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蕪湖老照片,圖一為李家花園,圖八為廣濟寺


李家花園的內景。

位於蕪湖城郊外的李家花園,當時的城內,水道縱橫,城外湖汊密佈,有些民居便建在湖中,甚至還有水上茶室,為往來舟船提供茶水服務。

民國時的蕪湖。

蕪湖郊外長江上的航運,看河道不寬,可能是內河汊,揚起風帆的民船,成群結隊,浩浩蕩蕩,航行至遠方。

陶塘又稱鏡湖,據縣誌載:鏡湖,在赭山南,即陶塘。宋張孝祥捐田百畝,匯而成湖。環種楊柳芙蕖,為邑中風景最佳處。

蕪湖長河的舟橋,此橋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名為通津橋,以舟相連,上鋪木板,供百姓來往兩岸,解放後原址建成弋江橋。

蕪湖郊外的農家,土牆茅屋,院內平地,一位農人扛著竹笤帚走過,傳統的鼓風農具用來分選稻子,幾件竹製稻籮方便裝運稻穀,蕪湖作為江南四大米市之首,水網圩田盛產稻米,就來自於這樣的農家。

蕪湖廣濟寺,始建於唐朝,相傳唐時新羅王子金喬覺曾在此修行,後世稱為小九華,唐肅宗曾敕九華道場“地藏利成方印”金印,因緣際會流轉至廣濟寺,成為鎮寺之寶。佛塔又名赭塔,建於北宋時期的公元1065年,赭塔晴嵐亦為蕪湖舊八景之一

江南自古出美女,受通商開放,南來北往的風氣影響,蕪湖的女子身姿曼妙,裝扮新潮,清新婉約,男子也是溫文爾雅

圖中古建為靈澤廟,位於長江對岸的蟂磯之上,相傳劉備之妻孫夫人在此投江,唐末始建廟祠,俗稱孫夫人祠,門前兩座石獅子守護,門樓上雕有“江心第一境”字樣。後在太平天國期間被毀,光緒年間復建,抗戰期間又被燒燬,今已不存。

蕪湖碼頭,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簽訂,蕪湖被闢為通商口岸,次年建立海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