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洲際導彈的水平如何?

兒科醫生琪樂


在1999年國慶閱兵式上首次亮相的“東風–31”洲際核導彈,它是我國第一型使用固體火箭發動機的洲際導彈,它的研製成功標誌著我國的洲際導彈邁進了固體導彈時代,極大的提高核導彈的戰備水平。

國際上是將射程超過8000公里以上的彈道導彈稱為“洲際導彈”,目前我國有三型陸基彈道導彈的射程超過了8000公里,換句話說:我國目前有三型陸基洲際導彈,它們是“東風–31系列”、東風–41、東風–5B。

我國陸基彈道導彈家族先前是有固體發動機彈道導彈的,比如:著名的“東風–21”中程彈道導彈,它是由海基“巨浪–1”型彈道導彈基礎上研製成功的,“巨浪–1”採用的就是固體火箭發動機,但是中程導彈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和燃料藥柱與洲際導彈所使用的完全不一樣,並不是簡單的放大,而是要重新設計和加工,這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和大量的科技人員參與才行...這其中的付出的艱辛根本不是業外的人可以想象得到的!

所以,“東風–31”作為我國第一型使用固體發動機的洲際導彈,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目前世界上可以製造洲際核導彈發動機的國家只有四個,法國勉強達到了8000公里,只有中美俄才能製造射程超過一萬公里的固體洲際發動機和固體燃料藥柱。
2009年國慶閱兵式上出現的“東風–31A”型洲際核導彈。

“東風–31”型只是先解決了我國固體洲際導彈“有無問題”,它的射程只有8000公里,橫跨不了太平洋,並且它的載荷只有950公斤,全程飛行只能攜帶一枚100萬噸級別的熱核彈頭,總體威懾作用並不高!理論上來說只是準洲際導彈,其實“東風–31”彈道導彈是替代“東風–4”導彈,而“東風–4”導彈是帶有很大的實驗性質和過渡性質的,目的給“東風–5”提供大量的數據驗證,“東風–31”也是這個意思,是明顯的帶有過渡性質的。

“東風–31”導彈只有很少量裝備到部隊,隨即我軍在它的基礎研製出來“東風–31A”洲際核導彈,“東風–31A”的射程超過了1萬公里,有效載荷達到了1200公斤,可以攜帶3枚小型核彈頭,是真正意義上的固體洲際核導彈!
參加2015年抗戰勝利日閱兵的“東風–31A


改進型”洲際核導彈。

“東風–31A”核導彈戰略值班後,使我國有了第二種可靠的洲際導彈,它採用了機動式發射,生存能力要大大高於地下井發射的“東風–5A”戰略核導彈,由於“東風–31A”仍然要進入預設陣地後才能發射,我軍又在它的基礎上完善升級為“東風–31A改進型”洲際核導彈,它可以在不設陣地的條件下,隨時隨地都可以在接到核反擊指令後發射導彈,生存能力有比前型有了很大的提高!“東風–31A改進型”導彈射程為11200公里、載荷到達了1700公斤,可以攜帶6枚核彈頭,核打擊能力有了顯著提高。
在西部拍攝到的疑似“東風–41”戰略核導彈。發射車與“東風–31”系列對比有明顯不同,車身一體化,行駛更加平穩、轉彎半徑更短、可以適應較差的路面...並且導彈發射筒也與“東風–31”有很大的區別。

“東風–31”系列屬於中型洲際導彈,導彈長度和體積並不是很大,雖然有利於偽裝隱蔽,但是體積較小限制了導彈的升級潛力,比如說:彈身較短和彈徑小就會減少燃料的攜帶量,就不能提高導彈的射程和有效載荷...為了將洲際導彈射程和有效載荷再提高,就必須研製新一代的洲際導彈...“東風–41”導彈目前並沒有得到確切的證實,外界只是根據我國的科技水平、製造能力進行評估,認為“東風–41”導彈的射程可能要超過13000~14000公里,與早年間的“東風–5A”液體洲際導彈的射程相當,有效載荷可能在2噸以上...如果數據貼近,“東風–41”導彈就將攜帶8枚核彈頭實現了“全球覆蓋”,戰略威懾作用極大的加強。
“東風–5B”液體洲際核導彈,是目前我國最大的的戰略核導彈,由於體積太大“東風–5B”要部署在地下發射井內不能機動發射


,“東風–5B”是在“東風–5A”基礎上改進的,使用了存儲時間較長的新型液體燃料,不在像“東風–5A”導彈那樣需要臨時加註,大大的減少了發射準備時間,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核反擊的速度!地下發射井發射理論上要比機動發射精度要高,它的射擊諸元早已設置在了導彈的計算機內,並且時刻保持戰備值班,接到發射指令後會在更短的時間內發射,所以地下井也是洲際核反擊最先使用的導彈。

另外,液體火箭發動機要比固體發動機推力大了很多,“東風–5B”在理論可以攜帶10枚分彈頭,打擊範圍會更廣。

總體來說,目前我國的陸基戰略核導彈的技術水平有了極大的進步,地下井發射和機動發射並存,可以有效的提供我國戰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和核反擊能力,我國洲際核導彈的技術水平是21世紀標準,火箭的性能普遍優於美軍“民兵Ⅲ”洲際導彈,並且我國早已經掌握了“氫彈設計理論”,在彈頭小型化研製方面也要比俄法兩國略好一些。
陸基洲際核導彈是大國重器,世界上只有中美俄三個幅員遼闊的國家才能裝備,國土面積太小一旦核戰爭爆發,洲際導彈的生存能力太低,也就失去了核威懾的作用。


疑似“巨浪–2”海基洲際導彈,它的研製成功使我國真正的具備的第二次核反擊能力,“巨浪–2”是以“東風–31”導彈為基礎研製成功的,射程為8000公里,可攜帶1~3枚核彈頭,由於是核潛艇攜帶它的機動型更好。

海洋麵積佔到了地球面積的70%以上,核潛艇在水下活動是很難被發現的,根本就是大海撈針!甚至在敵方不知情的情況下潛航到很近的地方發射導彈,大大的壓縮了敵方導彈防禦系統的反應時間...而且核潛艇所攜帶的戰略核導彈數量也多,一艘戰略核潛艇最低攜帶12枚洲際核導彈,就算是隻載荷一枚100萬噸級別的核彈頭也可以消滅敵方12個特大城市...所以五個常任都將核潛艇作為國家安全的最核心。


“巨浪–2”導彈由094戰略核潛艇攜帶,從南海基地出發幾天後就能進入到第二島鏈附近,大大的縮短導彈飛行的距離和時間。但,094戰略核潛艇設計年代較早,當時我國大直徑耐壓殼體制造技術正在公關階段,造成094型潛艇耐壓殼體直徑不夠,也限制了潛射戰略核導彈的尺寸,所以“巨浪–2”導彈射程較近,需要進入到大洋深處,這就大大的增加了不安全因素和各種不確定。前兩天試射的疑似“巨浪–3”戰略核導彈,它目前的最基本數據沒有公佈,但是它的整體性能肯定要比“巨浪–2”上了一個很大的臺階,最起碼射程超過11000公里、彈頭攜帶數量要增加一倍,如果猜測靠譜,那麼“巨浪–3”導彈在南海發射就能覆蓋全球大部分目標!也使我國的戰略反擊能力更加的可靠。

通過上面對我國戰略洲際核導彈的簡單描述,可以知道我國的洲際核導彈的種類是齊全的,有三四型導彈射程超過了1萬公里,具備了全球打擊能力,它們是我國國家安全的基石!
“東風–1”型近程彈道導彈,它就是二戰期間德國V2的蘇聯版本,它1950年代初來到我國,成為奠基了我國航天事業起步的第一塊基石!

實事求是的說,我國的洲際核導彈在數量和質量上要比美俄的洲際導彈略差了一些,我國的航天事業是建立在一張白紙之上,新中國建立之初科技水平、經濟實力、工業能力...的狀況根本沒法和美蘇相比!但是,為了國家永久性的安全,不在出現近代史上的慘痛,老一輩領導人高瞻遠矚的提出發展“兩彈一星”計劃!在全國人民的支持下,艱苦創業,相繼完成了“兩彈一星”的國家任務,才有了國家今日之安全,人民之安康。


這是“東風–5”洲際核導彈從地下井發射升空時的情景,從這一刻開始我國本土進入到絕對安全階段!國家也改變了國策,從此進入到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階段,才有了改革開放,才有了今日經濟大踏步的前進!


皇家橡樹1972


綜合來講中國的洲際導彈大概排在世界第三的水平,落後於美國和俄羅斯這兩國國家。具體來看陸基能排在第二的位置(美國目前只有井射的民兵3),海基第五的位置,但是考慮到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數量龐大且打擊能力較強,這樣彌補了海基的不足,所以綜合來看還是第三。下面這張圖

其實我們仔細數一下,世界上具備成熟洲際彈道導彈技術的國家只有4個:美俄中法,而同時具備海基和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的國家只有3個:美俄中。英國這個國家是個特例,雖然是擁核國家,然而他不僅沒有自己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就連海基也是進口美國的,所以英國實際上一直沒有屬於自己的成熟的洲際彈道導彈技術。而法國目前也只保有海基潛射洲際彈道導彈,也是沒有陸基洲際導彈的。所以單純從技術上講,世界上真正的洲際導彈強國還是中美俄這三個國家,而中國在這三個當中整體暫時排在最後。雖然美國目前只保留LGM-30G“民兵-3”讓我們在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方面略佔上風排在第二(民兵-3投擲重量只有907公斤,最多可攜帶3枚分導彈頭),但是中國的海基彈道導彈是一個很大的“軟肋”,弱於美國英國的UGM-133A“三叉戟-2”、俄羅斯RSM-56“布拉瓦”和法國M-51。美國憑藉強大的海基“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三叉戟-2”的組合遠遠將我們反超回去,要知道“三叉戟-2”最多可攜帶12枚W76型(10萬噸級)熱核彈頭或8枚W87型(47.5萬噸級)熱核彈頭,在沒有限制的情況下1艘“俄亥俄”可攜帶24枚“三叉戟-2”。下圖是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給出的一組數據

關於洲際彈道導彈的定義就是射程8000公里以上的導彈,具體就不多解釋了,印度那個“烈火-5”射程5500公里頂多就是中遠程彈道導彈而不是洲際彈道導彈。中國目前確認現役的洲際彈道導彈有這麼幾個型號:DF-5A/B(陸基發射井)、DF-31A/AG(陸基公路機動)和JL-2(海基戰略導彈核潛艇)。除此之外還有DF-41確實存在但是不知道是否服役,DF-5C很大概率已經試射嗎,可能還有JL-3潛射洲際彈道導彈正在研製。

關於所謂的名次我們就說這麼一些,具體的參數因為屬於絕密沒有人知道,我們也不過多去解讀某些東西。最後我說這麼一點,其實當洲際彈道導彈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所謂的“排名”就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只要能突破對方的反導體系成功打擊對方目標就已經達成目的,所謂的第幾根本無所謂。而以目前的反導技術而言,只有初段和中段攔截是比較靠譜的,一旦洲際導彈進入到末端攻擊階段那麼基本就可以“閉眼等死”了,上述四個洲際導彈的大國都是具備分導彈頭技術(MIRV),一次釋放的數量可以達到5枚以上,反導系統將所有彈頭全部攔截的可能性基本為0。所以對於這幾個國家來說,在技術已經能夠突破對方反導體系的前提下更多的應該是看投擲數量,投擲數量可以保證在第一次核打擊中摧毀對方的反擊核力量,或者保證有足夠的彈頭進行核反擊。這樣就在國家綜合實力有保證的基礎上盡力增加彈道導彈數量和彈頭數量,儘可能發展更進一步的分導彈頭技術和突防技術。


雛菊西瓜Peterpan


1)陸基洲際導彈:我國目前服役的主力陸基洲際導彈型號包括“東風家族”中的“東風-31AG”、“東風-31A”、“東風-5B”等,其中“東風-31”系列為固體燃料洲際導彈、“東風-5”系列為液體燃料洲際導彈。“東風-5B”是我國目前射程最遠的洲際導彈,最大射程達14000公里以上,並可攜帶最多8枚”分導式多彈頭;而“東風-31AG”是公路機動的固體導彈,射程約11000公里,可以攜帶3枚分導式多彈頭。陸基洲際導彈的水平整體上與美國的“民兵”系列、俄羅斯“白楊”系列等接近,但技術性能上略有差距,但隨著後續“東風-41”新型號的服役,這個差距將大幅縮小、甚至趕超!


東風-5B洲際彈道導彈
東風-31AG固體車載洲際彈道導彈

據說是測試中的“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

2)潛射洲際導彈:我國目前的潛射洲際導彈主要是“巨浪-2”型,射程8000公里以上,可以攜帶3枚以上的分導式多彈頭。從技術指標上來說,“巨浪-2”潛射洲際導彈目前只能算是“五常”中的最末位,與美國/英國裝備的“三叉戟D5”、俄羅斯的“圓錘”、法國的“M5”潛射洲際導彈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發射平臺094系列戰略核潛艇也與上述國家有差距。因此,從潛射洲際導彈整體性能來說,我們與“五常”其他國家還存在明顯的差距。但是,隨著下一代型號戰略核潛艇和潛射洲際導彈的研發,這個差距也將大大縮小!


試射中的“巨浪2”潛射洲際導彈
“巨浪3”試射想象圖

對於戰略威懾武器而已,有或沒有,那是“生與死”的差距;有,但是技術水平略有差距,從效果上來講基本沒有差距!威懾力並不能單純看洲際導彈的水平,而應從國家整體實力、製造能力、發展潛力以及發展戰略等方面全面評價。以我們目前的綜合實力,“世界前三”完全沒問題!
“東風系列”家族


威吶解析


我國的洲際導彈很好啊,起碼也在世界前三了。

圖為東風31洲際導彈。


我國主要的洲際導彈包括東風5系列、東風31系列、東風41系列和巨浪2系列。在研發當中的洲際導彈包括東風51系列、巨浪3系列。這些導彈用途不同,功能不同,性能也不同,其中有井基發射的東風5,公路機動的東風31,還有越野機動的東風41以及潛艇使用的巨浪2導彈。

圖為巨浪2潛射導彈。


我國最早的洲際導彈是東風5系列,他初步奠定了我國全球核打擊能力的基礎,也構成了我國最早的核威懾能力,但是他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核反擊導彈,因為他的戰場生存能力較差,東風5個頭很大,屬於液體燃料導彈,需要在戰時進行組裝,而那些處於值班狀態的導彈,則需要消耗大量的資金去維持一個適當的環境,而且還需要構建堅固的核發射井,這些導彈的部署位置沒有秘密,很容易在敵人的第一次打擊中被摧毀。東風5B是他的改進型,這款導彈增加了分導式多彈頭,而且改良了燃料和彈體設計,不過機動差的毛病還在。

圖為東風41洲際導彈。


東風31是我國第一款機動發射的洲際導彈,是一款固體燃料導彈,他的射程為8000公里,比起東風5要略短一些,但是他擁有公路機動能力,可以在戰時依靠大範圍的調動來機動陣位,是一款具有核反擊能力的導彈,他可以在敵人的第一波打擊中生存下來,並且發動反擊。東風41是東風31的改進型,而且更換了越野車輛,這樣他具備了越野機動能力,可以再更廣闊的地域進行機動,導彈的射程提高到了11000公里以上,而且分導彈頭進一步增加,導彈的突防能力更強。

東風31導彈的發射車不能進行越野機動。


巨浪2是我國的第一款潛艇發射的洲際固體燃料彈道導彈,他是東風31導彈的海基型,射程和運力和東風31基本一致,分導彈頭的數量也一致。巨浪3出現後,射程會進一步提高到12000公里以上,他可以看做是東風41的海基型號。總的說,我國的洲際核導彈型號多,種類全,發動突擊的、反擊的都有,算是長槍短炮樣樣齊全了。


海事先鋒


你好,作為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中國也是核大國,雖然在數量上可能比起美俄要差上不少,但核武器數量10枚和100枚是一樣的。說到洲際導彈,這就要從我國東風系導彈說起,我國的東風導彈家族短中近程種類一應俱全,但從洲際彈道導彈來說,中國有多款東風系遠程洲際彈道導彈,足以撐起中國的核反擊力量。

中國東風5液體燃料導彈也是這方面的翹楚,據稱經過改良的東風5其具備多彈頭打擊能力,它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戰略核導彈,以地下井方式存儲反射,由於發射方式固定,所以生存力較弱,而東風31以及改型是以陸基公路發射,機動力強,戰時生存能力強。而最後要說的是目前最先進的東風41.

雖然現在對於這款導彈的具體信息較少,但據外媒分析,它的打擊距離達到13000公里,具有極強的突防能力,它的分導式彈頭技術與美俄最先進的彈頭技術不相上下,可以真假彈頭方式實施誘騙,也可以以最多10枚高速突防敵方攔截網,並以獨立彈道採用變軌方式打擊目標。雖然也許就像外界所說中國的遠程洲際導彈的數量不及美俄,但可以說擁有了別人無法防禦的手段,數量就已經不是絕對參考的數據。以中國在彈道導彈方面的技術水平,與美俄相比是各有強弱。


長安小師爺


東風17的革命性質在於她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高超滑翔體,自媒體和海外炒的火熱所謂 桑德爾彈道 錢學森彈道 以及美俄裝備和再研製的型號都落伍了。 東風17革命性在於她並不需要“水漂彈”衝出大氣層外的再入大氣層和多次滑躍,起跳的過程,省略了現在武器預警,攔截她的最後一環,她在大氣層內直接起滑,全程高超音速滑翔,以10倍以上的音速進行轉彎機動,她甚至可以實現巡航導彈類似的先發射後瞄準和臨時改變目標,在她的範圍內目標都是裸奔的,她是人類近百年裡最大的軍事革命之一。她的革命還要延續到DF26 DF31 乃至DF41 東風41以比白楊稍大的體積和50噸左右的重量實現了對全部再服役的洲際導彈的趕超,她是當今世界上威力最大,射程最遠,精度最高的洲際固體彈道導彈。她所代表的中國第四代洲際導彈技術與美俄再研的第七代洲際導彈技術處於同一技術水平,甚至個別略有領先。 未來真正的完全體DF41 的滑翔體彈頭將也會在大氣層內實現直接起滑,以20倍以上的音速把國家意志遍佈全球,當她服役之時拿洲際導彈打航母(首先排除誤判 因為高超音速彈頭極高的橫向機動性)也是可以實現的


Soledad5143


美俄二國從不承諾放棄率先使用核武器,第一波打擊要確保將對方核武裝摧毀,即要保證高精度命中,才能實現基本摧毀對方的目的。地球是圓的,產生的圓概率誤差與精度之差存在指數數關係,靠陀螺儀邊飛行邊修正,才能達到目的,又因為洲際導彈飛行速度快,修正要及時,以秒來計,每秒可修正幾十次,甚至上百次,才能達到真正的修正目的。所以修正次數是確保精度的重要指標,高精度的陀螺儀,自然是擁核大國不傳之秘。印度“烈火”可以打出5000公里,世人認為,他並不掌握陀螺儀技術,尤其高精度的陀螺儀。天哪,發射失敗不可怕,只能炸到自己,如果偏差太大,打到強大的對手,結果如何,就不是印度所能預料的了。由此可見,洲際導彈這東西,不是任何國家能玩得了的,其科技含量相當之高。

東風破。中國只有一點有限的戰略核反擊力量,高可靠性表現在一代代洲際導彈的發展,繼東風-5和東風-31之後,長期並沒有東風-41的出現,也見研製難度之大。觀之美國,陸基“民兵”,潛射“三叉戟”,總在不停升級,彈體不大,那是因為使用的固體燃料,精度之高,有稱“萬里穿楊”。全面繼承蘇聯核武庫的俄羅斯,採用移動發射方式,有“白楊”、“亞爾斯”、“薩爾馬特”等型號,彈體粗大,美國在冷戰後期發現,蘇聯人只有使用至少150萬噸當量彈頭,才能摧毀一個導彈發射井,而美國只需50萬噸就夠了。話猶是說,人稱,像此類武器,是世上最不確定性的武器,多少所謂宣稱的可靠性,無論精度,還是實戰性,只停留於猜測的色彩,徒耗國力罷了。

有所為。有所不為,我們技術實力不足,數量被傳只有幾百枚,可能也是對的。因為這玩意被嚴格保密,誰也不知道誰的技術啥樣,瘋狂製造,靡費之巨,可以金山銀山等而視之。現在美俄手裡雖少,都在7000多枚以上,所表現的戰略底氣,也是牛氣沖天,尤其是美國,不但動輒要給人做手術,而且橫加干涉他國內部事務,其傲慢也是坐擁這堆核彈頭而生就的。我們要有所為才成。


魂舞大漠


第一,第二的這些排名是軍事愛好者 按照技術參數、數量等自己的臆測。

核武器中國自60年代研發,到今天和美國、俄羅斯的目標是一致的:確保互相摧毀,即我死你也活不了。正是因為如此,中美俄三個核大國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戰爭,因為戰損誰都無法接受。

毛主席論斷的 原子彈的威力在發射架上說的一點沒錯。

核武器是一個威懾手段,沒有必要談論誰第一,第二。討論這樣的問題是很無聊的,說明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思維的幼稚程度。

現代中俄美的戰爭理論完全和過去不同了:美國的戰爭理論成熟的實踐是:多種形式戰爭論,通俗解釋就是:價值觀忽悠+金融+價格聯盟+軍事損耗比拼。

價值觀忽悠就是讓其他國家的老百姓認同美國的價值觀:自由,民主,法制(當然都是糊弄人的)

金融是形成全球沒有資本管制的統一大賭場。

價格聯盟是利用知識產權目前的優勢地位,實現 本國以外的生產組織,本國的定價。用創意、P廣告、知識產權、品牌等 實現 商品和服務的 低作高賣。

軍事損耗是 消耗對方的經濟資源用於軍事。

中國的戰爭理論是 區域阻卻,就是在我劃定的地盤範圍內,保證你有去無回,走的是不戰求勝的路子,支撐這個實踐的經濟手段是 一帶一路。

俄羅斯的戰爭理論是 圍繞 能源定價展開的,敘利亞派兵是為了阻斷2011年起美國和沙特籌劃的西進管線計劃。肢解烏克蘭也是為了確保 歐洲管線的安全。

世界早就變化了,還談什麼 洲際導彈,又不是電子遊戲。


思維旅行


我是“麻辣戰爭”頭條號主編龍舞風行,我國的洲際彈道導彈有陸基和海基兩種,其中陸基彈道導彈有加固地井式,公路機動,鐵路機動發射三種,海基則是核潛艇在水下發射。

陸基彈道導彈中,威力最大的當屬東風41,東風41重量80噸,最大射程14000公里,可以攜帶10枚25萬噸或者12枚20萬噸熱核彈頭,而且是加固地井、公路機動、鐵路機動三種發射方式,真正的全球打擊。

然後就是東風31和東風31A,也是陸基三種發射平臺,重量23噸,最大射程12000公里,可以攜帶3-6個15萬噸分導式熱核彈頭,或者攜帶一枚100萬噸級的熱核彈頭,能夠摧毀抗壓式加固地井,摧毀敵方的地井發射彈道導彈。

海基核力量的主力是巨浪2潛射彈道導彈,由094戰略導彈核潛艇攜帶,這是由東風31彈道導彈改型而而來,094戰略導彈核潛艇可以搭載16枚巨浪2,此後094經過升級改造,一艘可以搭載18枚巨浪2.

巨浪2重量23噸,最大射程8600公里,可以攜帶3-4枚分導式熱核彈頭,此後又不斷進行升級改造,分別衍生出巨浪2甲和巨浪2乙兩個型號,巨浪2甲射程達到12000公里,巨浪2乙射程達到14000公里,打擊範圍覆蓋全球。

我國的洲際彈道導彈無論是東風31還是東風41,或者巨浪2,都是採用兩級火箭助推方式,第一級是固體火箭,第二級是液體火箭,這在全球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是按照我國已故的中科院院士,航天專家王振華提出的“自由入軌”理論設計的,省略了第二級固體火箭發動機,減輕了導彈自身重量,加大了再入大氣層時的速度,使得攔截更加困難。

總體來說我國的戰略導彈是少而精,技術上和美俄相比還是略有不足,慢慢趕上。

關注“麻辣戰爭”頭條號,關注世界軍事分析。


麻辣戰爭


在洲際導彈領域,除了美俄以外,國內與英法處於同一方陣,但就其射程、載荷、精度,以及發射隱蔽性來說,國內已遙遙領先英法兩國的裝備水平,再繼續努力一下,即可與美俄同處第一方陣。

國內洲際導彈,為東風系列彈道導彈,其中,東風5系列為液體發射型號,分為基本型、5A增程型、5B分導式多彈頭型。

其優勢為射程遠、載荷大、彈頭威力大等;但其缺點也非常明顯,由於是液體作為發射動力,故發射準備時間漫長,且只能固定井射,無法實施機動作戰。

東風31型,分為基本型,31A增程型、31AG型即深度改進型,優點是可利用地下洞庫進行隱蔽轉移,也可利用公路機動發射,具備較強的生存能力;但缺點也很明顯,即彈頭載荷小,爆炸破壞威力有限。

東風41型,射程1.4萬公里,國內最新型的洲際導彈,空中能實施多次變軌,具備極強的生存能力,真正實現了全域到達,全程威懾的目的,美媒稱比俄羅斯王牌洲際導彈更先進。

為八軸驅動全新一體化TEL載車搭載,機動能力超強,生存能力超強,既可實施公路機動發射,還能鐵路搭載機動發射,令對手防不勝防。

由於國內本土與主要假想敵最短的直線距離都超過了八千公里,所有通往海洋的出口均處在島鏈封鎖狀態下,沒有安全可靠的友國和海外基地可供核打擊力量實施前出部署、抵近威懾等,所以戰略態勢堪憂,海力量似有加強的必要。

國內在繼續堅持不懈地發展經濟的大前提下,必須加強東風41這般大殺器的生產,同時在涉及到東海、南海、灣峽對岸等國家核心利益時,要有不惜動武決心和意志,以悍衛祖國的神聖領土和主權。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