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考古結果同時證明一點:我們誤解了千古一帝秦始皇終被洗白

秦始皇是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他開啟了封建王朝的建制,無論在統一文字、度量衡上,還是在政治機制上,都刷新了前朝所未有過的統治記錄。

三大考古結果同時證明一點:我們誤解了千古一帝秦始皇終被洗白

然而,秦始皇在歷史上的口碑卻是褒貶不一,也許歷史上總是有一些小人物喜歡抓別人的“小辮子”找存在感,因此,讓後世之人對秦始皇的暴政形象反而會印象更加深刻。

今天我們就來為秦始皇“翻案”,三大考古發現同時證明一點:我們誤解了秦始皇,千古一帝終被洗白!秦始皇的暴政被普及最深的就是焚書坑儒,其次就是勞民傷財建造奢華無比的阿房宮,還有陳勝、吳廣被逼大澤鄉起義,今天我們就從這三點入手,為秦始皇“翻案”。

三大考古結果同時證明一點:我們誤解了千古一帝秦始皇終被洗白


焚書坑儒

任何歷史性的改革,總會有一些保守派存在,最有名的“書通二酉”事件,把秦始皇亂燒書籍的“罪名”坐實。據傳,有兩位秦朝官員不忍書籍被焚,把書籍藏在了二酉洞中,但後世之人並沒有在此發現任何書籍方面的見證。

2002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裡耶鎮裡耶古城1號井出土了三萬多枚竹簡,裡面詳細描述了秦始皇時期的戶口、土地開墾、物產、田租賦稅、勞役徭役等等,被稱為《裡耶秦簡》。而這些竹簡距離二酉山僅50公里,讓一些學者對“書通二酉”引起了質疑。

三大考古結果同時證明一點:我們誤解了千古一帝秦始皇終被洗白

《裡耶秦簡》中“推翻”很多後世對秦朝歷史的記載,對秦朝缺失的歷史資料更是做了詳細的補充。可以看出,焚書坑儒是秦始皇的一種政治統治手段,但他並沒有燒燬所有的書籍,他是為了統一文字、思想而燒燬了其他各國的書籍,對於農業、醫藥等方面的書籍則是使用統一的文字抄寫後,發放給各郡。

而秦始皇所殺的那些所謂的“儒生”,則是一些江湖術士,利用秦始皇想長生不老的心理騙取錢財,秦始皇盛怒之下坑殺了四百多名術士。

在古代皇帝本來就有絕對的統治權力,敢挑戰皇帝的威嚴自然不會有好下場,所以秦始皇在焚書坑儒方面被黑了千年,不過是後世筆官為了討好當朝統治者而黑化了秦始皇。像這樣的事件,在每個朝代更換時期都有過類似的做法,只不過沒有秦始皇被炒得那麼火罷了。

三大考古結果同時證明一點:我們誤解了千古一帝秦始皇終被洗白


阿房宮

相傳,阿房宮奢華無比,秦始皇為自己享樂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建成,史上更有項羽火燒阿房宮一說,後世更有《阿房宮賦》“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來形容阿房宮規模之大。

顯而易見,阿房宮在歷史的描述中是真實存在的建築。

2006年考古學者們對阿房宮遺址進行了發掘與研究,發現阿房宮並沒有建築成形,只是打了地基而已,後朝統治者為了標榜自己、黑化秦始皇才讓他背了這口黑鍋。而阿房宮的奢華只不過是後來的文人墨客的假想罷了。

三大考古結果同時證明一點:我們誤解了千古一帝秦始皇終被洗白


大澤鄉起義

我們都知道陳勝、吳廣所帶領的大澤鄉起義,是由於雨天耽誤行程,不能如期到達指定地點會面臨被殺頭的結果,被逼無奈之下才起義,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1975年12月在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簡被稱為《睡虎地秦墓竹簡》,裡面對秦朝的法律以及徭律有著詳細的記載,“御中發徵,乏弗行,貲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誶;六日到旬,貲一盾;過旬,貲一甲。水雨,除興。”

三大考古結果同時證明一點:我們誤解了千古一帝秦始皇終被洗白


意思是說,如果逾期三到五天會被責罵,六到十天被罰一個盾的錢,超過十天被罰一套盔甲,如果遇到水雨天氣,則沒有處罰。

由此可以看出,秦朝的法律系統還是很人性化的,我們完全能夠判定大澤鄉起義本就是有預謀的起義。

秦始皇的黑鍋背了千年,在千年以後才被瞭解真相,這位千古一帝終被洗白。很多歷史的事實在後世的朝代中都會被篡改,但真相總會被時間所驗證。

身為一名筆者,我們更要尊重史實,不對嗎?參考資料:《裡耶秦簡》《睡虎地秦墓竹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