是冬天覺得寒冷的時候,感覺來上一碗柴爿餛飩就暖得不得了了,現在都不怎麼看得到,一般都是在那種流動的小推車上可以吃到一碗,但有些也是用的煤氣燒了。

蔥油餅

上海街邊那些快消失的美味,你都吃過了嗎?

弄堂裡爺爺奶奶天沒亮就爬起來做的蔥油餅,是小時候記憶裡的溫暖味道,老爺爺揉麵,老奶奶餅皮,煎得時候撒上一把蔥花,聽著油“滋滋”作響,一邊就能聞到混著蔥香的餅味了。咬一口就聽見一聲清脆,就是這熟悉的聲音和童年的味道。

糖糕

上海街邊那些快消失的美味,你都吃過了嗎?

到現在有時看到路邊小店有賣糖糕的也忍不住買兩塊,就像是中式的甜甜圈一樣,三角形,很綿實,外面包上一些糖,一隻下肚就有飽腹感了。糖糕最好吃最糯又香脆的地方就是轉角處,想想都感覺要忍不住了。

餈飯糕

上海街邊那些快消失的美味,你都吃過了嗎?

淡淡的鹽味襯著米香,金黃色,方方的一塊,咬起來外面是脆脆的裡面是軟糯的米飯,熱乎乎的時候吃外層的那種油炸包裹的米香會更濃郁。早上一般是和油條什麼的一起賣,下午的時候通常是和油墩子、臭豆腐待在一起。

粢飯糰

上海街邊那些快消失的美味,你都吃過了嗎?

上海早餐的四大金剛之一,正宗的粢飯糰是一粒粒實在的糯米蒸出來,然後放在大木桶裡保溫,一般加的料就是:糯米飯、油條還有白砂糖。喜歡的還可以加點肉鬆,喜歡鹹口的,也能加點榨菜什麼的。吃的過程中飯糰會慢慢鬆開,所以要邊吃邊捏。

單雙檔

上海街邊那些快消失的美味,你都吃過了嗎?

估計大家看到單雙檔就會冒出來一句,這就是粉絲湯啊。其實在上海,兩個百葉包、兩個油麵筋塞肉、一碗粉絲加湯組成的,我們叫雙檔。那如果是一個百葉包、一個油麵筋塞肉、一碗粉絲加湯組成的我們就叫單檔了。百葉包和油麵筋搭檔,看起來一胖一瘦像說相聲,名字也由此得來。吃的時候撒點鮮辣粉米道更加嗲~

羌餅

上海街邊那些快消失的美味,你都吃過了嗎?

做好完整的羌餅都是一大塊像煎生煎的大平底鍋那麼大的,然後你看想吃多少就和店家說,他就會切下一角稱重量計價,吃口鹹鹹的,很香很有嚼勁,外脆裡軟,一塊就很飽了。但現在餅的種類豐富起來,吃的人也越來越少,羌餅也逐漸消失了。

上海街邊那些快消失的美味,你都吃過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