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為什麼不定都重慶?

蜀國為什麼不定都重慶?

NO.193

方唐鏡/文

“ 李嚴所築大城則位於當代的渝中區下半城。考慮到東吳可能來犯,將城池修築在渝中半島更有利於防禦。李嚴還希望將渝中半島徹底變成一個江中島,被諸葛亮否決了。

蜀國為什麼不定都重慶?

聯吳抗曹

校/一條人文主義狗 畫/捕風者 圖/地緣谷

當下的重慶,是比成都更加繁華的川中第一大城。有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三國時的蜀國為什麼不定都重慶呢?而且不光蜀漢政權,後來兩晉十六國的成漢、譙蜀政權,五代十國的前蜀、後蜀政權,都以成都為都城。偏安川蜀的政權中以重慶為都的,只有元末明初明玉珍建立的明夏政權。

蜀國為什麼不定都重慶?

要解答這個問題,就必須由重慶的發展歷程講起。

從古巴國到白帝城

重慶地區最早開始發展,要追溯到古巴國的時代。巴國雖然據說在夏商時代就已存在,但一開始位於漢水上游,在戰國初期因楚國的擠壓,才不得不遷移到巫山地區。西遷之後,巴國相繼在先後在枳(今涪陵區)、江州(今渝中區)、墊江(今合川區)建都,利用當地充裕的鹽泉資源,開發鹽業發展經濟,促進了重慶地區的發展。

蜀國為什麼不定都重慶?

遷徙路線


蜀國為什麼不定都重慶?

四川自在先秦時期就在四川開採出大量井鹽

秦國滅巴之後,築巴郡城(江州城),位置在今重慶江北區一帶,作為巴郡的郡治。從秦到兩漢,巴郡範圍雖有一定變化,但與今天的重慶直轄市重合度頗高,也即巴郡奠定了當代重慶的基礎。

巴郡位於川東平行嶺谷地帶,自西向東主要有華鎣山、銅鑼山(南山)、明月山、鐵鋒山、黃草山、挖斷山、觀面山、精華山、方斗山等多條山脈;西南則為華鎣山南延的巴嶽山、雲霧山、縉雲山、中梁山等支脈。雖然大量的河谷使得這一區域水資源充沛,但群山密佈終究對農業產生了限制,許多耕地以梯田或壩子的形式存在。無疑,在農業條件上,巴地是比不上開闊平坦的成都平原。

蜀國為什麼不定都重慶?


蜀國為什麼不定都重慶?

這些山哪怕放在近現代也是巨大的阻礙,更別提生產力尚不發達的古代

西漢人口巔峰時代,成都平原的蜀郡有124.5萬口,巴郡則有70.8萬口,兩者尚有很大差距。但到了東漢,巴郡人口多達108.6萬,而蜀郡則為135萬,兩者差距已經不大了。

這除了東漢的巴郡比起西漢增置了宣漢(治今四川達州市),漢昌(治今四川巴中市)等3縣,地域更廣闊之外,入東漢之後,顯然以江州(重慶)為郡治的巴郡,有了

突飛猛進的發展。

新莽末期到東漢初期,公孫述據蜀十二年並稱帝,自號白帝,這個帝號就是來自重慶。公孫述為了強化四川盆地東緣的防禦,並伺機東出經略荊州,在重慶奉節縣山上築城,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氣,宛如白龍,便藉此自號白帝,併名此城為白帝城,該山也被稱為白帝山。

蜀國為什麼不定都重慶?

今天的白帝山

雖然公孫述的成家政權仍以成都為都城,但公孫述對於重慶的重視,也促進了當地的發展。建武六年(公元30年),公孫述派遣田戎與將軍任滿出江關(今夔門南岸),下臨沮、夷陵間,雖然攻取荊州諸郡的計劃失敗,但大量物資由江州通過白帝城進行轉運,無疑促進了當地的繁榮。

蜀國為什麼不定都重慶?


蜀國為什麼不定都重慶?

公孫述割據益州稱王時期,也發展了巴郡的經濟

東漢王朝繼承了公孫氏政權對於重慶的經營,漢和帝(89――105年)時,增置宣漢(治今四川達州市)、漢昌(治今四川巴中市)等3縣於巴郡,江州溝通荊益的樞紐地位進一步被強化。因此東漢的巴郡比西漢較之要繁盛。

蜀漢的江州

然而,即使如此,到劉備建立蜀漢政權時,江州的繁榮程度仍是無法與成都匹敵的。但這並不是劉備政權不定都重慶的根本原因。在東漢時,荊州的郡治甚至設置在當時發展程度較低的漢壽縣(武陵郡轄,今常德市漢壽縣),這是東漢王朝出於發展湖南地區以及控制嶺南和交趾的需要。顯然,政治軍事上的需求才是決定政治中心位置的根本。

從劉璋時代到蜀漢初期,巴郡被一分為四:巴西郡、巴郡、巴東郡、涪陵郡。其中江州位於巴郡,而白帝城所在的永安為巴東郡郡治。

蜀國為什麼不定都重慶?

巴郡


章武元年(221)四月劉備稱帝成都,七月即移駐巴東郡(今奉節)伐吳,章武二年(222)六月敗於東吳軍;章武三年(223)二月,丞相諸葛亮從成都前往白帝城,輔助劉備軍務,四月劉備病逝於永安宮。也就是說,在這長達近兩年的時間內,白帝城正是蜀漢政權的政治軍事中心所在。

蜀國為什麼不定都重慶?

劉備在成都稱帝

劉備徵吳失敗之後,蜀漢進入了一段軍事衰弱期。公元226(建興四年),中都護李嚴在江州更造大城,“週迴十六里……造蒼龍(東)、白虎(西)門”。

前面已經說到,秦漢的江州位於嘉陵江以北,現在的重慶江北區。而李嚴所築大城則位於當代的渝中區下半城。這是考慮到東吳可能來犯,將城池修築在渝中半島更有利於防禦。李嚴還希望“穿城後山,自汶江(長江)通水入巴江(嘉陵江),使城為州(洲)”,將渝中半島徹底變成一個江中島,被諸葛亮否決了。

蜀國為什麼不定都重慶?

諸葛亮與李嚴並不和睦,擔心李嚴的野心。李嚴曾要求劃分五個郡作為巴州,讓他擔任巴州刺史;此前又曾勸諸葛亮應該受九錫,慫恿諸葛亮進爵稱王。這是想要和諸葛亮瓜分蜀漢政權的表現。而以諸葛亮對於劉備父子的忠誠,當然不可能答應。否決李嚴以江州為島的計劃,也是擔心李嚴以大城為基礎割據。隨後不久,諸葛亮就調走李嚴到漢中,以其子李豐接替江州防務。

蜀國為什麼不定都重慶?

鮮有人知的是,李嚴也是劉備重要的託孤大臣之一

從李嚴修築江州大城開始,江州進入了嘉陵江南北兩城同時存在的雙城時期,分為南北兩府城。相比起來,南城不但更有利於防守,還更具有水運優勢,因此重要性逐步超越北城,渝中區成為後世重慶的中心。

那麼,既然江州和白帝城對於蜀漢政權有著如此重要的意義,蜀漢為何依然以成都為都城,而非江州或白帝城中的某一個呢?

關羽丟失荊州之後,江州和白帝城位於蜀漢東境之上,其意義在於屏護東疆。然而蜀漢和東吳雖然有猜忌齟齬,在三國時代還是以合作抗魏為主的,顯然蜀吳矛盾遠比不上魏蜀矛盾來得明顯而強烈。

蜀國為什麼不定都重慶?

失掉荊州後關羽被捉

江州和白帝城通過嘉陵江和長江的水運,利於益州和荊州之間的交通。但是蜀漢最主要的用兵方向,仍是從漢中出兵,北伐關中隴右。從成都平原轉運物資到漢中,金牛道相對開闊易行。而從巴郡沿米倉道入漢中,不但需要逆嘉陵江及其支流渠江而上,沿途還多湍流險阻、崇山峻嶺。

蜀國為什麼不定都重慶?


蜀國為什麼不定都重慶?

今天的金牛古道

顯然,定都於成都,符合蜀漢政權北伐曹魏的需求。當然,當時成都平原的富庶與人口稠密、糧食充裕,也適合作為整個蜀地的中心來對蜀地建立統治。這是蜀漢政權立國的客觀需要。

白帝城的興盛

從晉代開始,白帝城的地位一度超過了江州。晉之巴東郡(今奉節)“以鹽立國”,繁盛一時,人口戶數約為同時期巴郡(今重慶)兩倍。

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巴東郡(今奉節)白帝城置三巴校尉,兼巴東(郡)太守,轄“巴東郡、巴西郡、巴郡、梓潼郡、建平郡”五郡。齊高帝建元二年(480),三巴校尉府改巴州(今奉節),轄“巴東郡、巴郡、建平郡、涪陵郡”四郡。

蕭梁普通五年(523),又改為信州(今奉節),北周始置信州(今奉節)總管府,轄七州。大象二年(580),原益州(今成都)總管府轄區的“新州(今三臺)、遂州(今遂寧)、普州(今安嶽)、合州(今合川)、瀘州(今瀘州)、戎州(今宜賓)”,劃歸信州(今奉節)總管府,致信州(今奉節)總管府轄區擴大到十三州。

蜀國為什麼不定都重慶?

也就是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奉節的地位要高於現在的重慶市區,併成為整個巴地的核心。從農業條件上說,奉節遠不及重慶。那麼奉節的繁盛,實是源於鹽礦資源更加充裕,以及其更加密邇於荊益交界的位置,在某一時間段內更利於作為樞紐。

蜀國為什麼不定都重慶?

今天的奉節,還留有當時諸葛亮留下的八陣圖

也就是說,無論是江州抑或白帝城,在這段時間內其基礎都在於商貿與運輸,而農業基礎仍是薄弱的。從唐朝開始,隨著農業技術的發展,重慶市周邊丘陵地帶也得到有效的耕地開發,重慶的地位才又反超處於巫山當中,地形逼仄的奉節。

蜀國為什麼不定都重慶?

定都重慶的明夏政權

不過,封建社會終究是以農為本,而農業條件上重慶是無法與成都平原匹敵的。南宋末年,蒙古人破壞了大部分蜀地,南宋以殘存的川東山城體系抵抗三十多年,重慶為中心的巴地戰略地位再次提升起來,人口也因大量難民湧入而上升。

蜀國為什麼不定都重慶?


蜀國為什麼不定都重慶?

今天的釣魚城,可想見當年血戰的慘狀

由於元朝治理不善,成都平原的人口在元代百年都沒有得到有效的恢復。所以明玉珍立國蜀中,才以重慶為都城,但這也有其戰略取向的考量。

明夏政權雖然也有北進的意圖,但僅以拿下漢中為限,卻對於東南方向的經略

頗為熱衷。明玉珍很重視對於貴州的經營,並曾以此為基礎發兵雲南,惜敗於雲南梁王與大理段氏總管的聯軍。

蜀國為什麼不定都重慶?

明玉珍,大夏國開國皇帝

由重慶經略貴州、雲南,顯然較成都更為接近。明夏政權的擴張方向,使得其選擇了重慶作為都城,這也是其政治軍事上的需要所致。

蜀國為什麼不定都重慶?

後來國民政府以重慶為陪都,亦是抵禦從東面而來的日寇侵略的軍事需要。後來石牌保衛戰時,從重慶轉運人員物資顯然比遠由成都而來要便捷。

蜀國為什麼不定都重慶?

石牌保衛戰前的軍人動員


小結

蜀漢政權雖以成都為都城,但其統治期間,今重慶直轄市範圍內的江州和白帝城也得到了很大的重視與發展,這雖有經濟上的因素,卻也和蜀吳之間的合作與對抗緊密掛鉤。

蜀國為什麼不定都重慶?

我們在探究城市發展的問題時,既要考慮到客觀地緣因素對於城市發展的影響,也要考慮到統治階層的政治軍事需要造成的影響。雖然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但二者更有著互相影響的方面。

地緣谷作者 l 方唐鏡 愛好地緣的南方人

中國歷史地圖集 . 譚其驤

古代奉節的“郡制”始末

漢書 . 班固

後漢書 . 范曄

三國志 . 陳壽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緣谷立場

蜀國為什麼不定都重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