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祕(2)

頤和園這座始建於乾隆時期的皇家園林,歷經260多年,一山一水都有諸多傳說,而在民間,也有很多有趣的野史軼聞,今天就再說幾個。

山水中的神秘迷局

近幾年航拍攝影漸漸火了起來,有小夥伴如果從高空航拍頤和園的昆明湖,肯定會發現這座湖的外形很像一個壽桃,難道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嗎?其實並不是,事實上這樣的水勢是乾隆爺的手筆。


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秘(2)

當年,乾隆下令建造清漪園時,命人要把這昆明湖山寨成西湖,也分個“裡湖”和“外湖”,就連我們今天看到的西堤,也是仿西湖西堤而人工建成的。

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秘(2)

當時人們以為乾隆爺是特別喜歡杭州的西湖,才做此決定,可等到二百五十多年以後。北京西城區作家協會會員陸元登上萬壽山,嘗試著去證實頤和園“福山壽海”的傳說,並請來自己的老朋友,中國測繪科學院研究員夔中羽,兩人一起拍攝了一張遙感圖片,於是被乾隆爺隱藏了二百五十多年之久的秘密就這麼重現於人前。

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秘(2)

拍攝於1983年的彩色紅外遙感圖


仔細看去,在昆明湖的北岸及兩側,其輪廓形似蝙蝠,陸元甚至還找到了兩個小爪子,那就是對鷗坊和魚藻軒。

以山水佈局,借勢而成,不得不說,帝王的手筆堪稱恢宏大氣,這“福山壽海”的傳說當然也是確有其事,不再是民間妄言了。

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秘(2)

北京也有黃鶴樓

長江畔有座黃鶴樓,自“白雲千載空悠悠”之後,再來“孤帆遠影碧空盡”,這座江南三大樓之一的黃鶴樓便名傳千古,流芳百世。

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秘(2)

而在頤和園昆明湖的南湖島上,有一座涵虛堂,當年慈禧就是在這裡檢閱大清水師。在這涵虛堂的舊址上,昔年曾有一座更加恢弘的建築,那就是始建於乾隆年間的望蟾閣。

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秘(2)

清代南湖島畫卷

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秘(2)

乾隆年間畫師所畫的望蟾閣


這望蟾閣便是北京的“黃鶴樓”。它的來歷,也是源自當年乾隆建清漪園的時候,當時正在湖廣地區當差的阿里袞為討乾隆爺歡心,便仿照黃鶴樓做了一個仿品進獻到京城,後來,乾隆就把它放在了南湖島,由於當時建造時地基沒有打好,到了嘉慶帝時,望蟾閣已不能使用,於是,嘉慶下令拆毀重建,望蟾閣也就這樣變成了今天的涵虛堂。

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秘(2)

明代畫家安正文所畫武昌黃鶴樓

可惜,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時,涵虛堂被燒燬。等到了光緒年間,朝廷又重建了一次涵虛堂,原本望蟾閣的痕跡消失殆盡,後來的慈禧,包括道光、咸豐帝,都沒見過望蟾閣到底是什麼樣,這座傳說中的樓閣,再也無法重現。

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秘(2)

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秘(2)


中國最奇特的建築

與望蟾閣有類似命運的其實還有一處,那就是今天萬壽山上的景福閣。

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秘(2)

事實上,景福閣的前身是曇花閣,傳說,曇花閣整體與曇花很像,故而得名。當年英法聯軍入侵,將這裡付之一炬,唯一留下當年影像記錄的,是英籍意大利攝影師費利斯·貝亞託拍下的一張照片。

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秘(2)

1860年之前的曇花閣(歷史照片)

後來,光緒十三年(1887年),雷廷昌奉旨在原址上重建曇花閣,雷廷昌是大清樣式房掌案最後一代傳人,曾先後為咸豐、同治、光緒幾位皇帝和慈禧等興建陵寢,同時參與重修圓明園、頤和園、擴建“三海”。

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秘(2)

當年,他主持重修工作時,曾留下兩個方案,然而由於經濟問題,這兩個方案最終都沒有實施。等到第二年的光緒十四年,光緒帝下令將清漪園更名為頤和園,在樣式房擬定的“頤養工程”中,景福閣名列其中。等到慈禧掌權,這裡就成了她最鍾愛的地方之一,常在這裡用餐、娛樂。

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秘(2)

1888年慈禧將景福閣建在曇花閣遺址上

頤和園有座“水牢”

去過頤和園,坐過遊船的都會看到,西堤以西有座孤島,島上還有兩道高大的城牆。但這裡基本不開放,沒人知道上面有什麼,只是有傳說,這裡是關押宮女和太監的秘密水牢。

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秘(2)

不過在史書上,我們或可知道答案。翻開乾隆年間宗室畫家弘旿的畫作,你會發現他曾畫過一幅畿輔水利圖,在清漪園這部分,可以看到今天的這座孤島,在當年是頤和園中的重要建築——治鏡閣。

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秘(2)

電腦復原的治鏡閣

從考證中,可以看出治境閣仿造壇城修建,是一座佛教建築,也是給皇帝修身養性用的。當年英法聯軍洗劫頤和園的時候,無法進入這裡,便用火炮轟擊一番。等到光緒年間,慈禧重修頤和園時,由於缺少木料,便將這裡徹底拆除,這個地方也就荒廢了。

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秘(2)

清末老照片中的治鏡閣


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秘(2)

清末老照片中的治鏡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