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玄武門之變中,殺弟及侄兒,霸佔弟媳楊氏,那麼楊氏心理上怎麼能承受這種鉅變?

一念永恆之永遠


玄武門事變發生的前後緣由

大家都知道玄武門事變是李世民發動的,正是因為他發動了這場政變。所以,他才得以當上皇帝的,否則,皇位真的沒有他的事。

因為古代的時候,皇位的繼承人選,都是嫡長子來繼承。

當時符合繼承皇位的人,也只有李建成。李建成正是李世民一母同胞的哥哥,關鍵是他還早早的被立為了太子。

種種跡象,都已經表明了李建成才是皇位的最佳人選。

但是,眾所周知,在滅隋建唐的過程中,李世民是立下了蓋世奇功。一定程度上,他的功勞都是在太子李建成之上的。

自己辛辛苦苦拼命打下來的江山,被太子李建成坐享其成了。這是李世民不想看到的,說實話,李世民他也想當皇帝。所以,他對於李建成被立為皇位接班人,有點不甘心。

儘管當時的李建成已經被立為了太子,但是,那時候的他。也僅僅是一個太子而已。只要李建成還沒有當上皇帝,這就意味著他李世民還有爭取皇位的機會。

所以,李世民就在暗中和自己信任的臣子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人商議,如何才能打倒太子李建成?

李世民在這邊搞的小動作,太子李建成也是知道的。

李建成當然不想讓李世民得逞了,所以,他要想辦法來瓦解李世民的勢力,最好把他身邊的人都給調開。

對於李世民來說,房玄齡和杜如晦才是他的頭腦,只要李建成能把他們兩個給調開,那麼對李世民的打擊,才是致命的。

想到這裡,李建成就給自己的父皇李淵建議,說現在天下也迴歸太平了,李世民手下在留那麼多人,也沒有必要了。

所以,可以把他手下的一些人給縷縷續續的調開了,首先就是從房玄齡和杜如晦開始。

李淵覺得李建成說的也對,所以,就把房玄齡和杜如晦給調到外地去了。這兩個人一走,李世民就開始著急了,還有他手下的一些武將們,都感到了威脅。

所以,他們勸李世民趕緊動手,若是在晚了,李世民肯定會死在李建成的手裡的。李世民思來想去,打算違抗聖旨,私下裡又把房玄齡和杜如晦給接了回來,讓他們繼續為自己出謀劃策。

當然了這個出謀劃策就是除掉太子李建成了。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事變,把李建成和李元吉斬殺於玄武門的。

當然了整個過程也是驚心動魄的,這裡我們就不過多的闡述了。

結果就是李世民得逞了,李建成被殺,李淵被逼退位。

那麼楊氏作為女流之輩,她的丈夫被殺,自己又淪落成為了仇人的新歡,她到底有沒有心理變化呢?

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之後,他不但殺死了李建成還有李元吉,就連他們兩個人的所有兒子,也全部都給處死了。

這就是所謂的斬草除根吧。

李世民對於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女兒,還是給了一條生路的。當然了他們兩個人中,有漂亮的妻妾的,也被李世民給霸佔了。

其中最為有名的一個就是李元吉的妻子楊氏。

楊氏本來是李元吉的妻子,現在他的丈夫被李世民給殺了,而自己又淪落成為了李世民的玩物。

這對於楊氏來說終究是一場災難,但是,作為女流之輩的她又不能怎麼樣?畢竟,李世民沒有殺她,甚至沒有為難她,還把她給納入到了自己的皇宮之中,讓她成為了李世民眾多后妃中的一員。

所以,說一定程度上,楊氏是幸運的。可以說她才是真正的因禍得福,畢竟沒有玄武門事變的話,她這一生也不可能成為皇帝的女人。


當然了也許這種幸運是楊氏不想要的,但是在古代的那個男權社會里,她有左右不了什麼,唯一能做的就是聽天由命。

那麼這時候大家是不是會有個疑問,玄武門事變之後,李世民成為了千古一帝,為何他要娶一個弟弟的女人做自己小老婆呢?

不得不說,這和李世民鞏固自己的帝位有關。因為當時是士族門閥社會,她娶的弟媳楊氏,正是隋唐時期的名門望族弘農楊氏。

李世民之所以要娶她,就是要爭取楊家的支持,畢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鞏固他的皇位,才能得到更多勢力與大族的支持。

所以,對於李世民來說楊氏是不得不爭取的一個對象,像樣爭取她,那就娶了她吧。反正這個買賣怎麼算自己都不賠本。

歷史證明時代選擇李世民是爭取的。

不得不說,李世民能當皇帝是大唐子民的福分,畢竟是李世民開了大唐的第一個盛世貞觀之治的。


李世民時期的李唐王朝,也是當時全世界最為著名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世界的很多國家,都開始向大唐稱臣,來和唐朝互通有無。

當然了李世民貞觀年間的外國留學生也是很多的,那時候僅長安就有留學生三萬餘人,可想而知,當時的大唐是多麼的強大。


漢史趣聞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之後,為什麼要娶楊氏,其實不是什麼美色,主要是看重楊氏一族乃是關中世家大族。如果李世民不去爭取他們的支持,那麼自己玄武門之變之後,難以穩定局面。不僅僅是楊氏,包括許多支持太子的世家大族,都一一的被李世民給拉攏安撫了。而李世民娶楊氏,只是繼承了楊家的政治資本罷了。

而對於楊氏來說,自己家族的利益才是關鍵,所以她才會願意嫁給李世民,因為這樣才可以保證楊家的經久不衰。這一場婚姻明顯就是各取所需,雖然不容世俗所接受,但是帝王家這種事情是非常多的。並且當時的李唐是由鮮卑血統的,所以對於此事並不覺得過分,甚至當時的天下人都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當時的主流文化其實是偏向鮮卑的,漢化還不夠徹底,對於人倫關係,其實到了宋朝之後才特別講究。這種關係首先要社會發展到一定水平,經濟水平也要比較高。秦漢時期就存在大量的女子二婚的,這看似不合理,其實在當時卻促進了社會的公平。而當時也不覺得有什麼過分,這就說明唐朝接受了鮮卑血統,加上社會經濟水平不高,所以這種事情自然而然。

楊氏在成為李世民妃子之後,大臣們也沒有說什麼閒話,尤其是楊氏一族,更是覺得理所當然。畢竟楊氏是世家大族,需要李世民的支持,李世民也看中了楊氏一族的影響力。與其說楊氏是被逼迫,不如說楊氏是順應自然·,畢竟自己的丈夫在爭鬥中已經失敗,楊氏怎麼能不識時務。所以這種事情狠正常,何況還是發生在最是無情的帝王家。


小司馬遷論史


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了親弟弟李元吉以及李元吉的所有兒子。

但是,李世民對李元吉的妻子楊氏,卻情有獨鍾。

李世民把楊氏收入後宮,納為嬪妃。

李世民霸佔弟弟李元吉的妻子楊氏,楊氏心理上是能夠承受的。

兩人有緣分,但是遲到了

李元吉妻子楊氏是標準的皇家血統,她是隋煬帝楊廣的女兒。

小時候,李世民跟隨奶奶到姨奶家去走親戚,看見楊廣的小女兒楊氏,覺得非常漂亮,愛慕的不得了,總是找機會帶小表妹玩耍。

那時候,小小年紀的李世民心中暗暗發誓,將來一定要娶到可愛的小公主楊氏。

在長輩撮合下,16歲的李世民娶了長孫氏,但是,李世民心中還是時常想起楊氏的美麗與可愛,始終放不下對楊氏的暗戀。

在李元吉迎娶楊氏的婚宴上,李世民看著楊氏成了自己的弟媳,心中醋意大發,以酒澆愁,喝得酩酊大醉。

在下人攙扶下,回到自己的臥房,李世民嘔吐不止,還吐出了鮮血。

娶了楊氏後,李元吉貪杯愛喝的本性沒有改變,經常與大哥李建成聚會喝酒,甚至通宵不歸,讓李世民有了可乘之機。

李世民尋找機會與楊氏勾搭成功,兩人時常偷偷摸摸約會。

李建成似乎有所覺察,但是,沒有抓到真憑實據,也不好將這件事公之於眾,只在心中暗恨二哥李世民,甚至建議大哥殺死李世民。

所以,李元吉與大哥李建成關係親密,兩人聯合起來排斥李世民。

李世民當然能夠看出弟弟李元吉對自己的不滿;同時,李世民對弟弟李元吉也是心生忌恨。

在長孫無忌等人的支持下,李世民先發制人,發動玄武門之變,一舉誅殺了弟弟李元吉和哥哥李建成。

殺死李元吉後,李世民急急忙忙闖進齊王府,找到齊王妃楊氏,並將楊氏帶入秦王府,納為王妃。

李世民與楊氏的緣分終於功成圓滿,只是遲到了一點點。

李世民終於獲得了夢寐以求的美女楊氏,自然愛不釋懷,寵愛有加。

楊氏後來為李世民生下一個兒子,取名為李明,被封為曹王。

長孫皇后去世後,李世民很想冊立楊氏為皇后,但是,遭到大臣魏徵強烈反對,此事擱淺。

從此以後,李世民沒有冊封皇后。

史書上記載:

“太宗殺其弟齊王元吉,納其妃楊氏,有寵,生曹王明。長孫皇后崩,帝欲立楊氏為後,納魏徵諫,乃至。《新唐書》”

李世民霸佔楊氏是否純粹貪圖美色呢?當然還有其他因素。

籠絡政治勢力,穩固江山偉業

李世民喜愛楊氏,基於兩人的緣分,看中了楊氏的美貌,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楊氏家族擁有強大的勢力與實力。

楊氏爺爺是隋文帝楊堅,父親是隋煬帝楊廣,他們曾經的顯赫地位不言自明,楊氏的奶奶、媽媽孃家也都是名門望族、官宦之家。

楊氏祖上就是弘農楊家,勢力非常之大;加上爺爺楊堅的一幫舊臣與親信、父親楊廣的大批舊臣與親信,非常了不起;這些舊臣與親信中的一部分人在唐朝初年仍然出入官場。

楊氏家族在歷史上十分顯赫。西漢時期,楊氏家族有11個人擔任過宰相。後來東漢末年、直至三國紛爭、再到東西晉朝,雖然皇室家族此起彼落,但是,楊家卻依靠龐大的家族勢力,始終穩如泰山,佔據統治地位。

對於李世民來說,要想江山穩固,必須獲得大量人才以及政治力量的支持。

不殺齊王妃楊氏,並且將楊氏收進皇宮,冊立為妃,就能夠贏得楊氏家族勢力的支持,也能獲得楊氏爺爺、父親舊臣和親信的擁護。

這一點,能夠為李世民聚攏相當大的政治力量。

拉攏人才、聚攏人心,是李世民的拿手好戲。

李世民手下對李世民都是忠心耿耿、矢志不渝的,比如長孫無忌、尉遲恭等等。

即使原來處在對立面,李世民也能收為己用,例如魏徵等。

所以,將傾慕已久的弟媳楊氏,霸佔為妃,既收穫了美女姿色,又聚攏了政治力量,穩固自己江山偉業,李世民自然不亦樂乎!

李世民霸佔弟媳是否違背了人倫道義?這要看看當時的民族風俗。

鮮卑風尚:肥水不流外人田

中國古代社會,由於種種原因,弟弟死了,哥哥可以將弟媳娶進家中,作為妻子或者小妾。

貧窮的農村,這種現象比較多見,只不過社會不提倡這種做法。

在鮮卑族,男人死了,他的妻妾通常就只能嫁給死者的哥哥或者弟弟,如果妻妾歲數較小,也可以嫁給死者的兒子。

李世民身上具有鮮卑族血統,所以,在渴望、羨慕楊氏的情感支配下,李世民沒有絲毫猶豫,就把齊王妃楊氏擄進秦王府,供自己佔有。

李世民身上是否真的具有鮮卑血統呢?

李世民的奶奶獨孤氏是鮮卑族人,是西魏八大柱國之一獨孤信的第四個女兒。因為兒子成為唐朝開國皇帝,獨孤氏死後被追封為元貞皇后。

李世民的媽媽是唐高祖的竇皇后,也具有鮮卑族血統。竇皇后的媽媽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第五個女兒,宇文泰是鮮卑族。

秦王妃長孫氏也是鮮卑族。

李世民不僅具有鮮卑血統,而且娶的秦王妃也是鮮卑族,所以,李世民收納楊氏為妃,是符合鮮卑族風俗習慣的,沒有違背民族道義。

魏徵等人反對李世民納楊氏為妃,不是因為人倫道德,而是擔心楊氏會為李元吉報仇,會危害唐朝江山社稷。

反對李世民娶楊氏的魏徵等人,也不清楚楊氏與李世民本來就是兩情相悅。

由於受到李世民的影響,後來唐朝皇宮中,類似的事情屢見不鮮。

最有名的當屬母女共同享用同一個帥哥壯男;還有李治娶了父親李世民的妃子武則天;再有李隆基將兒子壽王李瑁的老婆楊玉環娶進皇宮,成為妃子。

李世民霸佔齊王妃楊氏為妃是李世民渴望已久的事情;

李世民霸佔齊王妃楊氏為妃是為了籠絡政治勢力;

李世民霸佔齊王妃楊氏為妃符合鮮卑族的風俗習慣;

李世民霸佔齊王妃楊氏為妃開創了唐朝皇宮中任意“佔女為妃”的先河,並形成小範圍內的時尚。

(圖片選自網絡)


岳飛的飛


玄武門之變是男人之間的權力遊戲,當李世民射殺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之後,勝負已定,李世民是這場遊戲的勝利者,楊氏作為一弱女子又能做些什麼呢?她無力改變結局,只能默默承受。

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的愛將尉遲敬德殺掉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後,按照李世民的指示,來到皇宮軟禁唐高祖,聲稱“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謀反,已被秦王李世民誅殺”,唐高祖無可奈何,只得認可李世民的行為,秦王李世民為太子,隨後命李世民監國,以太子監國的身份處理國事。唐高祖自己則神隱了。

癸亥,立世民為皇太子。又詔:“自今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然後聞奏。-《新唐書》

玄武門之變後,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被李世民所殺,李世民還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所有的兒子,也就是李世民的的10個親侄子。而這些侄子中最年幼的不過才數月。不過李世民留下了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的女兒們和妃嬪們。

玄武門之變後,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被李世民所殺,李世民還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所有的兒子,也就是李世民的的10個親侄子。而這些侄子中最年幼的不過才數月。不過李世民留下了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的女兒們和妃嬪們。

李世民還把李元吉的妃子楊氏納入後宮,封為妃子。這在今天看來是有些大逆不道的。畢竟楊氏是自己的弟媳,李世民這麼做有亂倫的嫌疑。然而李唐王朝畢竟有鮮卑人的血統,再聯想到唐玄宗連自己的兒媳也不放過,也就見怪不怪了。

楊氏入宮以後,是否真心實意地願意侍奉李世民,不得而知。李世民殺了楊氏的丈夫和兒子,李世民不怕楊氏趁侍寢時,報復他麼?似乎李世民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而且這個事情也並沒有發生。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不管楊氏是否情願,她都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女性的命運,基本上被男人操控。甚至可以說,在古代,女性需要依附男人,才能有所依託。李元吉在世時,楊氏的依託是李元吉;李元吉死後,楊氏的依託是李世民。

既然李世民就是楊氏新的依託,那麼不管楊氏願不願意,情不情願,她都會緊緊依靠這個依託,至少能保證性命,而且衣食無憂。如果失去了李世民這個依託,楊氏的命運,恐怕會糟糕透頂。


袁衛宇


皇帝的事能叫霸佔嗎?人家是真愛,不嫌棄你是個寡婦,還對你百般恩寵,不但賜你龍種,生了兒子,還差點冊為皇后,這難道不是真愛嗎?

齊王妃楊氏,李元吉的老婆,出身名門望族,隋觀王楊雄的侄孫女,長的“玉貌雪膚,眉目如畫”,天生麗質嬌滴滴,典型的白富美,是個男人看了都怦然心動。

據說李元吉在世時,高富帥李世民便已垂涎楊氏美色,只是沒法下手。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壞人做到底,把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幹掉,連同把他們的兒子、自己的十個親侄子全部打包送給閻王爺,讓他們父子在九泉之下團聚去也。

東宮和齊王府的女眷還算幸運的,那些年輕貌美的被全部沒入宮中,成為李世民後宮佳麗,大美人楊氏也在其中,樂的李世民屁顛屁顛,合不攏嘴。

楊氏在宮中沒有正式封號,宮人都稱她“巢剌王妃”。李世民對這個弟媳兼寡婦是很寵愛的,人妻少婦的風情讓他欲罷不能,還讓楊氏給自己生了一個兒子叫李明。要知道,這李明可是李世民最後一個子女,楊氏也因此成為長孫皇后去世後唯一給皇帝生下子女的嬪妃。

後來中宮久虛,李世民甚至想把楊氏立為皇后,只是礙於魏徵等人反對作罷,但他又把倆人的兒子過繼給已經死了的弟弟李元吉當嗣子。

狠下心來殺了弟弟,如願以償奪了弟媳,又跟弟媳生了兒子,還把這個兒子送給弟弟做繼子,李世民的腦回路不是一般的大。

後來人喜歡批判李世民殺弟奪妻,霸佔弟媳,有悖倫常,其實這件事不足為怪,考慮到當時的歷史背景,我們甚至可以為李世民鼓掌叫好,表揚他的英明正確。

哥哥死了娶嫂子,弟弟掛了娶弟媳,這是一種很常見的收繼婚,古往今來都不少見,如今一些地區還保留兄弟互娶對方寡妻的習俗,更何況隋唐皇室都是鮮卑後人,這是他們的老習俗。這種傳統實質上是對寡居女性的保護,不然孤兒寡母,無人照料,她們是很難存活的。

李世民此舉至少是一舉三得:

一是滿足了自己對楊氏朝思暮想的願望,此後專寵一人,夜夜笙歌;

二是讓楊氏這個寡婦後半生衣食無憂,不用獨守空房,仍可享受性福;

三是表現自己寬大為懷的人文精神,塑造仁君形象。

綜合來看,這已是楊氏最好的待遇。殺夫之仇、殺子之仇?人家是皇帝,根本不存在的;刺殺皇帝給老公、兒子報仇?只有宮廷劇才會有這樣狗血的情節。

各位看官,如果你不贊成李世民的做法,你能不能給楊氏更好的結局?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李世民的後宮有兩位楊氏女人,一位是隋煬帝的女兒楊妃,另外一位則是巢王妃,也就是李淵第四子李元吉的老婆了。


玄武門之變,李元吉被殺,李世民霸佔的女人便是巢王妃,這位楊氏心理上怎樣?她說:“我的內心在崩潰。”

崩潰體現在兩處時間,一處是玄武門之變後,第二處是貞觀年間。

先說,玄武門之變後

玄武門之變,平時射箭挺準的李元吉遲遲沒射中李世民,反倒被對方士兵射下馬,李世民的馬受到驚嚇,奔跑而走,遇到樹枝被絆下馬。李元吉趕忙上前,打算用弓勒死李世民。恰巧尉遲恭趕到,李元吉逃跑,被殺在途中。


李元吉死了,他的兒子全全被誅殺,齊王府也被全全賞賜給尉遲恭,楊氏肯定崩潰,丈夫被殺,兒子被殺,沒家回,崩潰是肯定的。有人說,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是為巢王妃,無稽之談啊。

之後楊氏去了哪?她和李元吉一個小妾被幽禁在一間宮殿之中,而李建成的老婆鄭氏則是在京城南面的長樂門內。

生活艱辛,沒有自由,行動不便,和犯人有什麼區別?楊氏崩潰啊。

再說貞觀年間

貞觀年間,得到李世民的臨幸,楊氏受寵,兩人生下么兒李明。唐太宗曾想過立楊氏為皇后,但魏徵勸諫,說:“皇上,您聖明,何必辰嬴自累?”辰嬴是誰?淫且賤之人。

值得一說,李世民沒有生氣。立楊氏為後肯定是會被阻礙的,不但魏徵阻礙,朝廷上很多大臣也會阻礙,第一個跳出來肯定是長孫無忌。

此外,李世民可從沒給楊氏改過身份,楊氏依舊是李元吉什麼身份,她便什麼身份。就連李明被李世民承認了,楊氏身份也沒改。貞觀十七年,李祐謀反,母親四妃之一的陰妃被貶,李世民完全可以冊封楊氏的。

楊氏崩潰啊……李世民好歹給楊氏一個身份啊,這樣一直頂著巢王妃,很爽嗎?


實際上,李世民根本不寵愛楊氏,他愛的只有長孫一個人,我猜想,臨幸楊氏,有可能楊氏身上有長孫某種影子。長孫去世後,其幼子女不肯交由他人撫養,李世民做上奶爸,親自撫養他們。可見李世民的愛!

種種現實,種種鉅變,楊氏崩潰!但她出身貴族,家族利益在那裡,胡漢的收繼制度有前科。所以楊氏依然能夠堅挺!

鄭氏鄭觀音不也是嗎?鄭氏可活到了公元676年,活了整整78歲。楊氏在貞觀二十一年便去世。


三叔小記


626年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了自己的大哥太子李建成,還有四弟齊王李元吉。而李建成的五個兒子,還有李元吉的五個兒子也盡數被李世民誅殺。

李建成的六個兒子,長子早夭,次子安陸王李承道,626年被誅。三子河東王李承德,626年被誅。四子武安王李承訓,626年被誅。五子汝南王李承明,626年被誅。六子鉅鹿王李承義,626年被誅。都是在玄武門之變之後被李世民殺了的,斬草除根。李元吉的五個兒子長子,梁郡王李承業,626年被誅。次子,漁陽王李承鸞,626年被誅。三子,普安王李承獎,626年被誅。四子,江夏王李承裕,626年被誅。五子,義陽王李承度,626年被誅。也都是玄武門之變之後被殺了。

李建成的妻子鄭觀音,在玄武門之變之後,終日悼念亡夫、撫育幼孤,孀居五十年,一直到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才去世。

但是李元吉的妻子楊氏取得到了李世民的寵愛,楊氏是隋朝觀王楊雄侄孫女,但是在歷史上對於此人的記載是比較少的。李元吉的五個兒子到底是不是她生的也是沒有定論的。歷史上只是記載了楊氏在跟了李世民之後為李世民生了一個兒子,叫李明。至於李元吉的五個兒子是否是她生的歷史上並沒有記載。

如果李元吉的五個兒子裡面有楊氏生的話,那麼看到自己的兒子被殺,還能跟著李世民,並且為他又生了一個兒子,那麼楊氏的心確實很大。或許只能說從小生在帝王家,作為前朝的皇室,也看到了自己的國家被滅,見慣了帝王之家無親情的局面,所以心也就麻木了。

楊氏雖然跟了李世民,但是其實一直沒有得到名分,楊氏在歷史上一直都是以李元吉的王妃稱的。李元吉後來被追為巢王,楊氏也就被稱為巢王妃。


中國歷史研究所


我是大史官,我來告訴你“李世民玄武門之變中,殺弟及侄兒,霸佔弟媳楊氏,那麼楊氏心理上怎麼能承受這種鉅變?”

俗話說的好:這都是命啊!楊氏的命運就該如此,誰都改變不了!

在古代封建社會,由於女人的地位很低,所以,女人都是靠男人才可以生存下來,也就是古代所講的“三從”,即是“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可見,在古代女人一生都要跟隨男人生活的。更何況,古代的女人既沒有財產也沒有繼承財產的權力,就算是父母雙亡沒有兒子也沒有資格繼承,而是由侄子來繼承。足見,女人的地位又多麼的底下啦!

在玄武門之變以前,無論是李世民的王妃長孫無垢;還是李建成的太子妃鄭氏;亦或是李元吉的妃子楊氏。她們都一樣沒有什麼權力,她們所謂的權力全都來自於他們的丈夫,或是她們的孃家的權勢。丈夫有錢有權,她們跟著沾光;丈夫落魄了,她們跟著一起受罪。無論在哪個朝代,這種情況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區別。

在玄武門之變以後,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且被貶為庶人,其子孫不是被殺就是被流放,家中的女眷基本上都會留在宮中做了奴役,既沒有權力,也沒有地位,更不可能有什麼錢財,能夠活著就很不錯了。從啥事都有人伺候的王妃一下子掉到了伺候別人的奴婢,這落差的確有點大,猶如天上和地下。而楊氏能夠被李世民看上,由李世民的弟媳轉眼間變成了李世民的愛妃,是她的造化,她自然是欣然接受的。

在當時的社會大背景下,就算是她不同意又能怎麼樣,雖然心裡會有些委屈,彆扭!自己以前的丈夫被如今的丈夫所殺,難道還要手刃現任丈夫不成,而且當時的文化氛圍也不支持她這麼做,所以只能是接受這個事實,因為她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後來她還不是為李世民生下了皇子李明,可見她無法拒絕李世民,就像無法拒絕又王妃變成皇妃!當然,李世民為什麼娶楊氏不娶鄭氏呢?我覺得主要還是為了拉攏她背後的孃家的家族勢力吧!


大史官


俗話說,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若為權力故,二者皆可拋。

在封建社會,女性的地位都是比較低的,都要依附於男人才能生存,也就是所謂在家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反正都是要從於別人,自己是不能獨立生存的。而且,女性基本上也沒有什麼財產權,也沒有繼承權。比如國家分配土地的時候,只算男丁,女性是不給分的,在父母死亡後分割家產的時候,多數情況下女性是沒有資格繼承的,哪怕是給侄兒繼承,女兒也沒有,林黛玉就是這樣。

所以,女性的社會地位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依附於男性的,或者是父親,或者是丈夫,或者是兒子,自己能為自己爭取比較高的地位的情況比較少,這也就是所謂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裡所謂的雞犬,大多數情況下指的就是女性,都是要依附於別人才能生存的。這一點無論是天潢貴胄的公主,還是普通的農家女子,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分別。反過來也一樣,覆巢之下沒有完卵,一旦父親、丈夫和兒子落魄了,自己也得跟著過苦日子。

玄武門之變之前,無論是李建成的老婆太子妃鄭氏,還是李世民的老婆親王妃長孫無垢,又或者是齊王元吉的妃子楊氏,都是一樣的,他們自己沒有什麼權利,都是依附於自己的丈夫的。即使出身名門望族,能給他們加一點分,但也不會太多,結了婚之後主要還是看丈夫的浮沉起落。丈夫登天,她們跟著登天當仙女,丈夫落地,他們就得跟著吃土。這一點都是一樣的,所以在宮鬥中,老丈人常常是比較重要的盟友。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後,很快就迫使李淵發佈詔書,宣佈李建成和李元吉造反,將他們貶為庶人,子孫要麼被殺,情況稍微好一點的,也就是流放遠方邊疆之地,女性的下場基本上都是統一的,配沒入宮,也就是在宮中充當奴役,沒什麼地位,更沒有什麼權利,能活下來就算是不錯了。這一點是從秦漢時期到唐宋都差不多的,比如漢文帝的生母薄太后,原本就是魏王的妃子,被劉邦擊敗後,也淪入劉邦宮中服雜役幹粗活,生了漢文帝之後,地位才稍有提高,後來跟著就藩代國。

所以,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和李元吉兩家的女性的結局都不好,基本上都是配沒入宮,服雜役,做苦力。從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王妃到只能在宮中端茶倒水乃至於洗衣浣紗做苦工,這個差距當然是非常大的,這個心理上的落差基本上相當於跳樓機,從九天之上直接到了九地之下。在玄武門之變後如果有志氣,就直接自盡了,既然沒有自盡,當然也知道後果是什麼,所以在被配沒入宮之後,還能堅持活下去,這就說明活下去的慾望已經超過了其他的所有慾望,別的什麼都說不上了。

之後還能被李世民看上,擺脫在宮中服雜役做苦力的處境,又過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錦衣玉食的生活,這已經是天大的造化了,壓根說不上什麼思想通不通的問題,楊氏如此,太子妃正史也是如此,如果玄武門之變中被殺的是李世民,長孫無垢的下場也都一樣,沒什麼好奇怪的,除非她能在知道丈夫被殺之後第一時間就自殺,一死了之,否則之後能擺脫服雜役的處境,都算是處境改善,都很高興。


蕭武



網絡俗語說得好:生活就像“強姦”,要麼反抗,要麼享受。

對於楊氏而言,生活不是“像”強姦,其實就是強姦,沒有反抗,也無所謂享受。李世民殺了丈夫,忍了;又殺了“兒子”,繼續忍了;霸佔了自己,還是忍了。

楊氏為什麼這麼能忍?難道她是“忍者神龜”?她的心理上如何承受這種鉅變?

承受,是為了女兒和家族


有些時候,人活著不是為了自己,楊氏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丈夫在宮廷爭鬥中失敗,就此去了閻王殿;兇狠的大伯子為了斬草除根,將丈夫的5個兒子(沒有任何記載楊氏和李元吉生過兒子)也送去了閻王殿。

說楊氏不痛苦,那是假的,眼淚都不知道流了多少遭。就算如此痛苦,大伯子李世民也沒有放過她的意思,又強行霸佔了自己。

怎麼辦?反抗,還是順從?這是個問題。

順從則生,反抗則死,而且反抗後,死的還有她的女兒們(雖然都不是自己所生,但感情很好),還有楊氏家族眾人的陪葬。

痛定思痛,楊氏選擇了順從,選擇了承受,怪只怪命運如此,怪只怪丈夫宮鬥失敗。人一旦認命了,心理上就會容易接受。

見慣了朝廷宮鬥,心理上能夠接受


做為大戶人家出來的閨秀,楊氏對於宮廷政變引起來的兄弟仇殺,心理上能夠接受。

因為之前,無論是楊堅上位,還是楊廣和楊勇的鬥法,或是北魏、北周等的宮廷政變,楊氏都是早有耳聞的。楊氏也明白,宮廷之內無親情,只有勝利或失敗。

對於丈夫李元吉準備動手殺李世民的事情,楊氏也絕不可能絲毫不知。丈夫的行動如果成功了,楊氏則能繼續養尊處優,如果失敗了,楊氏也是絲毫沒有辦法的,但心理上絕對是有準備的。

唐朝的風氣開放,讓楊氏從心理上接受李世民沒有那麼難


唐朝之前是南北朝、隋朝,是北魏、北周演化過來的,所以朝廷和貴族中,其胡人血統(主要是鮮卑血統)還佔有很大比例,其胡人的風俗習慣,比比存在,比如父死,兒子可以娶後媽;兄死,弟弟可以娶嫂子。

因此,楊氏做為李世民的弟媳婦,容易接受大伯子寵幸自己,而無太多違和感。

李世民不僅娶了楊氏,而且娃也生了,說明楊氏對李世民接受的程度比較深,否則,懷了孕後,還是有辦法墜胎的。

不僅和李世民生了娃,而且很受李世民喜歡,甚至有說,李世民一度想立其為皇后,這說明,楊氏和李世民走得實在是近。

所以,楊氏對李世民從稍有仇恨,轉化為心理上開始接受,最後到了親密無間。

看史書,楊氏和李元吉沒生過娃,和李世民生了曹恭王李明


楊氏和李元吉感情有多深,無法查證,有沒有孩子,更無法查證,甚至翻遍史書,也找不到絲毫李元吉和楊氏孩子的資料,這說明,李元吉和楊氏沒有孩子的可能性非常大。

見慣了宮廷政變的事情,聽夠了兄弟仇殺的消息,所以楊氏的價值觀裡,能理解成王敗寇的道理。

如果沒有孩子,那麼楊氏死掉的親人,只有一個,那就是李元吉。而楊氏的心理上,痛苦也就沒有那麼深了,也就更容易接受李世民了。

再加上和李世民有個共同的孩子“李明”,感情又近了一步。


從上面幾點來看,楊氏為了家族、為了女兒們,心理上容易承受;從風俗習慣上也能接受大伯子娶了自己;見慣了宮廷政變,對“成王敗寇”有切身感受,容易過了心理的坎;最後,是和李元吉可能沒有孩子,而和李世民有孩子,這讓心理接受變得更加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