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莫瞅廿歲姑娘裝,要看八十婆婆喪”,是什麼意思?

新大風歌


農村有很多俗語,有些是在全國各地普遍流行或流傳的,而有些則是屬於地方性的。普遍流行也好,在地方上流傳也罷,無一不是千百年來農民對其社會實踐經驗的歸納和總結。樸實的諺語,樸素的經驗一次次帶給人啟示,令人深思。

題主問題中的莫瞅廿歲姑娘裝,要看八十婆婆喪,它不是一句在全國普遍流行的俗語,而是屬於杭州諺語,浙江杭州才是這句諺語流行的地區,特定的諺語必定有其特定的解釋。看到問題下面好多的回答,紛紛把這句諺語解釋成:不要羨慕20歲年輕姑娘出嫁時的花紅柳綠,那不代表她今後就一定會生活的更好。要看80歲的老婆婆去世時晚輩們的行事做派。其實,這是不準確或者說是不對的。

有研究杭州民俗的專業人士,對“莫瞅廿歲姑娘裝,要看八十婆婆喪”這句杭州諺語給出過相對權威的解釋:裝,是服飾、打扮的意思;喪,引申為結局和歸宿。整個諺語的意思是姑娘莫以服飾炫耀自己,當知自己也有老的一天。從上述解釋看,它更多的應該是勸誡年輕人行事和言語低調一點,不要總是擺譜或自以為是地顯示自己,看扁他人,瞧不起哪些已經青春不再的老年人。人生易老,誰都逃不過宿命。年輕人學會尊老敬老,才會有好的結局。

說到這,想起來前些年還沒有智能手機的時候,我們村子裡有一位平時比較咕咚的老人在村邊與人下棋,有外來年輕人問路卻讓他感覺沒有禮貌。於是老人指路給年輕人說:向西走,再走10裡後打聽就差不多了。過了好一段時間,問路的年輕人無奈地折返回來。那成想,我們村那咕咚的老人還在原地等著他。這次年輕人才開口叫了句“大伯”,老人便說:小夥子,你這“大伯”叫晚了,剛才要是這麼叫的話,你早到了。這就是年輕人不懂得尊老的教訓啊!


鄉村螢火蟲


對於農村俗語:“莫瞅廿歲姑娘裝,要看八十婆婆喪”這句話的來源,讀者已經知道了,意思也基本明確了。有人解釋這句話是:不要去看二十幾歲的姑娘出嫁時的裝扮,而要去看八十多歲的老婆婆的喪事。但是,筆者卻不這樣認為。

廿歲姑娘(網絡圖片)

我們認真分析研究這句話的意思,並不那麼簡單,寓意還是很深刻的。實際上這是一個“蓋棺定論”說。意思是不要看年輕的美,那都是貌美,不是真正的美。真正的美是在自己仙逝之後,人們議論你美,“蓋棺定論”那才是真美。

因此,農村俗語:“莫瞅廿歲姑娘裝,要看八十婆婆喪”這句話可以解讀為:人們的眼光不要只瞅著,盯著廿歲姑娘長得好看,和她們所穿戴的漂亮而美麗的服裝,這都是外表,不一定永遠是這樣秀色動人的。

子孫滿堂(網絡圖片)

真要看美,就去看看那仙逝之後,子孫滿堂,人人點贊“蓋棺定論”的老婆婆。為什麼人家過世後能得到子孫和眾人的讚揚?因為,人家年輕時付出了,奉獻了,為他人做了許多好事,處處事事表現出了自己心靈美,所以,當婆婆老去,人們會主動地前來送行。這樣去理解,意義就深遠深刻的多了,涉及的面也大了。

農村俗語:“莫瞅廿歲姑娘裝,要看八十婆婆喪”這兩句話,包含著兩層意思。一是對年輕人的教育:年輕時就要勵志,腳踏實地做事,處事,做人,並獲得成功,以得到親朋好友肯定與讚揚。二是要弘揚傳統美德:這就是尊老敬老的寓意。

勤奮(網絡圖片)

總而言之,農村俗語:“莫瞅廿歲姑娘裝,要看八十婆婆喪”這句話,是人們在長期人生路上總結出來的經驗,是在教導年輕人要懂得人生不易,要勵志,要親勤勞動,努力奮鬥,爭取 “蓋棺定論”的好名聲。


言者青青


字面意思很通俗易懂,看女人,不要看二十幾歲年輕時怎麼樣,而要看老了怎麼樣。年輕時漂亮,家境富裕,有錢,這沒有什麼了不起,看她是不是一直這樣有錢,晚年時子孫滿堂,子女孝順,家庭和睦興旺,晚年生活無憂,得到善終。這才是真正的好。

年輕時風光,到老年悽慘。這樣的情況,我見多了。我有一個堂姑姑,她年輕時的情況我不太清楚,只聽長輩說,嫁妝多少多少,梳妝檯,寧波床,四仙桌,太師椅等。木工供了幾個月。雕龍畫鳳,不是車出來的,硬是雕出來的。可見僅木工的工錢就很可觀了,據說打嫁妝木料的也是很值錢的。樟木,柏樹,檀香還是什麼木料?我不太懂這個。可以想見她年輕時,出嫁的風光。

這堂姑姑就在本生產隊,我回鄉時,她沒有子女,抱養一個兒子。那嫁妝的梳妝檯,寧波床,太師椅等,我都見過的。頗為驚歎,在央視鑑寶節目上看到了。我估計留到現在應該相當值錢了。可是,文革時,那養子被親生父母認走了,堂姑姑成份又不好,也不能說什麼。只剩下一個老奶奶,孤苦伶仃。生產隊給五保了,每年幾百斤稻,幾斤油。反正餓不死。給了一點菜地,自己還得種菜,住的房子潮溼,後來倒塌了。家中的木器腳全溼半截,腐爛。不值錢了。

我媽媽經常說,不看新娘上轎,但看老來收成。也就是看一個人,他老了,到了晚年怎麼樣,晚年時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笨笨潮爺1


農村俗語:“莫瞅廿歲姑娘裝,要看八十婆婆喪”,它源自一則耐人尋味的故事,至今仍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這句老話的意思是:不要去看二十幾歲的姑娘出嫁時的裝扮,而要去看八十多歲的老婆婆的喪事。很多人看到這裡可能會不知所然,這句老話有什麼道理?

要理解其背後的慈風孝道,要從一則有趣的故事說起。

在民間,傳說有戶王姓的人家,他的家庭雖然不富裕,但算是飽讀詩書的文化人,其非常重視對兒女的教育。他希望兒女成家立業後能吃苦耐勞、興業起家。因此,平日裡對兒女管教嚴格,不讓兒女上街遊蕩,尤其不讓他們看人家姑娘的嫁妝,反倒鼓勵兒女觀看去世老人的喪事現場。

起初,街坊四鄰對王姓人家的這種育人理念並不理解,他說:“二十幾歲姑娘出嫁,這僅是她新的人生起點,即便父母給的嫁妝再多再好,如果嫁人後好吃懶做,家產很快就會耗光;然而,八十幾歲老婆婆逝去卻是她一生的結束,此時若葬禮隆重、披麻戴孝的滿堂,說明她的家庭興旺、兒孫滿堂,這才是好福氣”。

後來這位王家兒女漸漸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若干年過後,王姓人家富裕起來,成了四鄰八鄉的名門望族。為此,當地人編了一句順口溜“勿慕嫁妝看出喪,勤儉治家家業旺”。

農村俗語:“莫瞅廿歲姑娘裝,要看八十婆婆喪”告訴人們,年輕人不要羨慕別人在某個階段活得有多體面,要想出人頭地只有腳踏實地、吃苦耐勞。

光陰似箭,人的一生也不過是短短數十載,功成名就留給眾人評說,而人生只在逝去後才能蓋棺定論。


奇正國學


“莫瞅廿歲姑娘裝,要看八十婆婆喪”這句老話的意思是:不要去看二十幾歲的姑娘出嫁時的裝扮,而要去看八十多歲的老婆婆的喪事。很多人看到這裡可能會不知所然,這句老話有什麼道理?

要理解其背後的慈風孝道,要從一則有趣的故事說起。

在民間,傳說有戶王姓的人家,他的家庭雖然不富裕,但算是飽讀詩書的文化人,其非常重視對兒女的教育。他希望兒女成家立業後能吃苦耐勞、興業起家。因此,平日裡對兒女管教嚴格,不讓兒女上街遊蕩,尤其不讓他們看人家姑娘的嫁妝,反倒鼓勵兒女觀看去世老人的喪事現場。

起初,街坊四鄰對王姓人家的這種育人理念並不理解,他說:“二十幾歲姑娘出嫁,這僅是她新的人生起點,即便父母給的嫁妝再多再好,如果嫁人後好吃懶做,家產很快就會耗光;然而,八十幾歲老婆婆逝去卻是她一生的結束,此時若葬禮隆重、披麻戴孝的滿堂,說明她的家庭興旺、兒孫滿堂,這才是好福氣”。

後來這位王家兒女漸漸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若干年過後,王姓人家富裕起來,成了四鄰八鄉的名門望族。為此,當地人編了一句順口溜“勿慕嫁妝看出喪,勤儉治家家業旺”。

農村俗語:“莫瞅廿歲姑娘裝,要看八十婆婆喪”告訴人們,年輕人不要羨慕別人在某個階段活得有多體面,要想出人頭地只有腳踏實地、吃苦耐勞。

光陰似箭,人的一生也不過是短短數十載,功成名就留給眾人評說,而人生只在逝去後才能蓋棺定論。


好運清柔


俗語就是約定俗成的語言,不要看二十歲結婚女人的裝扮,要看她八十歲的喪事情況。

這句俗語的起因故事,很多朋友已經講的很明白了,我沒必要再進行一次贅述了。

中國的漢語言博大精深,短短一句話不僅僅是前人經驗的總結,更是一種文化的錘鍊。一起探索俗語背後的故事。

  • 勤儉持家

這句俗語說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姑娘出嫁,一方面是婆婆喪葬。也是農村裡常說的紅白事,是農村最重大的事情。結婚往往孃家會置辦貴重的嫁妝,為了讓女兒在婆家更有地位也為了留給女兒財富,因為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

國人一向講究勤儉持家,若是姑娘鋪張浪費,家庭一定過不好,最後的結果就是年老後的喪事難堪。

  • 家族地位展示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沉澱下來後,中國人比較含蓄內斂。喜歡透過一些現象觀察評價別人,農村人憨厚朴實更是如此。一個有文化有內涵值得敬仰的家族不是看他嫁女兒時的嫁妝多麼富貴,而是要看家族裡老人去世時的喪葬。

俗語的形成和傳播,一定要能沉澱出文化內涵,否則就像無根之水—不長久。所以我覺得這也是孝文化的一種體現。

  • 無遠慮必近憂

換一種方式解讀,不要憂慮年輕時的物質享受,要長遠的去思考年老精神富足。

解讀前人智慧,是為驚醒後人。作為當代的我們,有多少人已經泯滅在這滾滾的物慾橫流中,每天追逐著金錢名利,甚至放棄了家人放棄了健康放棄了靈魂,只能孤寂的面對著一個個不眠的黑夜。

希望每個人都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八十歲的時候還能健康的給兒孫談談年少追逐夢想的艱辛,挑燈夜讀時的寧靜等等。


石門高高


大家好,我是海海文化閒談,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莫瞅廿歲姑娘裝,要看八十婆婆喪",這是一句農村俗語,意思是說看女人不要看20多歲青春貌美時的穿著,而是要看80多歲時舉行喪禮的情形。

看人要長遠

俗話說“誰笑到最後,誰才笑的最好”。一個人在20多歲的時候,他可以通過自己天生就擁有的東西去獲得遠遠超過同齡人的成就和榮耀。

比如說,一個顏值很高的人,他更能獲得異性的青睞;比如說一個家庭富有的人,他更能獲得事業上的助力,更容易成功。

但是這些條件往往只是一塊敲門磚。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次長跑的話,他們只是比同齡人領先了一點而已。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我們拼的是體力、耐力、更是智力。到最終你如果依舊領先於同齡人,那麼你才算是真正成功的人。

從一個人的心裡能看出他一生的成就

一個姑娘在20多歲時,青春年少,自然有很多人的追逐。這時候,她可以依靠自己的年輕漂亮,讓追逐她的男性,為她花錢買漂亮的衣服;或者依靠自己的父母。

但是等她到了80多歲辦喪事的時候,那就可以看到她這一生的成就。如果子女孝順,說明她是一個成功的母親;如果她的喪事辦得很隆重體面,說明她這一生在財富上取得了成功 ;如果親朋好友在她去世之後為她痛哭,那說明她在人際關係方面取得了成就;如果她去世之後,有很多人來懷念她,那說明她在社會影響方面貢獻了不少力量。


海海文化閒談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俗語:"莫瞅廿歲姑娘裝,要看八十婆婆表"。這裡的意思是:不要去看二十⺇歲姑娘出嫁時擁有多少的嫁裝財富,闊氣的排場。而是要去看八十歲老人壽終時有多少人為她披麻戴考的景象。

在民間傳說有一戶王姓氏,對女兒嚴格管的故事。教育她不要去看別人出嫁時擁有多少豐厚的嫁裝,闊氣場面,做人要上進勤勉,不等坐吃山空,為人孝道。而是要去看八十多歲的老人臨終時有多少子孫為她披麻戴孝,場面隆重。故事內容耐人尋味,說一個人的幸福不是看她出嫁時擁有多少金錢財富來決定的,而是要看她有多少子孫披麻戴孝來決定的。

特別是當今社會物質縱橫的世界裡,持財敖物,不思進取,酒醉金迷,金錢至上的人生錯誤價值觀。使人述失了自己的本性,變得貪婪,虛榮,好面子。勤勉,和諧,子孝才是人生美德。


夫子悟語錄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這句老話的意思是:不要去看二十幾歲的姑娘出嫁時的裝扮,而要去看八十多歲的老婆婆的喪事。很多人看到這裡可能會不知所然,農村俗語:“莫瞅廿歲姑娘裝,要看八十婆婆喪”告訴人們,年輕人不要羨慕別人在某個階段活得有多體面,要想出人頭地只有腳踏實地、吃苦耐勞。前,說是以前有一戶人家,家境雖不富裕,主人對兒女非常嚴格。平時他不許兒女上街遊蕩,尤其是不讓女兒看人家姑娘的嫁妝,相反促使兒女去看八十婆婆的喪事,他說:“廿歲姑娘出嫁,這只是人生的起點,嫁妝再多,如果好吃懶做,家產很快會敗光;而八十婆婆逝去卻是一生的終結,此時若葬禮隆重,兒孫滿堂,家業興旺,才是好福氣。”王家希望兒女們成家立業後能吃苦耐勞,興起家業。人的一生,逝去了才能蓋棺定論,且生前的業績與艱辛,眾人自有一番正確的評說,此時去看喪事,確能受到深刻的教育與啟發。大概就是這意思,希望能幫到你


關中少胡寧次


“莫瞅廿歲姑娘裝,要看八十婆婆喪”這句俗話的字面意思是不要看二十二歲年輕姑娘出嫁的的裝 扮,要看到八十多歲成為婆婆的時候的喪事如何。農村的俗話老語雖然看起來簡單,但是卻輕鬆揭 示了某些道理。

二十幾歲的姑娘在出嫁的時候正是人生最好的狀態,是她結婚生活的一個新的起點,即使是結婚的 時候收到的彩禮再多,父母給的嫁妝再好,如果結婚之後不思進取,好吃懶做,家產也會很快的被 敗光,生活也將不再光彩,這種年輕時候的光彩只是暫時的,如果想要生活過的更好出人頭地,還 是需要自身勤勞持家,依靠自己努力上進。

八十幾歲的老婆婆的喪禮反而是人生的結束時刻,如果這個時候葬禮濃重,滿堂兒孫為其披麻戴孝 ,送其最後一程。說明她的兒孫滿堂,子女家族興旺,自己持家有道。

年輕的時候不管你當時多風光,只是暫時的,年老的時候能穿戴整齊,兒孫滿堂,子女孝順才是真 正的風光,所以一定要勤勞持家,努力奮鬥,吃苦耐勞,讓自己家庭家族蒸蒸日上,自己的人生越 來越好才是真正的風光。還有另外一句俗話表達了同樣的意思:“勿慕嫁妝看出喪,勤儉治家家業 旺”。不要羨慕出嫁時候的嫁妝和風光要看就看出喪時候的情況,勤儉治家才能家業旺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