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種姓之“賤民”怎麼產生的

回顧下第一期印度種姓之綜述及分類:印度種姓包括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及四大種姓之外的賤民,及四種二分法。

​上期沒提賤民是怎麼產生的,這次補上。賤民,總覺得這個稱呼不太好,咱們以後稱為“貧民”吧,首陀羅吠舍也有貧窮的,所以不是所有的貧民是賤民了。“貧民”其實是沒有種姓,他們是以前不同種姓通婚後的後代,或犯了種姓內部的規矩被開除出種姓的,不被承認等級的,地位比首陀羅還低,從事著最骯髒低賤的工作。

印度種姓之“賤民”怎麼產生的

印度女性,只要眉間點紅點的,必然不是“貧民”,因為“貧民”不能拜神信教,沒資格點紅點、戴手飾,但是不點紅點的,也不一定是“貧民”,有可能她不喜歡點,或她是伊斯蘭女性。但如果大街上有不穿鞋的,極有可能是“貧民”。

印度種姓之“賤民”怎麼產生的

“貧民”一般從事印度最低等的工作,比如洗衣工和清潔工、建築工等。有人說印度的“貧民”幾乎沒有受教育的機會,所以,他們一直處於社會最底層,生活很潦倒。

印度種姓之“賤民”怎麼產生的

其實這種說法有誤的,印度也是很早實行了義務教育,早已免費,還有免費的校服午餐。納悶為什麼不去呢,上學才有可能改變現狀。問了一個印度同事說他們沒想著改變,等孩子十多歲了,跟他們一塊做同樣的工作,上啥子學校。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後面會有聊到。

並且有些地方的優秀教育資源會傾向低種姓的,即使沒有學區房,即使孩子家長素質都不如意,這樣學校都會給他們留數量可觀的名額。推薦印度電影《起跑線》。

我們講過印度的種姓及其四個二分法,在現實生活中,種姓的四大分法,其實並沒有特別大的價值。因為種姓涵蓋的人群實在是太大了。一個種姓又可以根據他的潔淨程度,被分為很多小種姓和次種姓,次種姓又根據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被分為更多的氏族。

所以在這種意義上說種姓這種東西,你說他很重要,對,他確實很重要,在理論上非常重要。但在現實生活中,同一個種姓人來自不同的地方,來自一個地方的種姓,可能是不同的氏族,所以他們之間彼此並沒有那麼強的認同感。

很多人說種姓之間是不是不能通婚。也許來自最高級的婆羅門、賤民,他們由於中間相隔太大,以及職業的分野過大,很少有通婚的可能性,但是中間的剎帝利、吠舍以及首陀羅,他們由於氏族和次種姓模糊的劃分,他們其實通婚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之前聊過一個印度女同事,她的父親是大學教授,他的爺爺也是教師,算是婆羅門種姓,他父親要求以後找的女婿必須在他的這個階層,所以絕不允許女兒下嫁。

不允許下嫁,我的理解是在他們種姓裡基本上生活質量都有保證,因為是"相親",對對方可能不能知人知面知心,所以先過濾一次。比如,跟有的公司招聘道理一樣的,只限211或985,其實一般高校也有很優秀的人才。

所以印度很多愛情電影的衝突點姑娘豪門,小夥屌絲,女方家族反對,圍繞這個“點”展開故事情節,最後衝破束縛,兩個人走到一起,當然在整個故事不能缺少了舞蹈,邊舞邊唱。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還打不破這種藩籬。有一次給我們的印度小夥開玩笑,說我們的女用戶看著不錯,建議他追追看,他原話是,sir, impossible,we are not same caste,意思是不可能的,是因為我們不一個種姓。

簡單總結下:聊到了貧民(不可接觸的)是怎麼產生的,及他們從事的工作,在實際生活同一個種姓因為處於不同的地方,來自一個地方的種姓是不同的氏族,他們之間彼此沒有那麼強的認同感。隨著時代的發展,跨種姓婚姻比以前普遍了,但是還是會受到不小的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