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說」引號和句末點號的位置要分清



「深度解說」引號和句末點號的位置要分清


一般說來,對引號與點號連用時的位置的說明是:凡是把引用的話獨立來用,點號放在引號裡面;凡是把引用的話作為自己的話的一部分,引文末尾不用點號,如恰是句末,點號放在引號外面。但實際操作中,我們很難判定是否獨立運用,因此很多學生對此很困惑。

為此,筆者找到了一種簡易的判定方法。即前引號前(緊接著的)如果是冒號,引號裡又是一句完整的話,就算獨立引用,點號放在引號內;如果引號前面是逗號或沒有標點,就算作非獨立引用,就不保留引文末的點號(問號、感嘆號除外),如在句末,點號放在引號外。引文末了該用問號或歎號的句子,無論獨立成句,還是作為自己話的一部分,均應把問號、歎號放在引號內。如:

12 李老師教導他的學生說:“一定要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知之為不知之,不知為不知”。(2005江西卷)(句號放在後引號內)

13.中國跳水隊領隊在出徵雅典世界盃賽前表示,“這次奧運會前的熱身賽預定完成三項任務,感受場館,觀察對手,摸清自身。” (2004全國1卷) (“賽前表示”後面的逗號應改為冒號,“三項任務”後的逗號應改為冒號或破折號。)

14 以前可能因為年齡小,不知道珍惜時間,現在我才體會到“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話的真正含義。(2004年湖北卷)(引號內的句號刪去)

15據王粲的《英雄記鈔》說,諸葛亮與徐庶、石廣元、孟公威等一道遊學讀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句末句號應放在引號外面)

16 “留住濟南”圖片展深深吸引了觀眾。那小巷,那泉水,那綠草青苔,已經成了難以尋覓的影子━━真可謂“夢憶深深深幾許,一街一巷總關情。” (2005山東卷)(句末句號應放在引號外面)

但有兩種情況值得注意。

第一種是“某某說”放在引用的話中間時,“某某說”之後雖用逗號,但還是要保留句末點號。如:

17“學習就怕‘認真’二字。”張老師說:“‘態度決定一切’,確實有道理。”(2004年天津卷)(冒號應改為逗號)

18 “真不是和你說著玩兒,”洪例民一本正經地說,“如果你能出山,咱們一起想辦法,這事準能完成”。(2004年湖北卷)(句末的句號應放在引號內)

第二種是引文前雖是冒號,但引文內不是一句話,這時就不能保留引文末的標點(因為本身就沒有標點)。如:

19《水滸傳》裡景陽岡下那個小酒鋪門前,一杆旗子高豎,上書五個字:“三碗不過岡”。(這裡的引號前面雖然是冒號,但引文不是一句話,也就是說它只是五個字,所以它本身末尾肯定沒有標點,所以引號內不用點號。)

四 注意引用的範圍

使用引號時,還要注意哪一些詞需要引用,不能多引也不能少引,尤其注意一些句尾的語氣詞、感嘆詞。例:

20事後,張大千笑話夫人:“這還不是怪你,誰叫你要說‘很好很好嘛’?你這一說‘很好很好’,他自然就以為你最喜歡這幅畫嘍。要是換成我,也是一樣的”。(2004四川卷)(“嘛”字應放在單引號外,句末句號應在雙引號內。)

21他卻一臉的無所謂,“順其自然吧!中國人不是有句老話:‘船到橋頭自然直嘛’。”(2004皖中地區聯考)(第一個逗號應為冒號,“老話”後的冒號去掉,“嘛”字後的單引號改在其前。)

22山海關,這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 ( 應把“天下第一關”全引 )

五 注意並列引號的用法

並列的書名號或引號之間應該怎樣停頓,在運用時出現了不同的用法:有人認為應該加上頓號;有人認為加上頓號是多餘的;又有人認為可以加上也可以不加,都不影響表達。從理論上說,並列的引語之間有停頓,應該用頓號,但是由於各引語已經加了引號,看起來很醒目,不會造成混淆,所以,可以不用頓號。有人願意用,不能算錯,但是以不用為好。現在新規定並列的書名號或引號之間不用加標點符號,如果加也應該用逗號。

23他講話很幽默,尤其喜歡講一些民間俗語,像“燒香找錯廟門”、“蚊子叮泥菩薩,看錯了對象”等,常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頓號應去掉)

24 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會問“月亮為什麼會跟我走”、“天有多高”、“世界上為什麼會有壞人”這些問題。 (頓號應去掉)

25教室裡佈置簡單,只有三幅標語掛在牆上:“學貴有恆”,“於無疑處見疑,方是進矣。”“百川歸海”。(“方是進矣”之後的句號應改為逗號放在引號之外。)

在這三個句子中,同是幾個引用的並列,例23和24中不用逗號或頓號,而例25就使用了。通過對比分析發現,例23和24中的幾個引用的並列是作為句子內容的一個整體部分來修飾或限制後面的內容,不能分開,它們之間不用標點符號,用了就影響句子的意思。而例25中它們是在句子的末尾,沒有起修飾或限制後面內容的作用,它們是幾個獨立部分的並列,它們之間要有停頓,因而用逗號分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