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兗州:荀彧為何稱之為曹操成就霸業的“關中、河內”?

前言

漢獻帝興平元年(公元194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奸雄董卓已死,各路諸侯又起狼煙。

此時,曹操也時刻關注著時局的瞬間變化。

這年夏天,徐州刺史陶謙在彌留之際,把徐州託付給了曹操心目中的梟雄劉備,從而使無處安身、四處奔走的劉備搖身一變成了地方大員——徐州牧。

而他另一個強勁對手呂布已悄然佔據了兗州。

戲說兗州:荀彧為何稱之為曹操成就霸業的“關中、河內”?

在先攻取兗州還是徐州的問題上,曹操一時亂了方寸,尤其是對劉備“不費半箭之功,坐得徐州”之舉,大為惱火,欲先討之。

因為呂布在他的眼裡只是一莽夫而已,而劉備才是他稱霸一方的絆腳石。

這時候,一個關鍵人物出現了,那就是謀士荀彧,他也是曹操後來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

他勸諫曹操曰:

明公本首事兗州,且河、濟乃天下之要地,是亦昔之關中、河內也。

荀彧的意見是先奪取兗州,並且為曹操列舉了“高祖保關中,光武據河內”兩個歷史事實,一是漢高祖劉邦“保守關中”成就帝業,二是漢光武帝劉秀“佔據河內”復興漢室,都是先鞏固基地以控制天下。

那麼,荀彧為何稱兗州為曹操成就霸業的“關中、河內”?

01 兗州是逐鹿的“婁山關”

古兗州不同於現在的兗州,後者只是濟寧市的一個縣級區。

戲說兗州:荀彧為何稱之為曹操成就霸業的“關中、河內”?

古兗州是古“九州”之一,《尚書·禹貢》載“濟、河惟兗州”,就是指濟水與黃河之間應為古兗州的區域範圍。

《隋書·地理志》載:“兗之為言端也,言陽精端端,故其氣纖殺也。……舊傳太公唐叔之教,亦有周孔遺風。今此數郡,其人尚多好儒學,性質直懷義,有古之風烈矣。”

大體意思是說,這裡地理條件好,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受周禮、孔孟思想影響,其德行忠厚,信義誠實,性情嚴謹,因此被稱為“兗”。

漢武帝時期,兗州就為十三州部之一,稱兗州刺史部。

到了東漢末年,兗州所轄地區,大致相當於現在山東省西南部、河南省東部以及江蘇省北部,分為八郡國,即山陽郡、東郡、泰山郡、陳留郡、濟陰郡、東平國、濟北國、任城國等。

而行政辦公地點在山陽郡的昌邑縣,也就是現在的菏澤市鉅野縣。

  • 其一,從文化傳承而言,兗州自古就是“孔孟”儒家思想淵源的一個文化圈。

古代的兗州,“家家自以為顏路,人人自以為求由,人皆知讀聖賢書,文質彬彬乎過人,弦誦洋洋乎盈耳”,孔子的七十二賢當中,第一大弟子顏回就是兗州人。

有了文化基礎,先民的覺悟意識就比較高,傳播思想、帶動群體相比其他區域更有了不可多得的動力。

  • 其二,在地形地貌上,屬於典型的平原地帶,人口稠密,農業發達,是精耕細作的先行區。

兗州的“州”,原指水中可居之地,後來人們在河邊的高地上居住,繼而形成為居民點,隨著生產的發展和人口的繁衍,逐漸發展為邑或都城,相當於現在的中心城市。

而古“九州”的稱謂也並不是地理位置的確指,而是按照“九州”的山川、湖泊、土壤、物產、田賦等級、貢品名目等地域特色劃分的。

兗州之所以列入古“九州”,也是因為皇天后土的自然稟賦。

戲說兗州:荀彧為何稱之為曹操成就霸業的“關中、河內”?

  • 其三,從地理位置看,兗州處於冀州(袁紹)、青州、徐州(呂布)和豫州的交合處,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

杜甫有一首詩《登兗州城樓》是這樣寫的:

東郡趨庭日,南樓縱目出,

浮雲連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峰秦碑在,荒城魯殿餘,

從來多古意,臨眺獨躊躇。

通過這首詩,我們可以想象,從兗州遠望,既看到了青州,也看到了徐州,更是看到了嶧山上的秦始皇時期的李斯碑文,從而聯想到了魯國故城的落日美景。

綜上可以看出,據兗州之地,可扼領地擴張之咽喉,也是攻城略地的“婁山關”,一戰可以領乾坤,又有地域富饒之伐兵基礎,實為是群雄逐鹿的焦點熱點所在。

反觀徐州呢,一是東面臨海,若敗,則有窮途末路之險;二是劉備已有人心懷柔之優,必軍民死力抗之,勝敗還難以預料。

02 兗州是曹操的大本營

陳留郡位於兗州的西南部,是八郡國之一,也是中原地區的名城大邑。

戲說兗州:荀彧為何稱之為曹操成就霸業的“關中、河內”?

據《陳留縣誌》載,"陳留既大郡,而首邑為名都,實封爵衣冠、人才禮樂之所聚,蓋極盛矣"。

可以說,從曹操開始,以及他的子孫們,就和陳留郡結下了不解之緣。

就說他的兒子曹植,曾被曹丕貶黜而做陳留王,他的孫子曹奐禪位於司馬炎,也被封為陳留王。

而陳留郡更是曹操的起家之地。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的結果,反而使處於西涼的董卓賺足了政治資本,而董卓之後的倒行逆施,也令滿腹壯志的曹操大為不快,甚至想以獻刀之名,偷而殺之,留名史冊。

可惜的是,事與願違。

於是,曹操趁機逃離,在陳留郡,“散家財,合義兵”,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

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袁紹被推舉為盟主,曹操任奮武將軍。

漢獻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曹操在東郡大獲全勝,升任為東郡太守。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東郡”位於兗州的西部及北部,與陳留郡相鄰。

也就是說,曹操已經取得“八郡國”之二郡,地盤進一步擴大,但是與整個兗州相比,還是相差太遠。

就是這樣,曹操在兗州慢慢紮下了根基,積攢了燎原的“星星之火”。

戲說兗州:荀彧為何稱之為曹操成就霸業的“關中、河內”?

假若一時衝動的去討伐劉備的徐州,不免會有“螳螂撲蟬,黃雀在後”的遺患,甚至會把家底賠上,得不償失,乃為下策。

也只有把根據地穩固了,有了可靠的大本營,戮力前行才不會有後顧之憂。

03 兗州是人才的集聚區

古代軍事戰爭中,雖然有以少勝多的例子,但是自身的發展壯大尤為關鍵。

而人才更是軍事戰略的第一要素。

曹操深知這一點。

由兗州的歷史名望,加之富庶的生存保障,天下英才齊聚而來。

奪取兗州,不僅是為了保住家底,為了戰略考量,更是網絡人才之急需。

也正由於此,曹操帳下不論文臣還是武將,不斷地擴容,綜合實力大增。

戲說兗州:荀彧為何稱之為曹操成就霸業的“關中、河內”?

比如有程昱、荀彧、毛玠等謀士,也有典韋、于禁、李典等猛將,形成了權高位重的“兗州派”。

單說毛玠吧,他是陳留平丘(現在河南省封丘縣)人。熟讀《三國演義》的朋友,不足為奇,可在大眾領域卻是岌岌無名。

其實,這個人不簡單,也可以說是居功至偉。

當時曹操降服的黃巾軍,共有一百多萬人。何去何從,怎麼管理,如何留存,發揮作用,已經成為曹操的心病。

此時,毛玠發話了,他提出建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

具體來說,就三點:

  • 一是以漢獻帝的名義,號令無組織,無紀律的大臣;
  • 二是組織黃巾軍富餘人員實行屯田,也就是類似後來的“兵農合一”制度,同時獎勵耕種,發展生產;
  • 三是積極備戰,厚積薄發,不戰則已,一戰必勝。

可以說,毛玠的建議對曹操以後的軍事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不僅解決了當前的困境,還對將來進行了切實可行的總體規劃。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也不次於諸葛亮之於劉備的“隆中對”。

最為關鍵的是第一點,也就是促成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戰略政策的制定和實施。

戲說兗州:荀彧為何稱之為曹操成就霸業的“關中、河內”?

曹操一生是愛惜人才的,以至於後來的“赤壁之戰”慘敗,痛哭郭嘉英年早逝。

而在兗州,曹操在人才戰略上也是收穫的盆滿缽盈。

結語

漢獻帝興平三年(公元19 6年)夏天,曹操徹底打敗了武藝高超、不可一世的呂布,將兗州全部收復。十月,朝廷正式拜曹操為兗州牧。

可以說,曹操終於實現了從奮武將軍、東郡太守到兗州牧的“三級跳”,兗州八郡國也全部納入了曹操的控制序列。

從此,曹操“魏武揮鞭”的壯舉率先開啟了三國爭雄的帷幕,他以兗州為據點,英氣豪發,南征北戰,統一了北方中國,把孱弱的東漢推向了滅亡的邊緣。

歷史也會開玩笑,兗州是曹操逐鹿爭雄的出發點,也是他子孫後代的歸宿點。

不要去埋怨曹奐,或許這也是一種機緣,讓“陳留”世代美傳,使“兗州”更具非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