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故事怎麼寫?用白居易的一生,教你寫個一波三折的好故事


不知道故事怎麼寫?用白居易的一生,教你寫個一波三折的好故事


唐朝詩人出大家,除了浪漫灑脫的詩仙李白,憂國憂民一生坎坷的詩聖杜甫,還有一人與二人其名,並稱唐朝最偉大的三大詩人。

如果把人的一生看作一個劇本,每個人都是這出戏中的主角,寫出白居易這個劇本的人,算是深深得到了劇本寫作的精髓。

大部分人都知道故事的結構主要是三幕式:開端、中間、結尾。簡而言之,就是一個過著平靜日子的人,突然掉進一個深淵中,我們要看的就是他如何在這個深淵中掙扎,最後終於爬出深淵重見天日。

可是要怎樣寫好一個故事呢?有作家說,寫好劇本就得調盡讀者的口味,想盡一切辦法虐待你的主人公,一波三折的故事才是好故事。

走進白居易的一生,跟我一起來看看對於寫好故事有什麼啟發吧。

不知道故事怎麼寫?用白居易的一生,教你寫個一波三折的好故事

故事最初的片段往往是最平靜的日常

在公元772年的今天,軒轅皇帝的故鄉突生異象,一個叫做白居易的小孩出生了。

小白居易出生之後,雖然家裡並非大富大貴,但是父親在外為官,深得鄉民愛戴。白居易自小由母親撫養,學習詩文佳作。

青天小老爺

小白居易正在欣賞美景的時候,兩個鄰居因為一隻雞吵起來,都說這隻雞是自己的。眾人建議報官,白居易說他知道怎樣分辨:把老母雞放在地上,老母雞念舊窩,自己會回到自己家裡去。

兩個人把母雞一放,母雞果然一路奔跑到了鄰居家裡,再也不出來。人們都誇白居易是個明斷是非的“小青天”。


不知道故事怎麼寫?用白居易的一生,教你寫個一波三折的好故事


神童學詩

白居易很小就會作詩,村裡的人常常聚在一起聽他念詩。白居易的詩性一發,眼見之物都能成詩。有一次,他對著禾苗開始搖頭晃腦做起詩來。田梗上有一個老婆婆說她一句也聽不懂,還說老婆子都聽不懂的詩不是好詩。

白居易因此受了啟發,立志讀書,旨在讓自己的詩句通俗易懂。


不知道故事怎麼寫?用白居易的一生,教你寫個一波三折的好故事


為什麼在白居易前十年的歲月中,我們能夠找到的隻言片語裡,只有這些片段留下來了?

因為它們具有代表性:青天大老爺的故事表現了白居易的斷案才能;寫的詩要尋常老婦人也能聽得明白,這正是後來白居易的詩句能夠廣為流傳的關鍵。

故事最初的片段雖然是日常,但卻不是隨意選取的鏡頭。這個鏡頭可能是未來的伏筆,也可能是表現主角的性格特徵。這裡的平靜裡,預示著即將到來的風雨,這些難能可貴的品質可能是後來主角逐步升級打怪過程中的通關秘籍。


不知道故事怎麼寫?用白居易的一生,教你寫個一波三折的好故事


意外來臨,寄人籬下,立下宏偉大志

父親白季庚升被破格提升,政敵將報復之心瞄準白家家眷,一把火燒了白家房屋。白季庚帶著一家人搬到符離。路上,白居易痛失愛弟金剛奴隸。他親眼見到了戰亂帶來的痛苦,百姓流離失所,甚至隨時面臨死亡的威脅。

在這裡,白居易遇到了一生摯愛的青梅竹馬湘玲姑娘。白居易教她學詩寫字,兩個人一起玩耍的日子讓感情得以萌芽。

這也是吸引人繼續看下去的一條感情線,既然有了青梅竹馬的設定,大家就會好奇兩個人最後的結局如何。

不知道故事怎麼寫?用白居易的一生,教你寫個一波三折的好故事

白季庚的弟弟白季康寄來家書,打算撫養白季庚的其中一個兒子。兄弟三人都想把機會讓給其他人,母親陳氏看中白居易才華,將一家希望寄託於白居易身上。

就這樣白居易客居江南,年至十六歲,一心想要像李白一樣一進京城就揚名立萬。

白居易立下的志願,就是劇本特意告訴你白居易目標。為了個目標,接下來他將要一路升級打怪,不斷克服各種困難,往自己既定的方向努力。

給主角一個確定的方向,讓他向著那個方向努力,在劇本中就叫做設定觀眾預期。

至於這個目標最後能不能實現,那就需要看接下來主角的表現了。有了目標,才可能有接下來故事發展的空間。


不知道故事怎麼寫?用白居易的一生,教你寫個一波三折的好故事


命運虐我千百遍,我待命運如初戀

有編劇說,想要寫好一個故事,你必須把創造的主角看做是仇人,在他通向終點的路上儘可能的使壞,讓他歷經人生難以想象的磨難。

但是,虐主也得有個度,你要知道不管怎麼虐他,他對於自己要到達的遠方始終是堅定不移的。就算最終放棄,也一定是有因果關係的。

白居易就是這樣,即使命運虐他千百遍,他依然對待命運如初戀。


不知道故事怎麼寫?用白居易的一生,教你寫個一波三折的好故事


1.製造認知差異:年少成名與窮困潦倒並行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白居易在去長安城之前,整理了自己的詩作,並且把這首《賦得古原草離別》作為頭部,放在了作品集的最前面。

這首詩果然讓十六歲的白居易在長安城內一舉成名,當時京城有名的詩人顧況對他親眼有加,極力舉薦白居易。

然而,故事之所吸引人就在於它不會滿足觀眾的所有預期。當看到白居易的詩被廣為流傳的時候,我們的第一預想是,隨之而來的是名望和地位。可是白居易偏偏只得到了表面的風光,他並沒有因為詩名改變自己的生活,在京城生活的兩年,他落魄潦倒,最後只好回到符離老家重新準備科舉考試。

寫故事的時候,適度偏離預期,創造認知差異,這是撩起觀眾繼續看下去的必備法寶。


不知道故事怎麼寫?用白居易的一生,教你寫個一波三折的好故事


2.打個巴掌給個棗:苦中有甜生活才有味

白居易獨自京漂的生活告一段落,他將希望寄託於科舉之路。在漫長的讀書生涯中,他與自己的的青梅竹馬湘玲開始了年少時動人的戀愛。

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蓮花。何處閒教鸚鵡語,碧紗窗下繡床前。

湘玲的愛是沒有功成名就之前白居易慘淡生活中的一抹紅,讓他在無數次打擊之時想到她便覺得安慰。

類似於這樣的情節很多。

白居易因為陳氏以死相逼,三十多歲想要隨便尋個女子成親的時候,卻遇到了一個端莊秀氣的楊氏。


不知道故事怎麼寫?用白居易的一生,教你寫個一波三折的好故事

3.花樣虐主:找到一切能夠打擊主人公的意外

怎樣讓故事好看?虐待主角是不二大法,主人公這一路過去,最怕什麼我們就給他什麼。

隨便翻開一部小說或者電影,死人永遠都是給主角帶去痛苦的主題。在白居易的一生中,死亡帶來的痛苦處處可見。

在顛沛流離的生活時,失去了年齡尚小的弟弟;自己尚未功成名就,目送了父親的離世;眼看日子出頭了,母親卻不慎失足落井而死;哥哥和弟弟都在自己之前離世;眼睜睜送走自己的一生摯友元稹;與妻子生育四個兒女,卻只有一個得以成人。


不知道故事怎麼寫?用白居易的一生,教你寫個一波三折的好故事

除了死亡,還有一種痛苦叫做愛而不得。那我們就讓他去奮不顧身的愛,但是這份愛只能無疾而終。

白居易的愛情,原本是唯美的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兩個年輕的男女私定終身終生,你不娶我不嫁本來是他們廝守的諾言。可是面對母親陳氏的以死相逼,白居易最終做出了妥協,三十多歲贏取了媳婦楊氏。痴情錯付,一陣唏噓之後,湘玲遁入空門。

這個妥協是有邏輯的,不是莫名其妙就妥協了。要建立一個三角衝突,在面臨左右為難的選擇的時候,一定要給出一個符合邏輯的理由,讓主人公不得不做出這樣的選擇。

白居易選擇不再堅持最初的愛情,是因為母親陳氏以絕食相逼,作為孝順的兒子白居易,母親的這個舉動斷了他繼續與湘玲在一起的一切念想。


不知道故事怎麼寫?用白居易的一生,教你寫個一波三折的好故事


放棄最初的理想是一種無力的痛苦。

白居易的一生關注普通民眾的疾苦,他曾經無數次為小人物說話,寫了許多諷刺詩,因此也得罪了無數政敵。

在直言納諫的那些年,他因小人讒言被貶黜。

看官場中的鬥爭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會上演,白居易也沒能躲過。白居易在自己剛正不阿卻反被罷黜的經歷中,漸漸學會了明哲保身,甚至是遠離權利爭鬥的中心。

他寧願守著偏安一隅,為身邊的百姓儘自己的犬馬之勞,也不想再去染指帝王身邊的那溝渾水。


不知道故事怎麼寫?用白居易的一生,教你寫個一波三折的好故事


王子和灰姑娘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故事為什麼一定要有一個結局?

不管我們寫一個什麼樣的故事,開放式的結局也好,悲劇喜劇也罷,總得有個結局才行。

白居易的結局是什麼,是香山上的佛法頓悟,是千里白堤的迷人景緻,是留下千古絕唱無數。

王子不一定是王子,灰姑娘也不一定是灰姑娘,但是幸福的日子肯定會有。也許是抱得美人歸,也許是尋回安靜的內心,也許僅僅是贏得了財富。

年少的白居易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兩個夢想了嗎?

迎娶自己的青梅竹馬湘玲“願作深山木,枝枝連理生”,沒有實現,湘玲最終苦等不得出家為尼。

想要在政治上成就一番偉業,成為濟世救民的一代良臣,他努力過,最終卻放棄了。

白居易最後的人生裡,在香山歸隱,與佛為伴,尋得了內心的安寧。


不知道故事怎麼寫?用白居易的一生,教你寫個一波三折的好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