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看到網上有評論說小學三年級是學習好壞的分水嶺。一二年級不重要,真的是這樣嗎?

娜和兩寶的日常生活


一二年級是小學階段的第一學段,這個時期的孩子們還處於朦朧階段,所學知識比較簡單,對知識的掌握主要是靠記憶,機械地模仿。只要學生上課認真聽講,按老師的要求做作業,讀書,背誦,好多知識不用動多大的腦筋,就能學會,就能考出好的學習成績。比如在期末統考中,學生們的語文數學成績不差上下,幾乎都是滿分。但是從三年級開始,學生如果光靠簡單的記憶,機械地模仿就不行了。三年級的知識難度明顯有所增加,好多知識是需要學生動腦加以分析理解,才能做出正確的解答。學生的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差別,拉開了距離。

就拿語文來說,一二年級的學生主要是學習字詞句,是字詞教學,還沒有習作,只是簡單的看圖寫話,能對照圖畫寫出簡單的句子或一段話就行。每個學生的閱讀量是5萬字,要求學生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閱讀理解也只是數數這段話有幾句?有幾個自然段?在文中找出指定的句子等。而到了三年級就轉為閱讀教學,每個學生的閱讀量是40萬字,要求學生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學生自己能借助字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閱讀過課文後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瞭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閱讀理解不會像一二年級那樣,可以很容易從文中找到答案。閱讀題需要學生自己的認真分析和總結來回答問題。學生開始進行習作練習,命題作文或半命題作文,要求學生寫出的作文是一篇條理清楚、內容完整的短文。

因此,三年級是小學階段的轉折期,是分水嶺,是沒有錯的,但一二年級不重要是不正確的。

只能說一二年級學生的學習成績看不出學生的真正實力,學習成績不需要特別當真。但一二年級必須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有紮實的學習基礎。否則,如果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很可能到三年級後,學習起來就會感到吃力,成績明顯下降,從而使學生不自信或厭學。影響學生以後的學習。


憶夢月華


如果把孩子的學習用100分來比較的話,那麼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在一年級的時候孩子可以考到98分,99分,97分甚至100分的樣子。那麼我們可以給他加上一個指數冪,加上1。那麼60歲的孩子和90分的孩子之間的差距只有30

那麼到了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即使把這樣的孩子的成績,同樣加上一個指數2。我們會發現到了二年級的時候,能夠考60的,和考90的之間的差距已經非常大。因為60的平方是3600,而90的平方是8100,他們之間的差距,可以計算出來已經非常恐怖。

同理,我們到了三年級之後,我們把60、90就是同樣用指數3來代替。經過計算,所有的家長都可以發現孩子的茶具已經開始拉大。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在一年級的時候感覺考滿分都差不多,隨著年紀的增長差距越來越大,到了後期之後我們把總成績按100分來對比的話,很多60分的孩子在六年級畢業的時候已經變得不及格了。

學習就是這樣,如果我們的基礎知識不紮實的話,那麼我們的後期差距將會用指數的方式進行放大,我們的差距越來越大,最終變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所以作為家長,特別應當關注的就是孩子的基礎知識,而不是一些短期內的小聰明。

三年級的孩子,要注意的仍然是學習習慣和基礎知識雙向變動,稍微放鬆哪一個方面最終都會造成不可挽回的結果,不要寄希望於在以後每一個時間點上,可以讓孩子進行課程補充或者學習習慣的改變。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比賽的話,那麼學習也是的。家長任何一個時候都不應當有僥倖心理,不要覺得自己身體還有自己的能力超出了其他的孩子。


義誠老師


您好,說三年級是分水嶺,並不是說一二年級不重要。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像你那樣理解,一二年級跳過,直接上三年級不就好了。


三年級是分水嶺,您家孩子是被分到優秀那一組,還是被分到平庸那一組,全靠一二年級的積累。

一二年級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也是為三年級集聚能量的關鍵時間。

一二年級做作業拖拉,三年級以後做作業就會拖拉。

一二年級上課不會聽課,三年級以後就不會聽課。

一二年級計算能力不行,也會影響三年級的學習能力。


三年級的學習難度是在一二年級的基礎上進行加強的。一二年級是基礎,拿數學來說,一年級學加減,二年級學乘除,那學了加減乘除是幹嘛呢?

自然是為了到三年級可以運用,三年級就是正式上戰場了。

一二年級相當於學了兩年兵法,三年級就開始帶兵打仗了。本該此處用圍魏救趙,結果你來了個隔岸觀火,一切不是白搭嗎?

一二年級告訴你哪裡該加減,哪裡該乘除。如果你該加減的地方用乘除,該乘除的時候用加減。

到了三年級你怎麼分,你家孩子就沒有分水嶺,只有被淘汰!

三年級是分水嶺另外是想告訴家長,此時此刻是見真章的時候了。

你們一二年級有沒有跟上節奏,在這一年就能檢測出來了,那您還覺得只有三年級有用嗎?

就用你吃包子來說,你吃了前五個都沒吃飽,吃到第六個就飽了,難道你要說前五個才吃了,早知道就直接吃第六個就好了?

所以對於我這樣一個教了五六年書的老教書匠來說,一二年級至關重要。

一二年級不光能決定孩子三年級的水平,也會影響孩子的很多方面。比如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興趣。

所以我希望家長能理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句話。

我們一起努力讓孩子更優秀!

關注糖堂學糖,學習不再迷茫!


糖堂學糖


三年級確實是小學生成績的分水嶺,但是這道分水嶺恰恰是一二年級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意識的綜合體現,所以一二年級不重要的說法是不準確的。

1 一二年級看淡成績

一二年級不要過度看重孩子的成績,而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習習慣的養成上面。幼兒園的超前教學、幼小銜接班、家長的家庭教導,這些方面都讓孩子提前學習了一年級的知識。加上一年級的知識相對基礎,所以一年級的學生整體成績相差不大。

二年級的知識是一年級的延伸和拓展,但並沒有涉及真正數學思維和語文思維,絕大多數孩子都能夠跟上班級學習的進度和節奏,而試卷考查的大多以課本為主,試卷以外的拓展部分,涉及較少。所以大部分二年級學生的成績相差也不大。


2 一二年級注重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

一二年級的學生應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更好地適應三年級"高強度"的學習。三年級課本知識,無論是數學還是語文,都是一二年級的加強和提高,但是在考試卷中更多的涉及課外知識和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二年級堅持每天讀課外書、獨立自主完成作業、誦讀古詩詞、研究奧數部分的習題,這些在課本上都沒有明確的要求,但卻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基礎,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更快更好地適應三年級的學習內容變化。

所以家長應該把更多的目光放到學生的學習習慣上來,養成孩子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


3 三年級學習內容和要求的變化

三年級學習內容難度升級,要求也變高了。比如:數學涉及大位數的乘除法,開始環環相扣的計算,語文的作文字數要求提高到300字,比二年級的150字要求相比增加了一倍。

另外,語文課文學習正式告別了拼音的輔助,對自主學習能力的要求變高。

無論是詞語的運用,還是修辭的使用,或者是數學試卷理解題意,或者是英語的作業數量,三年級的要求在各個方面都有了提高。


家長可以抱著提高的態度,給孩子選擇一個合適的輔導班,讓孩子向三年級更好地過渡。不能抱著"一二年級無所謂"的態度,無為而治的想法是不負責任的,培養良好的習慣,幫助孩子儘快適應三年級的學習。


大裴看教育


小學三年級是學生小學階段的轉折點。

  1. 學習內容增多,難度加大。這是因為語文學科作文開始出現,閱讀題難度加大;數學計算開始兩位數三位數的乘除法,分數的初步認識,正方形長方形的相關概念及周長計算。

  2. 學校教學方式較一二年級有變化。一二年級孩子由於識字少,在平時做作業或考試時教師會給學生讀題目,告知題目要求。從三年級開始,考試時教師不再給學生讀題,而是自己讀題作答。教師也不再針對題目要求進行提醒,全靠學生自己理解題意。

  3. 三年級大多數孩子成績下降。三年級家長最愛說的話是,我們孩子一二年級都是考雙百的,現在成績怎麼這麼差?一二年級的不少知識在孩子上幼兒園、學前班都已經學習過。加上比較簡單,通常考試成績都不錯,100分很常見。即使考得不好,家長也不會認為是知識上的問題,會簡單歸為粗心、不細緻,為今後學習埋下隱患。三年級語文學科由於有了作文,100分不那麼好拿了。由一二年級的寫話變成寫一段話,難度不小。數學由20以內加減法,兩位數加減法,乘法口訣也變成了兩位數三位數的乘除法,分數的初步認識,正方形長方形的相關概念及周長計算。對孩子的計算能力是很大的考驗。

  4. 學習習慣進一步影響孩子的學習。“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三年級孩子應該養成一些好的學習習慣了,這些也會影響後邊學段的學習。

一二年級知識簡單,那麼就要把孩子的學習習慣抓好。比如:專心寫作業,作業乾淨整潔,在固定的閱讀時間閱讀等。有了這些好習慣,即使考試分數不高,相信今後也是一匹小黑馬!

春風綠夢田


一二年級不重要說的是成績本身不重要。一二年級小孩子本身就是一個適應學習的過程。考好了一定要鼓勵,考砸了也不用耿耿於懷。孩子小,還有無限可能,沒必要為了一兩次的成績就打標籤給壞臉色。更多的是給予他信心和信任,只要他學習習慣良好,沒考好那只是發揮問題,等發育更好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一二年級重要的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字寫端正,能靜心看書,會預習一下第二天的課程,能把學習和玩樂的時間割裂,專注的態度等等。這都是需要在這最開始的兩年裡養成的良好習慣,一旦習慣養成,好的能讓他受益終身,壞的能影響一輩子!

所以重要和不重要都有道理,只是不能片面的去理解。家長只有弄清楚了情況才能更好的介入到孩子的學習中去。

最後,一開始的時候如果對孩子成績不滿意,就請根據孩子的個性來做適當的溝通教育,切忌對孩子進行嘲諷或者謾罵。這樣的方式大多數可能是給孩子留下陰影,很容易在後期爆發逆反,所以多溝通,多交流,沒考好也沒事,不用念念不忘,耿耿於懷。與其生一時之氣,不如靜下心來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家長自己要做好帶頭作用,多看書,少打遊戲,孩子才能在互相的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習慣,為以後打下堅實的基礎!

願孩子健康成長!

喜歡的話請點擊左上角“育兒蘋果醋”關注我們

一個爸爸和一個媽媽給一個孩子的儲備

有故事,有童謠,有詩歌,有漫畫

還有各種生活的酸甜滋味


育兒蘋果醋


想得到答案,多問幾遍這個問題就行:為什麼說三年級是分水嶺?難道所有的問題在三年級才會暴露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一二年級的時候要麼沒有考試,要麼都考得非常簡單,沒有辦法看出多大差別。

到了三年級,難度提升了,一二年級欠下的債自然就會暴露無遺。

一二年級不重要??純粹是誤人子弟,胡說八道!


更美好的自己9001


當然不是這樣的了。我們知道小學階段主要是打基礎和習慣培養。這兩個方面對於孩子今後的學習起到重要的影響。

一二年級不重要,這顯然是不準確的。今年9月我們已經全部使用上了部編版的教材。這套教材的使用恰恰驗證了一點,一二年級的學習很重要。因為一二年級正是孩子學習的打基礎的階段。我們知道要蓋高樓,地基要打的實在,要牢靠,堅固,學習也是一樣,如果一二年級不重要,作為家長我們不重視,那麼孩子的學習就是空中的樓閣,一碰就倒。

學習其實就是個螺旋上升的過程,沒有前面的鋪墊,孩子們對於知識的掌握就會出現斷層,這樣的結果就是越到高年級,表現得越明顯。五六年級孩子出現基礎失分過多的問題,就是一二年級對於知識的掌握不到位。

因此我們說一二年級是為孩子進入三四年級甚至是五六年級學習做鋪墊的。三四年級是中年級段也是孩子的情緒波動期,因此這一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的風水嶺。

作為家長,只要我們能從小督促教育孩子,那麼不管到了什麼階段,孩子都能順利度過。


大語文天地


一二年級不會不重要,而是很重要。一二年級是小學生們打好基礎的階段,是習慣養成的階段,這段時間孩子比較依賴父母,所以父母一定要對孩子有正確的引導,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對學習的興趣。這個事情孩子們對小學生活感到新鮮,但是又難免不習慣,把學習當成玩遊戲一樣。三四年級,孩子由一名兒童成長為少年,是孩子依賴父母到自力能力增強的時期,但是孩子大了主意也正了,家長還要注意孩子情緒的變化。所以一二年級和三四年級都非常重要,家長一定都要重視。


軒媽育兒0427


作為“磚家”總會有很多新奇的觀點,如果說孩子學習有分水嶺那麼就是從講話開始的。全世界的新生兒,不會講話之前幾乎沒有區別。每個孩子的成長都與其成長環境密不可分,這些環境就是家庭、社會和學校。父母是影響孩子最重要的力量,孩子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都模仿自父母,想要孩子學習好,請從做愛學習的父母開始,父母是每個孩子成長真正的分水嶺......

育鄰人:以鄰里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探索以鄰里互助,化解“獨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難題,一項公益普惠的教育事業,與家長一起“量身定製”孩子的成長計劃——即為孩子們提供遊戲、合作、共享成長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