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黃土高原的紅色基因

延州和延安之名始見於《隋書》。《地理志》雲:“延安郡,後魏置東夏州,西魏改為延州,置總管府。開皇中,府廢統縣十一,戶五萬三千九百三十九。大業三年(607年),在膚施置延安郡。”

從探索前進到改革開放的整體跨越,從一窮二白到告別絕對貧困,從貧瘠荒涼到成為“全國退耕還林第一市”,從民生保障水平低到入選“2019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過去幹旱少雨,千溝萬壑的延安,也有了“春賞百花秋賞稻”的江南美景,真正成了歌曲裡唱的:“如今的南泥灣,與往年不一般。再不是舊模樣,是陝北的好江南。”

延安:黃土高原的紅色基因

溝壑天塹變通途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延安富縣做生意的溫州商人老賈,每次進貨要在凌晨3、4點就出發,一路翻山越嶺,步履不停,到西安已經中午12點。要是遇上風霜雨雪,時間會更久。在西安做好買辦,當天也是回不去的,得找個地方將就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再乘車返回富縣。進貨一次,需要花費至少2天時間。那時候,百米大道還是用石頭鋪起來的道路,兩邊都是農田,二道街全是成片的瓦房,整個延安城區只有兩處紅綠燈。發展到今天再看延安,每逢節假日,住在老城區的人們穿過楊家嶺隧道,步入正在全面建設的延安新區,感受現代化的城市生活:延安行政中心、大劇院、學習書院、金融中心、創業大廈……一座座標誌性建築拔地而起。


延安:黃土高原的紅色基因


延安屬典型的線形城市。寶塔山、清涼山、鳳凰山高高聳峙,三面合圍的山崖底部,延安城區密集地分佈在一個“Y”字形的三條主川道中,形成了延安多年不可改變的城區結構。站在高處,三條主川道猶如大地的巨大裂隙,自中心點呈射線發散出去。延安市區地形最為寬闊的東川最寬處也不足一公里,長度卻超過了20公里。而地形更為狹長的南川,最寬處只有200米,也就是兩三條馬路的寬度。

2011年,延安政府先後邀請了30多名水文地質、岩土工程、城市規劃、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兩院院士、勘察、規劃大師和專家進行了深入踏勘、模擬實驗、反覆論證,最終結論認為,繼續沿川道延伸或進支溝拓展,線型城市固有的缺陷將無法解決,應充分利用城區周邊低丘緩坡,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按照新的城市發展戰略,延安及時修編了城市總體規劃,延安城市將以“三山”為綠心,北、東、西新城拱衛,形成“一心三軸多組團”的空間格局。新區規劃分為三大片區,承載人口40萬以上。新區沿老城拓展和延伸,新老城區通過商業街區、快速幹道、自動扶梯、山體公園等形式緊密相連,新老城區與經開區相互依託、功能互補、一體發展。

延安:黃土高原的紅色基因


老賈感慨,如今富縣到西安、到延安都通了高速,還有了動車,自駕車基本當天就能返回,再也不怕颳風下雨,延安的發展太快了!高速的發展,讓人們怎麼也沒想到,過去閉塞落後的革命老區,已入選國家陸港型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據統計,延安全市公路總里程突破2萬公里,路網密度達到57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里程達到833公里,“三縱兩橫”高速公路網基本形成,“十三五”末將實現縣縣通高速。鐵路總里程達到600公里,延安火車站每日經過客貨列車達88對,西延高鐵開工建設。南泥灣機場建成通航,開通至16個城市的14條國內航線。


延安:黃土高原的紅色基因


永遠不變的紅色基因

歲月流轉,城市變遷,延安的紅色文化基因和底蘊始終不曾改變。行走在延安,不論是老城還是新城,都能隨處感受到這座城市的紅色基因。

冬天的延安,晴空萬里,一片湛藍。高原地區寒冷的風也不能阻擋遊客們熱情步伐。從寶塔山到棗園、楊家嶺、延安革命紀念館,雖然遊客比旺季時有所減少,但依然絡繹不絕。據統計,僅2019年元旦期間,延安市共接待遊客36.17萬人次。“延安是革命聖地,也是黃帝陵所在地,讓人嚮往。延安建築保存比很多地方好,歷史文化感厚重。”來延安旅遊的遊客如是說。

延安:黃土高原的紅色基因


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延安精神教育三大教育基地,延安有9262處文化遺址,其中紅色文化遺址445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處。這些都奠定了延安“全國紅色旅遊首選地”“全國紅色培訓首選目的地”的突出地位。

2017年9月,延安市啟動全域旅遊示範市創建工作。省委常委、延安市委書記徐新榮要求,樹立全域旅遊的理念,把延安作為一個大景區來打造。按照全域景區化的要求,把每一個縣區、每一條道路、每一個街區、每一個建築都當作景區來規劃,當作景點來建設,讓遊客一到延安,就感到處處是景點、時時在旅遊。

延安:黃土高原的紅色基因


在這基礎上,延安市委、市政府積極實施“文化旅遊帶動”戰略,以全域旅遊示範市創建為總抓手,全市文化旅遊業得到長足發展。

在推進全域旅遊示範市創建工作中,延安堅持文旅融合,文旅聯動,突出文化特色,將13個區縣分為3個梯隊,進行分類指導,開展特色創建。延安市政府建立了全市旅遊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全市13個縣區全部成立了全域旅遊示範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創建實施方案。圍繞“文化旅遊帶動”發展戰略,延安市提出把旅遊業打造為支柱產業的戰略目標,構築紅色文化遊、黃帝文化遊、黃河文化遊、黃土風情文化遊和綠色生態遊五大文化旅遊板塊,推動延安旅遊轉型升級。

延安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馬東坡在接受採訪時談到:“在旅遊產品提升與建設方面,32個市級重點旅遊文化項目計劃總投資88.5億元。截止今年1月份,完成年度投資82.3億元,佔年度目標任務的92.9%。目前,延安市除32個市級重點旅遊文化項目外,仍有218個旅遊文化項目在有序推進,項目年度計劃投資145.8億元,目前完成投資131.5億元,佔年初總投資90.2%。”

延安:黃土高原的紅色基因


隨著“旅遊+”融合發展深入推進,延安旅遊與文化融合發展初見成效。通過招商引資,延安開發出了剪紙動畫片《延河灣》、“盛世華”藝術石材、“峁圪墶”雜糧品牌、“十二生肖剪紙系列陶瓷餐具”等文化旅遊商品。通過制定旅遊商品扶持獎勵辦法,延安市專項列支100萬元用於旅遊商品研發、銷售等。2018年,延安市舉辦了“延安市首屆旅遊商品文化創意設計大賽”,以“多彩延安,創意無限”為主題,通過文化藝術創意,打造集藝術性與實用性於一體的遊客喜愛、便於攜帶的旅遊商品。

“紅色旅遊是延安的基因,我們要做的是,如何在新時代的發展形勢下,用更易於瞭解和接受的方式,讓更多人讀懂紅色文化。”馬東坡局長表示,為有效推動落實“文化旅遊帶動”戰略,積極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市,促進文化旅遊的深度融合發展,延安市委、市政府將市級文化、旅遊、文物、廣電部門整合成立了市文化和旅遊局,延安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的全新時代已經到來!

如今到延安旅遊不再只是登一登寶塔、拍一張照片、吃一頓飯的“聖地一日遊”,而是從城市到農村、從觀光到度假、從“住一夜”到“玩一週”遞進式的深度體驗。“革命聖地延安,是每一代青年人實現人生夢想、人生價值,人生追求,並且尋找經驗,尋找答案的地方。”馬東坡局長在採訪結束時表示,歡迎大家來延安旅遊,來延安生活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