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籍曹魏六大名臣:五位來自西安市,一位來自咸陽市

如今的陝西省,地處我國的內陸腹地,與山西、河南、寧夏、甘肅、四川、重慶、湖北、內蒙古等地接壤。漢末三國時期,該地區有六位名臣在曹魏集團任職,其中兩人來自西安市高陵區,三人來自西安市長安區,一人來自咸陽市楊林區。

陝西籍曹魏六大名臣:五位來自西安市,一位來自咸陽市

第一位:張既。張既,字德容,曹魏集團早期名臣,今陝西省西安市高陵區人。張既家境殷實,人也長得一表人才,十六歲就在郡裡謀了一個小差事,因工作出色屢得升遷,後被郡裡舉薦為孝廉、茂才,初任新豐縣縣令一職。張既在任期間,勤於政務、工作負責,政績是京畿地區三位官員中最出色的一位。

陝西籍曹魏六大名臣:五位來自西安市,一位來自咸陽市

曹操早年就聞得張既的才名,想要將其徵召至帳下效力,但由於種種原因,張既沒有到任。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幷州刺史高幹勾結匈奴興兵作亂,曹操舉薦鍾繇為司隸校尉,率部討伐。在平定高幹等人叛亂時,張既出任鍾繇的參軍,從此成為曹魏集團的一員。此後,張既跟隨曹操平定關右地區叛亂時建功,戰後遷升為京兆尹。

陝西籍曹魏六大名臣:五位來自西安市,一位來自咸陽市

張既在任期間,在穩定當地局勢、組織生產、建設家園等各個方面成效顯著,深受地方民眾的擁戴。曹操建立魏國後,再度遷升張既為雍州刺史,後期歷任尚書、涼州刺史等職,黃初於四年(公元223年)病逝於任上。

陝西籍曹魏六大名臣:五位來自西安市,一位來自咸陽市

第二位:張緝。張緝,字敬仲,曹魏名臣張既之子,今陝西省西安市高陵區人。張緝早年任溫縣縣令,為官期間頗有其父風範,在地方上政無積弊、治績突出,深得魏文帝曹丕的賞識,後期歷任尚書郎、東莞太守等職。張緝效力曹魏集團期間,數次提出抗蜀破吳良策,得到了大將軍司馬師的器重,遷升光祿大夫。後來,張緝暗中聯絡夏侯玄等人慾推翻司馬師,最終事敗被誅。

陝西籍曹魏六大名臣:五位來自西安市,一位來自咸陽市

第三位:蘇則。蘇則,字文師,曹魏集團早期名臣,今陝西省咸陽市楊林區人。蘇則少年時以才華出眾、品行高尚而聞名當地,成年後被舉薦為孝廉、茂才出仕,歷任酒泉、安定、武都、金城等四郡太守。蘇則在地方任職期間,所到之處皆政績顯著、深受百姓愛戴。蘇則任金城太守時,因率部平定隴西郡李越叛亂有功,被曹丕遷升為護羌校尉,賜爵關內侯。

陝西籍曹魏六大名臣:五位來自西安市,一位來自咸陽市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蘇則率領郡中的長吏、將軍等,平定了麴演、張進等賊寇叛亂,因功被遷升為侍中。蘇則在後期的仕途上較為不順,因其性格剛直、疾惡如仇,數次犯言直諫,令魏文帝曹丕非常忌恨。後來,曹丕隨便找了一個藉口,把蘇則貶為東平相,將其趕出了京城。黃初(公元223年),蘇則在上任途中身染重病,不治而終。

陝西籍曹魏六大名臣:五位來自西安市,一位來自咸陽市

第四位:杜畿。杜畿,字伯侯,曹魏集團早期名臣,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人。杜畿早年生活非常不幸,祖上雖然是西漢麒麟閣十一功臣中的杜延年,但到了他父親這一代時,已經家道中落。更為要命的是,杜畿的生母早逝,而繼母又較為兇惡,成年之前的境況非常惡劣。不過,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杜畿仍舊以仁孝聞名當地。

陝西籍曹魏六大名臣:五位來自西安市,一位來自咸陽市

杜畿早年曆任漢中府丞、郡功曹、鄭縣縣令等職,因勤政務、善斷案而聞名,後被荀彧推薦給曹操,從此加入了曹魏集團。杜畿在曹魏集團深得曹操的器重與信任,擔任過司空司直、護羌校尉,西平、河東等兩郡太守等職。杜畿在職期間,組織民眾墾荒拓土、為政有道、處事公正,在地方上很有威望,被曹操晉升為尚書。曹丕登基後,再度晉升杜畿為司隸校尉、尚書僕射等職。杜畿最終的結局非常意外,親自檢測為曹丕建造的御樓船時遭遇風暴,最終溺水而亡。

陝西籍曹魏六大名臣:五位來自西安市,一位來自咸陽市

第五位:杜恕。杜恕,字務伯,曹魏名臣杜畿的長子,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人。杜恕早年加入曹魏集團,擔任黃門侍郎一職。在職期間,杜恕不結黨營私、專心政事,受到了朝廷的讚譽,後期擔任弘農太守、趙國相、河東太守、淮北都督護軍、御史中丞、幽州刺史、建威將軍、護烏丸校尉、徵北將軍等職,後因事被彈劾罷免,最終於家中病逝。

陝西籍曹魏六大名臣:五位來自西安市,一位來自咸陽市

第六位:韋誕。韋誕,字仲將,曹魏集團名臣、書法家,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人。韋誕書法造詣非常深厚,尤其善於楷書,是當時著名的書法大家。韋誕歷任郎中、侍中、中書監、光祿大夫等職,七十五歲病逝。

參考書籍:《三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