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10年生6胎的康熙寵妃,德妃笑到了最後,榮妃為何受盡冷落?

康熙十六年,已經為康熙皇帝生下五位皇子、一位公主的馬佳氏獲封

“榮嬪”,成為康熙後宮“七嬪”之一,也是自皇后、貴妃之下最早獲封的一宮主位,此時的烏雅氏,也就是雍正皇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還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宮女。康熙二十年,康熙皇帝再次大規模冊封后宮,時為德嬪的烏雅氏和榮嬪馬佳氏一起獲封妃位,但在“四妃”中的排名,德妃位列第三、榮妃位列第四。榮妃的地位,已經明顯下降。

和榮妃馬佳氏一樣,自康熙十七年到康熙二十七年的10年中,烏雅氏也接連為康熙皇帝生育6位皇嗣:三位皇子、三位公主。其中,皇四子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乃系烏雅氏長子;皇十四子胤禵,也就是“九子奪嫡”末期繼位呼聲最高的大將軍王乃系烏雅氏第三子。

同為10年生6胎的康熙寵妃,德妃笑到了最後,榮妃為何受盡冷落?

就獲寵時間來看,榮妃馬佳氏較德妃烏雅氏早了整整10年;就繁育皇嗣情況來看,榮妃生育五子一女,較之德妃所出三子三女,優勢更為明顯;就後宮位分來看,馬佳氏獲封嬪位的時候,烏雅氏還只是一個地位卑微的宮女。

可僅在數年以後,德妃烏雅氏的後宮地位、獲寵程度就以絕對優勢遠超榮妃馬佳氏;康熙皇帝駕崩以後,德妃烏雅氏更是被尊封皇太后,走向一個女性的人生頂點,而榮妃馬佳氏卻被送出皇宮甚至還因三年未向雍正皇帝請安,引得雍正皇帝不滿。

同為10年生6胎的康熙寵妃,德妃笑到了最後,榮妃為何受盡冷落?

榮妃劇照

那麼,同為康熙寵妃,同樣為康熙皇帝10年生育6胎,德妃烏雅氏成為人生贏家,榮妃馬佳氏為何晚景淒涼呢?

筆者認為,榮妃和德妃之間之所以落得如此差距,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導致:

1、外戚勢力的影響

榮妃馬佳氏雖然出身上三旗之一的滿洲正黃旗,但馬佳氏先祖自歸屬後金政權開始,族人就多從商,極少進入仕途。馬佳氏的生父蓋山,乃系品秩為從五品的部院員外郎,基本相當於國務院司局級副職行政級別。也就是說,對於身為康熙後宮妃嬪的榮妃馬佳氏而言,蓋山的行政級別基本可以忽略不計,馬佳氏也幾無外戚勢力可以依仗。

而德妃烏雅氏雖然出身上三旗包衣,入宮時僅為宮女身份,但其所在烏雅氏家族乃系被雍正皇帝評價為“本朝舊族,創世名家”的世代官宦家族。烏雅氏的祖父額參官至正一品內大臣;其曾祖父額布根更是被努爾哈赤“撫育禁庭,視同子侄”

的囂張人物。烏雅氏的父親雖然也只是一個正五品,相當於司局級正職的包衣護軍參領,但這一官職乃系“掌率所轄官兵宿衛宮禁及導引扈從等事”的皇帝近臣、實權武職,在朝中擁有舉足輕重的非凡地位。

同為10年生6胎的康熙寵妃,德妃笑到了最後,榮妃為何受盡冷落?

清代武職官員形象

也就是說,烏雅氏雖然為包衣出身,但其家族乃系典型的滿族官宦家族,於朝中的影響力絕對不容小覷。清代後宮妃嬪的地位高低,絕不僅僅由皇帝的個人意願決定,外戚勢力於皇權統治的影響從來都是不容忽視的參考因素。有鑑於馬佳氏和烏雅氏兩人背後的外戚勢力差別,兩人的後宮地位能夠逐漸拉出差距,也屬情理之中。

2、自身爭寵態度的影響

從康熙六年到康熙十六年之間,馬佳氏雖然為康熙皇帝生育了五位皇子、一位公主,在康熙皇帝前十位皇子中,有一半均出自馬佳氏。但因為生育年齡過小,馬佳氏每生育一位皇嗣,幾乎都伴隨著上一位皇嗣的夭折,以至於6位皇嗣最後僅成活了一位皇子、一位公主。4位皇子的接連早夭,會帶給馬佳氏何等衝擊和悲痛,可想而知。在此等悲痛之下,馬佳氏心如死灰、看透後宮榮寵,從此開始了平淡生活,再無爭寵行為。

同為10年生6胎的康熙寵妃,德妃笑到了最後,榮妃為何受盡冷落?

一次偶然的機會,身為宮女的烏雅氏被康熙皇帝臨幸,完成了醜小鴨向白天鵝的蛻變。重要的是,獲得康熙皇帝恩寵的烏雅氏,肚子也非常爭氣,在康熙十六七年至康熙二十七年的10年中,接連生育三位皇子、三位公主。更關鍵的是,這6位皇嗣中,雖然也有一位皇子兩位公主早夭,但畢竟為康熙皇帝留下了兩位極為優秀的皇子,而且早夭皇嗣的平均年齡也遠遠高於馬佳氏早夭的皇嗣。

繁育能力超強而且生命力較強的德妃烏雅氏,自然引來康熙皇帝更多的關注和恩寵,也自然會讓德妃烏雅氏始終保持旺盛的後宮爭寵慾望。所以,自身爭寵態度的天壤之別,也是導致榮妃馬佳氏和德妃烏雅氏後宮地位出現巨大差距的主要影響因素。

同為10年生6胎的康熙寵妃,德妃笑到了最後,榮妃為何受盡冷落?

烏雅氏劇照

3、所出皇嗣的影響

榮妃馬佳氏和德妃烏雅氏並列“四妃”以後,雖然地位有所差距,但畢竟兩者都未再有位分晉封,真正決定兩者最終差距的影響因素在於“母以子貴”,在於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這三位強勁奪嫡皇子的直接影響。

康熙四十七年,身居太子之位長達33年的胤礽被康熙皇帝強勢廢黜,皇三子胤祉一招“釜底抽薪”,將皇長子胤褆扳倒的同時,也幾乎直接斬斷了皇八子胤禩的奪嫡希望。而此時的皇四子胤禛,始終一副“天下第一閒人”做派,不爭不奪、不黨不派,坐山觀虎鬥;皇十四子胤禵雖然屬於“八爺黨”勢力成員,曾因為皇八子胤禩求情而差點被康熙皇帝抽刀砍殺,但也並未影響其在康熙皇帝心中的特殊地位。

同為10年生6胎的康熙寵妃,德妃笑到了最後,榮妃為何受盡冷落?

康熙帝皇十四子胤禵和福晉

康熙五十一年,太子胤礽再次被廢,皇三子胤祉見此亂局主動退出奪嫡之爭;而皇四子胤禛在康熙皇帝心中的地位逐步抬升;皇十四子胤禵更是在兩年以後,被康熙皇帝委以大將軍王,遠赴西北領兵,一度成為繼位呼聲最高的皇子。也就是說,自此時開始,因為所出皇子的直接影響,榮妃馬佳氏和德妃烏雅氏之間的最終結局幾乎已經確定。不管是皇四子胤禛,還是皇十四子胤禵能夠承繼康熙皇權,都已經註定了德妃烏雅氏被尊封皇太后的人生巔峰。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皇四子胤禛接過大清皇位,雖然並未達成德妃烏雅氏寄希望於胤禵繼位的夢想,但也畢竟被尊為皇太后,相較於次年六月被送出皇宮還得每月進宮給雍正皇帝請安,否則就會引起雍正皇帝極大不滿的榮妃馬佳氏,要幸福得太多太多。

同為10年生6胎的康熙寵妃,德妃笑到了最後,榮妃為何受盡冷落?

後記

清代後宮妃嬪,作為繁衍皇嗣的生育工具,能否獲得聖寵,除了外貌、身形等外在客觀因素和主觀旺盛的爭寵勢頭外,還必須擁有強大的外戚勢力支撐。除此之外,一個優秀到能夠承繼皇位的皇子,更是直接決定後宮妃嬪最終結局的關鍵因素。

其實,就筆者看來,被親子胤祉奉養五年,安然離世的榮妃馬佳氏,似乎比被尊為皇太后但卻與親子雍正皇帝心生嫌隙,乃至半年便猝然離世的德妃烏雅氏,要更加幸福、完滿。

參考文獻:《清史稿·列傳一·后妃》、《清實錄·康熙朝實錄》、《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康熙朝後宮妃嬪冊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