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 you,Kobe——關於合理科和他故事的末尾

如果說鄧肯為我們留下的是最正確的打籃球方式,那麼科比·布萊恩留下的就是屬於籃球在詩和風景的那一面。

就如同現在的詹姆斯·哈登一樣,2005-06賽季的科比,也改變了大眾對於得分表現的看法。

單場81分、連續4場50分、三節62分超過小牛全隊...等等等,這種類似編造的2K數據,說整整一個晚上都說不完。他是一個生涯歷程完全逆轉、又在每一個方面都稍稍弱化版本的喬丹。

他在職業生涯第五年就拿到了三連冠,然後突然被官司纏身,眾叛親離、成為眾矢之的,湖人突然變成了聯盟中最爛的球隊,他們的先發控衛是帕克(Smush Parker),中鋒是米姆(Chris Mihm),這讓他不得不開始大量刷分,並且就這樣浪費了個人得分能量最旺盛的時期。

See you,Kobe——關於合理科和他故事的末尾

之後他拿到了得分王和MVP,再次帶領同一支球隊拿到二連霸,然後在組成一支超級球隊後跟腱斷裂,葬送巔峰。退役戰他前三節好像就在打明星賽,第四節卻又進入到季後賽的模式,親手打爆了那一支爵士。

這就是科比·布萊恩特的生涯、他有如劇本般的人生,全部由他自導自演,抗拒著上帝的插手。就是因為這種「人擇」的感覺如此之強,你有時候會覺得有些「失真」。就如同他如今走的方式一樣。

這是一場令人心碎的悲劇,但仍有如《原野奇俠》的最後一幕——路見不平的牛仔走了,孩子站在新蓋好的房舍前大喊:「回來吧!肖恩! 」像一個偉人般的離去,伴隨著眾人的讚揚和高呼,這是他還是個孩子時的夢想。

但仍不真實的有些殘酷。

在詹姆斯·哈登用另一種不那麼賞心悅目的方式來毀滅基礎數據的價值之前,科比是最完美繼承「大北斗」張伯倫(Wilt Chamberlain)那一套的巨星——對數據統治力超群,但不被欣賞和理解。

洛杉磯在那一段時間處於隊史低谷,但是史坦波中心的球迷就彷彿在重溫「Show Time」時刻一樣,每每來到球館看天才宰人而樂此不疲。他最好的廣告詞,仍是在他低谷期Nike幫他拍的那個黑白錄像:「厭惡我是個老鳥,萬夫莫敵。隨你的便,再加把勁恨我也無妨。反正我正因為相同的原因被擁戴。」

說句實話,聯盟中到底有幾人能讓球迷不計戰績、買票進場只為了看自己喜歡的球員投不中?

唐諾在他那經典之作《網球手與吟遊詩人》中曾提到,在費德勒顛峰之時,那些網球名將甚至願意買票進場去看他「練球」,在同時代可能只有科比一人能夠做到,你想不到其他第二人。如今的NBA有如此影響力和號召力的也只有詹姆斯和庫裡(Stephen Curry)。

籃球界公認的的幾個虛幻神獸:無傷麥、全力詹、合理科、兩米艾、勤奮鯊,其中全力詹在2018年季後賽已經出現過了,無傷麥在魔術時期也大概有了雛形。兩米艾和勤奮鯊完全是幻想的產物,不列入討論。

唯一有可能出現的、而我們還沒有機會見證的,只剩下「合理科」了。

照理來說一個球員在拿過冠軍和沒拿過之前是完全兩個人。通常他們會逐漸理解一支強大的球隊遠比強大的個人更能取得成功。年少的孤傲之氣,會慢慢磨去鋒芒。

不過科比一直到最後都保留著他自己特有的那種屬於超級得分手的獨性,他沒辦法剋制自己要成為主角的慾望,名球評比爾·西蒙斯將這稱為「狼化」。從他三連霸時期湖人隊的比賽內容來看,科比完全能理解贏球的「秘密」,但他願不願意用自己不那麼喜歡的方式去贏球,那卻得另說。

即使在他生涯最重要的一場比賽——2010年總冠軍賽第7戰,他在上半場都沒能忍住塞爾提克眾將對於他的引誘,湖人差點就要輸掉;不過綠軍沒有把握機會,科比才因此有機會能證明他自己還是個理性的競爭者,最終在第四節把球傳給世界和平先生,讓他投進那個那一顆挽救「曼巴精神」的三分球。

這就是為什麼一手打造三角進攻的傳奇助特克斯·溫特(Tex Winter)給科比下了這樣一個註解:「他了解比賽。但是——不要誤解這一點——他在理解這件事上,比他真正在比賽中實踐的要多。」《美麗比賽的藝術》一書的作者克里斯·巴拉德(Chris Ballard)又繼續追問他:「好吧!特克斯,為了避免誤解,你是說他知道怎麼正確的打球,但有時候卻選擇不那麼做?」

「是的,就是這樣。」溫特這麼說道。

年輕的時候我會認為這是自私的,但現在卻開始將其稱之為選擇。

See you,Kobe——關於合理科和他故事的末尾

科比有機會成為史上最好的副手——這意味著超越史考蒂·皮蓬——他在三連霸時期的某些系列賽,貢獻的甚至比奧尼爾要多。在庫裡(Stephen Curry)和杜蘭特聯手之前,從來沒有任何一個雙人組合能像他們兩人一樣如此強大和均衡,通常來說,總會有一個地位上的主次。

2000年在總冠軍賽對戰步行者的那個系列賽,可以證明溫特所言不假,科比在系列賽第四戰奧尼爾犯滿畢業後,鼓舞他的隊友、要他們相信自己能拿下勝利,然後在加時賽賽言出必行的爆發,最後完成了關鍵補籃,讓湖人取得聽牌,最終他們拿下勝利。

他可以這麼做,他也知道怎麼去做,他只是不願意。

但你能說他錯了嗎?奧尼爾在2006年在邁阿密拿了最後一個冠軍,然後大幅退化。我們假設「OK連線」當年並沒有拆夥,並且在2003年之前和之後,各完成了三連霸。那麼,科比的評價和影響力會達到今天的程度嗎?

答案顯而易見。就算他可能幸運的偷走一到兩個FMVP,但是在最佳陣容和MVP的票選上,必然會受到影響。奧尼爾永遠會是最受矚目的那個,科比會得到一切的讚譽,但是不會被納入最佳球員的討論之中。

由那些被傳頌多年的某幾場比賽的慘烈出手數和命中比,以及菲爾·傑克遜和奧尼爾這些前同事的批評,科比長期以來被認為是用不正確的方式打球。然而他拿到了五座冠軍,其中有兩座是在巔峰期的28-32歲期間拿下的。

生涯五冠、一次年度MVP,兩次總冠軍賽MVP,18次入選全明星賽,15次最佳陣容,12次最佳防守陣容,兩次聯盟得分王。這樣的履歷我們怎麼樣也不能說不成功。如果科比當年乖乖在奧尼爾身邊成為球隊第二人,他可能永遠也無法拿到這些個人榮譽。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提到團隊時,最常說的一個字眼往往是「犧牲」。

科比從上世紀九零年代開始就學MJ留起了那顆詭異的光頭,他和其他所有在1995年之後加入聯盟的年輕搖擺人一樣,他們都被外界冠以「喬丹接班人」的期待,而他們自己也是這麼自居的。而科比無疑是最接近的那一個,他生涯拿了33643分,最近才被勒布朗給擠到史上第四。同時他和喬丹也是唯二身高低於6尺8吋,還能進入到總得分榜前十的球員。

比起卡特、麥迪,他用更精湛的技術和更聰明的頭腦欺騙防守者;而相比雷阿倫、格蘭特·希爾,他在持球創造上的天賦更強;和他主要競爭的同位置球員中,也只有韋德在巔峰時能和其在攻防上平起平坐,但他的巔峰卻更久。

不要忘記在科比跟腱斷裂之前的那個球季,他仍然有場均27.3分,投籃命中率為46.3%。

從來沒有一個籃球公眾人物和科比一樣如此渴望塑造自己的英雄形象,他把背號換成了24號,然後為自己取了一個「黑曼巴」的綽號,然後改良了那些喬丹已經證實無法防守、而且能在球場上任何地點殺傷對手的低位腳步,同時加強了自己的外線投射。隨著保羅·加索在那個惡名昭彰、有如搶劫般的交易來到洛杉磯後,他再次跟隨另一位偉大的前鋒拿到冠軍,同時成功拿掉了自私、不受教、鷹郡的標籤。

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且付諸努力去實踐那個夢想。和他很多的模仿者以及球迷所理解的不同,並不是華麗的球技和柔韌的身體素質,讓他走到了今天的地位。退役的第一天,不是球員、而是好幾家公司的老闆科比·布萊恩特,就已經在凌晨就開始上班。他在這三年內出了幾本小說、拿到了奧斯卡,開了幾個節目,全部獲得成功。

See you,Kobe——關於合理科和他故事的末尾

關於科比的很多話題總是關於他與喬丹的比較。但這沒有抓住重點。

《The Ringer》寫手強納森.亞克斯(Jonathan Tjarks)很精闢的對此下了一個結論:「他知道籃球可以為他的生活打開很多大門。一旦他掌握了開門的秘訣,他就永遠不會忘記他是怎麼到達那裡的。因此,他研究了比賽,掌握了比賽的每個元素,並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沒錯,這才是科比真正迷人之處。一個不滿於上帝交給他的劇本、嘗試打破生活荒謬的薛西弗斯式英雄。這讓包括比爾·西蒙斯、比爾·沃頓、比爾·羅素這三個對於純粹籃球比賽有著偏執追求的三位「塞爾提克的比爾」,給出他們吝嗇的讚美。

說起來也很奇妙,喬丹生涯最棒的時刻在1998年總冠軍賽最後一戰。熟讀故事的人都知道,後三連霸時期的喬丹,更溫和、更懂得怎麼去和隊友打交道,他不再那麼外顯的去展露自己的才華。然而在猶他進行的第6戰最後一分鐘,他彷彿乘坐時空機回到打棒球之前的自己,在最後一個暫停結束後,他開始主宰比賽,先是上籃拿到兩分,然後就像扒手從皮包中拿錢一樣的盜走了卡爾·馬龍手上的球,最後用一個完美的換手甩掉拉塞爾(Bryon Russell),投進了那一球。在這一段期間內,沒有任何一個公牛球員碰到球,他獨自完成了這一切。

而科比跟他的偶像正好相反,他最好時刻發生在2008年美國隊期間。在兵敗雅典後,美國人亟欲挽回「夢幻隊」的榮耀。科比親自參與了一切,從組隊開始他就推薦了基德,並且將其尊為球隊的領袖,這巧妙地化解了他和詹姆斯之間的「聯盟第一人」之爭的較勁意味,讓這支球隊能迅速凝結在一起,然後上場打仗。

在來到北京後,安東尼打得無所不能,詹姆斯和韋德在全場快攻中炫目暴扣。但科比遵守了自己的諾言:專注在防守上。當後輩們來到準備室要進行訓練時,他總是已經在那等待。

金牌戰面對那支真的可以號稱「無敵艦隊」西班牙隊,魯迪·費南德茲整場無所不能,禁區大、小加索又給了極大的壓力,美國隊在第四節一度被追趕上來時。科比開始拿球——沒人對此有所質疑——然後接管一切。他完成那一次「噓!」的四分打,同時讓費南德茲五犯離場;接著在防守中凍結了「炸彈」納瓦羅(Juan Carlos Navarro),隨後再切入拋投得手,讓美國隊在最後一分鐘時重新建立起八分領先。

這可能是他籃球生涯最接近「合理科」的時刻。

See you,Kobe——關於合理科和他故事的末尾

科比生涯不曾和詹姆斯一樣如此接近喬丹的歷史地位,但他兌現了自己全部的可能,他是平行時空中「科比·布萊恩特」所能達到的最好版本。這是唯一重要的事,也是評論所有運動員的準則。

終篇

當我寫完這一篇稿件,已經是在他過世後的一週。那天早上醒來,我第一次領教到全世界知名人物遇難是怎麼樣的新聞大事。快速發了喬丹、奧尼爾和詹姆斯這些和他親近的人物和反應,簡直是世界盃和奧運般的稿量。

但那時我只是身為一個媒體在寫,不曾回到一個球迷去看待這件事。有時候我很心疼身邊在媒體工作的朋友,他們的職業道德要他們必須保持中立,但是感情上卻不允許。

在我年輕的時候,每當他在某個夜晚,開始進行他瘋狂的得分表演時,我總是也會和我們班的其他男生一樣,到湖人那裡、為其歡呼和加油。那一刻我們都成為了幸福的籃球迷。

對於科比來說,他幾乎完成了他想做的一切,雖然他才41歲,但已經做到了許多。

但於我來說仍有些遺憾,我曾經夢想能親自去洛杉磯看球。看著賈巴爾和魔術師的雕像,思索著這裡發生的一切和意義。場館的比賽開始,科比就坐在場邊和家人看球,而我則在高臺上和朋友一起。然後,或許詹姆斯還是​​其他隨便哪個球員打出了精采的一球,我們會一起站起來鼓掌。

我總是不懷疑有一天我們能以這種遠距離的方式握手言和。

但如今這已經不可能了。

這讓我想起了勞伯·狄尼洛和查爾斯·格羅汀在《午夜狂奔》中,在火車上偷渡潛逃時,於夜深人靜展開的最後一段對話。

「你人不錯,傑克。就算我倆不是這樣相識的,可能也會恨對方。」

「是阿,也沒準能夠成為朋友。」

「下輩子吧!』

「是阿,下輩子吧。」

再見了,科比。


See you,Kobe——關於合理科和他故事的末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