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幼時為了湯和殺地主的牛,做皇帝后殺盡功臣也不殺他,湯和有何過人之處?

湘西木魚


首先明確一點:說朱元璋登基之後殺盡功臣有失偏頗。

首先從兩個角度來看看朱元璋到底殺了多少有功之臣。

淮西二十四將最終結局:

淮西二十四將是朱元璋離開濠州奔赴定遠時所帶的二十四個人,這些人是朱元璋自主創業的最初班底。

他們分別是:徐達、湯和、吳良、吳禎、顧時、陳德、華雲龍、郭興、國英、胡海、張龍、張赫、耿再成、耿君用、鄭遇霖、花雲、費聚、陸仲亨、鄭遇春、陳桓、謝成、唐勝宗、周德興、李新材。

其中在創業過程中戰死的有:耿再成、耿君用、鄭遇霖、花雲,共計4人。

善終的有:徐達、湯和、吳良、吳禎、顧時、陳德、華雲龍、郭興、國英、胡海、張龍、張赫,共計12人。

李新材死因不詳,大概率為善終。

受胡惟庸案、藍玉案牽連被朱元璋誅殺的有:費聚、陸仲亨、鄭遇春、陳桓、謝成、唐勝宗六人。

明初前36位功臣最終結局:

明朝開國以後,朱元璋大封功臣,按照功勞大小先後有150人被列入明朝功臣錄。

排名前34位的公爵、侯爵分別為:

徐達、常茂、李文忠、鄧禹、湯和、李善長、馮勝、華雲龍、顧時、陳德、郭興、王志、吳良、吳禎、廖永忠、俞通、源華、高康鐸、楊璟、韓政、梅思祖、曹良臣、唐勝宗、陸仲亨、周德興、鄭遇春、費聚、趙庸、朱亮祖、傅友德、胡美、黃彬、陸聚、 耿炳文

因牽扯胡惟庸案被誅殺的有李善長、唐勝宗、陸仲亨、鄭遇春、費聚、趙庸、黃彬、陸聚8人。

因猜忌被逼自殺的有傅友德,馮勝,耿炳文(永樂二年自殺,非朱元璋的原因),共3人;

因犯罪被殺的有胡美、周德興、朱亮祖3人;

戰死的有曹良臣1人;

善終者有19人。

綜上,因藍玉案、胡惟庸案被牽連遭朱元璋誅殺的有李善長、唐勝宗、陸仲亨、鄭遇春、費聚、趙庸、黃彬、陸聚、陳桓、謝成

因遭朱元璋猜忌自殺的有傅友德,馮勝;

因犯罪被殺的有胡美、周德興、朱亮祖

朱元璋合計誅殺功臣14人。

通過以上可以看出,朱元璋雖然剛愎雄猜,對功臣勳貴充滿警惕,但他並非像傳說中的那些將所有功臣屠戮殆盡。

很多人是獲得了善終的,我們不能說死在了朱元璋前面就是被朱元璋誅殺,這顯然是有失公允的。

湯和為何能夠善終

湯和與朱元璋關係非同一般

事實證明,只要足夠聽話,知道進退,安分守己,要在朱元璋手裡獲得善終並不是太難的。

更何況是湯和這種跟朱元璋關係非比尋常的人。

湯和與朱元璋是發小,兩人小時候經常在一起玩耍,還一起給地主家放過牛,可謂從小就是“至交”。

他們的家鄉鬧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及哥哥都在這場瘟疫中去世,朱元璋家裡很窮,買不起棺材,是湯和用席子幫助朱元璋把自己的父母埋葬的。

後來,湯和投了義軍,朱元璋出家當了和尚。

很快湯和便在義軍中展露頭角,當上了千戶,有了權勢地位的湯和沒有忘記自己的發小,他寫信給在寺裡當和尚的朱元璋,讓他來投義軍。

後來,朱元璋決定投奔湯和,加入了義軍,開啟了革命生涯。

朱元璋是天生的領導材料,在義軍中表現突出,被郭子興招為乾女婿。

但是他的精明強幹遭到了郭子興的猜忌,朱元璋決定脫離郭子興自己單幹。

湯和知道這個消息後,非常支持,毅然拋棄原來打下的基礎跟朱元璋一起創業。

綜上可以看出,湯和不僅是朱元璋的發小、鐵哥們兒、還是他的革命領路人及堅定的支持者,二人的關係當然非同一般。

湯和深諳功臣保命之道

明朝建立後,論與朱元璋關係,無人能與湯和相比,論革命資歷也只有徐達能與之比肩,論功勞湯和雖比不上徐達,但是卻比別人也不差,從各方面說湯和也得封個公爵。

但是朱元璋偏偏找藉口封了他一個侯爵,為何?

分封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再怎麼公正也無法保證全部都滿意。

封了湯和為侯爵,朱元璋也能把那些嚷嚷著自己爵位低的人的嘴巴堵上了。

當很多人為湯和打抱不平的時候,湯和自己卻很不以為然,樂呵呵的謝恩受封,沒有任何的怨言。

在以後的日子裡,有任務湯和就立馬受命,二話不說,沒任務就老老實實在家待著,對朱元璋的召之即來揮之即去毫無怨言。

對於朝廷之上的朋黨紛爭,湯和一概不參與,表現出一副對權利絲毫沒有眷戀的態度。

朱元璋晚年,對武將的猜忌日益加重,如何解除驕兵悍將的兵權成了他一件心事。

精明的湯和看出了朱元璋的心思,於是找機會上奏說自己年事已高,想回到老家,以便死後能葬在哪裡。

朱元璋很高興,很快就批准了他的辭職,還在鳳陽送了他一座宅子。

新宅落成之後,湯和迅速帶家人搬回了老家,離開了京城這塊是非之地。

到了第二年,湯和入朝給朱元璋拜年,得了急症不能說話,朱元璋親自探望。看到自己幼年的夥伴已經風燭殘年,不僅悲從中來,使他更加珍視他與湯和的情誼。

湯和病稍好以後,朱元璋命人把他接到京城,對他關懷備至,給了很多的賞賜。

過了幾年,湯和病重,朱元璋命人把他接到宮裡。

見面以後,朱元璋用手撫摸湯和,動情的與他詳細的回顧了二人的友誼及創業的艱難經歷,說的兩眼淚汪汪。

湯和這個時候已經不能說話,只是不停地叩首。

朱元璋見此情形,淚流不已,厚贈黃金、布帛作為喪葬費用。

洪武二十八年八月,湯和病逝,終年七十歲,朱元璋下詔追封湯和為東甌王,諡號襄武。

總結:

朱元璋晚年雖然對功臣大加猜忌,但是並沒有像有些書上記載的那樣對功臣大開殺戒。

他殺的那些驕兵悍將多是貪贓枉法、結黨營私之輩,他們的作為使朱元璋感到皇權受到了威脅,這是草根起家的朱元璋決不能忍受的。

湯和的善終根本在於他讀懂了朱元璋,急流勇退,不貪權,不戀位,對朱元璋忠心耿耿,在適當的時候急流勇退,對於這樣一個安分守己的湯和,朱元璋當然沒有理由要殺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