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我行李收拾好了,為什麼不等等我,又把我丟下?"

今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不少人的假期也得到了不斷地充值。對於那些常年在外地的父母,今年陪孩子的時間變得格外的多,有何感受呢?

只是,假期終將過去,不少企業已經逐步復工,那些要奔赴外地的父母,今年又是如何"哄騙"孩子的呢?

"爸爸媽媽,我行李收拾好了,為什麼不等等我,又把我丟下?"

對於那些留守的孩子們來說,最盼望的或許就是父母從外地回家過年吧!只是享受了一段父母陪伴的時間,在父母又要出去工作的時候,孩子心理又會發生哪些變化呢?

開心果媽媽在網上看到一組圖片,一個留守兒童的小故事。

這個小男孩兒,也就只有4歲左右,和很多孩子一樣,他的父母在外打工。假期結束了,孩子的父母又要去外地上班了,可是孩子又如何願意再被父母"丟棄"在家裡?

父母本來想偷偷溜走,卻不想被孩子發現,孩子央求父母帶自己走。父母同意,讓孩子去收拾行李。隨後,孩子以最快的速度,找了兩個大塑料袋,在裡面裝上了幾件平時自己穿的衣服,還有鞋子,一手拎一個袋子。

孩子開心地拎著"行李"出來,看到的不是在等待自己的父母,而是已經偷偷溜走的父母。孩子瞬間崩潰,站在原地嚎啕大哭。看到孩子的表情,應該都能理解孩子當時有多崩潰。

孩子心裡可能很不理解:爸爸媽媽,我行李收拾好了,為什麼不等等我,又把我丟下?你們都不要我了麼?

那些"留守兒童",他們心裡是如何想的呢?

@小星星:6歲那年父母開始外出打工,一開始,都會盼著他們回來,但是時間長了,覺得跟他們相處很累。他們只管我,卻不懂我,也不知道該如何關心我。如今我31歲,成家後獨自居住,媽媽說孩子送老家給她帶,我拒絕了,我不想我的孩子有我一樣的童年。

@無知是福:我小時候也有這樣的經歷,父母要出遠門,爺爺奶奶逗我,趕緊收拾東西跟爸媽走。結果就是我哭著要和父母走,爺爺奶奶在後面使勁笑。他們覺得很好玩,但是卻是我一輩子的陰影。

@走開吧娜拉: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我出生後不久,父母就都出去打工了,我從小和奶奶相依為命。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他們也回來了,只是再也親近不起來。奶奶去年去世了,我覺得這世上也沒什麼人值得我掛念了。

不少父母,會因為生計,而外出打拼。很多人都說:搬磚和抱娃,只能二選一。很多人會選擇搬磚,覺得這樣才是對孩子負責。只是,等到有一天你老了,在家不能動彈,孩子在外工作忙碌無法回家的時候,你是希望孩子選擇回家陪伴你,還是繼續在外"搬磚"呢?

那些從小不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孩子,真的很苦,不是因為物質上的苦,而是情感上苦,他們太缺乏愛,這也很容易導致孩子的性格發生扭曲、缺陷等,結果幾乎不可逆。

搬磚和親子關係,該如何協調,才能讓孩子不再成為"純留守兒童"?

1、如果可以,請將孩子帶在身邊

比起貧窮,孩子更怕父母不在自己身邊。有些父母外出打工確實比較辛苦,但是但凡有那麼一點可能,那麼也要努力將孩子帶在自己身邊教育、照顧。過程或許會很難,但是父母絕不會在未來某一天後悔此時吃的苦,只會有父母后悔,當年為何沒將孩子帶在身邊。

2、無法帶走孩子,那父母至少留1人在家陪孩子

在實在沒有條件帶孩子一起去外地打工的時候,父母二人,也至少要留一個人在家陪伴孩子。

因為就教育而言,父母的教育影響,要遠大於爺爺奶奶。而且,但凡有一個人能長期陪伴孩子,孩子在親情上的缺失,都會少很多。

3、在外地,多語音視頻

對於那些在外地的父親或者母親,也要記得無論工作多忙,都要和孩子多語音視頻。至少,孩子會記得你。

4、多關注孩子心理健康,而非單純的成績

有些家長在外地只顧著孩子成績,卻從未關心過孩子愛吃什麼,在學校過得開不開心等等。對於這種家長,也是很難讓孩子產生感情的。

想要關心孩子成績,前提是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瞭如指掌,否則,沒有資格去評判孩子的成績。

今日話題討論:你是如何看待"孩子留守"這個問題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