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第一次進賈府,賈母說“所痛者唯有你母”,是真情嗎?

《紅樓夢》裡,6歲的黛玉在賈雨村護送之下,第一次來到了京都榮國府,也第一次見到了外婆賈母。

黛玉第一次進賈府,賈母說“所痛者唯有你母”,是真情嗎?

因為黛玉母親賈敏的早逝,賈母見到黛玉,也如同見到了死去的女兒,稍微坐定之後,就說了一段聲淚俱下、感人肺腑的話:


不免賈母又傷感起來,因說:“我這些兒女,所疼者獨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連面也不能一見。今見了你,我怎不傷心!”說著,摟了黛玉在懷,又嗚咽起來。

對於賈母的這段說話,雖然感人至深,細想起來,卻又似乎有好幾個漏洞。

黛玉第一次進賈府,賈母說“所痛者唯有你母”,是真情嗎?

  • ​ 賈母所說的哦“這些兒女”,大家都知道,賈母生了賈赦賈政兄弟兩人,賈敏是最小的女兒。子女三人,按照我們說話的習慣,三個子女是不能稱之為“這些”的。也就是“無三不成幾”,至少是得多出三個以上才適合用“這些”。
  • 其次,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思想是極其嚴重的。賈敏雖然是榮國府最金貴的大小姐,但如何比得上賈赦和賈政這兩個兒子的分量?
黛玉第一次進賈府,賈母說“所痛者唯有你母”,是真情嗎?

所以,如果這兩個問題不能釋疑,必然無法確定賈母當時是真情流露,還是某些人所持的“陰謀論”那樣,貪墨了林家的錢財——儘管,此時林如海在健在。

我們先探討一下第一個問題,也就是賈母到底有幾個子女。

按照原著的交代,賈母自己親生的兒女,應該就是賈赦和賈政賈敏三人,這個毫無疑問。那些因為賈赦被“貶”,而瞎猜賈赦不是賈母所生的說法,完全是違背作者之原旨的。

黛玉第一次進賈府,賈母說“所痛者唯有你母”,是真情嗎?

​但是,賈母雖然自己只生了三個兒女。他的丈夫賈代善是世襲了榮國公爵位的。如此榮極一時的大富大貴之家,豈會只有賈母史老太君一房妻室?而且,按照冷子興演說榮國府的說法:


子興嘆道:“老姊妹四個,這一個極小的又沒了。長一輩的姊妹一個也沒有了,只看這小一輩的將來之東床如何呢。”

可見,賈母膝下,僅女兒也應該有四個之多,而賈母自己親生的卻只有賈敏。而後來探春暫攝大觀園,處理趙姨娘之弟趙國基的喪事時,曾說出了“幾個老姨太太”的話。我們足可以相信,賈代善當年,除了賈母這個嫡妻之外,還有好幾房妾室,這也才符合賈代善的身份。

黛玉第一次進賈府,賈母說“所痛者唯有你母”,是真情嗎?

根據冷子興的說法,賈敏是那一代四姐妹裡最後去世的。雖然,賈敏之外,其她的三個姐妹去向如何,原著並沒有交代。但沒有交代並不代表沒有。

儘管是庶出的三個女兒,按照榮國府一貫的做法,庶出的女兒會跟隨嫡妻生活長大的。比如探春就是跟隨王夫人長大,親媽趙姨娘反倒是“姨娘”了。

此時,賈母也已經是垂暮之年,說難聽點,也是黃土推到脖子上的年紀了。回首自己的一生,即使是庶出的女兒,自己一手撫養帶大,也是有點感情的,卻都已經一個不剩先自己而去。此時見到最小的賈敏留下的女兒黛玉,賈母如何能忍得住內心的淒涼之感?

黛玉第一次進賈府,賈母說“所痛者唯有你母”,是真情嗎?

因此,賈母這一句“所痛者唯有你母”,在我看來,確實是發自內心的、滿含真情的。白頭人送黑頭人的悲痛,見到黛玉,說一聲“所痛者唯有你母”。是真情,更是一種義無反顧的、對自己親生骨肉的緬懷。

最後,我們再說說第二個問題,也就是在賈母心裡,為何賈敏的分量會超出賈赦賈政兩個兒子。

我國傳統的育兒方式,爺爺奶奶最痛的是長孫,父母最痛的卻是么兒。

賈敏是賈母最小的女兒,也就是普通人家最貼心的小棉襖。更何況,賈敏這個小棉襖,還是肩負著家族從武轉文的重任,遠嫁姑蘇林家。如今“出師未捷身先死”,賈母如何能忍得住悲傷?

黛玉第一次進賈府,賈母說“所痛者唯有你母”,是真情嗎?

​鑑於此,賈赦賈政兄弟,長年在賈母膝下晨昏定省,也是最熟悉的人。而賈敏遠嫁之後,按照賈母的說法,那是臨死都未見一面。物以稀為貴,骨肉血脈相連之情也是如此。

這種心情,其實和我們經常忽略、甚至傷害身邊最熟悉的人,反倒對陌生人表現出一種謙和與客氣完全一致。

更何況,賈赦和賈政兄弟,在賈母眼裡都可以說是作為不大的人。

黛玉第一次進賈府,賈母說“所痛者唯有你母”,是真情嗎?

​賈赦更不用說了,不知道什麼原因,早早被賈母踢在一邊,想來也定是有負家族重任的原因。而賈政雖然混了一個五品的員外郎,離賈母的心目中的要求,實在還有點遠。他們的成績,確實要遠不如林如海這個女婿的。

正因為這樣,最出色的女婿林如海,因為賈敏的早逝,似乎和賈府就會漸行漸遠,而賈赦兄弟,都可以說是已經定性的人。為家族大計出發,也容不得賈母不悲痛失聲。

黛玉第一次進賈府,賈母說“所痛者唯有你母”,是真情嗎?

​總之,黛玉第一次進賈府,賈母摟著她說的那一段話,尤其“所痛者唯有你母”,在我看來,確實是一個垂暮之人發自內心的悲痛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