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明武宗荒淫暴戾,但他卻偏偏愛用有才華又耿直的倔驢楊廷和

都說明武宗荒淫暴戾,但他卻偏偏愛用有才華又耿直的倔驢楊廷和

據《明史》,明英宗天順年間出了個神童,4歲知聲律,7歲時就開始發奮讀書、為科舉做準備了,12歲鄉試中舉,19歲進士及第。

這個神童名叫楊廷和,字介夫,今四川成都市新都區人。

楊廷和雖然是明朝一位名臣,但很多人也許對他較陌生,不過,他兒子你一定不陌生——明朝四川唯一狀元、明代三才子之首、電視劇《三國演義》片頭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作者,楊慎楊升庵。

順便提一句,楊慎的爺爺,也就是楊廷和的父親楊春,也是進士出身,曾任行人司司正、湖廣提學僉事。

01

楊廷和是成化十四年(1478年)中的進士,初任翰林院庶吉士,成化十六年任翰林院檢討,弘治二年(1489年)升任翰林修撰,成為編修《憲宗實錄》和《大明會典》成員之一。

本著為革命工作負責的精神,每次拿到楊廷和的草稿,副總裁丘濬都要“雞蛋裡挑骨頭”,可他挑來挑去,什麼也挑不出來,“竟不能更改一字”。

這個丘濬可不是一般人,被史學界譽為“有明一代文臣之宗”,歷官翰林院編修、侍講、國子祭酒、禮部尚書、加太子太保兼文淵閣大學士、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他若想從誰的文章中挑個毛病,肯定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事情,可他對楊廷和的文章,哪怕是草稿,也不能改動一個字!

一次也許是巧合,但每次都這樣,就不是巧合了。

楊廷和的才華,簡直令丘濬歎為觀止,稱讚他“有良史之才”。

楊廷和雖然歷仕明憲宗、明孝宗、明武宗、明世宗四朝,但主要事蹟在武宗、世宗兩朝,其中又與明武宗朱厚照的交集最多,因為這幾任皇帝當中,明武宗最愛作。

早在弘治八年,也就是公元1495年,楊廷和就因學識淵博,成了皇太子朱厚照的老師。

但明武宗登基的第二年,楊廷和就被深受明武宗寵信的權宦劉瑾整了一下,那時,已為東閣大學士、專掌誥命起初的楊廷和,在講筵上指責劉瑾等寵臣,劉瑾把他趕到南京去任吏部左侍郎,不久又升為南京戶部尚書。

看起來官兒不小,實際上沒有實權,基本上等於零。

這裡得囉嗦兩句,不然有人看不懂——

眾所周知,朱元璋建立明朝時,是定都在南京的,後來他兒子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權繼位後為了發展北方經濟而遷都北京,但在南京仍保留了六部等中央機構,稱“南京某部”,在南京保留的這套機構,雖然可以說是北京中央機構的克隆,但卻是虛的,基本上沒有實權。

至於朱棣為什麼要這麼搞,據說是為了以防萬一——萬一哪一天北方發生變故,北京守不住了,還可以退回南京,把其作為東山再起之地。

02

不過,僅僅三個月後,明武宗就把楊廷和召回了北京,並升他為文淵閣大學士(那時的文淵閣大學士相當於宰相),參與朝廷的機密大事,正德三年(1508年)又加官少保兼太子太保。

明武宗的態度很明顯了:楊廷和是我所倚重的人,對他最好客氣點,想整他的人,最好打狗之前看看主人!

但劉瑾仍不死心,還想繼續整他,抓住《大明會典》中的一個微小差錯,扣了楊廷和與大學士李東陽(李東陽也是編纂者之一)兩級工資,不過後來書成後就補發了。

事情就是那麼有意思,劉瑾越是整他,楊廷和升官越是頻繁,一年後又加官光祿大夫、柱國,升任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

既然大老闆對他這麼好,他就得投桃報李,只不過,他“報答”大老闆的方式,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阻止他幹荒唐事。

眾所周知,明武宗荒淫暴戾,怪誕無恥,是史上著名的荒唐皇帝,在位期間荒淫無道,喜好玩樂,為了“自由”,竟然在外面建了個名叫豹房的享樂場所,名義上養的是豹子,實際上養的是供他行樂的美女,以及為數不少的孌童。

明武宗還在太監劉瑾的引導下,在宮中模仿街市的樣子建了不少店鋪(也就是所謂的“宮市”),讓太監扮作老闆、百姓,他則扮作富商去做買賣,又模仿青樓,讓宮女扮作青樓女,他則扮作恩客去聽曲、淫樂。

僅在京城玩樂不能滿足,明武宗還帶著寵臣江彬等人離開京城,經常在夜裡闖入百姓家,逼百姓家女子陪他睡覺,遇到不錯的,就帶回宮裡……

明武宗的荒唐行徑,惹毛了永平知府毛思義,毛思義貼出“安民告示”說,今後凡是沒有官府文書,敢妄稱皇上駕到、藉故禍害百姓的,一律嚴懲不貸。

明武宗不傻,明白這安民告示是衝他來的,一怒之下把毛思義抓進監獄關起來。

至於朝政,他自然是丟在一邊,除了玩樂,其他一切,他都不感興趣了。

楊廷和阻止明武宗幹荒唐事,是從正德七年(1512年)內閣首輔李東陽致仕,他接任首輔後開始的。

正德九年元宵節,宮中燃放煙花失火,差點把乾清宮燒個精光,楊廷和趁機請明武宗下罪己詔。

宮裡失火,與朱厚照有何關係呢?

當然有,因為如果不是他硬要在宮中設立燈市,過元宵節時又是點花燈又是放煙花,就不會發生這種事。

而那一年,遠在江西的寧王朱宸濠,為了讓皇帝老兒高興,又特別進獻了大批煙花,讓朱厚照盡情燃放,結果導致悲劇發生。

楊廷和決定以此為契機,迫使大老闆“改邪歸正”,把心思用到正道上,當個皇帝,就要有個皇帝的樣子。

於是,他發動同僚們和他一起上書,一勸明武宗上早朝,二勸他對兩宮太后要孝敬,三勸他參加每天的經筵講習,四勸他廣開言路,五勸他了解下情,六勸他收還邊疆亢兵,七勸他撤銷侵害百姓的宮市、關閉皇家商店,九勸他把宮裡的僧人放掉,十勸他裁削織造的項目。

這十條,每一條都“切中時要”,只可惜,他們的腦細胞白費了,因為他們的奏疏,明武宗看都沒看。

都說明武宗荒淫暴戾,但他卻偏偏愛用有才華又耿直的倔驢楊廷和

03

明武宗對待楊廷和的態度很有意思:勸諫置之不理,倚重一如既往,以至於其父去世需要回去奔喪,明武宗也不許。

這就太不近情理了,經多次請求才得到批准,回去沒多久,又火燒火燎地叫他趕緊回來。

楊廷和也是頭倔驢,非要守喪滿三年不可。

據《明史·卷一百九十·列傳第七十八》,閣臣為去世的父母守滿三年喪期,就是從楊廷和開始的——“閣臣之得終父母喪者,自廷和始也”。

而三年後的朱厚照,更是墮落得不成樣子,又養成了打獵的愛好,楊廷和守喪期滿回朝時,他正在宣府打獵。

倚重的人終於回來了,朱厚照一高興,趕緊派使者送去羊肉、美酒、銀幣,楊廷和上書說,感謝皇上的好意,皇上若能回京,臣下更是感激不盡。

朱厚照繼續以不理不睬來應對,楊廷和強壓住心中的怒火,與大學士蔣冕騎馬來到居庸關,親自到塞外去請他回京,朱厚照卻令把守居庸關的宦官谷大用緊閉關門,不放他們過關。

朱厚照說,叫我回去也行,不過你回去後,得叫大臣們自做旗帳歡迎我,不然打死我也不回去。楊廷和的回覆是,你愛回不回,叫大臣們做旗帳歡迎你,休想!

遇到這種倔驢似的大臣,朱厚照也是拿他毫無辦法。

而有了楊廷和這個能臣替他處理朝政,朱厚照更是放心大膽地在外遊玩,宣府玩膩了去大同,大同玩膩了去延綏。

大老闆不理朝政,他可以代理處理,大老闆的一些不合理命令,他可以拒絕執行,但是對於宦官谷大用、魏彬、張雄及其義子錢寧、江彬等人的橫行霸道胡作非為,他就沒有辦法了。

他唯一能夠做到的,就是那些傢伙想壓服他時,他挺起脖子與他們硬槓。

但想對他們進行制裁,那就難上加難了,因為那些傢伙,都是大老闆的寵臣,有大老闆罩著,誰也動不了他們分毫!

所以,楊廷和的心情一直很鬱悶,有一種無力迴天的感覺。

很多時候,他也想過放棄,多次以生病為由請求致仕,但都未獲允准。

既然如此,那就只好盡最大努力,儘量不讓大明這艘船,偏離航道太遠、觸礁沉沒。

04

楊廷和心中無力迴天的感覺,直到正德十六年(1521年)才消失。

那年正月,在外面玩得天昏地暗的明武宗,終於回到北京,在南郊主持大祀禮時忽然口吐鮮血,癱倒在地,兩月後掛了,年僅31歲。

朱厚照無子,根據“兄終弟及”的潛規則,楊廷和請立朱厚照從弟朱厚熜繼統,皇太后點頭同意。

當時的朱厚熜住在興王府,而興王府遠在湖北鍾祥,回京繼位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路上需要一些時間。

不知道對於明武宗的“夭折”,楊廷和是悲是喜,但有一點毫無疑問,大老闆的突然離世,對他來說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因為他終於可以利用這個機會,革除他早想革除的那些弊端!

但他明白,他可以利用的時間,只有朱厚熜回京途中的一點空檔。

他知道他的時間不會太長,因為必須在朱厚熜到達京城之前,完成他想完成的事情,否則就有可能半途而廢,因為他不知道,朱厚熜這個新老闆,是否允許他這麼幹。

安排去接朱厚熜的人馬還沒上路,楊廷和就行動起來,開始執行明武宗的“遺命”。

在新皇帝從出發到京城的37天時間裡,楊廷和緊鑼密鼓地幹了這些事情——

1、罷威武營團練諸軍,各邊兵入衛者,俱給予重賞,然後各歸本鎮;

2、革皇店(宮市)及軍門辦事官校,悉還衛;

3、哈密、土魯番、佛郎機(葡萄牙)諸貢使皆給賞遣還國;

4、豹房番僧及少林僧、教坊樂人、南京快馬船、諸非常例者,一律罷遣;

5、釋放南京被逮捕、關押的囚犯,放遣四方進獻女子;

6、停京師不急工務;

7、收宣府行宮金寶歸諸內庫……

這幾件事一做完,等於明武宗執政時期的那些弊端,被消除得乾乾淨淨。

據《明史·卷一百九十·列傳第七十八》,僅被裁減的錦衣衛各衛所,以及內監局的旗校工役人數,就達十四萬八千七百。

僅此一項裁減,就可節省漕運糧食一百五十三萬二千多石,那些靠關係當了官的宦官和官員義子們,也大多被罷官。

所以,新天子朱厚熜還沒上任,朝廷內外就開始稱頌他是個“聖人”了。

當然了,人們除了稱頌新皇帝是個聖人,也沒忘了稱頌楊廷和的功德,因為他們知道,這些事情實際上是他乾的,他幹這些事情的時候,新皇帝還在路上呢。

有叫好的,當然也有恨之入骨的,那些丟了官的人,恨不得把楊廷和生吞活剝了,他上朝的時候,甚至都有人手持利刃,到他轎子旁窺視,尋機行刺。

明世宗朱厚熜知道後,特命從京營中挑選一百士兵,保護他出入。

這說明新皇帝對他的舉措,是完全認可的。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楊廷和所做的這一切,都是明武宗的“遺命”,說明在明武宗自己看來,這些事情都是應該做的,可是他之前為何不做呢?

這個問題,也許永遠是個謎。

當然了,我們也可以這樣推測:明武宗根本就沒有這樣的遺命。

在世宗朝,楊廷和繼續得到重用,除了被加封為特進,還被加封為左柱國,明世宗還多次召見他談話,“慰勞備至”。

然而後來,因“大禮議”之爭,這頭倔驢與明世宗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被定為罪魁,削職為民,嘉靖八年病逝於家鄉四川新都。

這對君臣的矛盾,還連累了楊廷和時為翰林修撰的兒子楊慎,後者也因“大禮議”問題,被髮配到雲南,最終死於流放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