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前国产科幻神作,启发无数好莱坞大片

去年春节档,一部《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元年。


然而,这并不代表它是首部国产科幻,如果论资排辈,这部34年前的、聚焦人工智能、地道的国产片,可是祖师爷级别的——


《错位》​

34年前国产科幻神作,启发无数好莱坞大片


不少观众看完后难掩激动,给了它“国产科幻top1”的美誉;


34年前国产科幻神作,启发无数好莱坞大片


也有人在惊讶之余扼腕叹息:如果中国电影以它为参照发展,那今天的厉害程度不可想象;


34年前国产科幻神作,启发无数好莱坞大片

直接进入剧情。


主角赵书信,是上世纪70年代的知识分子,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


最近他春风得意,升任局长。


可问题来了。


长期在基层车间工作的赵书信一时适应不了“天天开会”的工作节奏,每天耷拉着脑袋跟在秘书后面,往办公室一扇一扇的大门里走。


34年前国产科幻神作,启发无数好莱坞大片

秘书颜值可以,但谈吐表情却十分冷淡。

每当赵书信提出“会议能推就推了吧”的建议时,她总会把头扭过来,用不失礼貌却不容置喙的口气说,不去不好吧。

34年前国产科幻神作,启发无数好莱坞大片


一个科研工作者每天忙于会议,本是摆错了位置;


于是赵书信灵光一现:索性造一个专门替自己开会的机器人得了。


34年前国产科幻神作,启发无数好莱坞大片

三八两下之后,机器人造出来了,并出色地完成着被指派的任务。


聆听、发言、签字,活脱脱的会议小能手。


被解放出来的赵书信,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感兴趣的事情。


34年前国产科幻神作,启发无数好莱坞大片


最开始,主人对“影子”多少还有些不放心,时长监工;


可到后来,看从未捅娄子,赵书信开始放任影子机器人。


接下来的故事或议题,被后世无数科幻片抄袭。


没错,那就是机器人思想异化、觉醒、反抗。


最开始,机器人有了自己的想法,它沉醉于大大小小的会议中,甚至开始迷恋抽烟喝酒等“有派”的姿势。

34年前国产科幻神作,启发无数好莱坞大片


情感方面,这个机器人也动了歪脑筋。


一个局长和女秘书的俗套故事就此上演,而机器人的初衷,就是想体验一把何谓“爱情”。


直到机器人故意藏匿了一份重要文件,捅了天大娄子之后,赵书信开始慌了。


34年前国产科幻神作,启发无数好莱坞大片

这份文件的旨意,是精简会议机制,而迷恋开会的机器人感到此举对自己不利,于是藏匿了文件。


主家看见这一出可忍不了。


像念紧箍咒前的唐三藏,威胁悟空说——


不听话就毁了你!


谁知,机器人或许一早知道自己的命运受制于人,早已先下手为强。


一场叛乱就此展开。


34年前国产科幻神作,启发无数好莱坞大片

这部探讨“机器人觉醒”的影片,上映于1986年,距今已有34年;


豆瓣8.1的高分,在科幻片领域,算得上翘楚级别。


有网友评价,如果《流浪地球》胜在画面和氛围,那这部《错位》靠的就是曲折的故事和超前的思想。


34年前国产科幻神作,启发无数好莱坞大片

彼时,黄建新导演正处在创作巅峰期,稍微动动脑子,就是一部部现实讽喻影片。


他擅长在喜剧的包裹下,深藏一种对警世鸣人的观点。


《背靠背脸对脸》《站直了,别趴下》《红灯停绿灯行》,他的早期作品中随便拿出一部,都是精品。

34年前国产科幻神作,启发无数好莱坞大片


而到了导演职业生涯后期,却手潮拍了不少烂片。


所以有影迷揶揄:黄导您这是“错位”了,他一定是给自己订造了一款影子机器人,被机器人代替拍片了。


说回电影。


其实, 机器人会不会拥有独立意识,拥有情感,甚至会不会取代人类?


这个疑问一直没被明确解答。


《黑客帝国》《我,机器人》《2001太空漫游》,“机器人异化”是经常拿出来探讨的问题。


34年前国产科幻神作,启发无数好莱坞大片

但是放在30年前,这份质疑却显得非常珍贵和大胆。


赵书信和会议机器人的身份,是影片讲述的第一层错位;


第二层,则是电影展示出的荒诞的实验性质风格。

其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片段,赵书信做梦梦到老子,老子一个人在荒漠里看电视。


34年前国产科幻神作,启发无数好莱坞大片

时间、空间、思想,构成世界的三种物质,此刻被高度模糊化;


现代机械化与传统的农耕文明形成强烈反差,这是第二层错位。


老子有语:“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这句话,是对赵书信的警示,也是在提醒每一个享受科技便利的普通人。


科技高度发展,人被机器取代,在今天已经上演;


比如去年在全国范围内风风火火的“安装ETC”,大批收费员因此下岗。


34年前国产科幻神作,启发无数好莱坞大片

影片的第三层错位,则直指官场,讽刺官僚作风。


赵书信造机器人出来就是为了开那些没完没了的没用的会,而开会,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开会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恐怕影子机器人从未考虑过。


34年前国产科幻神作,启发无数好莱坞大片

疲于开会的赵书信曾掏心窝子问:我们不开会行吗?


组织部的人不高兴了:


中央开了,部里开了,省里开了,我们不开没法交代,这是态度问题。


寥寥数语,便将会议的形式主义给完全展现出来。

这种讽刺嫁接到影子机器人身上,当机器人被腐蚀后,则表现为短期内学会了抽烟喝酒。


34年前国产科幻神作,启发无数好莱坞大片

反叛前的机器人曾对本尊提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最近替你开了不少会,长了见识,发现你们人类很怪。


有许多自相矛盾的地方,给自己制定了很多条文,但在内心深处,却只希望别人遵守。


就像男权社会的各种条款,受限最多的,一定是女性。


我在台上以你身份讲话,台下的人,不愿意听,也得鼓掌。


34年前国产科幻神作,启发无数好莱坞大片


30多年后重看这部《错位》,品尝里面的讽刺和反思,你更会感慨它的荒诞与超前。


而遗憾的是,这么深刻的影片,我们再也,或说很难拍出来了。


34年前国产科幻神作,启发无数好莱坞大片

更可惜的是,这么优秀的影片,在豆瓣上标记看过的,只有四千人。


如果它能在那个时代形成巨大反响,有《流浪地球》的体量,那么中国科幻电影早就不是什么软肋。


34年前国产科幻神作,启发无数好莱坞大片


科幻片的定义可以有很多种。


但在笔者看来,科幻题材的本质,是想象力。


这种想象力在某种态度、精神、世界观的支撑下,实现人类对命运的思考。


34年前国产科幻神作,启发无数好莱坞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