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擔任的撫遠大將軍屬於什麼級別?當時地位如何?

可逆之內


撫遠大將軍是清朝特有的軍事職銜設置,清代268年中,一共冊封了9位撫遠大將軍,他們分別是:

信郡王鄂札、大學士圖海、裕親王福全、領侍衛內大臣費揚古、康熙帝十四子胤禵、輔國公延信、川陝總督年羹堯、大學士馬爾賽、康親王崇安。

其實,能夠大致看出來,除了清代初年開國將領和王公貴族之處,朝廷當時還比較信任並賦予將領戰場臨機專斷權,在清代中後期基本已經廢除了撫遠大將軍的設置。撫遠大將軍的權力非常大,除了有便宜行事權之外,還可以有將領的臨時任免權,賦稅專有權和僅次於皇帝親征的其他部隊配合權,具有顯著的軍事政治和經濟地位。

康熙皇帝晚年派出十四皇子用兵西北,親自賜寶劍發文書,甚至可以掛天子旗號,稱撫遠大將軍王,可見這一職務的險要性。

年羹堯在康熙晚年和雍正初年,深得朝廷信任。況且,西北行軍佈陣,情況複雜,需要一個意志力堅定和有較大權力的將帥,故而年羹堯就代替了老十四,擔任撫遠大將軍,平定邊疆秩序,權勢極大。後來朝廷宣佈年羹堯的罪狀,有所謂年選和奢侈云云,其實都是撫遠大將軍權力下的必然,而並非年羹堯如何跋扈專權所導致。撫遠大將軍的級別,很難用品職來界定,它是一個戰時體制的產物,如同方面軍總司令或者大軍團元帥,具有很明顯的臨時性。代表朝廷軍政,無疑超一品,具有實權。但是,用兵結束,撫遠大將軍這個職務也就宣告結束,而非長期統兵,顯示了制度設計的靈活性和制衡性。

年羹堯曾是雍正的門人,加上家族世代效忠清廷,本人也軍中行走多年,有才幹能力,也殺伐果斷,可謂撫遠大將軍不二人選,至於最後的結局不好,則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