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考上了普通二本的孩子是什麼水平?

教育公子哥


農村考上普通二本的孩子是什麼水平?

首先:農村的孩子能考上普通二本的都是自制能力特別強的孩子。


眾所周知,現在農村很多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要麼把孩子就給家裡的老人,要麼把孩子寄宿在校,週末回到家,孩子一人煮飯,一人學校,很少有人過問。我們班上有很多學生就是這樣,有的因為疏於管教,學習成績一塌糊塗;有的因為無人溝通交流,性格內向。總而言之,農村孩子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真是越來越少。

能取得不錯成績的,考上二本院校的,都是自制力特別強的孩子,他們在家在校一個樣,自理能力強,生活、學習都不用家長操心。


其次:農村考上二本院校學生可以說是附近十里八鄉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我們知道農村教育,無論是在師資力量、硬件設施,生源質量上都不能與城市學校相提並論。在城市,孩子考上一所二本院校家長也許覺得顏面掃地。但是在農村,孩子能考上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家長可以說是“揚眉吐氣”,是會被全村人,甚至十里八鄉的所稱道的。在農村考上二本院校的學生就是其他孩子的榜樣、楷模,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第三:在農村能考上普通二本院校的學生,平時也是班裡,甚至全校也是排名比較靠前的學生。要知道,在農村學校,每年考上重點大學的寥寥無幾,而且考上重點大學的還多是復讀生。如果第一年參加高考,就能考個普通二本,可以說這樣的學生絕對可以稱得上學霸一枚。


當然,並非農村孩子考個二本就了不起了。實際上,每年的縣級高考狀元,也有出自農村的,而且這些孩子大多家庭貧困。但是,苦難的生活更能激發孩子的鬥志。這樣的孩子將來到了社會上,具有吃苦耐勞的秉性,加上自身的不斷地努力,成功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你說是嗎?歡迎留言,歡迎評論!


靜靜助學


因為農村地區的教育水平不太高,考上985、211高校的學生數量也不多,所以假如農村地區孩子考上普通二本的話,也是屬於中等上游水平。

我是來自於農村地區的孩子,我大致統計了一下自己的那些小學、中學同學,大體的情況也是考上二本以上的學生屬於中等上游水平。

一、小學同學.

在我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班上的人數還是挺多的,達到了驚人的70多學生,不過後來有些留級、輟學等情況,等到小學六年級的時候班上學生僅剩將近40名學生。

這些學生中後來上了高中的學生數量並不是特別樂觀。我大致統計了一下,班上的同學中有考上東北林業大學、南昌大學、廈門理工大學、西安醫學院的,還有另外大概8、9個學生上的是專科學校。所以從小學同學情況來看的話,考上普通二本的孩子在當時上小學時候也是班上的“尖子生”了。



二、初一初二同學.

初一、初二沒有重新分班,班上大概有60名學生,後來考上重點高中的學生大概在10名左右,這其中考上大學的情況大概是:西安交通大學、長安大學、廣西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昆明理工大學、東北電力大學、陝西理工大學,還有幾個同學是上的專科院校。所以從初一初二時候的情況來看的話,假如能考上普通二本高校的話,在當時也是屬於班上的中等上游水平了。


三、初三同學.

初三時候班上有60多名學生,後來考上重點高中的學生有10名左右,班上同學考上大學的情況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廣西大學、中國地質大學、西安理工大學、東北電力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西安郵電大學、西安工業大學、陝西科技大學,還有三四名同學考的是專科院校。從班上同學考上大學情況來看的話,考上普通二本高校的話之前也是班上學習較好的。

四、高中同學.

我高中是在縣裡面的重點高中讀書,這裡的情況就比較厲害了。

我上高三的那個班級總共有70多名同學,高考的時候考上二本以上高校的學生大概有50多人,考上一本高校的大概有20多名,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考上一所普通二本高校的話,在班上的學習是屬於中等下游水平的。


饕餮視聽


對於二本,我先來說明一點事情。

我是河北2012年的考生,那時河北的大學生大致分為一本、二本、三本、專科。我們那年的理科分數線,一本564,二本510,三本忘了大致是300大幾十分,再往下就是專科了。文科分數線高於理科分數線13分左右。

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無論是一本還是二本考生都屬於少數(那年的分普遍不高),三本佔了一個很大的基數(不超過二本線5分在河北很難上二本),專科人數應該少於三本。後來進行了改革, 很多學校一本和二本大部分專業合併,統稱一本;原來的三本叫做了二本,三本成為了歷史。

我想題主所說的二本學校是指第一種二本吧。

憑心而論,河北的高考難度在全國至少前五,搞不好還得前三。除了衡水和石家莊的中學之外,一個普通地級市裡稱的上不錯的高中(大多數學生能上一本或者不錯的二本)不超過兩個甚至於沒有,可以說教育資源不算好。

如果在河北省,一個農村普通孩子能考上二本學校的話,他至少打敗3/4的考生,搞不好能打敗4/5的考生。這種學生絕對稱不上什麼學霸或者學神,但是至少不笨。我敢這麼說,一個笨蛋再怎麼學,在河北省也考不上二本。但同理,這個學生也聰明不到天才的地步,智商肯定不低,120以上夠嗆。

我這麼解釋,能明白嗎?


霍於之桑


非常不同意下面的一個回答:農村人窮,二本沒必要讀。

二本在大學體系中也不低

大學體系中二本以下還有三本,高職,二本怎麼說也是收費低,就業比其他兩個好。

對於農村學生來講,收費低對於家庭負擔也小。

能考上二本的也是農村學生付出百倍努力

大部分農村教育基礎薄弱,學生的整體教育水平和城市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父母對教育不重視,害怕讀書是浪費錢財。

那些能夠堅持上大學的,是這個學生足夠有天賦,足夠努力才可能有的結果。

城市的家庭覺得讀個大專很不好,農村的小孩大多考到了大專。

成功沒有一蹴而就

大學不是過去一讀大學便意味著有好工作,賺錢也不是隻有讀大學才可以

對農村孩子來講,讀大學仍舊是最便捷的成功方式,高中畢業只能去做一些低含金量的工作,大學畢業是有可能進一步發展,哪怕是大專也是。

農村的小孩才知道考入一個本科多不容易,那是和城市小孩競爭才有的。


大學專業深一度


農村考上了普通二本的孩子是什麼水平?

在現在的大學本科體系中,有一本、二本、三本之分,二本院校處在中層位置。農村的孩子考上二本大學算是中上水平甚至是尖子生水平,是值得表揚的。

據我所知,有很多考上二本大學的農村孩子都是當地中學裡的尖子生,普通學生可能連二本院校都上不了。所以考上二本院校的農村孩子算是他們那個群體中的佼佼者了。

農村的孩子的教育資源並沒有城市的孩子的教育資源那麼豐富、那麼好。最明顯的就是城市的孩子一般會進行課外補課,他們在課堂上學習完之後,可以到課外的輔導機構去補課,他們可以將那些還沒掌握的知識、重點難點、疑難問題……在輔導機構一併複習並且掌握。而農村的孩子家庭一般不富裕,根本不會給孩子報什麼補習班,孩子們學習上有的問題根本沒有辦法得到立刻的解決。

其次,城市的孩子學習的時間明顯要多於農村的孩子。因為農村的孩子在中小學時期,很多都是以走讀的方式完成學業的,他們上課的時間才去上課,下課後回到家還要幫父母幹農活,這會佔用他們很多學習的時間!

還有就是在知識基礎這一方面,農村孩子明顯處於劣勢。城市的孩子從小接受著各種優質教育資源,各科的基礎掌握得比較牢固。相比之下,農村的孩子的知識基礎比較薄弱。不是農村的孩子不努力,而是他們的條件限制了他們的知識的增長。

所以,農村的孩子真的不容易。很多農村的孩子他們不知道什麼叫多媒體教室,不知道什麼是網課,他們不知道很多東西。但是,他們知道他們要努力學習,只有努力學習,才能擺脫貧窮,擺脫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他們知道大學是一個可以實現夢想的地方。

他們就是憑著這樣一種信念,在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的引領下考上了大學。哪怕考上的是二本、三本甚至是專科的大學,農村的孩子都是值得表揚的,因為他們的條件沒有城市孩子的好,我們不能拿他們跟城市的孩子比,也不需要拿他們跟城市的孩子比。他們,只要超越了自己,便是成功者!


教育最前鋒


我是從農村出來的,地道的農村人,農村戶口,2015年參加河南高考,超出二本線45分,上了一個省內的二本大學。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說的是:別人看起來,一個農村的孩子考上二本大學很簡單或者很容易,甚至會有人覺得連個二本大學都考不上,就很垃圾了,但其實中間的難處,之後經歷過的人才知道。


我們可以從小學開始,簡單來算一下:


1.一個農村小學,正常一個班級裡會有30個人左右,這30個人中,考上重點初中的幾率,按照我那年算,也就是十分之一左右;


2.等到了初中,人數會增多,以6個班級,每個班級有70個人,假設這420人都能讀完初中的情況下,連統招帶分配,能上重點高中的人大概是100人左右,幾率是四分之一;

3.高中之後,人就更多了,正常情況下一個學校,一屆大概有2000人以上,等到高考結束,文理科加起來能上二本的人數也不會過千,就按照二分之一算,儘管幾率很大,但基數也很大,意味著有1000人沒有上二本。


在這個過程中,一個農村的學生從小學升入重點初中,再從重點初中升入重點高中,再從高中到大學,在教育資源缺乏、師資沒有那麼優質,再加上經濟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能走到底的,真的沒有幾個人。


最重要的是,達到二本線也不一定能夠上二本學校,在2015年,像我這種越過二本線45分的人有一兩千個,而我們這群人,註定連本省都出不了。

出省也不是不可以,不出省的原因也很簡單:省外的大學沒有省內大學性價比高,就這麼簡單。


現在還有誰覺得上二本或者上大學簡單了嗎?


家裡蹲大學畢業生


各位親們,我就是農村考上普通二本的孩子之一。這個問題,我太有切身感受了!!!

1.小學階段

我在老家鎮上的小學就讀,我小學數學非常優秀,在班裡一般就是前十名,語文非常一般。總成績,在整個階段的排名也很一般。

2.初中階段

上初一的時候我數學最好,但英語奇差,基本就是不及格。到初二的時候,我是物理課代表,物理特別優秀,但數學英語都一塌糊塗,也是不及格。到初三的時候,我開始奮起直追,英語逐漸逐漸能考到七八十了,物理、化學、歷史是我的優勢科目。我們老家教育還是非常落後的。考上我們縣一高的,全校只有兩個人,考上第二高中的全校只有六個人,我是第七名!等我參加工作後才知道:我們鎮在全縣的18個鄉鎮中,教育質量是最差的。奇怪的是,小學時候學習非常優秀的同學,到初中都早已經輟學了,連中招考試都沒有參加。

3.高中階段

我們班能考上普通二本的,只有一到兩個人。也就是說,想考上普通的二本大學在全班必須是前兩名。

前面我說的初中時考上高中的八個同學中,只剩下四個參加高考,其他其他四人高中沒有上完就輟學打工去了。還剩下的我們這四個人考的也都是非常一般的二本。

總之,農村考上普通二本的孩子,一定是非常吃苦耐勞的,學習上一定是非常刻苦的,在班裡的排名都是非常靠前的。對於農村孩子來說,考上一個二本學校都是非常非常艱難的。前面說到的:每年考上重點高中的只有八個人,而這八個人中,最多隻有四個人才能考上二本。


趣熱點fun


農村考上普通二本是啥水平?不就是說我這種人嘛。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普普通通的二本。

我是一個來自貴州農村的孩子,目前就讀於六盤水師範學院,一所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二本院校,

對於農村的教育環境大家的認識就是那種一個老師帶全校的村小,但實際上差不多但不完全是,在我讀小學的時候是村小,一個學校三百多個學生,七八個老師,而且老師的學歷普遍都低,最好的有一個大專生,差一點的甚至只有初中學歷(可能沒讀完),而且老師不僅僅是要上課,還要顧著家裡的農活。所以說想要在那種環境下全面發展是很難的,所以我那個時候是整個學習生涯的人生巔峰,年年拿第一名,一直到小學畢業,一直如此,我那個時候在親戚眼裡都是別人家的孩子那種,

後面升初中,因為小學成績還可以,升入鎮上初中的尖子班,到了那裡才發現世界如此大,自己其實沒多麼厲害,每次考試只能在班上中游徘徊,很少再有什麼獎狀之類,但也沒有像許多同學一樣放棄學習,在中考也正常發揮,考上了縣裡面的一中。

到了高中後,每次考試你都會發現城裡邊的學生成績都特好,特別是像英語跟文理綜之類的,每次的考試排行榜上幾乎都是那一類人,再看自己,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甚至每次考試都會拉後腿,也有許多自己的同學,平時特別努力,但成績依舊跟不上。然後就對學習沒有那麼上心了,成績也就沒那麼好了,直到後面高考,也就是那樣,考上了本省的二本院校的不知道啥的專業。

到現在,看看跟自己從小學到高中的同學已經沒有多少讀書的了,小學升初中沒有淘汰,但中考淘汰了三分之二,有的去讀中職,有的直接外出打工,畢竟在農村的思想就是不讀書就去打工掙錢。

而高中的同學升學率不到一般,而且是那種二本三本都算的,更不用說考上985、211的,那肯定有,但不多。

最後總結下:農村孩子讀書受到的阻礙因素很多,就比如教育資源、家庭教育、經濟狀況、跟父母的思想……所以說我們天生跟城裡邊的學生沒法比,但農村的二本學生水平應該在同年人中算比較好的那種。





小趣百科


首先,我要說出一個結論,土生土長的農村學子,想上二本很難,考上二本就是很優秀的了。

頭條不是知乎,不是人人985,211。看到有的回答說考上二本不算什麼,然後列舉自己的同學,朋友啥的,從什麼什麼窮山惡水的地方考上了985或211,然後說上個二本不算什麼。這樣的人不是蠢就是壞。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村學子,來自對教育相對很重視的湖北某鄉鎮。我是96年出生,讀小學那時候我們鄉有四個小學,每個學校差不多40個學生。上次我統計了一下我們以前小學班上同學的去處,40號人,有兩位小學沒讀完就輟學了,其餘的絕大部分都去了鎮上的初中,初中畢業就有十多號人出去打工。剩下二十人左右,差不多有十人去了職業技術學院,另外的十個人除了一個人去了重點高中,其他的都去了普高。

現在樣本就剩下了去了高中的十個人,高考的時候差不多有四個人沒考上本科,只能去大專,剩下的五六個就是上本科,這其中還包括民辦本科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三本。

截止現在,考上公辦二本以上的學生,就我知道的只有兩個,一個男生一個女生。

接上題主的問題,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考上二本難不難,現在一目瞭然,作為一個對教育還算比較重視的農村,都只能考上兩個二本,那更偏僻的更落後的地方很難想。

我上大學過後接觸了很多各種各樣的同學,很多都是從窮山僻壤裡面走出來的,他們都是那種很自律的人。聰明,勤奮,自律他們至少有一樣符合。

所以題主如果你現在在二本就讀,請不要在意別人的目光,你已經很優秀了,二本是你的起點,以後的路還是要自己慢慢走。


五個小豬的故事灬


農村考上普通二本的孩子一般都是比較優秀的孩子!

(還是以自己的經歷來說一下)

農村的孩子面臨的不只是高考的選拔,從初升高開始就面臨很大的壓力。

當然,肯定大家都會說,初升高的時候,哪裡都會面臨壓力,但是農村孩子的壓力是真的非常大。

以我們縣城為例說一下,我們縣城初中有5所,每屆高三平均十個班,而高中呢,只有兩所學校,每屆只有5-6個班級。

還記得我在上初中時,上的是我們縣城最好的初中,在的是實驗班,考的是我們縣的高中,而我們班還不是全部考上高中。

在中考後,我們初升高的的幾率大概在1/20-1/10,而且在中考後呢,由各個高中進行層層的選拔,首先由是高中進行選,市一中會直接將年級前三十名提走,然後家庭條件比較好的會將孩子送到市裡,然後由縣級高中進行選拔,最後剩下一大堆人只能去上職業院校。

那我們縣高中是什麼水平呢?

我們縣高中就兩所,一所是公辦的,一所是私立的,兩所高中呢,每個高中設立一個實驗班,一個重點班,一般的情況是,實驗班每年幾乎大多數能上到本科,而重點班呢,一般只有一少半能上本科,而普通班呢,只有5-8個同學可以上本科。

這樣算下來,我們全縣的學生,每年能考上本科的學生也就小几百個人,到每個村就那麼幾個人,所以在農村能考上本科是真的是不錯的學生了!

記得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