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軍閥的紅與黑:禍害百姓遭人恨,抗戰之烈讓人動容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民國時期,軍閥一詞,自打梁啟超從日本舶來借用,加上北洋軍閥確實是魚龍混雜,一直都是滿肚肥腸的大老粗形象。軍閥混戰搶奪地盤是常態,卻有這樣的一個軍閥,在二戰抗戰爆發之前,他率領的軍閥人馬遭人憤恨,畢竟大軍閥懂得恩威並施,小軍閥颳起地皮來就顧不得體面了。

小軍閥的紅與黑:禍害百姓遭人恨,抗戰之烈讓人動容

雖說劉鎮華也曾爬上陝西督軍這樣的白道高位,但是其麾下的人馬其實是豫陝地區的草莽匯聚,豫西地區的土匪,一直以來都是悍匪的層次,所以劉督軍麾下人馬的名號也足夠響亮,那就是"鎮嵩軍"。當然也是源於其名字中的鎮字,以及士卒大多都是嵩山一帶的。鎮嵩軍的隊伍剛拉起來的時候,因為組成人員多是土匪,所以還是改不了以前的那種流氓習氣,軍紀十分敗壞。不僅當地的百姓對其恨之入骨,甚至連其他軍閥的人馬都排擠他們。


小軍閥的紅與黑:禍害百姓遭人恨,抗戰之烈讓人動容

直到劉鎮華的走馬上任,才徹底改變了這支軍隊。奉系軍閥對這塊地盤鞭長莫及,劉鎮華面對的主要是直系、馮系軍閥,皖系軍閥也曾一度對其封官許願,劉鎮華也熟諗風吹兩邊倒的小軍閥生存秘訣,接手鎮嵩軍後,便對人馬進行了大力改革,使得戰鬥力也明顯的提高。民國十五年,劉鎮華率領著鎮嵩軍圍攻西安城,歷時8個月,戰後被收編。所以百姓恨歸恨,這支軍閥力量總算在夾縫中謀得生機,一直扛到了二戰中日軍入侵。

小軍閥的紅與黑:禍害百姓遭人恨,抗戰之烈讓人動容

這種軍閥武裝對百姓是非常的不好,但是對日軍也是一點兒也不含糊,在太原會戰,豫中會戰,都曾積極參戰,此時劉鎮華由於精神問題,無奈退居二線,這時候鎮嵩軍的首領變成了他的弟弟劉茂恩,被改編為第十五軍,劉茂恩則是擔任軍長。抗戰時期北方的諸多戰役,劉茂恩帶著手下的第十五軍,打了好幾場戰鬥,也算是為抗戰切實出力,特別民國三十三年的洛陽保衛戰,十五軍和九十三師死守洛陽。畢竟就在日軍準備總攻洛陽之時,其他各路人馬都已經撤退,這個時候就只剩下十五軍人馬最多,但是加上九十三師,一共也不過一萬多人。

小軍閥的紅與黑:禍害百姓遭人恨,抗戰之烈讓人動容

但他們在這個時候深深地明白,如果他們也撤退了,百姓就要遭殃了。儘管他們以前欺壓過百姓,但現在卻是守衛他們的人。於是他們就開始和日軍進行了殊死搏殺。慘烈的攻防戰,幾近全軍覆沒,共斃敵2萬餘人,突圍後僅存一千餘人。鎮嵩軍的班底多是豫西人,這場守土之戰也是對過去的一場救贖。正是由於鎮嵩軍的奮力抵抗,才讓洛陽的堅守爭取了時間,在這一點上,鎮嵩軍又踐行了"執干戈以衛社稷"的軍人初心。面對這樣一支紅與黑交織的軍隊,至於功過是非,只得留與後人評說 

  • 參考資料:《試論1926年鎮嵩軍圍攻西安與地域門羅主義》、《鎮嵩軍與劉氏雙雄》、《試論1926年鎮嵩軍圍攻西安與地域門羅主義》
  • 版權所有:林苑浮生工作室出品:有態度、有溫度、有深度、史評隨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