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人類學家,想追求楊絳先生,卻被楊絳先生巧妙拒絕

80歲人類學家,想追求楊絳先生,卻被楊絳先生巧妙拒絕

費孝通一步一回頭的下樓,楊絳在樓上淡淡的對他說,“樓這麼高,今後你就“知難而退”吧。”

八十多歲的他和楊絳先生從友誼開始,從友誼結束。直到去世,等了幾十年,身邊的人換了又換,費孝通還是沒有得到楊絳先生的心。

兩段姻緣,一生追求

來自江蘇吳江的費孝通,是中國著名的社會,人類學家。中國第一個獲得碩士學位的人類學家。觀其一生,十分有學問,在其求學過程中,許多著名學者都是他的導師,他也走訪了大江南北,出版了許多著作。

費孝通開始先在振華女校讀書,後來去了東吳大學附屬一中,一年後,他開始發表文章。中華民國十七年(1928年),他在東吳大學開始了醫學的求學之路,後來他棄醫從文,兩年後,來到燕京大學學習社會學並且獲得了學士學位。他畢業後,來到了清華大學攻讀人類學系的研究生,畢業後與同樣學習社會學的同學王同惠在未名湖畔結成伴侶。

80歲人類學家,想追求楊絳先生,卻被楊絳先生巧妙拒絕

新婚不久,費孝通與王同惠一同來到金秀大瑤山從事民族考察研究,不幸的是,他們在山中迷路,丈夫費孝通又跌入陷阱難以脫身,王同惠徒步去山中村民處尋求幫助,一去不回,費孝通心中覺得不妙,用盡力氣匍匐到山下,找到村民獲救。

七日後,村民們在山澗發現了從山中墜落而亡的王同惠,費孝通的第一段一百零八天的婚姻也就這樣結束了。費孝通忍住心中的悲痛,為愛妻設計了墓碑,回到了家鄉。四年後,費孝通認識了另外一位女子,名叫孟吟,孟吟沒有王同惠的學識,沒有她的資歷,但是費孝通欣賞她的淳樸與憨厚。 今後的五十五年,她都不離不棄的陪伴在費孝通的身邊,直到她去世。

後來的費孝通,曾經擔任過清華大學的教授,擔任過雲南大學的教授,害擔任過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參加過中國民主同盟,多次訪問英國,擔任過中央民族學院副院長,參加過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獲得過《大英百科全書獎》

,他在中國的民族研究上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貢獻,被稱為大師也不為過。一九五八年,四十多歲的費孝通在全國人大會議上被罷免職務,他又被錯劃為中國著名的大Y派,因為他發表的書,他被劃為Y派,但是,這些書後來對人類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起了指導作用。

80歲人類學家,想追求楊絳先生,卻被楊絳先生巧妙拒絕

樓這麼高,今後你就“知難而退”吧

1923年,費孝通因為母親怕他被年紀較大的男生欺負。於是送他去了振華女校(現蘇州10中)讀書,在那裡,少年的費孝通結識了美麗的姑娘楊絳,那年,楊絳十一歲,楊絳先生出身名門,才貌雙全,追求她的人數不勝數,其中自然有結識她多年的費孝通。

費孝通對蘭心蕙質的楊絳先生一見鍾情,開始了熱烈的追求過程。在吳學昭先生所著的《聽楊絳談往事》一書中,便有記錄楊絳先生和費孝通的事情,我們可以看出,楊絳從來沒有對費孝通有過一點感情,少年的費孝通是戀過楊絳的,然而,這不只是暗戀,這是單相思。

80歲人類學家,想追求楊絳先生,卻被楊絳先生巧妙拒絕

然而楊絳並不喜歡費孝通,費孝通怕別人追求楊絳,於是便讓自己的朋友在散佈流言,說自己是楊絳的男朋友來阻攔別人追求楊絳。後來楊絳到清華園求學,遇到了才貌雙全的才子錢鍾書,兩人一見鍾情,很快就墜入愛河,這時的費孝通在楊絳身上用盡了苦心,可還是沒有敵過更加優秀的錢鍾書,楊絳對費孝通放心不下,於是寫信告訴他自己愛上了錢鍾書,讓他再不要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然而費孝通沒有放棄,他認為自己很優秀,只有自己才能配的上和楊絳做朋友

他低估了錢鍾書的實力。費孝通在轉學到燕京讀書前,曾問楊絳先生,“我們做個朋友可以嗎?”楊絳先生說說:“朋友,可以。但朋友是目的,不是過渡;換句話說,你不是我的男朋友,我不是你的女朋友。若要照你現在的說法,我們只能絕交。”

80歲人類學家,想追求楊絳先生,卻被楊絳先生巧妙拒絕

費孝通十分的失望無奈,只得接受現實:仍跟楊絳先生做普通朋友。他後來與錢鍾書也成為朋友,與他們夫婦友好相處。一九三三年,楊絳與錢鍾書訂婚,費孝通這時才認清現實,放棄了追求楊絳,與王同惠女士結為伉儷

在今後的幾十年裡,費孝通心裡一直沒有放下楊絳,甚至當自己的第二任妻子孟吟去世後,費孝通去看望楊絳,此時的二人,都到了耄耋之年,自從錢鍾書在一九九八年病逝後,他有了子昂和楊絳先生共度晚年的想法,楊絳先生十分客氣的接待了費孝通,兩個人聊了許久。

80歲人類學家,想追求楊絳先生,卻被楊絳先生巧妙拒絕

最後臨走的時候,費老依依不捨,一步一回頭地走下樓梯,楊絳先生靠在樓梯上,對他說,“樓這麼高,今後你就“知難而退”吧。”兩個老人都聰明極了,楊絳先生話裡的意思,費孝通不可能聽不懂,楊絳先生巧妙的拒絕了他,費孝通一聽此話就明白了,楊絳的意思非常明確,讓他打消對楊絳的念頭。於是他再也沒來找過楊絳。楊絳一輩子只愛丈夫錢鍾書先生一人,即使錢鍾書先生已經去世,她還是堅守著自己的本心。

建立起愛國的豐碑

一九三八年,費孝通從英國回到中國,投身抗日事業中。七年後,費孝通四處演講,面對威脅和壓榨,他不為所動,呼籲停止戰爭,呼籲和平,他有著志在富民的崇高境界,一生中發表了諸多文章,寫下了許多著作,他用中國知識分子的責任感,為我們撐起了一片天。

80歲人類學家,想追求楊絳先生,卻被楊絳先生巧妙拒絕

在於娟《此生未完成》的最後幾篇中提到了費孝通先生,于娟老師視其為“有良知的知識分子”他著的《鄉土中國》對人類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他有著天下大同的家國情懷,他以自己的研究工作和社會活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殫精竭慮,不懈奮鬥,直至生命的最後階段。他高尚的品格、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懷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