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中的老洋房為什麼這麼貴?哪些人會買天價的老洋房呢?

“安家”中的老洋房為什麼這麼貴?哪些人會買這麼昂貴的老洋房呢?

孫儷新劇《安家》熱播,劇中的人物事件很接近生活,很貼切的反映了社會現實問題。其中關於龔家花園買賣糾紛的故事引起了對上海老洋房的熱議.

《安家》中的老洋房為什麼這麼貴?哪些人會買天價的老洋房呢?


《安家》中的老洋房為什麼這麼貴?哪些人會買天價的老洋房呢?


劇中老洋房主人龔先生太表姑奶奶一家在龔家蹭吃蹭住四十多年,龔家人在他們危難時不僅幫他們解決住宿的問題,還解決了子女上學問題,甚至幫他們落了上海當地的戶口,並且還出錢幫他們在上海買了房子房子,還給他們安排好了工作。太表姑奶奶一家已經搬出去住了,但是聽到龔家要賣掉老洋房的事後,一家老小竟然還想著分一杯羹,老賴的住龔家的房子的賴著不走,以一家在房子居住40年為由,訛上龔家賣房的鉅款5000萬。


《安家》中的老洋房為什麼這麼貴?哪些人會買天價的老洋房呢?


播出後,引發網友的熱議。劇中的這套龔家的不起眼的老洋房竟然價值1.5個億,讓人們瞠目結舌!實際上現實中比這個價格還要貴!

那為什麼這麼貴呢?

上海的老洋房是上海最經典的住宅,老洋房蘊含的價值絕非一磚一瓦所能砌成。每一幢都承載著一個當年上海灘的傳奇故事。


《安家》中的老洋房為什麼這麼貴?哪些人會買天價的老洋房呢?


在上海徐彙區和盧灣區的交界處,幾條幽靜的馬路邊上一幢幢房子紅瓦粉牆,尖尖的屋頂,橢圓形的鋼窗;透過花園的柵欄,你可以看到大片濃綠的植物,幾棵參天大樹從柵欄頂上探出頭來。到了晚上,一扇扇窗戶映出溫婉的燈火,隱隱約約飄出輕柔的鋼琴聲。

這就是代表老上海身份和地位象徵的花園洋房。上海的“洋房生活”不但是上海市民的夢想,它也是一些生活在上海的老外們的夢想。

《安家》中的老洋房為什麼這麼貴?哪些人會買天價的老洋房呢?


上海現存的老洋房僅有4000到5000幢,且95%的歸由國家所有,只有大約200-250幢老洋房是私有。在市中心產權清晰的老洋房最多不超過100幢。

市場可售的老洋房那就更少了,大約只有100套,且符合能夠馬上轉手條件的老洋房也就10套左右。加上上海國際性大都市的地理位置,這就促就了上海老洋房昂貴的價格了。

哪些人會購置老洋房呢?

老洋房的主要投資人有四類:

第一類:海歸族,特別是老華僑。落葉歸根的他們對老房子有著相當濃厚的感情,希望購買老洋房作為一種珍藏。

《安家》中的老洋房為什麼這麼貴?哪些人會買天價的老洋房呢?


第二類:投資者。由於老洋房稀缺,投資者一看到有購買機會,就會作短期房產投資,通常在半年內轉手再拋出,賺差價利潤。

第三類:企業。老洋房帶有一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一些公司希望購老洋房。買整幢老洋房作為總部,以體現企業文化。但是大多數老洋房屬於住宅性質,因為單位購買需繳納較高的稅費,實際成交案例比較少。

第四類:境外人士。中國的任何一個國際化大都市,都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境外人士來此工作和生活,他們的購買預算限於1000萬美元以內。另外,還有一些開西餐廳的商人,希望能夠找到沿街老洋房,佈置成具有異國風味的休閒餐廳。

《安家》中的老洋房為什麼這麼貴?哪些人會買天價的老洋房呢?


老洋房允許在市場上買賣的時間並不長。1998年交易允許,近年才逐步活躍起來。這些年,雖然老洋房的市場慘淡,但這並不妨礙老洋房的價格越長越高!

現在,老洋房在多數購買者的眼中已經不是用來居住的了,而是作為上海灘不可復刻的歷史記憶,承載的是老上海的情懷,更多的人開始收藏老洋房。

“藏品”的身份,恐怕以後會讓老洋房的價值更加難以界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