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一年多了,沒有任何異常症狀,是不是好了?

6神醫學


老張冠心病,一年沒症狀,又過了一年,差點送命……

老張,59歲,有冠心病,一年來非常穩定,於是就不想吃藥了,覺得冠心病好了,於是就偷偷把心臟病的藥都停了,也不去醫院複查了。

觀察了幾個月,沒事!

看來冠心病真的好了!


這又過了一年,老張總覺得憋氣,心前區疼痛,他心想壞了,看來這心臟病又來了,於是又自己去藥店買了同樣的藥繼續吃,可是這次好像不管用,吃了好幾天還是總憋氣。

老張打算抽空去醫院複查一下,看看到底咋回事,還沒等老張來醫院,120接著老張,直接送進來手術室。

因為老張半夜心梗了,差點要來老張的命,現在老張還在監護室躺著。

為什麼一年沒事,冠心病還沒好?可是為什麼停藥半年都沒事?再後來接著吃藥,為啥還心梗了?


冠心病目前是無法根治,最好的治療效果就是有效控制,不再進展。

冠心病所謂的症狀就是心絞痛,如果一個人反覆心絞痛,那麼說明藥物沒吃好,或者藥物控制不好,只能支架或搭橋了。所以大部分有症狀的冠心病,都能及時治療,因為如果不治療,患者沒法正常生活。

經過正規治療後,大部分冠心病都穩定了,沒有症狀了,可是沒有症狀並不代表完全好了,只是代表控制住了,穩定了。冠心病是指我們的心血管狹窄超過50%的時候,叫冠心病,但這時候沒有症狀,但血管狹窄超過70%的時候,在某種刺激下,才可能有心絞痛的症狀。我們通過藥物或支架或大搭橋的辦法能有效的控制心絞痛。

但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內斑塊,也就是老百姓說的血管垃圾,這些血管垃圾還是不斷在產生。比如說我們的血管狹窄50%確實沒有症狀,但這時候我們也得控制,如果不控制,50%還會進展,直到有一天70%甚至更嚴重,引起心絞痛,甚至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引起心肌梗死。

可是為什麼後來吃藥不管事了?

治療冠心病的藥物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阿司匹林和他汀,主要是預防血栓,預防心肌梗死。另一類是緩解和控制心絞痛預防心衰等等的藥物。當心血管狹窄不是很嚴重的時候,控制心絞痛的藥物是有效的。當狹窄程度很嚴重的時候,吃再多的藥物都不起作用。

為什麼吃著藥還心梗了?

首先即使吃阿司匹林和他汀只是降低比例,並不是100%,當然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這兩種藥物是慢性藥,需要長期服用,才能預防血栓,而不是臨時吃阿司匹林和他汀就能馬上起效。

總之冠心病沒有症狀,不是好了,只是暫時沒有心絞痛而已。為了預防這些血管狹窄進一步加重,我們只有通過正規治療,也就是健康生活基礎:戒菸戒酒,堅持有氧運動,低鹽低糖低油飲食,控制體重,規律作息,減少熬夜,釋放壓力等等健康生活方式。

同時服用必要的阿司匹林和他汀,以及控制三高的藥物,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預防更多的血管垃圾產生,從未有效預防狹窄加重,預防心絞痛,預防心肌梗死。

所以,冠心病沒有症狀,只是代表目前穩定,需要長期正規的藥物治療,以及長期健康生活方式,才能預防冠心病加重。

不要以為冠心病沒有症狀,就是好了,千萬不要被這個錯覺欺騙!


心血管王醫生


沒有症狀並不代表是徹底痊癒,也不代表沒有損傷,建議先就醫檢查。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的心臟病的簡稱,是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冠狀動脈狹窄、痙攣乃至閉塞,進而導致缺血缺氧性心臟病。因此,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又稱為缺血性心肌病。世界衛生組織將冠心病分為五種類型,包括隱匿型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缺血性心力衰竭、猝死。

冠心病一年多了,沒有任何異常症狀,是不是好了?

有些冠心病是沒有症狀出現的,稱為隱匿性冠心病。這種冠心病平時沒什麼不適,也無胸痛、胸悶等典型症狀,但是經過專業檢查,常會出現有心肌缺血的表現。這種隱匿性冠心病更加兇險,常會給患者留下病情已經好轉的假象,但一旦經受過度勞累、寒冷、失眠、太興奮等刺激,可突然轉化成心絞痛以及心肌梗死。

雖然病情看起來很穩定,但實際上導致冠心病的基礎疾病,即動脈粥樣硬化仍然存在,如果不加控制仍會繼續發展。並且,這一時期通常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冠脈狹窄,狹窄可能會加重或者受到勞累、情緒激動等情況誘發,從而引起進一步的症狀。

由於絕大多數隱匿性冠心病未能及時得到臨床診斷和治療,因此成為患者最大的隱患。所以王藥師在這裡提醒患者,沒有症狀不代表沒有損傷,應該經過醫生判斷後才能確診。

冠心病患者如何保健?

作為患者一定要重視冠心病的問題,首先要意識到一個問題,即使冠心病病情看似穩定,但仍然存在動脈粥樣硬化的問題,還需要繼續治療。

第二、及時看醫生,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正規治療,包括生活方式的注意,生活要有規律,飲食以清淡為主,控制好高危因素,比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要戒菸、禁酒。

第三、一旦有冠心病,生活要堅持科學飲食、合理運動的原則。飲食和作息要有規律,不能熬夜、飲酒到半夜,休息不好,睡眠不好;飲食要堅持低脂、低糖、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原則。在正規治療用藥後,有症狀要及時看醫生,尋求醫生的意見。有不同的問題或想不明白的問題,定時看大夫,對自己的身體有益。

我是王藥師,堅持用簡單易懂的文字傳播心腦血管疾病知識,為健康中國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如果您覺得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留下一個贊吧!另外,如果您還有冠心病的相關問題,歡迎留言,我們共同探討!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有冠心病一年多沒有出現任何症狀,好的可能性不大。

不管是有症狀的冠心病還是沒有症狀的冠心病,發生逆轉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導致冠心病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原因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以現有的技術手段是沒有辦法治療好的。

不管是那種冠心病均可以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嚴重情況直接導致患者突發猝死。



冠心病一年多沒有任何症狀考慮隱匿性冠心病的可能性比較大。臨床上可以沒有症狀,但心電圖有心肌缺血的改變,雖然說隱匿性冠心病沒有症狀,但現實生活中並不是一點症狀都沒有,只不過出現冠心病的症狀沒有發生在胸部,而是出現在其他部位,如老年人在運動(平地行走或者爬樓)或者勞動之後出現胸悶氣短甚至喘息憋氣,休息後緩解。或者在情緒激動、飽餐、勞累或者天氣變冷出現一陣一陣上腹部疼痛、牙痛、脖子疼痛、左上肢或者肩背部疼痛,可以在休息和這些誘因去除之後和不用服藥自行緩解,雖然沒有心絞痛發作,也要警惕冠心病可能。另外穩定性心絞痛部分患者可以沒有症狀,但是心電圖會有心肌缺血的表現。



結束語:從以上可以看出,有的冠心病一年沒有症狀,可能的確沒有任何症狀,也有可能沒有心絞痛但是有活動之後胸悶氣短的表現或者在情緒激動、勞累的時候出現牙痛、上腹部疼痛而誘發因素去除之後疼痛緩解而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尤其是老年人更容易被忽視,所以遇到患者出現這些表現需要提高警惕,需要進一步檢查,尤其是心電圖檢查。對於治療則需要預防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採取冠心病的適合個人的治療措施。


佳園道


冠心病,全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血管粥樣硬化是無法徹底根治的,只能控制其發展,所以,說“好了”自然是不可能的。

不過,冠心病的確可以無症狀。

冠心病由於冠狀動脈病變的部位、範圍和程序的不同,在臨床上分為四個類型,各有其不同的臨床表現:

1、隱匿型

此病型,患者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心肌無組織形態也無改變,但有心肌缺血的心電圖改變;

2、心絞痛型

顧名思義,就是存在心絞痛症狀的病型,具體情況則依患者情況不同而不同,但總之是有一過性心肌供血不足的問題,心肌多無組織形態改變。

3、心肌梗死型

心肌組織形態出現改變,有缺血性壞死,冠狀動脈阻塞,比心絞痛型情況更嚴重。

4、心力衰竭型

心肌組織形態出現改變,逐漸纖維化,且心臟增大,常有心衰和心律失常的表現。

5、猝死型

又成心臟驟停型,多為心臟局部發生電生理紊亂或起搏、傳導功能發生障礙引起的嚴重心律失常所致。

很多人都知道,冠心病是有分級的,分為四級:

Ⅰ級:管腔狹窄在25%以下;

Ⅱ級:管腔狹窄在26~50%;

Ⅲ級:管腔狹窄在51~75%;

Ⅳ級:管腔狹窄在75%以上。

題目的情況,屬於Ⅰ或Ⅱ級,可以無症狀,但無症狀不等於不需要治療,更不等於痊癒。隱匿型並不是好事,實際上此病型由於容易使患者粗心大意,猝死的概率要遠高於除猝死型外的其他病型。

冠心病,既然發生了,就別幻想著還會好,所以絕對不能放飛自我,還是要堅持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對病情加以干預控制。

同時,藥也要服。服藥是作用是預防。根據醫師的指導,服用抗血小板凝聚藥物來減輕心臟負荷,以及預防心律失常,尤其是預防猝死。


純鈞LHGR


冠心病的診斷是一個非常廣義上的診斷,世界衛生組織將冠心病分為5大類:無症狀心肌缺血(隱匿性冠心病)、心絞痛、心梗、缺血性心力衰竭和猝死。

這五種類型其實是一個逐漸進展的過程,並不是截然分開的,不是像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一樣,發病機理和治療措施完全不一樣。或者像03年爆發的非典型肺炎和現在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由於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這五種類型發病機理相同,危險因素相似,是一個疾病不同時期發展的不同過程。


一個最為形象的比喻:

我們經常做的一個比喻就是水管中出現了水垢,起初只是薄薄的一層,水流完全沒問題,那就是無症狀階段。水垢逐漸增厚,也就是冠脈血管逐漸狹窄的一個過程,然後在勞累、情緒激動等情況下,血管出現了痙攣,也就是相當於水管突然間扭曲,那麼水流就斷了,心絞痛就開始出現。很快這種扭曲被糾正,水流(血流)恢復,心臟供血改善,疼痛消失。如果血流沒有恢復或者突然有一大塊水垢脫落,把水管堵住了,那麼水流就沒了,它負責灌溉的那一片土地就出現了缺水。心梗也是這樣,就是血管被堵塞,心肌出現壞死,會出現胸痛,胸悶等症狀,就是在提示你趕快就診救命。如果出現猝死,心臟那就連呼救的機會也沒有,直接停跳,如果沒有積極有效的搶救,人就會出現死亡了。

臨床上經常把病人分為穩定性和急性冠脈綜合徵兩種類型,就是基於治療方案的不同。穩定型為慢性病,而急性當然就非常急了!如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都是非常危急的情況。

隱匿性冠心病

題主描述的情況考慮為隱匿性冠心病,也就是患者沒有任何臨床症狀,但是心電圖或者心臟超聲等檢查發現患者有心肌缺血,也稱為無症狀性冠心病。

這種沒有症狀出現的冠心病,可能是患者的冠狀動脈病變程度比較輕,也可能是患者有比較好的側支循環。對於糖尿病人來說,更可能是糖尿病人的神經病變導致患者的痛閾提高而無疼痛症狀。

心電圖的變化也能也呈動態的變化,例如患者在靜息時沒有缺血,但是在爬樓或者平板試驗時會出現心電圖的異常,有些人可能在做動態心電圖的時候發現異常,只要患者符合心肌缺血的表現,能夠排除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心肌炎、心肌病、內分泌失調和藥物的因素,就可以診斷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型心臟病。

冠心病的發病危險因素

如男性、年齡超過50歲,絕經期女性,抽菸史,血脂高,有糖尿病史等因素的基礎上出現的,年齡、性別、絕經期等因素無法改變,長期抽菸、長期的血糖控制不理想等因素造成的損害均無法逆轉。

所以對於診斷冠心病的患者,逆轉的可能性相對比較小,但是如果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延緩病情的進展,防止缺血進一步加重,出現心肌急性缺血或者梗塞的危險情況。

因此沒有症狀不能說冠心病好了,只是它處在相對穩定的時期,對於糖尿病人,還要注意是否由於糖尿病神經病變導致缺血的症狀感知比較差,可以定期進行心臟B超的檢查,必要時進行冠脈CT或者冠脈造影,來了解冠脈血管病變或者狹窄的情況,好及時處理以免因為無症狀而忽視了病變的進展,直接發展為猝死的嚴重後果。

隨著年齡的增長,冠狀動脈的病變會呈逐漸加重的態勢。血管就像一個橡膠水管,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的彈性會逐漸下降,出現硬化的表現,如果存在抽菸、喝酒、基礎疾病等,那血管的硬化程度就會明顯加快。血液中兒茶酚 胺濃度升高,導致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強,並誘導繼發性紅細胞增多致全血黏度增加。

如何防止隱匿性冠心病進一步發展呢?

查體:

對於隱匿型冠心病,這樣的患者很多都是在查體的過程中發現的。這是非常好的一個健康的方法。因為它的沒有任何症狀的特點,很多人不認為自己存在疾病而沒有及時注意,就可能導致病情的進一步進展,發展到心絞痛階段的時候,病情就比較重了,非常容易出現繼續加重的情況。

冠心病呈一個逐漸進展的過程,因此動態觀察非常重要。要定期進行心電圖、心臟B超的檢查,並留檔,這樣在就診的時候,醫生就可以根據你的心電圖的動態變化過程來估計你的冠脈病變情況,從而來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的檢查,確定治療方案。

生活方式的調整:

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有高血脂、肥胖、抽菸史等,這些都是由於不良的生活方式所引起的,戒菸非常重要,菸草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研究發現,吸菸過程中產生的一氧化碳會使血管的內皮損傷明顯,加速動脈硬化。可使血液中的兒茶酚胺濃度升高,導致血小板聚集能力增強,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可使冠狀動脈痙攣,缺血加重。

肥胖和高血脂等也會導致血液粘稠度增加,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出現,最後堵塞血管,出現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可能。

保持情緒平穩:

長期的壓力過大,或者有焦慮、抑鬱等情緒,會增加冠心病的發病幾率,並增加死亡率。當人憤怒、激動的時候,身體會分泌大量的皮質醇和腎上腺素,這些激素分泌的增加,會增加高膽固醇血癥和高血糖的風險,所以保持情緒穩定非常重要。

心理平衡是健康的四大基石之一,很多心梗的病人在發病之前很多都存在情緒的異常,如激動、憤怒,相信很多人在電影、電視或者一些文學作品上都看到了,這確實是有一定的理論基礎的。

不過飽,不便秘:

當吃得過多的時候,身體為了消化的需要,就會分配大量的血液到消化道,這樣心臟的供血量就會相對的減少,這對於本已經相對狹窄的冠狀血管來說就是雪上加霜,就會導致心肌的缺血。

便秘的患者由於大便秘結,會在排便的時候用力,這樣就會導致心臟的需血量增加,而出現心肌的缺血。

對於老人來說,飲食和排便習慣就非常重要,要保持每餐7、8分飽的習慣,多吃蔬菜等纖維素豐富的習慣,規律排便,當出現大便秘結的情況,可以使用緩瀉劑進行調節,切不可用力導致危險出現。

保持血糖、血壓、血脂等的平穩:

這些都為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當出現血糖、血壓、血脂異常時,動脈硬化的進程會加速,並引起冠狀動脈的廣泛性病變和細小動脈的粥樣硬化及板塊形成,非常容易出現缺血。

由於長期的血糖控制不理想,會出現交感神經的病變,當出現心肌缺血時,表現為無痛性心肌梗死,而被忽視失去搶救的時機。

綜上所述:

無症狀的冠心病稱為隱匿性冠心病,是冠心病的一種類型,繼續發展,會出現心絞痛、心肌梗死、猝死等危急情況,甚至導致死亡。性別、年齡、抽菸、疾病等都是心血管的獨立危險因素。冠心病不能逆轉,只可延緩疾病的進展。因此,儘早進行查體發現冠心病非常重要,並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理平衡,不過飽,不便秘,保持血糖、血壓、血脂等的穩定,來延緩心臟缺血程度的進展。

我是孫醫生,關注孫醫生講糖,持續瞭解更多優質健康知識,有幫助請點贊,有疑問請留言,必復!

孫醫生講糖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的簡稱,是由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或痙攣,引起冠狀動脈狹窄或閉塞發生,繼而導致心肌細胞缺血、缺氧和壞死發生的心臟病。在目前醫療條件下,冠心病一經診斷,尚無根治辦法,需長期堅持治療,以穩定控制病情,減少併發症發生。


冠心病包括無症狀心肌缺血、心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臟病和猝死型五大類,其中無症狀心肌缺血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沒有特殊的不適,僅在心電圖檢查過冠脈造影時發現異常,易被大家忽略,但如果大家早期不進行規範化治療,隨著病情進展,後期可導致一系列併發症的發生,嚴重威脅我們的健康。

冠心病患者要從日常生活中做起,積極改善生活方式,並注意個體化治療,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做到合理飲食,以低鹽、低脂、低糖為主;要戒菸限酒,最好不飲酒,難以戒酒者需嚴格限制量和頻率;要適當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講求循序漸進;要控制體重,肥胖者注意減肥;要和規律作息和保持良好的心態。


我們在規範化治療的同時,也要注意監測病情變化和定期複查,並積極使用阿司匹林和他汀類藥物,同時注意治療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必要時可行支架介入治療或外科手術治療,以穩定控制病情。

‏‌‎‌‬‪‮‭⁠‌‪‬‌‮‫‌‌‭‌‫‭‬本文由全科掃地僧為您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不足之處,敬請指正,文章僅供參考,不作為醫療建議。

全科掃地僧


當然沒好!

冠心病確診初期,沒有任何異常症狀是很正常的!

1,血液消耗較小

確診為冠心病的標準是狹窄50%,從理論上講“患者的心肌供血量少了一半,應該會出現心肌缺血,引發胸痛胸悶等症狀”,但實際上沒那麼簡單,我們需要明白血液是能量,它代表著一切活動的基礎,冠心病患者的症狀其實就是因為心肌缺血所致,一旦消耗無法得到滿足就會出現一系列的症狀,但這種消耗並不是一直不變的,比如說我們跑步時的心跳速度就會遠遠高於平時,這就是因為身體跑動時消耗了大量的能量,而心臟加速跳動就是為了快速泵血,這時候所消耗的血氧能量也就會變多,一旦血氧的消耗>血氧的供給,自然會出現症狀,反之則可能沒有任何異常。

2,側支循環建立較好

我們的身體中存在多個血管,根據部位特點的不同,我們對其的稱呼也有所不同,冠脈血管是冠心病認知領域的主角,它可能因為多種原因造成內部的堵塞,血液通行受到阻礙,這就好比堵車一樣,在臨床上醫學上有兩種急救手術,一種是支架手術,一種是搭橋手術,二者目的相同,但做法和思路卻有所不同,支架手術我們今天暫且不提,主要說下搭橋手術。

搭橋手術就是避開堵塞的部位,從堵塞血管的兩端重新建立個通道,讓血液可以抄“小道”過去,而先天側支循環建立較好的患者,就好像天生就做了搭橋手術一樣,哪怕“主血管”堵了,依然存在其他“小道”可以保證血運循環,血液的供應充足,自然不會發生胸悶胸痛等症狀。

3,感知能力較弱

冠心病早期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的心肌缺血,更不會出現心肌梗死,這時候的疼痛突發多為心絞痛,相比於急性心梗,心絞痛的疼痛感較低,而且多為憋悶性的,部分患者由於先天原因,疼痛閾值較高,一般程度的疼痛難以感知,可能只有一些輕微的不適,常常會被患者誤認為生理性反應,難以及時發現,此類患者又名“隱匿性冠心病”。

如何才能好?——需要看患者對好的定義是什麼!

一、從症狀來定義!

冠心病患者的症狀是因為心肌供血小於消耗所致,所以為了將症狀消除,需要恢復血運循環,不管是內科支架、亦或是外科搭橋都可以暫時性疏通血管,使日常活動的血液消耗得到滿足,讓症狀在短時間內緩解,甚至是消失。

二、從病情來定義!

冠心病的一切根源在於血管的堵塞,那麼我們繼續深入探索,會發現其致病因素較多,飲食、遺傳、年齡、肥胖也並不全面,如果患者的冠脈狹窄完全是由斑塊血栓導致,那麼確實難以逆轉,因為斑塊的吸收是及其緩慢的,很難治療,只能通過藥物、飲食進行控制。

但這些冠心病患者群體中,卻存在部分“幸運”人,他們的狹窄並不單純是因為斑塊所致,與前者相比斑塊並不大,之所以同樣狹窄比例較高的原因,在於冠脈痙攣的出現,這類患者是可以通過對因治療,被治“好”的。

(我是羅民,三甲級醫院在職主任醫師,有著三十多年臨床一線工作經驗的“老”醫生,我的努力只為收穫大家的認同,如果我的回答可以幫助您,希望您能點贊、關注,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評論或私信我,我會盡力幫助大家!)

羅民教授


冠心病一年多了,沒有任何異常症狀,並不是代表病情好轉,可能是冠心病的一種特殊類型。說起冠心病,我們往往會想到心絞痛、心梗、心衰這些類型。而事實上,還有一種類型需要我們格外的警惕,這就是今天的主角“隱匿性冠心病”。

隱匿性冠心病又稱無症狀性冠心病,患者存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平時無胸悶、胸痛等任何異常症狀,但客觀檢查提示有心肌缺血或者明確有冠狀動脈狹窄的表現。當患者過度勞累、遇到寒冷刺激或者情緒太過激動時,可突然出現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甚至導致猝死。

那麼,如果沒好,怎麼才能好?隱匿性冠心病治療的關鍵有兩點,一是去除誘因,二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1、去除誘因

隱匿性冠心病患者要積極接受改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而高血壓、高血脂症、糖尿病是動脈粥樣硬化的誘發因子,與隱匿性冠心病密切相關。對於這些有危險因素的人群,應該採用針對性治療措施,包括降血脂、控制血壓等藥物治療。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堅持適當的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避免過度緊張、焦慮,保持情緒穩定和足夠的睡眠;戒菸、戒高熱量食物,控制體重。


小醫健康說


冠心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病,冠心病給我們帶來的,是下降的生活質量和被威脅的生命安全。在猝死的病因中,心血管疾病佔據了一半以上的死因,甚至有研究顯示在年輕人的猝死中,行屍體解剖也發現了冠狀動脈的粥樣硬化,可見冠心病實實在在的威脅著我們的生命安全。

但是不是所有的冠心病都有症狀呢?是不是沒有症狀就意味著沒有危險呢?怎樣才能把冠心病的威脅降至最低呢?今天咱們一起來討論一下。


一、是不是所有的冠心病都有症狀?

當然不是!絕大多數冠心病,在不發病的時候都是沒有症狀的。而且在冠心病的分類中,還專門有一個叫“隱匿型冠心病”的類型,也就是這類人群雖然有冠心病,但並沒有臨床症狀。這些都意味著,並不是所有的冠心病都有症狀。實際上除了隱匿型冠心病,其他的冠心病在不發病的時候,也和正常人基本一樣,除非有心功能不全等其他併發症,否則患者和常人基本上差不多。

二、沒有症狀不等於沒有危險?

沒有症狀不等於沒有危險,沒有症狀不等於治癒。很多醫生都會給患者解讀,隱匿型的冠心病似乎其預後往往更不好,因為沒有一個叫“遠程缺血預適應”的過程。但不管是什麼原因,沒有症狀和沒有危險都是不能劃等號的。對於一個沒有症狀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可能帶來的併發症和急性心血管事件,沒有症狀的冠心病同樣都會帶來。

三、怎樣預防沒有症狀的冠心病的危險?

很多隱匿型冠心病的患者,或者是沒有症狀的冠心病的患者,往往都是在體檢或者是其他原因偶爾發現的。如何避免這些人群發生急性事件呢?和有症狀的冠心病患者一樣,進行冠心病的二級預防非常重要。管住嘴、邁開腿、戒菸酒、藥吃好、心態美或許是最好的寫照和方法,只有做好冠心病的二級預防,才能把可能出現的冠心病風險降低到最小。

看懂了嗎?沒有症狀的冠心病,也同樣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沒有症狀和沒有危險,沒有症狀和治癒是不一樣的。關注我們,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給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