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記事:李盛藻上篇

梨園記事:李盛藻上篇

李盛藻,男,京劇老生。本名李鳳池,字翰如,乳名長福。原籍安徽祁門,生於北京。父李壽峰專工老生,叔李壽山工淨行。
盛藻自幼好學,常模仿別人演唱,8歲入富連成科班,為盛字科學員,習老生。從蕭長華、蔡榮貴、雷喜福、王喜秀、王連平學藝,後又向高慶奎學習高派老生戲,並私淑馬連良。早在科班即已享名。出科後,仍留科班演唱。雖請益多師,但一生再未正式拜名家為師。成為高慶奎女婿後,經過高精心輔導,藝術上兼有馬、高兩派之長。於1935年與陳盛蓀、劉盛蓮、楊盛春等師兄弟赴滬演出,聲譽鵲起。曾自組“文杏社”演出於京、津、滬、東北等地,與高盛麟、陳麗芳、袁世海、貫盛習等同臺合作,與高盛麟合演《長坂坡》紅極一時,李的劉備,高的趙雲,每演必滿。
新中國成立後,參加北京新興劇團,主演了彩頭戲《姜子牙與哪吒》、《黃飛虎與紂王》、《廣成子錯收殷郊》等劇;後加盟首都實驗京劇團,與李萬春合作演出,曾排《廉吏風》等劇;1953年加入中國京劇團(院),1956年移植排演了《十五貫》(由王鳳朝司鼓、沈玉才操琴),還重排了《打督郵》、《借趙雲》等戲;1960年調北京市戲曲學校任教,1979年又在中國戲曲學院兼課,學生有趙世璞、杜鎮傑等。20世紀80年代後,曾以七十高齡主演《龍鳳呈祥》,飾魯肅一角,風姿不減。


其幼工紮實,唱做俱佳,表演灑脫自然,為高派藝術主要傳人之一,亦具馬派風格。擅演劇目有《失·空·斬》、《四郎探母》、《借東風》、《潯陽樓》、《鐵蓮花》、《除三害》、《一捧雪》、《黑驢告狀》、《四進士》、《火牛陣》、《劉關張》、《斬黃袍》、《龍鳳呈祥》、《贈綈袍》、《蘇武牧羊》、《坐樓殺惜》、《哭秦廷》、《轅門斬子》及新編劇目《青梅煮酒論英雄》、《生死牌》、《廉吏風》。

梨園記事:李盛藻上篇

盛藻今年三十歲,北京人,為梨園世家。祖父名李福林,為後臺有名“箱倌”。有四子:長名李壽峰,工文武老生;次名壽山,工花臉,俗稱大個李七;三名壽安,工摔花臉;四名壽臣,號鑫甫,工文武老生,《駱馬湖》《水淹七軍》等劇流行一時,均始自鑫甫也。壽峰最擅長崑曲,《奇雙會》《別母亂箭》《彈詞》等戲均為拿手,頗負盛名。於五十六歲溘然長逝,遺二子,即盛蔭、盛藻也。唯盛蔭自幼過繼與乃四叔鑫甫者。此為盛藻大概身世。

未入科前曾在京師公立第十九小學肄業,迄至十一歲經富社教師蘇雨卿(蘇富恩之父)介紹入富連成,立關書七年。入科後被分配於四科老生中,與劉盛蓮、楊盛春等入科相距不遠。首從雷喜福學《二進宮》之楊波,王喜秀等人學《擊鼓罵曹》《天水關》《奇冤報》等戲。雷、王即為盛藻之開蒙教師也。未入科班前從未從人學戲,以致一切均須從頭來。如此兩年,未嘗一演正戲,間或來趟龍套而已。迄至十三歲,身上嘴裡已像科班子弟矣。社方認為大可一演正戲,以資評定材料。首試新聲在肉市廣和樓演《二進宮》,以陳盛蓀扮李豔妃,蕭盛瑞扮徐彥昭。彼時三人年均十三四歲,嗓音全為童子音,調門一般高,對口之唱工力悉敵,頗為緊張。此戲演出,即得社方之特別重視,儘量授以老生正工戲矣。

梨園記事:李盛藻上篇

梨園記事:李盛藻上篇

此後社方更致力於舊本重排之老戲,每戲一出必以盛藻任主角,配搭亦極整硬。陳盛蓀正紅運當頭,劉盛蓮亦不示弱,每演《海慧寺》《雙釘記》,或《浣花溪》《胭脂虎》等一類戲。其他如楊盛春、葉盛章、盛蘭、貫盛習、袁世海、裘盛戎、孫盛文、盛武等,全為基本人物,李世芳、毛世來輩則方入科不久也。民國二十一年排全部《火牛陣》,此戲馬連良演唱最博佳譽,乃由蕭長華提議約連良導排此戲。馬固亦願為母校效力也。盛藻之田單,連良以師兄地位對於唱做念均有極詳細解說。果然此戲演出保持每演必滿之新紀錄。袁世海之伊立,彼時較之裘盛戎後來居上(蓋《花田錯》後接魯智深大鬧《桃花村》,即由世海來花和尚,盛戎則扮小霸王周通。憶及昔日世海之努力藝事,必有今日成就,盛戎則始終不知振作,日趨墮落,才有今日之落魄也)。其他如葉盛蘭等均盡襯托之妙。馬睹此劇除盛讚盛藻外,並誇世海之伊立,認為無一處不好。彼時連良已囑意袁矣。今日扶風社淨角世海果能收良配之效,馬可謂目能識人矣。

未完待續
文章來源:《京劇資料選編》第156期

發表時間:1941年9月2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