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部長談積極主動服務“六穩”主要措施

1月12日至13日,生態環境部在京召開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總結2019年工作進展,分析當前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安排部署2020年重點工作。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出席會議並講話。近日,我們梳理了部長講話全文,為您“劃重點”,今日推出“進展篇③”。


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系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推動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這一年,我們主要做了四個方面工作,首先是全力以赴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第二方面是積極主動服務“六穩”。


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出臺進一步深化生態環境監管服務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積極主動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長江經濟帶11省市及青海省“三線一單”成果開始實施,19省(區、市)“三線一單”編制形成初步成果。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


依法取消環評單位資質許可,印發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監督管理辦法和3個配套文件,創新信用監管體系。


發佈《生態環境部審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建設項目目錄(2019年本)》,下放運輸機場等9類項目環評審批權。動態調整並持續調度國家、地方、利用外資重大項目“三本臺賬”。


開闢綠色通道,對重大項目即到即受理評估即審查批覆。全國審批環評報告書(表)項目22萬個,審批時間總體壓縮至法定時限一半左右。在線備案登記表項目116.5萬個,平均用時僅需10分鐘。


支持服務企業綠色發展


與全國工商聯聯合印發關於支持服務民營企業綠色發展的意見。對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39個城市和雄安新區大氣治理開展“一市一策”駐點跟蹤研究,向長江沿線有關城市派駐58個專家團隊進行駐點研究和技術指導。


啟用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彙集科技成果4000多項,累計推介先進汙染治理技術1000餘項。推進園區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和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審核,開展環境綜合治理託管服務模式試點。


2019年1-11月,全國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投資同比增長36.3%,遠高於5.2%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環保行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約11%。


河北省開展“萬名環保幹部進萬企、助力提升環境治理水平”活動,幫扶包聯企業1.12萬家。江蘇省出臺環保應急管控豁免“十一條”,廣東省加強環保與金融融合,山西省、福建省建立生態環境親清服務平臺,貴州省出臺十大千億工業產業環境保護服務指南。


加大生態環保扶貧力度


落實《關於生態環境保護助力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的指導意見》,協同打贏精準脫貧和汙染防治攻堅戰。


圍繞推進河北省圍場縣、隆化縣定點扶貧工作,制定實施《生態環境部2019年定點扶貧工作要點》,簽訂定點扶貧責任書,加大中央財政生態環保專項資金及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支持力度,探索農產品有機認證、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減貧等特色做法和模式,超額完成2019年定點扶貧年度量化指標任務。


各省(區、市)堅決扛起脫貧攻堅政治責任,生態環保扶貧工作成效明顯。

(摘自李幹傑部長在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