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變通,是成功者的重要因素,三種思維方式成就三等人

善於變通,是成功者的重要因素,三種思維方式成就三等人

《直方周易》繫辭下中,有這麼一句:功業見乎變,意思是說,功勳與事業顯現在對舊事物的改變之中。改變,也就是我們今天所常說的“創新”和“變通”。

中國有句古話,叫“樹挪死,人挪活”。人不能永遠固守在一個地方,只有改變才能有新的發展。

一位國學大師就曾經說過,世界上有三等人,分別有不同的成就,而他們的成就,來自於他們的“變”,也即是變通。一個懂得變通的人,才能走在別人的前面,率先邁向成功。

這三等人,是什麼人?大家可以來看看。

善於變通,是成功者的重要因素,三種思維方式成就三等人

第一等人:是擁有智慧的頭腦,他們能夠預見下一步的變化,永遠站在改變的前頭。

我們總說,思維決定命運。善於變通,善於抓住機會的人,才能成為弄潮兒,成為那隻“領頭羊”。

西漢末年,王莽篡奪漢朝皇位,建立新朝,倒行逆施,弄得天下大亂。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第九世孫子,在兵荒馬亂中長大。

作為劉家的後人,漢室江山落入了王莽之手,這是任何一個劉家子弟所不願意看到的。只是,誰都想重新從王莽手裡收回政權,卻又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能夠成為“弄潮兒”的人都是上天所選中的。據說劉秀出生時,房間裡沒有燈火,卻有赤光照耀整個房間。劉秀的父親很是驚訝,找了會占卜的人一問,那人只說了一句:“這是件吉利的事情,不用多說了。”

善於變通,是成功者的重要因素,三種思維方式成就三等人

這就是所謂的天機不可洩露吧。但也由此說明,劉秀生來就是註定要“拯救銀河系”的。9歲的時候,劉秀成為了孤兒,只好寄居在叔叔家。他的兄弟們忙著招兵買馬,大張旗鼓要光復漢室江山,只有劉秀默不作聲,仍然在田間埋頭苦幹,因此常被他的兄弟取笑,認為他是一個幹不了大事的人。

王莽建立新朝之後,不僅不善待百姓,還變本加厲施行暴政,弄得民怨沸騰。劉秀見天下確實已亂,民生積怨,才是行事的大好時機,於是決定起兵。

史料上說,劉秀“為人多權略,處事極為謹慎”,也就是說,劉秀天生具備領導者的氣質的,在謀事方面都能有遠見謀略,有隨機變通的靈活頭腦。

善於變通,是成功者的重要因素,三種思維方式成就三等人

有這麼一件事,能夠看出劉秀的變通智慧。在昆陽之戰中,劉秀斬殺王莽,立下赫赫戰功。但此時,他的大哥劉縯居然被更始帝殺死了。按照正常的人來說,長兄如父,劉秀是怎麼也要為大哥報復的。

但劉秀沒有這麼做,並且,他還親自到更始帝面前,替大哥謝罪,並和大哥的部下都斷了來往。更始帝看到這樣的情景,自己也覺得不好意思,因為再怎麼說,劉秀的功勞還是很大的,於是不僅沒有牽連劉秀,還封他為“武信侯”。

此後,劉秀韜光養晦、隱忍負重,為最後成為新主奠定了基礎。試想,在一個以武力打天下的時代,如果沒有善於變通的頭腦,意氣用事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所以,作為第一等人的劉秀,深諳謀略,善於變通是他的智慧之一。

善於變通,是成功者的重要因素,三種思維方式成就三等人

第二等人:簡稱為隨機應變,就是你變我也變。

第二等人,在智慧上比不起第一等人,所以,這類人註定成不了領導者,但會是比較好的跟從者。

在看到別人有變通之後,這種人會“開竅”,覺得自己也需要變通,才能得到發展。

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我們樓下小賣部的劉大叔。當人們開始使用手機付款的時候,劉大叔是排斥的。因為他是個“老古董”,連微信都不會用,更別說手機付款了。而且,他還固執地認為,那是網絡,容易上當受騙。他的小賣部每天營業不多,如果再被騙,不單白乾,還會虧本。所以,他只收現金,拒絕手機付款。

但是幾天前,我去他那裡買東西的時候,意外地發現收款臺上掛著兩個二維碼,也就是說,你可選擇微信支付,也可以是支付寶支付。

我驚歎地說:“大叔,您行啊!原來只收現金,變成一變就多兩個啊!”

劉大叔不好意思地撓撓頭:“這不形勢所逼嘛,人家變我也得變啊,不變就沒生意做了。”

的確,因為手機的方便,現在很多人出門都不帶現金了。大叔說,促使他變通的原因就是有好幾個中年人來買東西,也拿手機付款,一聽不能手機付款,乾脆也不買了。所以他覺得不變通就真沒活路了。現在用手機支付,他說生意居然好了很多,他也高興。

所以說,隨機應變,跟著時代走,跟著潮流走,也能得到發展。這是第二等人的智慧。

善於變通,是成功者的重要因素,三種思維方式成就三等人

第三等人:你變我不變,過後才醒悟後悔。

國學大師說的第三等人,是那種固步自封,不肯輕易做出改變的人。這種人,我們通常有個叫法“老頑固”。他們不輕易接受新鮮事情,也不願意創新發展。

比較典型的是村裡的兩家家俬廠。一家姓黃,一家姓李,都不是本地人,但在這裡辦廠也有些年頭了。老黃是個比較守舊的人,一直用手工幹活。其實最初,兩家都是手工活。

但隨著時代的進步,老李家的兒子去外面學了電子設備,回來後就把他老爹的廠子全部變成機械化,老李現在只負責設計,其他的就交給機器去做。所以,他的廠裡訂單多,出活快。

反觀老黃,不知道是心疼錢還是思想不開竅,反正一直不主張用機器,說老祖宗的手藝不能丟。但手工活出活慢是人所共知的,即使你做得再好,大部分的人還是不願意等。所以,他的廠子一直半死不活的。

看到老李每天活得瀟灑,開著車子四處玩的時候,老黃恨得牙齒都咬碎了。此時,他才想到要變通,因為他也想每天開著車四處走走。只是現在,他的變通還是一條比較漫長的路,因為他沒有老李那樣有前瞻性的眼光,對錢也看得比較重,很是保守。更重要的,他沒有一個學電子設備的兒子。所以他的變通之路,都得依靠別人。這樣一來,他想“瀟灑走四方”也不知何時才能實現。

所以你看,不同等的人,有不同的思維理念,而最終,他們所到達的人生高度自然也是不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