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鄭州人民公園出土饕餮紋鉞

斧與鉞有差別。古人有“鉞大而斧小”之說。斧鉞本為同類,形制相近,區別在於鉞形體薄,刃部寬且成圓弧形。

鉞最初來源於新石器時代早中期,當時,石斧還是人們勞動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後來,出現了一種形制比較特殊的石斧,刃部比斧體要寬,而磨成圓弧形。顯然,鉞不併不適合砍伐樹木或者開荒種地。新石器中晚期均發現精美的石斧與石鉞。

起初石鉞選用堅硬的石材,然後出現了玉質。這些玉鉞都是身份較高的軍事首腦或者巫師的墓中出現,而且與同時代石斧相比,玉鉞大多磨製精良,應非實用性兵器,而屬禮器範疇。

最早的青銅器鉞,出現在夏晚期的二里頭遺址中。

河南鄭州人民公園出土饕餮紋鉞

實物


到了商代,中國開始進入輝煌的青銅時代。《史記 殷本紀》中記載:自把鉞,以伐昆吾,遂伐桀。

商代的青銅鉞主要有方形和長方形兩種。商鉞具有了更多功能和象徵意義。

首先是一種征伐用的武器。《史記,殷本紀》記載:賜弓矢斧鉞,使得征伐。


河南鄭州人民公園出土饕餮紋鉞

青銅鉞參考圖


其次,它是一種刑具,《國語》記: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金文中就有用鉞殺人的圖像。

同時,它更是權力的象徵,常被用於典禮出行時的儀仗用具。傳說武王伐商誓師於牧野,“左仗黃鉞,右秉白旌。紂王兵敗自焚後,武王以黃鉞斷紂王頭,太公以玄鉞斬妲己。可見鉞在當時應是一種象徵征伐權力的權杖。

饕餮紋鉞,於1954年,在河南省鄭州人民公園出土。商代文物。

通長17釐米 寬15釐米。

鉞前有弧形刀,兩角外侈,身內縮,平肩,內扁寬,肩下兩側各有一長條形穿。鉞中部鑄一饕餮,雙耳外聳,圓目突起,鏤空的大嘴中獸牙交錯,甚為獰厲。


河南鄭州人民公園出土饕餮紋鉞

青銅鉞參考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