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譚詠麟?

sgill-理


有人可能忘記,校長離開溫拿獨立發展初期拿過一界臺灣金馬獎,至於歌壇成就,伴隨香港粵語流行音樂的輝煌,1984年迎來了譚詠麟第一個音樂巔峰,霧之戀,愛的根源,愛情陷阱,三部曲奠定譚詠麟樂壇地位,這個時期香港粵語流行大量引入外國改編曲,尤其日本方面,同時香港本土新一代幕後製作人崛起,如林敏怡,林敏聰,林振強,盧東尼,關維麟等等開始執🐮耳,一掃過去電視劇配曲那種沉悶的風格,譚詠麟歌曲簡明輕快節奏,配以吸引年青人朗朗上口歌詞,註定將譚詠麟推向香港樂壇高峰。

1988年譚詠麟宣佈不拿競賽獎,音樂事業有所下滑,不是他唱片賣得不好,而是無論唱片公司還是他本人,減少這方面資源投入,譚再次嘗試電影發展和圈外投資。

一九九零年發行夢幻舞臺,我覺得這張專輯不錯,可惜在譚眾多專輯中受注意度比較低,遠不及愛的根源。

一九九四年大球場金曲演唱會將譚詠麟歌唱事業推向第二次高峰,紅磡已經不能一次容納那麼多歌迷,開創本土在大球場舉辦演唱會的先河,十二萬觀眾相當震撼,令當年四大天王暗然失色。

自此,譚詠麟歌唱事業再沒有登頂,更注重與不同音樂人合作,玩懷舊和小眾音樂。


les5332295


譚在香港應該是頭塊牌子沒有人超越他.在粵語歌方面因本人從不喜歡聽.所以不好評論.在國語部分他的轉音一流.聲音也可以.所以他所的歌每一首都好聽(本人認為港臺流行音樂能唱出每一首好聽的人少之又少.大概不超過10個人)只可惜譚在國語發音部分有很重的廣東口音.所以吐字不準,聽起來不是很適應,所以本人基本上不聽香港歌星所的國語歌和廣東歌!


用戶2523493995738


開啟八十年代勁歌潮流!那一首《愛在深秋》唱盡愛情的真摯與期待,“繁星流動,和你同路,從不相識,開始心接近,默默以真摯待人。人生如夢…難得知心,幾經風暴,正是你!為著我不退半步!…遙遙晚空點點息息相關,…是誰明白我?…"膾炙人口傳唱不衰的《朋友》讓你領略粵語歌曲的魅力與港臺的熱風!譚詠麟一一天王巨星!


紅色動力979


我也快到6O歲了,一路聽譚詠麟的歌,他的歌好聽,聲音圓潤,為他點贊。


素素73588


譚校長,華語歌壇馬拉多納!廣東新會人[贊][贊][贊]


用戶8869187831810


聲援曾志偉對不住藍潔英


很安慰你終於來了


一個時代的記憶。


震Asn


球王貝利


用戶57144775053


唱歌可以,僅此而已


魁花點穴手


從我個人角度看,歌者一定要擺正自己“講述者”位置,不能過分沉浸,不能矯情,但又不能聽起來冷冷清清的,一定要有所觸動。如果毫無觸動,這首歌聽著就毫無意義了吧。類似講故事的人,一個人手舞足蹈的講著故事,卻不能吸引你,這不算優秀的講故事的人。另外一種情況,就是故事本身很優秀,可是他講的沒意思,這也不算優秀的講故事的人吧。

譚詠麟正好符合我的需要,他把自己的位置很正,是感情剋制技術一流的講述者歌唱者。

但是,我最近發現,很多人貌似都不清楚什麼叫做感情剋制,什麼叫控制力。站在同一個位置,有人就能投球投準,有人就是投不中。有人踢球踢準,有人就能踢飛出去。有人唱歌收放自如,有人就……

譚詠麟是前者,他知道什麼時候放什麼時候收,恰到好處,這是他處理歌曲能力的體現。我最喜歡的就是譚詠麟唱歌時候的全局把控力。該爆發就要爆發,該緩慢就緩慢,該濃該淡,用幾分力可以演到效果最佳,觀眾又能接受到多少,這真是需要功力的。

他80年代退出來是好事,從後面的專輯看,他90年代非常成熟。我單曲循壞比較多的歌曲幾乎是他推出頒獎禮後的歌曲。00後的聲音是滄桑了,但是唱愛的根源忘不了您這種歌反而很合適。我是嘴上說“哎喲,這首歌一點都不像他的風格”“這首歌的聲音也太滄桑了,不是我年輕的阿倫的聲音”,實際上身體很誠實,一直單曲循壞。

譚詠麟的作品,基於情而漸漸超脫了狹義的風花雪月,很早就以情為幌子,重在關注反映社會和人生,再現時代環境的風雲變遷,表達一個有思想有良知的藝人,對社會現象和倫理道德的認識。作品的敘事功能,抒情功能與議論功能結合得天衣無縫,妥帖自然,而不是簡單地抒情,抒情,再抒情。香港流行音樂巨星級歌手裡,譚詠麟作品中的議論成分是最為突出的。他在演唱創作過程中增強作品議論功能的天賦也是獨一無二的。譚詠麟的作品,是流行音樂領域裡的精美雜文,從不是簡單的抒情散文。也因此,譚詠麟就是歌壇魯迅,當代蘇東坡李白,而不是那些醉心於風花雪月小情調小品文的幫閒文人。

論名氣地位,校長七三年就是紅遍香港的溫拿的主唱,七九年就和鄭裕玲拍戲了(不知道7、80年代鄭裕玲地位的可以自行百度)。張國榮剛參加歌唱比賽。剛開始他模仿的就是譚、羅文等人的唱腔,張國榮熬了很多年,推出風繼續吹,這是他第一次可以追上校長。譚張爭霸開始了。而那年,張學友也才剛剛出道。

講真,譚張爭霸裡,論拿獎多的,還是校長,哥哥“贏了”校長這還是在校長宣佈不拿獎之後。哥哥的過人之處在於,他在出道晚,還成名晚的狀態下和一個在樂壇紅了十年的前輩並肩,各家粉絲你死我活地爭,這種成就真的是沒辦法超越的。而四大天王,是香港樂壇在譚張梅各自歸隱或不領獎之後,面臨無巨星的尷尬境地下,打造的“粉絲需要的追求的巨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