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彌勒出家的寺廟長啥樣?不收門票的大慈聖境,常見佛光

始建於南北朝時期南梁大同二年,位於奉化長汀村的嶽林寺,為彌勒化身布袋和尚剃度及圓寂之所、舉世聞名的彌勒道場。

據奉化《嶽林寺志》和《長汀張氏宗譜》記載,五梁時,孤兒契此流落長汀村,被村民張重天收為義子,自號長汀子。

其體態肥胖,大腹袒露,笑口常開,受義父母薰陶,喜歡禮佛,長大後發菩提心,現比丘相,常住嶽林寺。

出家後杖荷布袋,見物則出語無定,隨處寢臥,飲食無論魚肉葷素,被人稱為“布袋和尚”。

大肚彌勒出家的寺廟長啥樣?不收門票的大慈聖境,常見佛光


大肚彌勒出家的寺廟長啥樣?不收門票的大慈聖境,常見佛光

布袋和尚好學善吟,偈語示人。

梁貞明三年三月初三坐化於嶽林寺東廊,示寂前,在寺東廊石上作《辭世偈》——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

布袋和尚不僅在示寂前作《辭世偈》顯示自己是彌勒化身,而且在示寂後,又多次在外地被人看到“負布袋而行”,於是“眾竟圖其像”。

布袋彌勒的塑像,不僅普及於全國佛教寺院,而且被供奉在東南亞各國,及日本、朝鮮、印度等國的寺院裡。

大肚彌勒出家的寺廟長啥樣?不收門票的大慈聖境,常見佛光

大肚彌勒出家的寺廟長啥樣?不收門票的大慈聖境,常見佛光

佛教界公認嶽林寺是彌勒應化聖地,把嶽林寺定為彌勒道場。

位居奉化境內的雪竇山雪竇資聖禪寺,曾是布袋和尚講經說法之地,所以民國時期的佛學泰斗太虛大師曾經建議在佛教四大名山外增加雪竇山、雪竇寺為佛教五大名山彌勒道場。

彌勒應化嶽林寺,使嶽林寺聲名大增。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賜額“大中嶽林禪寺”;宋仁宗賜御製書札;宋徽宗為供奉布袋彌勒的殿堂賜號崇寧閣,嶽林寺成為當時朝野矚目的佛教名剎。

大肚彌勒出家的寺廟長啥樣?不收門票的大慈聖境,常見佛光

大肚彌勒出家的寺廟長啥樣?不收門票的大慈聖境,常見佛光

嶽林寺曾經多次毀而復建。

清康熙年間《嶽林寺志》記載,“宋代文嶽禪師建有十景題閣,後毀復建,元至元十九年閣崩,住持梵中重構,明永樂癸卯火,宣德正統時修復,萬曆間又火,南禪師同僧萬金等重建大殿崇寧閣”。

至上世紀50年代,兩次大火又一次把嶽林寺徹底焚燬。

大肚彌勒出家的寺廟長啥樣?不收門票的大慈聖境,常見佛光

大肚彌勒出家的寺廟長啥樣?不收門票的大慈聖境,常見佛光

我年少時住在奉化城內,雖早有聞嶽林寺及布袋和尚的傳說,但卻未曾去拜謁過。

前些日子返鄉,得知嶽林寺復建竣工,欣然前往禮拜。

復建的嶽林寺,位於布袋和尚家鄉長汀村的奉中山中岙塘,基本上保留了原來的總體格局和特色。

若在碧空時節,待得傍晚,夕陽西斜,陽光從寺廟重簷穿過,道道金光恍若佛光普照。

大肚彌勒出家的寺廟長啥樣?不收門票的大慈聖境,常見佛光

第一進為山門殿,單簷歇山頂,面闊三間、進深一間,供奉彌勒和來自緬甸的漢白玉石雕佛像 第二進為天王殿,重簷歇山頂,面闊五間、進深二間。

天王殿內的一尊木雕布袋彌勒,從越南“請”來,紅木質地,樹齡2000多年,造型天然,高3米,重3噸,屬精品佛像。

在山門殿和天王殿之間有龍眼池,池水四季不涸,內養魚、烏龜、螺螄,池上架有一橋,以布袋和尚俗家名“契此”命名。

在天王殿的南北側分別有重簷歇山頂的鼓樓和鐘樓,元代天曆三年(1330年)鑄成的“嶽林寺銅鐘”,重“萬觔(通斤)有奇”,擊之聲聞10餘公里。

第三進為大雄寶殿,為重簷歇山頂,面闊七間進深五間,高約15米。 大雄寶殿釋迦牟尼佛像背後玉石臥佛(釋迦涅槃相),來自緬甸,長6米,重11.5噸,質地上乘,一塊整玉,沒有拼接,在國內屬罕見。

第四進為彌勒殿,第五進為藏經閣。

大肚彌勒出家的寺廟長啥樣?不收門票的大慈聖境,常見佛光

明代崇禎年間重建的崇寧閣為兩層七間,上供千佛,下供彌勒大佛。

現在的崇寧閣為4層11間。底層為膳堂,容千人用餐;二層法堂,兩邊為文殊普賢殿;三層彌勒殿,中供彌勒大佛,兩邊108尊小彌勒;四層藏經樓,收藏各種版本的《大藏經》。

崇寧閣橫寬44米,迎面有160扇窗戶,精工細雕,四周有28個翹角,高聳欲飛,氣勢遠勝於昔。

大肚彌勒出家的寺廟長啥樣?不收門票的大慈聖境,常見佛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