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為什麼被稱為“書呆子”,他有哪些“書呆子”表現?

司馬長史


黃維,國民黨軍著名將領,畢業於黃埔一期。畢業後,黃維在討伐陳炯明的兩次東征和與直係軍閥孫傳芳的戰鬥中表現突出,所以很快得到晉升。



1927年國共分裂,黃維與宋希濂、杜聿明、鄭洞國等人選擇繼續跟隨蔣介石。1929年,前往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一期學習,3年後被提升為第十一師第三十一旅旅長,在這裡他受到了時任第十八軍軍長陳城的厚愛和重用,自此成為陳城“土木系”中最重要的將領。

1933年7月,升任第十一師師長。1937年,原定在德國受訓一年,因抗日戰爭的爆發被提前召回。同年9月接任第十八軍第六十七師師長職,率軍抵擋日軍。在淞滬會戰中的羅店之戰,羅維打出了中國軍人的赫赫威名,也讓羅維的威名傳遍中國。



羅店之戰,羅維率六十七師面對著日軍的進攻,硬生生的守住羅店一個星期,在這期間,打到最後黃維手下的三個團長,一人戰死二人重傷,師部除一個電報員,連文書、炊事員都拿槍去守陣地,戰後整編,一個師活著的人連一個團湊不上。

不過這場戰雖成就了黃維,但也給黃維帶來了些許的汙名。戰後,有人指出黃維在羅店的指揮過於呆板,只知死守,不知隨機應變,因此“書呆子黃維”的名聲也就傳開了。



當然,黃維雖被一些人所詬病,但他的忠勇卻讓蔣介石看重,34歲時,黃維正式成為第十八軍軍長。而後,在武漢會戰中,黃維率第十八軍協同其他部隊對日軍第九師團展開堵截,不久在馬回嶺與日軍激戰,此戰讓日軍迂迴德安的企圖陷入徹底破產。

可以說在抗日戰爭中,黃維是有大功的,他的善戰,他的敢戰,讓日軍吃盡了苦頭,也成就了他的赫赫威名。



黃維的性格可用一個“儒”字來表達,他始終恪守著儒家的“君子之道”,所以黃維做事向來是光明磊落的,不失君子風度,但這種性格也造成了他為人古板,墨守成規,滿腦子書呆子氣的性格,而這也是當時很多人都稱他為“書呆子”的原因吧。

其實當時很多的國民黨都領教過“書呆子”黃維的厲害。比如杜聿明就曾經領教過,當年杜聿明從緬甸敗退回來的時候,黃維就負責對敗退回來的杜聿明軍進行點檢,簡單的說就是統計杜聿明軍的人員傷亡和裝備損失情況。當時杜聿明久聞黃維是個書呆子,執法如山,鐵面無私,但是他還是希望黃維能夠給自己留點面子,少報點損失。所以,杜聿明就想宴請黃維,在飯桌上談談交情,可是誰知書呆子黃維壓根就不去。



再如黃維在擔任54軍軍長時,他發現軍糧供應質量太差,以次充好的現象太過嚴重,要嗎就是發了黴,要嗎就是摻了砂石,這樣的軍糧自然會讓吃了這些的士兵們戰鬥力變得越變越差。於是為了提高士兵的戰鬥力,黃維就決定給每個士兵增加口糧二兩,同時向軍政部反應軍糧質量問題。

其實當時軍糧質次、糧少,伙食費低的問題,這在國民黨軍隊中是普遍存在的,所以的高級軍官都知道,甚至大多還中飽私囊。可黃維這書呆子居然把它給直接捅出來了,這就犯了很多人的忌諱,於是軍隊高層就派人下來向擼了黃維的位置。



可是在“欽差大臣”到來的時候,黃維卻是絲毫不懼,他大聲說道“如果你們查出我有貪汙中飽私囊之處,請指出,據實報告軍政部,將我法辦!”,言外的意思就是“不要在背後給我搞小動作”。當然,黃維顯然是鬥不過那些軍隊高官的,最終黃維這個書呆子覺得軍隊太過腐敗,他決定辭官歸隱,他說道“如今抗戰不能勝利,就是國家腐敗造成的,他寧肯丟官回家種地,也絕不同流合汙”。

同時在淮海戰役時,與黃維相熟的陳賡將軍就利用過他的書呆子個性打敗了黃維。當時陳賡將軍深知黃維迷信書本,墨守陳規,動不動就是“兵法雲雲”的話,可謂是十足的書呆子。所以在對戰黃維時,陳賡將軍就採取放棄已佔陣地,誘敵深入的方法來引誘黃維,後來書呆子黃維果然中圈套,如此黃維兵團就被陳庚將軍擊潰。



可後來黃維與陳賡碰面後,得知打敗自己的是陳賡將軍,黃維居然沒有任何的沮喪之情,反而是說道“敗在陳賡手上不算冤枉,陳賡是我的同班同學,在學校裡我就比不過他!”,從以上種種可以看出黃維的“書呆子”氣可見一斑。



不過黃維雖有書生氣,但也正是這個書生氣讓他深受蔣介石的重用。蔣介石認準他的忠勇,認準他的“書呆子”,因此才將他視為嫡系。


澳古說歷史


三大戰役最難打的是淮海戰役,淮海戰役最難打的是兩黃即黃伯韜與黃維。與黃維相比,黃伯韜是在逃跑過程中被粟裕抓住並殲滅的。只是在被殲滅過程中,黃伯韜不肯放下武器,拼死抵抗並給華野造成重大傷亡。相比之下,黃維就是主動求戰,並不逃跑。在與中野,華野對陣的二十多天裡,黃維以罕見的兇殘拼死抵抗,使中野,華野付出了極大的傷亡代價。這是淮海戰役最難打的地方。


相比之下,林總打廖耀湘兵團,三天結束戰鬥,粟裕打杜聿明兵團也是長圍久困,遠沒有打黃維辛苦。

人們都說黃維是個書呆子,死腦筋,不會變通。就是這樣一個書呆子在蔣家王朝搖搖欲墜的時候,以罕見的頑強替蔣介石打硬仗,打惡仗,並給對方造成重大傷亡,延緩了蔣家王朝的覆沒。

現在,許多人取笑黃維的書呆子,認為黃維不會打仗葬送了蔣介石一個精銳兵團。事實上,在當時戰場需要的就是黃維式的死打硬拼,而不是胡璉式的變通與逃跑。按現在說法,需要執行力!

在一九四八年的時候,逃跑與避戰成為國民黨的通病。廖耀湘就是在逃跑的過程中被殲滅的,杜聿明也是在逃跑過程中被粟裕抓住並殲滅的,黃伯韜也一樣。

消極避戰,坑害友軍簡直成了國民黨軍中一大公害。遠在一年前的山東孟良崮,幾十萬國民黨軍裹足不前,消極避戰,坐視張靈甫在孟良崮被殲滅。還是在遼瀋戰場,當範漢傑被圍攻時,擁有強大攻擊力的廖耀湘兵團繞道彰武,新立屯而不南下援錦,坐視錦州陷落。還在淮海戰場,李彌兵團原駐徐東地區,說好了與黃伯韜會合一同撒往徐州。可是在粟裕大軍打來時競不顧友軍,率先逃跑,置黃伯韜身陷重圍。

1948年11月份,國民黨軍徐州部隊的任務是援救黃伯韜,需要黃維,李延年,孫元良等各兵團堅決行動,服從指揮,英勇作戰。如果當時國民黨各兵團如黃維那樣執行任務堅決,解放軍一舉消滅徐州部隊也不容易。只可惜,當時只有黃維行動積極,而李延年,孫元良等部各懷詭胎,畏縮不前。以李延年表現最為明顯。要論機變,國民黨各將領最善於機變,邱清泉,李延年,孫元良,李彌等都是機變的高手。他們的機變導致國民黨的崩潰更快一些。由此可見,與我軍打仗強調機動靈活相比,1948年時的國民黨軍,更強調執行力與紀律。簡言之,象黃維這樣的書呆子實在是太少了。


不過,黃維一人也挽救不了腐敗的國民黨。遠的不講,就說十二兵團,除了黃維,那四個軍長都是油條子,圪腦滑著呢!在1948年剛與中野接觸那會,黃維要打,那四個軍長要跑,打仗還得靠他們,弄得黃維也沒辦法,所以只好撤退。只是還沒來得及退出戰場即被包圍。由此可見,單靠黃維也救不了國民黨。這就是政治問題了。在這種人心盡失的情況下,別說黃維,天王老子也救不了國民黨了。這當然不只是黃維的悲劇,而是整個國民黨的悲劇了。

1948年的國民黨,整個腐敗,爭權奪利,相互傾扎,倒行逆施。單就個人人品而言,黃維還算一個正人君子。老蔣發動三年內戰,前期黃維就沒參加,埋頭創辦他的新制陸軍學校,力圖用西點軍校的模式來培養中國的國防人才。只有到1948年10月,由於國民黨內部的矛盾,胡璉在十八軍幹不下去了,陳誠才力薦黃維擔任十二兵團司令。黃維再三推脫不過,還說等打完這一仗,就把兵團司令還給胡璉,而自己重新做新制軍官學校教學工作。可見黃維志在教育,他把權力看得很淡。如果拋開政治不談,單從人品而言,黃維這種將事業看得比權力更重的思想境界,無論在過去,還是現在,都是極為難得的。



很可惜,黃維真的走錯了路,錯認蔣介石為主子,一輩子死忠蔣介石,令人嘆息。如果他當初跟隨了方誌敏,那又該如何呢?不敢想象!


陽城導航



《特赦1959》把黃維塑造得有點過頭了,搞的特別義正詞嚴,見誰懟誰,一副抱定了要殺身成仁的氣節之士的樣子。幾次和戰犯管理所管理人員的正面辯論,管理人員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的意識形態宣傳,而黃維卻總是大義凜然,視死如歸,似乎是他就是想激怒管理人員,然後殺掉他,好讓他捨身成仁。

黃維確實性格比較呆板,固執,這沒有什麼問題,以前他打仗也不是以杜聿明那種靈活著稱,而是以敢打敢拼著稱,比較勇猛,無論是圍剿紅軍期間,還是抗日期間,他都是這個風格。加上他確實是國軍高級將領中比較喜歡讀書和鑽研的一個,所以被人視為書呆子。

但這個書呆子和我們今天常說某個人書呆子或者有書生氣一樣,並不是真的因為他讀書比別人多,或者是像有些人說得那樣,讀書太多讀傻了。一般來說,當一個人被別人說是書呆子的時候,往往是說他的性格比較呆板,固執,遇事不會變通,腦子不太容易拐彎,在人情世故上不夠靈活。但這多數是個人性格所致,不是因為對某種東西特別故意的執著。


黃維在人情世故方面確實是差一點,和王耀武杜聿明相比,做人不夠靈活,腦子轉彎比較慢,所以有些時候會比較容易吃虧。比如他在抗戰後期的1944年就被調離軍隊,去做軍事教育工作,就是因為他在部隊和上級相處出了問題,讓別人給他穿小鞋,為了保護他,才讓他離開了部隊前線,去了後方。

黃維再救援徐州的時候,進入兩淮地區之後,他就發現情況不對勁,解放軍在不斷利用河流縱橫的地形特點遲滯他前進,多次在渡河的時候遭到解放軍的攻擊。所以,他曾經制定過一個蒙城防禦戰計劃,也就是依託蒙城得城防工事固守待援,以免在運動中被解放軍包圍在平曠之地。但是這個計劃被上級否決了,統帥部還是要求他儘快馳援徐州,參加徐州會戰計劃,導致他在雙堆集被包圍。

他在被俘之後確實說過各退二十里,重新再打的話,但這不是因為外界流傳的所謂他的部隊沒有來得及展開就被解放軍包圍殲滅了。恰恰相反,在被包圍在雙堆集之後,黃維面對的中野兵力有限,華野當時正在圍殲黃百韜兵團,又要阻擊徐州的杜聿明集團三個兵團,無法抽調兵力來增援,所以黃維的部隊是有足夠充分的時間展開的,兵力和火力優勢也都得到了發揚,否則他也不可能在雙堆集堅持那麼久。


他之所以被俘之後有些不服氣,是因為他在堅守陣地的時候,解放軍雖然在不斷的突破他的陣地,但總體而言,防禦體系還是完整的,並沒有唄解放軍完全突破和撕碎。而他之所以被俘,是因為當時統帥部已經抽調不出兵力開來救援,杜聿明集團也已經被包圍了,所以只能下令黃維兵團突圍。

就是在突圍的時候,黃維的戰車部隊沒有來得及準備,還在躲避解放軍的炮擊,整個兵團就以為他要逃跑,各部隊全線崩潰,完全亂套了,並沒有能夠按照他預定的計劃突圍。因為他認為他的部隊戰車比較多,突圍還是有可能的,到因為先亂套了,所以戰車沒有來得及發揮作用,就完全報廢了,最後只有胡璉突圍出來了,黃維因為坦克卡在了戰壕裡,被俘了。

黃維還有一個很不光彩的事情是,在突圍之前,統帥部要求空軍提供支援。當時空軍曾經徵求過他的意見,可以投擲兩種炸彈,掩護他的部隊突圍,一種是甲種彈,也就是窒息性的瓦斯毒氣彈,另一種是催淚性質的乙種彈。甲種彈是毒氣彈,這是國際條約禁止的。而在空軍詢問的時候,黃維給出的回答是直接用甲種彈,也就是毒氣彈。


之後,空軍方面確實投擲就一部分毒氣彈,但是大多數並沒有爆炸,只有一部分爆炸了,到這件事還是被解放軍大肆宣傳,所以,他就成了違反了國際公約的戰犯,和其他那種只是正常抵抗作戰後被俘的將領就不同了。則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自度必死,以為共產黨一定會像二戰結束後審判戰犯狗處死那樣對待他,所以他的表現比較頑固一些。

在這個電視劇裡,改成了燃燒彈,所以他剛一下火車,就被受傷的解放軍圍住了,但他還是顯得大氣凜然,毫無懼色。實際上,因為她要求空軍投擲毒氣彈,這在當時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了,如果他被受傷的解放軍圍住,那她肯定是比較恐慌的,因為他這確實是毫無疑義的戰犯行為,槍斃也是不為過的。


蕭武


黃維做事情,確實不夠靈活。我們就舉一個例子。在淮海戰役,本來黃維的第12兵團核心陣地是在安徽蒙城,步步為營,部隊已經全部展開。

但是在1948年11月,蔣急電黃維去救援黃百韜兵團,黃維知道是凶多吉少,也還是去了。放棄了已有陣地,收縮部隊出發。

後來黃百韜兵團覆沒,蔣又讓他們去宿縣和杜聿明會合。當時的,楊伯濤等人都反對,說必須要乘著我軍包圍圈,還沒有完全形成,迅速向固鎮撤離,逃出包圍圈。但是,黃維這個人謹小慎微,擔心違抗軍令,遲遲無法下定決心。

此時根據情報,黃維已經知道,我軍已經在他們的正面大量修建工事,在他們的左翼和後方也出現了我軍大部隊。但是,就是這個時候,黃維還是下令第2天再行軍出發。然後第2天發現少了一個參謀。

結果第12兵團全軍等候這個小參謀,一直到下午才出發,結果到了雙堆集以後,黃維發現部隊行軍隊列混亂,又命令停下來休整一天,整理隊形。結果就是這一天晚上,黃維兵團已經被合圍在了雙堆集,一個不到10平方公里的狹小區域,部隊根本無法展開。

最後10萬大軍,龜縮在狹小範圍內,無糧少彈,很快就被我軍全殲。當時就有人說,如果兵團司令是胡璉,早就跑了,根本不會管那些不切實際的命令。


深度軍事


黃維是何許人也。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生,參加過淞滬會戰,武漢保衛戰等等,在淮海戰役中兵敗被俘。


黃埔軍校是民國曆史上的一座十分出名的學校。從其中走出來的人才不計其數,尤其是前三期。作為黃埔軍校第一期的學生,杜聿明,鄭洞國,陳賡等都是他的同學,而他黃維也是眾多不平凡的人物中的一個。

黃維在畢業之後回到了11師,當時的18師的陳誠對他可是十分的欣賞。於是他就得到了快速升遷的機會。後來黃維也受到了蔣介石的賞識,在自己的後面的人生中,也算是升遷的十分迅速,很快就成為了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不過黃維是一個書呆子,其實不是說他書讀多了變得呆滯。而是因為他信奉儒道。有些墨守成規,所以才會被稱之為書呆子。


就比如說杜聿明,曾經有一次戰鬥失敗,最後是由黃維檢點。杜聿明希望黃維可以靈活一點,但是黃維卻完全不懂得什麼叫做手下留情。這倒是使得杜聿明最後被弄得十分的尷尬。

在黃埔軍校的時候,他信奉忠良之道。對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十分的固執。於是由此深得蔣介石的賞識。


是阿維啊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黃維為什麼被稱為書呆子,因為此人雖是軍人,卻有知識分子(書呆子)的臭脾氣。

也就是,你可以殺了我,但讓我從思想上認輸是不可能的。我有我信仰的東西,我就是榆木腦袋,隨便你怎麼搞我,我都是這樣。

黃維在1948年9月任第十二兵團司令官,12月被俘。

大家知道黃維是什麼時候被釋放的嗎?

1975年3月19日,第七批特赦,黃維才被釋放。這是所有戰犯戰犯的最後一批。

什麼是最後一批,就是所有能釋放的都放了,剩下最後一些關押了27年之久,基本都是七老八十,沒辦法再關了,乾脆放掉。

大家知道第一批釋放是什麼時候?

1959年12月,杜聿明等人成為首批被特赦戰犯。

也就是說,黃維比杜聿明遲釋放了16年時間。

到了1975年,文化大革命都要結束了。

之前,1974年12月,毛澤東在長沙指示全部特赦國民黨剩餘戰犯:“還有一批戰犯,放下武器已關押二十多年了,還關著幹什麼。把他們釋放了,可以來去自由。”

所以,黃維最後跟著292人一起釋放。當時黃維這種第12兵團中將司令官級別的軍官,早已全部釋放,只剩下他一個人。

為啥?

抗拒改造唄。

黃維在監獄中,以研究永動機作為藉口,拒絕思想改造。

黃維說:我這輩子不會改變三民主義信仰,我也沒認為自己做錯了什麼。唯一的錯,就是我打了敗仗。

當時幾乎所有被俘將領都罵蔣介石,但黃維從來不罵,還尊稱老蔣是校長。

有一次,戰犯們集體學習《四大家族》。黃維卻當眾發言,說他不同意書中的觀點,不同意國家銀行都是四大家族的,都是蔣介石的。工作人員狠狠地批評了他,讓他寫檢討。

黃維的檢討書只有14個字:龍困淺灘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黃維倒是也不抗拒勞動,不過卻也因此發過脾氣:日本戰犯不用強制勞動,被俘的國民黨將校就必須接受所謂“勞動改造”。黃維極為不忿:“我們再有罪也沒日本人罪大,憑什麼日本人可以待著,我們就要勞動!”

因為這句話,黃維又被一頓好鬥。

黃維是眾所周知的死硬分子,所以他的一舉一動都有人盯著。

沈醉回憶:黃維買了一本小說,蘇聯革命小說《鋼鐵是怎麼煉成的》,也不知黃維讀沒讀,正好趕上那兩天他痔瘡犯了,而解手用的草紙不夠,就順手從《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上面撕了幾頁紙去擦屁股,結果被其他人發現了,對他開展了大批判。

當然,黃維如此書呆子,如此倔強,換來的是家庭的悲劇。

黃維妻子叫做蔡若曙,是個大家閨秀,兩人是自由戀愛,後者生育了3個孩子。

1948年,最小的孩子剛剛出生,黃維就被俘入獄。

蔡若曙才30歲,別人勸她改嫁,但她捨不得孩子。

於是,蔡若曙等於守活寡接近30年。

到五六十年代,蔡若曙在圖書館上班,收入微薄,卻要要養活3個孩子和一個老保姆,還要給監獄中的黃維寄錢。

當時運動很多,老百姓的精神都很緊張,更別說黃維這種家庭,加上生活如此艱難,蔡若曙患上了精神分裂。雖然她知道自己有病,但卻不能住院治療,因為家裡會因此失去收入餓死。所以,蔡若曙只能強行支持工作,導致病情逐步加重。

等到黃維1975年出獄的時候,蔡若曙病情已經相當嚴重,連人都認不清了。

蔡若曙有時候也會清醒一些,發覺家人被她拖累的一塌糊塗,心理極度內疚,決定自殺。她先後自殺過幾次,因家人24小時盯著她,才僥倖沒死。

一天中午,黃維守了蔡若曙一個上午,讓她吃完藥時候等她睡著。當時黃維也是老人了,非常疲憊,就靠在椅子上睡著了。

蔡若曙等黃維睡著後,偷偷離開家,毫不猶豫的跳入了北京的護城河裡。

此時距離黃維釋放還不到1年。

黃維就是這樣一個“書呆子”。不知道為什麼,薩沙卻對這個呆子 笑不起來。


薩沙


最近在看《特赦1959》對黃維這個人,越發覺得可愛起來。

一個人身居高位往往看不到他的本色,當他褪下一切的外在名利,最終剩下的才是真正的自己。

黃維這個人,書生氣十足,所以當他被俘時,大吼一聲“各退20裡,再打一次!”能說出這種話,可見這個人有多麼呆萌。

黃維軍事指揮能力並非不行,而是蔣軍的用人制度太爛,足以把優秀將領變成庸庸碌碌的將領。黃維的真正成名之戰,是土地革命時期的贛州戰役。黃維回憶贛州戰役時說,“紅軍圍攻贛州時,十八軍兼程馳援贛州。我是十八軍十一師三十二旅旅長,在沙地驅逐紅軍的游擊隊後,直抵贛州北門,架成浮橋,在黃昏後率部三個團入城,立即接替北門、西門、南門的城防守備。當夜,紅軍在東門爆破城牆,部分突入城內,經馬昆旅反擊,被打出去。又經四五天,工兵營坑道挖成後,師長羅卓英命令總攻,三十二旅於夜半後,由坑道潛出城外,六十五團圍困紅軍一個師,從師長侯忠英以下全部俘獲。彭德懷只知馬昆……嗯,都過去五十多年了。”

20歲當團長,24歲當旅長,28歲就取得在贛州戰役取得巨大成績,34歲擔任十八軍軍長,再加上陳誠和蔣介石的雙重信任和提拔,黃維的仕途一帆風順。黃維被人稱為“陳誠的影子”,而陳誠則被稱為“小委員長”。作為陳誠的小弟,黃維隨著陳誠權勢的不斷提高也不斷升官。陳誠當國防部長,黃維擔任後勤部副總司令,兩人攫取了國軍中最為重要的指揮職位。

軍人想要取得更大成就,唯一的辦法是沙場上建功立業。十八軍擴編為十二兵團時,何應欽和陳誠內訌嚴重。最終黃維作為土木系元老出任兵團司令,何應欽評價“書生不宜典兵。”一語道破黃維後半生的命運。

平心而論,在解放戰爭大決戰時期,國軍將領最好的選擇應該是留在國防部等部門踏踏實實待著,一上前線就會被滅被抓。即便是後來蔣介石專門給各級將領發了防止被俘虜的手冊,照樣不管用。

淮海戰役戰場上,黃維的直接對手時陳賡大將。陳賡時黃維的同學,知道他教書出身,迷信書本 ,墨守陳規 ,打仗老愛在書本上找依據 ,動不動就是 “兵法雲 ”爾爾。陳賡通過誘敵深入,一下子把黃維引進了自己的包圍圈。事後,黃維說“敗在陳賡手下不冤枉,陳賡在黃埔的時候就比我強!”

黃維的書呆子氣質,讓他在國民黨系統中獨樹一幟,要不是陳誠力保,還不知道會死得多慘呢。黃埔一期同學杜聿明緬甸戰敗回國,黃維對杜聿明殘兵敗將進行點檢。杜聿明為了讓黃維少報損失,伸著熱臉去貼黃維的冷屁股 , 宴請黃維 。宴會上的氣氛果然凝重 ,杜幸明的幕僚們為了活躍氣氛 ,就和黃維沒話找話 ,說的也就是些 “近來天氣很好 ,風調雨順什麼的 … … ”。誰知黃維不領情 , 立刻發作日 “我老家江西正發水災 ,哪來的風調雨順 ”。杜聿明部下以為黃維向他們索賄 , 便問是否給黃維家送些“款子 ” 。誰知 ,黃維聽後更大發雷霆曰 “我家開的醬油鋪米鋪 ,發大水正好發國難財 … … ”杜聿明聽後無奈地長嘆一聲便離席而去 ,知道黃維絕對不會對他 “手下留情 ”了 。

其實黃維本來在黃埔期間就有可能參加共產黨。黃維讀師範學校時,就認識了方誌敏,並且對方誌敏稱為大哥。在方誌敏的影響下,黃維準備和他一起報考黃埔軍校。可惜,方誌敏後來因為忙於黨務工作,初試通過後沒能參加複試。這哥倆再也沒有見過面,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兩條路。

從戰犯改造的角度看,黃維的書呆子氣更為嚴重。在長達27年的改造過程中,黃維始終沒有受到感化改變立場。抗美援朝戰爭後,解放軍的不可戰勝的力量讓戰犯們開始重新反思當初失敗的原因,並且開始認真學習《論持久戰》等軍事著作。杜聿明寫了1萬多字的體會,還做了2小時的報告。黃維對此毫無反應。黃維妻子前來探視,勸他爭取早日特赦,黃維當場發飆“從今往後,我不吃你做的飯,你也別來看我!”

你說黃維是感念蔣介石和陳誠的知遇之恩吧,也說不通。因為如果真的是有恩必報,黃維在功德林治好了5種結核病,醫護人員四年的精心治療和護理讓他身體恢復了健康。而在國軍體系中,根本沒有這樣的待遇。如果感念治病之恩,黃維也應該有所軟化吧?可是他並沒有。

1975年黃維作為最有一批戰犯被釋放,直到1989年臨死前,還在唸叨“淮海戰役,咋就說敗就敗了呢?”

從本質來說,黃維就是一個讀書讀傻了的書呆子,這種人鑽進牛角尖,誰也救不了!


歷史知事


黃維在解放戰爭之初並沒有踏上戰場,歷任聯勤總部副總司令和武漢新制軍官學校校長,那為什麼1948年12月25日被列入首批43名戰犯名單呢?原因已在講話中說明:“例如國民黨第12兵團司令黃維在作戰中施放毒氣,即已充分構成了戰犯資格”。



這是黃維的歷史汙點,黃兵團第18軍主力第118師確實曾在12月12日的戰鬥中兩次使用了數百顆毒瓦斯彈,使解放軍指戰員蒙受重大傷亡,這是違反戰爭國際法的重大罪行。

黃維兵敗被俘後,鑑於他的罪行和中野幹部戰士的群情激憤,劉司令員曾經電請中央將黃維就地正法,西柏坡的急電救了這個所謂的“書呆子”一命:“不得將黃維處決,不殺對革命對人民有利”。這一事件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千萬不要用什麼“書呆子”的呆萌戲稱給黃維洗地,如此慘無人道的作戰手段,是不折不扣的戰爭罪行。



即便是被俘之後,當了俘虜的黃維居然還想再戰,實在令人哭笑不得,他在趙廟村對中野政治部工作人員大放蹶詞:“你們放我回去,我回江西老家重整部隊,再幹一下,如果再打敗了我服氣”,與剛剛兵敗被俘時連聲表示對黃埔一期同學陳賡服氣的態度判若兩人。你說他“書呆子”也好,說他天真也罷,而筆者以為,黃維實際有非常頑固的一面,也是在戰犯管理所最牴觸改造的人員之一。

黃維所謂的“呆”並非智商低下,否則他混不到土木系重將的位置,從黃埔畢業到成為第18軍中將軍長,他僅僅用了十四年的時間,這是一般黃埔學員做不到的。陳誠“土木系”的三大基本部隊是第28軍、第54軍和第79軍,黃維擔任第54軍軍長時奉調雲南,準備加入中國遠征軍作戰序列,最初劃給了老同學關麟徵的第15集團軍,關與陳早年已勢同水火,按道理黃維應該倍加小心才是。



結果黃維到任後擅自提高部隊口糧標準,亦不與上級溝通,只是一味要求集團軍後期加撥糧秣,終於讓關麟徵逮到機會。關總司令一封“黃維吃空餉”的電報,讓軍政部長何應欽大喜過望,立即請示蔣介石宣佈拿下黃維的軍長之職,改以關麟徵鐵桿小弟張耀明繼任。調任軍事委員會中將高參的黃維不服,回到重慶連見陳誠和蔣告狀,釀成關麟徵和陳誠大吵一架,第54軍軍長几個月後就被換成了土木系的方天,黃維呆麼?一點也不。

不久以後黃維出任羅卓英的副手,成為負責整訓青年軍的“編練總監部”副總監,重獲重用,當即手書對聯一副:“中興逼我昭青史,大任由天秉素行”,志得意滿之心躍然紙上,作為國民黨中央軍嫡系中的嫡系將領,黃維屬於既得利益派,如果真是個只會掉書袋的木訥之人,他根本爬不上去。



要說呆,其實是作戰思路呆板和不通人情世故,比如淞滬會戰中的羅店戰役號稱“血肉磨坊”,黃維的作戰意志雖然堅定,但用兵墨守陳規,一味正面死拼硬打,部隊傷亡慘重,無謂犧牲也不少。淮海戰役就不提了 ,12萬裝備精良的大軍被十幾萬重武器幾乎丟光的中野誘圍,從華中到達華東第一時間就成為困獸,根本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杜聿明兵敗緬甸後率殘部通過野人山回國,黃維代表軍委會前往“點驗”,老同學安排酒肉招待,無外請黃維高抬貴手少報點損失,第五軍的部下們席間紛紛勸酒,沒話找話說什麼風和日麗之類的客氣話,黃維一翻白眼:“哪裡來的風調雨順,我們家鄉正發大水呢”,很是大煞風景,一臉的不配合。



而如果你認為黃維這是“鐵面無私”那就大錯特錯了,杜聿明的第五軍系統是相對獨立的派系,更貼近何應欽一些,黃維的冤家對頭,如果是陳誠的嫡系部隊,你看黃維還裝傻充楞不?

包括後來黃維在功德林裡面執意要研究什麼“永動機”,也並非是什麼書呆子的性格使然,身邊的人一針見血:他不過是藉此逃避思想改造,同時爭取早日特赦罷了。因為前二批特赦名單中都沒有黃維的名字,此公在耍小聰明呢。


度度狼gg


黃維最早是因為和家鄉的士紳關係不好,才離開家鄉的。這書呆子的性格,在家鄉的表現就是不會來事。

黃維是個表情嚴肅,不苟言笑的人;平時走路,永遠都挺著胸,腰桿筆直。


因為早年有做小學教員的經歷,有些教條主義,凡事都要在書上找依據,結果作戰時,也講究“兵法”。導致死板僵硬的打法。在淞滬會戰上損失慘重。手下三個團長,兩個重傷一個戰死。一個師的兵力,最後打得湊不成一個團。


杜聿明在緬甸作戰不利。回國後,負責點檢軍隊的是黃維,杜聿明希望黃維少報些損失,自己又是校長跟前的紅人,這個順水人情,應該不難。可黃維書呆子勁上來,就是不肯。

按說,像這樣一個書呆子,應該在國民黨內很難混,但卻是用四年就從師長升為軍長。主要是有一個像他一樣風格的領導陳誠。在陳誠手下,黃維晉升很快,且陳誠也多次維護他。

黃維書呆子的性格,在國共雙方都有名。在戰俘營時,黃維被問為何會被俘。結果,黃維說,陳賡是我同學,我在學校時候就沒他學習好。所以被俘。


而國民黨方面也推測,以黃維的性格,肯定是不會被俘的。一定是自殺殉國了。所以,國民政府宣佈黃維陣亡,併為其舉行追悼會。


但黃維經過了27年的戰俘生活,也沒有接受改造。別人都寫一萬字的悔過書,他是一個字不寫,還拿語錄擦屁股。誰勸跟誰急。曾經在最初的四年裡,躺在床上,拒絕改造。連他妻子來勸,他也摔筷子。態度堅決,書呆子氣濃厚。直到1975年作為最後一批戰俘特赦。這批戰犯的特赦,撫順戰犯管理所也就撤銷了。可以說是把牢底坐穿。

黃維另一個書呆子的表現是研究“永動機”。也是沒人能勸得住他。在戰犯管理所,二十幾年一直做這樣徒勞的研究,也算是書呆子氣的極致了。

不過,也正是趕上了這麼晚出獄,幾次運動都沒有波及到,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要是出獄早,以他的性格,怕是死了不知幾次了。

但生活中確實也有這樣的人,不會奉應誰,只做自己。結果,當別人都知道他的性格時,反而會適應這樣的一個性格的存在。黃維早年在鄉間混不下去,換成了黃埔軍校,認識了陳誠,與其性格相投,反而成為他的伯樂。


本來黃維也是不喜歡打仗,而喜歡做研究,教書的。在解放戰爭時,也是被蔣介石反覆勸說,才決定帶兵打仗。這樣的人,不爭名不奪利,蔣校長也是喜歡的。


所以,也是應了那句話,人挪活樹挪死。書呆子黃維在更廣闊的天地,反而登上了更大的舞臺


參習處


黃維1904年,出生於江西貴溪一農戶家庭,我們所知道的,他是一名抗日名將,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生,參加淞滬會戰、武漢保衛戰、緬甸反攻等,在抗日戰爭中立下赫赫功勳,在淞滬會戰號稱“血肉磨坊”的羅店戰役中表現神勇,在我們想象當中,黃維肯定是一個粗獷魯莽的悍將,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他可是一個地地道道發儒將,一個溫文爾雅的書呆子,很多人心中都有個疑問了,他為什麼會被稱為書呆子,又有那些書呆子表現呢?是不是和所有的書生一樣酸腐氣十足?


一,我們先來深入瞭解一下黃維的一些點點滴滴吧

說到黃維,雖然出生於江西貴溪盛源鄉普普通通農家,可是他自幼好學,之後就讀縣立第一高等小學,1918年黃維14歲時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五年制的江西省立第四師範學校,在那裡黃維結識了同是來自贛東北的老鄉、後來成為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和紅10軍重要領導人的方誌敏同志,二人一見而成知己,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也受到了方誌敏同志思想的引導和薰陶,打算回鄉做一些有利於民族的事情,畢業以後,黃維如願以償的回到了家鄉做了一名小學國文教師。


這裡引用一段話:黃維在方誌敏那裡看到了《新青年》、《嚮導》等書刊,立刻被書中的新思想所吸引。急切地問道:“大哥,你怎麼有這麼多好書呢?這種書許可看嗎?”這裡可以看到,初期方誌敏對黃維的影響巨大。

在小學任教員期間由於宣傳共產主義思想與當地鄉紳交惡而被迫棄職離鄉,經知己好友方誌敏的安排,找到中共江西地下省委負責人趙醒依,由他做為介紹人進入黃埔軍校一期,和陳賡等成為同班同學。

自小的好學,師範學校的就讀加上一段時間的小學教員,再加上入讀黃埔一期,使他視書本如命,學識淵博,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儒將。


二,黃維為什麼會被稱為書呆子,又有那些書呆子表現呢?是不是和所有的書生一樣酸腐氣十足?

自古以來,書生總被人冠名為書呆子,以書為至寶,不通人情世故,身上帶著股書生特有的書呆子氣。我們今天的主人公黃維也是這樣,自進入師範學校起乃至小學教員,再到黃埔一期,他習性一點沒有改,不諳世故,不通人情,和古代書生一樣酸腐氣十足,同學們都喜歡喊他書呆子。歲月荏苒,時過境遷,一轉眼十幾年過去。到了1937年,黃維已經是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裡的一個師長了,但書生氣依舊不改。

如果說黃埔軍校學習期間,同學們對黃維稱呼為書呆子為戲稱的話,之後這件事導致了黃維坐實了書呆子的美名。


那一年七月盧溝橋事變爆發,八月,日寇犯我上海,淞滬保衛戰打響,黃維率部抵抗,這場戰役異常的慘烈,黃維軍沒有制空權和制海權,武器裝備又遠遠落後於日軍,中國官兵以不怕犧牲、視死如歸,以血肉之抵禦外辱。官兵們浴血奮戰,傷亡慘重,很多人勸說黃維,別打了撤軍吧,別把老底打光了,可是就是這位書呆子十足的書生儒將,發起了書呆子瘋,油鹽不進,不通人情,黃維說道:“師裡除了一個電報員不能離開,剩下有口氣的全部都給我上戰場,連炊事班和女衛生員都上了前線”,最後,67師倖存官兵連一個團都湊不夠,三個團長一個陣亡兩個重傷,營、連、排軍官傷亡殆盡,羅店鎮直接化為廢墟,連一塊完整的瓦片都找不到,就是這樣,硬生生的抗住了日寇的瘋狂進攻,正因為此戰,黃維的書呆子瘋,油鹽不進,不通人情,坐實了他“書呆子將軍”的美名。


還有一件事情佐證了黃維書呆子的秉性,不諳人情事故,做事死板。有一次,黃維在江西駐紮,一個老鄉找到他,說自己一船絲綢被扣,扣貨的是軍統頭子戴笠。戴笠戴老闆何許人也大家都清楚,特務機關老闆,蔣介石身邊大紅人,為人心狠手辣,可就是這個黃維,書呆子瘋一發起來可不吃戴笠那一套,直接去找戴笠, 戴笠走哪跟他到拿,整跟了三天,嚇得戴笠躲了起來但還是不放貨。正好蔣介石到了江西,黃維馬上盯上了蔣介石,找蔣介石評理,愣愣的就在蔣介石官邸等了一夜,蔣介石看到黃維,連連搖頭只能吩咐戴笠妥善處理,這裡可以看出黃維的書呆子韌性。


綜上所述,黃維被人稱之為書呆子一點不為過,不單單是因為他學識淵博,刻苦好學,更重要的是,他有著書生特有的特質比如,不諳世事,不懂人情世故,做事死板,酸腐氣十足。1975年12月,黃維獲得特赦,隨即被安排在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工作,任文史專員,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他很關心家鄉的建設事業,幾次回家鄉探親,為家鄉也算是做出了一番貢獻。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