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未婚夫讓她讀大學,畢業後卻要退婚,說還是沒文化的女人好

民國總理熊希齡晚年再娶的妻子叫毛彥文,是浙江省江山縣人,美國密歇根大學教育學碩士,她37歲時嫁給65歲的熊希齡,在此之前,她有一段痛苦的感情經歷。


博士未婚夫讓她讀大學,畢業後卻要退婚,說還是沒文化的女人好

毛彥文

直到98歲那年,毛彥文還在自己的回憶錄《往事》中,用一半篇幅深情回憶了她的表哥朱君毅,朱君毅是她的初戀,與她訂婚多年,卻在她25歲那年,堅決與她退婚,讓毛彥文大半生傷心不解。

1999年11月10日,已成為著名教育家、慈善家的毛彥文在臺北逝世,享年101歲,臨終前,她仍不忘將自己與朱君毅的訂情信物——朱1917年在清華畢業時送給她的一枚胸針交給表侄女朱韶雲保存。

百年人生,她為表哥心碎了八十多個春天,仍然沒有走出這段糾結的初戀。


1、清華讀書的表哥向同學募捐1200元,鼓勵她逃婚嫁給自己


毛彥文生於1898年,像晚清年間的少女們一樣,九歲時家裡就給她訂了婚,對方是江山縣一個姓方的富商長子。

16歲那年,毛彥文考上了著名的杭州女子師範,男方怕她翅膀硬了、不願當賢妻良母,就與毛彥文父母商量,寫信稱毛彥文母親生病,把她騙回來結婚。

毛彥文自幼仰慕自己的表哥朱君毅,朱君毅比她大四歲,兩人假期常常在毛彥文外婆家見面,互相早有好感,此時,朱君毅已經在清華留美學校讀書,聽說毛彥文被逼嫁,也很是著急,寫信支持她退婚。

於是毛彥文激烈反對與方家的婚事,成婚當日從後門逃走,躲往他處,以示抗議,在不大的江山縣裡鬧出了滿城風雨,好事者甚至將其寫成小說《毛女逃婚記》,公開發表。


博士未婚夫讓她讀大學,畢業後卻要退婚,說還是沒文化的女人好

後排白衣者為毛彥文

方家見婚事無法勉強,遂同意退婚,但以名譽損失為由,要毛家賠償3000元鉅款。

朱君毅得知方家的退婚條件後,趕緊在就讀的清華學堂發動捐款,同學吳宓等人幫他籌集了1200多元,資助毛彥文退婚成功。經此一事,他愛上了自己的表妹,並向她求婚。

朱君毅的父親是毛彥文的舅舅,毛彥文顧慮二人的近親關係,不願接受他求愛,朱君毅寫信給她,稱:“人言何足畏,我們兩情相悅,須水郎山,亙古不變。”終於打動了毛彥文。

毛彥文父母見朱君毅與女兒情投意合,也就答應成全他們。

博士未婚夫讓她讀大學,畢業後卻要退婚,說還是沒文化的女人好

前坐者為毛彥文

由於朱君毅即將去美國讀書,1915年,二人在家鄉辦了訂婚儀式,互相交換了婚書,並未正式結婚。

1916年,毛彥文入浙江吳興郡女校,而朱君毅從清華畢業,與吳宓等人一同前往美國,入哥倫比亞大學讀教育心理學和統計學。

兩人約定通信保持聯繫,朱君毅留美的第五年,來信漸漸變少,由每兩週一封變成了每兩月一份。

毛彥文一直崇拜著朱君毅,對他的談吐見識佩服無比。為了能與他比翼齊飛,她刻苦攻讀,1920年,她以浙江省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女子高等師範英文系,還在北京參加了新文化運動,無論是學業還是社會活動,她都取得了一定成績。

1922年,朱君毅從美國博士畢業,回國在南京東南大學任教務長,此時,朱君毅28歲、毛彥文24歲,二人訂婚多年,按說應該成家立業了,可毛彥文發現,未婚夫對她沒有了以前的熱情。


2、到底是因為年齡大被棄,還是因為文化程度太高被棄,毛彥文至死沒明白


為了與未婚夫加深感情,苦等六年的毛彥文,索性轉學到南京的金陵女子大學,好與朱君毅朝夕相見。

而朱君毅仍拖延著,不肯辦婚事,想讓毛彥文知難而退。不久,朱君毅突然生病,住入東南大學校醫院,毛彥文衣不解帶、精心照顧,朱君毅的同事們對她讚不絕口,認為她不僅有才識,又賢惠能幹,紛紛催促朱君毅早點和她結婚。


博士未婚夫讓她讀大學,畢業後卻要退婚,說還是沒文化的女人好

朱君毅

沒想到,病癒之後,朱君毅竟絕情地向她提出退婚,還聲稱,自己正是被毛彥文感動了,才提出正式分手,不然的話,他原本打算和毛彥文辦過結婚手續,就開始包養外室,讓毛彥文只有形式上的丈夫。

毛彥文傷心欲絕,託了不少二人共同的親友和社會名流來做朱君毅的工作,而朱君毅心意已決,稱原因有三:“第一,彼此沒有真正的愛情;第二,近親不能結婚;第三,兩人性情不合。”

而私底下,他告訴自己的好友吳宓,自出國後,他就已變心:“毅留美數年,習知美國人之生活,對女子美的標準另有一種新的看法。毅今所喜愛、所求娶之女子,只要她身體肥壯,尤其臀部大而圓。其外之事,如家世、財產、教育、才能,以及品貌,均所不計。而對一般有學識,有文化,在大學畢業或肄業之女生,尤絕對不取。……故毅與彥原訂之婚約不得不解除。此事在毅已決定甚久。”

原來他還在美國時,對退婚就蓄謀已久,堅決不找有文化、品貌雙全的大學畢業生,而要找肥壯能生養的年輕姑娘。

此時,毛彥文已經25歲,在當時屬大齡女子,沒想到苦等未婚夫六年,卻等來這樣一個冬烘先生見識的奇葩海歸博士,實屬命苦。

東南大學的多位長者、同事以及朱君毅同學居中說和,朱君毅仍未妥協,終與毛彥文簽訂《退婚書》,二人成為陌路。

沒多久,朱君毅娶了一個十七歲的蘇州女中學生成言真,在他婚禮前夕,毛彥文發去電報,傷心地質問:“須水永清,郎山安在?”實是斷腸之語。

毛彥文從此不再相信愛情,稱朱君毅“令我一生嚐盡苦汁,不僅喪失家庭幸福,且造就灰暗一生,壯志消沉,庸碌終身!”


博士未婚夫讓她讀大學,畢業後卻要退婚,說還是沒文化的女人好

毛彥文回憶錄《往事》

對於退婚一事,朱君毅晚年曾在自傳文章中反思,自認當初對待毛彥文的態度太壞、退婚時太突兀,應該把此事處理得更柔和一些,不應該讓毛彥文受到那麼嚴重的傷害。

他後悔的不是退婚,而是處理方法。

或許,使用“冷暴力”讓毛彥文自行提出分手,那才是最高明的。既不累名聲,又不擔責任。

1963年,朱君毅病故,年近70的毛彥文在臺灣聽說消息,寫下《悼君毅》的長文,為之深夜落淚。她認為,朱君毅之所以和自己分手,是因為訂婚時間太長,當時自己已經25歲,不如18歲女子有吸引力。

她在文章中悲傷地說:“你是我一生遭遇的創造者,是功是過,無從說起。倘我不自幼年即墜入你的情網,方氏婚事定成事實。我也許會兒女成行,過一生平凡而自視為幸福的生活。倘不認識你,我也許不會孤伶終身,坎坷一世。”

是朱君毅鼓勵她逃婚,讓她得以打破傳統女性年紀輕輕就要養兒育女、操持家務的命運桎梏,前往杭州、北京、南京、美國多地名校讀書、學有所成,最終成為復旦教授、國大代表。

而所有這些經歷,卻沒讓她能在朱君毅眼中加分。

歸國後的朱君毅,所想要的理想妻子,反而是讀書不多的少女,或許,在那樣的妻子眼中,朱君毅才能被仰視終生,一輩子都是她眼中“唯一的偉大人物”。

這對錶兄妹,因追求婚姻自由走到了一起,在受過多年新學教育後,思想反而全都退步了,一個想找年輕能生養的,一個想過“從一而終、兒女成行”的幸福生活。

在新舊文化衝突中成長起來的青年,其思想認識也是充滿矛盾的。


3、嫁給民國總理熊希齡,經營的不僅是一樁婚姻,更是一份事業


被退婚後,毛彥文無意尋偶,她拒絕了朱君毅好友吳宓的求婚,前往美國攻讀教育學碩士。

1934年,留美歸來的毛彥文在復旦大學任教育學教授,37歲仍孤身一人,毛彥文的同學朱曦介紹她與自己的姑父熊希齡結合,熊希齡曾任民國首任總理,新喪偶不久,毛彥文認為65歲的熊希齡算是自己的長輩,遂拒絕了此事。

而熊希齡卻頗為心切,不斷寫信向她求婚,並前往上海,住在朱曦家,派出包括自己大女兒熊芷在內的十幾位親友前去說服毛彥文。

毛彥文後來分析說,熊希齡選中她為續絃夫人,主要是考慮毛彥文有教育學的學歷背景,想為熊希齡與髮妻朱其慧開創的香山慈幼院找一個年輕的事業繼承人。

最終,毛彥文被打動,接受了學養深厚、溫文爾雅的熊希齡,二人於1935年在上海西藏路慕爾堂舉辦婚禮,婚事轟動一時,熊希齡特地剃去蓄了多年的長鬚,顯得年輕許多。


博士未婚夫讓她讀大學,畢業後卻要退婚,說還是沒文化的女人好

熊希齡與毛彥文

婚後,毛彥文辭職北上,幫助熊希齡管理北京香山慈幼院,熊希齡為她寫下多首詩詞,二人感情甚篤。

毛彥文在《往事》裡記錄:“我們整天廝守在一起,秉要是沒有看見我,便要呼喚,非要我在他身旁不可。終日繾綣不膩,彼此有說不完的話,此種濃情蜜意少年夫妻亦不過如此。”

兩年後,熊希齡中風去世,毛彥文誓不再婚,在先夫遺像前承諾道:“吾當盡吾力之所及,重整慈院,藉繼君造福孤寡之遺志,亦以報相知於天上也。”


博士未婚夫讓她讀大學,畢業後卻要退婚,說還是沒文化的女人好

香山慈幼院

此後,抗戰期間,毛彥文四處奔走、竭盡己能,維持住香山慈幼院的運作,在戰後發展成一千多人的福利機構,並以慈幼院院長的身份當選為國大代表,把母愛和教育的才華奉獻給了成千上萬的孤兒。

而她內心深處仍然埋藏著對朱君毅的感情,在《悼君毅》中,她悲傷地說:“你在我幼稚的心靈中播下初戀的種子,生根滋長,永不枯萎。你我雖形體上決絕將近四十年,但你仍在我夢中出現,夢中的你我依然那樣年輕,那樣相愛,你仍為我夢裡的心上人。迨幻夢驚醒,重回現實,舊恨新愁又交噬我心。……翹首雲天,老淚縱橫。在不久的將來,你我也許會在地下重逢。”

已是百年老人,卻對負心戀人如此痴眷,可就算地下重逢,以朱君毅的薄情,又會對她假以顏色、回應她的滿腔痴情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