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分《成為簡·奧斯汀》:對待愛情可以感性,對待婚姻必須理智

導言

電影《成為簡·奧斯汀》用傳記的方式描述了英國著名女作家簡·奧斯汀的一生。這位生活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鄉村的偉大女性,用她41年短暫的生命寫出了《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等六部長篇小說。

在簡·奧斯汀的作品中很少描寫重大的歷史事件,她主要關注的是鄉紳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她以女性特有的細緻入微的觀察力和活潑風趣的文字,真實地描繪了她周圍世界的小天地。或者用她自己的話說,"鄉間村莊裡的三、四戶人家——這就是我所刻畫的兩英寸寬的象牙。"

家國大事固然左右人的命運,但人間煙火才是生活常態。每一個時代都有被愛情和婚姻所困惑的人們,因此,簡·奧斯汀的小說能夠歷久彌新,始終煥發著蓬勃的生命力。

8.2分《成為簡·奧斯汀》:對待愛情可以感性,對待婚姻必須理智

電影《成為簡·奧斯汀》



在簡·奧斯汀的作品中,男女主人公大多獲得了圓滿的愛情,走進了幸福的婚姻,而她自己的人生卻恰恰相反。在這部電影中,我們看到簡·奧斯汀在20歲時和一位愛爾蘭律師湯姆·勒弗羅伊相愛,卻因雙方家境貧寒,不得不分開。從此湯姆娶了富有的貴族小姐,簡·奧斯汀一心投入寫作,終生未嫁。電影中,心靈相通的戀愛令人心醉,洞察人性的抉擇令人心碎,脈脈相望的重逢令人唏噓。

透過這一段浪漫唯美的愛情故事,讓我們得以窺見200多年前英國鄉村年輕女子的婚戀觀,這對如今人們的生活仍然有借鑑的意義。雖然時移世易,但人們在婚戀過程中遇到的關於愛情與麵包,獨立與依附,責任與自由的矛盾一直未曾改變。

8.2分《成為簡·奧斯汀》:對待愛情可以感性,對待婚姻必須理智

電影《成為簡·奧斯汀》

決定簡·奧斯汀婚戀觀的不僅僅是她自己

婚戀觀:是人們對於婚姻、戀愛的看法和態度,是人生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婚戀觀直接影響戀愛、婚姻行為的價值取向,對青年的擇偶行為、婚姻生活起著決定性的導向作用,影響其一生的發展與幸福。

一個人婚戀觀的形成,有其複雜的社會因素,也有個人的主觀因素。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簡生活在200多年前的英國鄉村,當時的英國雖然已經開啟了工業革命的大門,但鄉村還未受到衝擊,依然封建而保守。由於限定繼承法和社會對女性從屬地位的普遍共識,女性想要獲得財富只能依靠父親或者丈夫。因此,對於年輕女子,尤其是沒有多少財產的年輕女子來說,富足的婚姻是她們獲得尊重、安定與社會地位的唯一出路。

所以,簡的父母有意讓她嫁給高富帥衛斯理先生,那樣可以確保她在婚後成為一位體面的夫人,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可見,社會大環境下的婚姻制度、財產製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女性婚戀觀的外延和內涵,留給女性追求真愛的空間十分有限。

8.2分《成為簡·奧斯汀》:對待愛情可以感性,對待婚姻必須理智

電影《成為簡·奧斯汀》

2、原生家庭對女性婚戀觀的巨大影響

無論處於何種社會環境下,都不能阻擋一個年輕美貌的女子對真摯愛情的嚮往!簡覺得衛斯理呆板無趣,並不為他的財產所動,拒絕了衛斯理的求婚。

為此,簡的母親和她大吵一架,告誡她現實的殘酷:

母親:我們存下的錢得留給你兄弟,你一個子兒也得不到,只能靠婆家。

簡:好吧,沒有就沒有。我才不要沒有愛情的婚姻!

母親:你寧願做一個可憐得老處女被人輕視,成為別人的笑柄,成為粗鄙的鄉巴佬飯後的談資?愛情令人神往,但金錢卻是無論如何不可或缺的。


8.2分《成為簡·奧斯汀》:對待愛情可以感性,對待婚姻必須理智

電影《成為簡·奧斯汀》

父親則從另外的角度,讓女兒看到婚姻的另一面:

父親:他能給你一座大房子,舒適的生活。考慮考慮,這是你最好的機會了。

簡:衛斯理?他是個呆子。

父親:他會變的。

簡沉默不語

父親:任何東西,比如"貧困",都不能讓精神屈服。


8.2分《成為簡·奧斯汀》:對待愛情可以感性,對待婚姻必須理智

電影《成為簡·奧斯汀》

父母的婚戀觀並沒有完全說動這個驕傲的少女,但在她心裡種下了,"認清現實,但不屈服於現實"的種子。簡的父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生活閱歷給女兒上了一節生動的婚戀課。

父母對待愛情和婚姻的態度,會帶給子女隱秘而深遠的影響。

現實生活中,有些父母在面對子女婚事時不置一詞,任其發展,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婚姻是人生大事,父母有義務盡其所能地給兒女以建議。當然,不要走向另一個極端,不顧一切地阻攔兒女的婚姻選擇,也是不可取的。

3、女性自身的條件是追求美滿愛情和幸福婚姻的底氣。

簡年方20,端莊優雅,美麗聰慧。雖然出身於牧師家庭,但她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寫作,是個蕙質蘭心的人兒。美好的女子總是自帶光芒,簡終於等來了讓她傾心的愛情。湯姆來自倫敦,帶有大城市公子哥放蕩不羈的氣質,他的出現蕩起一湖春水,讓簡深陷愛河。

對於簡來說,最理想的婚姻是像她筆下《傲慢與偏見》中的女主伊麗莎白一樣,嫁給一位平等待她、真心愛她,又很富有的達西先生,湯姆看起來就是這樣理想的白馬王子。

8.2分《成為簡·奧斯汀》:對待愛情可以感性,對待婚姻必須理智

電影《成為簡·奧斯汀》

一個年輕女子的婚戀觀不可避免地受社會因素的制約,受原生家庭的影響,被她自身對愛情婚姻的企盼所驅動,三者共同促成了她對婚姻大事的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的愛情觀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可能會隨著女性年齡的增長而有所改變,甚至,年輕和年老時的婚戀觀也有可能是對立的。

毋庸置疑的是,對一個女人來說,最關鍵的就是年輕的那幾年。

8.2分《成為簡·奧斯汀》:對待愛情可以感性,對待婚姻必須理智

電影《成為簡·奧斯汀》

簡·奧斯汀對愛情和婚姻的抉擇,來自於她對人性的深刻洞察。

1.愛情是盲目的,是感性的。

簡與湯姆的相識相愛,是一場有趣的靈魂博弈。女作家簡的心思是玲瓏剔透的,她自負且執著;青年律師湯姆的性情是有趣的,他浪蕩且高傲。這樣兩個年輕人相遇,必然會掀起雙方的頭腦風暴,他們展開關於閱讀、關於寫作、關於女性的辯論,在樹林邊、在舞會上、在書房裡都有他們激烈爭辯的身影,這些較量讓彼此靠近,也讓愛情的火苗燃燒得越來越旺。

在月色的映襯下,他們深情擁吻,湯姆說:"我是你的,無論肉體還是靈魂,這實在是太美妙了!"這一生有這樣一個人,為你說出這樣一句話,即使像煙花一樣瞬間燃盡也在所不惜吧!

愛情有多盲目,就有多瘋狂!

8.2分《成為簡·奧斯汀》:對待愛情可以感性,對待婚姻必須理智

電影《成為簡·奧斯汀》

簡在她的著作《理智與情感》中寫道:

愛是永不褪色的印記,縱使狂風暴雨,也絕不動搖。

據說《傲慢與偏見》中伊麗莎白和達西的故事就是以簡和湯姆的真實經歷為原型創作的,可見,這段愛情經歷讓簡多麼的刻骨銘心。

2.婚姻是柴米油鹽,是無比現實的。

不幸的是,湯姆雖然是律師,但完全依靠著做大法官的舅舅接濟生存,而舅舅強烈反對湯姆的婚事。在他看來這是一樁"不般配的婚姻",如果湯姆執意娶一個鄉下姑娘,就不能繼承他的財產,湯姆會成為一個徹底的窮光蛋。

8.2分《成為簡·奧斯汀》:對待愛情可以感性,對待婚姻必須理智

電影《成為簡·奧斯汀》

這樣一位可心的靈魂伴侶,偏偏有著讓簡不能迴避的殘酷現實。在激情的推動下,他們也曾試著私奔,可是走到半路,簡放棄了。

在驛站裡,他們有這樣一段對話;

簡:你在利默尼裡克有多少兄弟姐妹?

湯姆:有不少

簡:他們都靠誰養活?一旦你的名聲被毀,你的不檢點會讓他們蒙羞。

湯姆:我自己可以掙錢的。

簡:不夠的。

湯姆:我會出人頭地的。

簡:有個做最高法院法官的敵人,還有個赤貧的妻子,誰知道有多少人靠你養活?我親愛的,你會沉淪,同時會連累所有人。

湯姆:簡,我永遠不會放棄你的。

簡:什麼都別說,什麼都別想。

湯姆:只要你愛我,你愛我嗎?

簡:是的,但如果我們的愛能毀掉你的家庭,也會毀掉它自己,在內疚、悔恨和自責中慢慢消亡。

湯姆:胡說

簡:這是真相,是從矛盾中得出的真相,但我們得微笑著接受它,否則,我只能認為我們從來就沒有相愛過,

在激情的碰撞下,可以做出私奔的決定,在理智的召喚下,簡發現了他們的矛盾。他們私奔是為了追尋愛,而這一行為恰恰會毀了他們的愛。為了兩個人自私的愛情,置男人的前途、女人的名聲和各自家庭的責任於不顧,這樣的愛情就變質了,它會由甜蜜的兩情相悅,變成雙方的負累。

況且,對於在生活中一地雞毛的男人來說,愛情只是"奢侈品",一旦他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生出憤恨,讓曾經的美好隨之消失殆盡。

8.2分《成為簡·奧斯汀》:對待愛情可以感性,對待婚姻必須理智

電影《成為簡·奧斯汀》

3.愛情與婚姻,說到底是人性的遊戲。

愛情始於相互吸引,其本質是滿足個人的需求。

克里斯多福·孟在《親密關係》一書中說,開始和維持一段親密關係背後的真正動機,其實在於需求。

婚姻始於相互承諾,其本質是合作生活。

經濟學家薛兆豐教授做過一個很形象的比喻,他說兩個人結婚就像是合夥開公司,雙方把各自帶來的資源整合在一起,想辦法讓"家庭公司"能夠維持運轉並盈利,使"家庭公司"能長久開辦下去而已。

由愛情進入婚姻,浪漫的激情頓時便轉變為現實的經濟問題,婚姻生活中"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8.2分《成為簡·奧斯汀》:對待愛情可以感性,對待婚姻必須理智

電影《成為簡·奧斯汀》

"是否能始終保持滿足伴侶的需求?","是否能在貧病交加時不改初衷?"在這樣的問題面前,人性都是經不住考驗的。

簡身為作家,創作出諸多生動鮮活的形象,一定走進過人的內心,洞察到人性的軟弱和善變,才終止了這一場荒誕的私奔之旅。

簡·奧斯汀的婚戀觀對現代女性的借鑑意義

簡在和湯姆分手後,衛斯理先生又來求過婚,還是被簡拒絕了。年輕時代微弱的愛情之火,足足燃燒了她一生,溫暖了她一生。她把無盡的柔情都傾注於筆尖,送給伊麗莎白、埃莉諾、瑪麗安、愛瑪、範妮、凱瑟琳、安妮……一個個美麗、優雅、天真、勇敢的女主角們。

這些生活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女性,雖然被所處的落後時代所束縛,卻敢愛敢恨,清醒睿智。身為21世紀的現代女性,我們比她們要幸運得多,在面對婚戀問題時,我們有更多的自主權和選擇權。

8.2分《成為簡·奧斯汀》:對待愛情可以感性,對待婚姻必須理智

電影《成為簡·奧斯汀》

1. 愛情要有,麵包也要有。

同簡·奧斯汀一樣,現代年輕女性渴求的依然是一份既有面包又有愛情的婚姻。多少影視作品、左鄰右舍、叔伯嬸嬸都告訴女孩子"貧賤夫妻百事哀",現實卻常常是,有愛情的男人沒有面包,有面包的男人沒有愛情,很難兩全。於是,不同的選擇成就了姑娘們不同的人生,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不同的是,女人不能再一味地伸手和男人要麵包,得努力打拼和男人一起掙麵包,以求在婚姻中和男人有同等的地位和權利。

在電視劇《歡樂頌》中,樊勝美和男友王柏川終於進入談婚論嫁階段,卻在買房時因為"房產證上寫誰的名字"的問題產生了分歧,導致兩人分手。可見,即使是結婚,男人也不希望自己的房產屬於和他一起過日子的女人,《婚姻法》對這一想法給予了法律上的肯定。

8.2分《成為簡·奧斯汀》:對待愛情可以感性,對待婚姻必須理智

電視劇《歡樂頌》

女人妄圖依附男人的想法已經被時代所唾棄,麵包可以自己去掙,但不管法律如何規定,社會環境如何變遷,女性追求美好愛情婚姻的希冀始終不會改變。

2. 經濟獨立給女性自由選擇的底氣。

在簡所處的時代,她沒有選擇嫁人,而是用手中的筆來養活自己,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毅力。事實上,在那個年代寫小說還不足以讓她過上富裕的生活,她還時常需要哥哥的接濟。

現代女性所處的時代決定了高質量的付出就可以獲得高額的回報,高收入就可以為自己在婚戀市場上增加權重。

我身邊的兩個老姑娘的實例足以證明,雄厚的經濟實力會給女性帶來更多幸福的可能。

曉琳今年40歲,她初中畢業以後,一直沒外出工作過,始終在家裡幫助父母務農。她年輕的時候有過幾次無疾而終的戀情,蹉跎無果。如今,她像其他農婦一樣,只關心家長裡短和莊稼地的收成,對於別人給她介紹的那些二婚離異男,她已經沒有了從他們身上尋找愛情的心思。

曉楓今年42歲,她大專畢業之後,去外地學習了銷售,回來後自己開了個小店。由於經營有方,又開了多家連鎖店,是個名副其實的女老闆。她年輕的時候有過一段短暫的婚史,離異後也相過親,始終沒有遇到心動的人。去年,她在一個進修班認了一個未婚青年,年齡與她相當,兩個人又志趣相投,是她認定的靈魂伴侶,於是兩個人喜結連理。

從以上兩個女人的不同經歷,可以看出,在我們已經有了更多選擇的今天,努力提升自己,從不放棄自己,是女性獲得美好愛情婚姻的基石。

時間對於女人,永遠都是殘酷的,而一顆永遠都敢愛的心,是女人最厲害的武器!

8.2分《成為簡·奧斯汀》:對待愛情可以感性,對待婚姻必須理智

電影《成為簡·奧斯汀》

3. 認清女性的侷限,做出無悔的選擇。

電影的最後,簡成為人人景仰的名作家,卻依然單身。在一次聚會中,她重遇湯姆,聽到他的女兒也叫簡,似乎說明他餘情未了,讓人欣慰,這樣的結局也算是某種形式的圓滿。

在看過整部影片,並瞭解過簡·奧斯汀的真實生平後,我無法揣度41歲臥病在床的她會不會後悔自己一生未婚的抉擇。我只剩下衷心的祈禱,希望年輕的姑娘們成為簡·奧斯汀那樣善良、勇敢、獨立、自主的女性,但不要像她一樣選擇孤獨終老。

童話總是很美好,現實總是很殘酷。如果你想單身到老,試著想想除夕之夜,萬家燈火,別人家的丈夫妻子孩子熱熱鬧鬧地在一起過年,看著窗外燦爛的煙花,你會不會想哭?

人間煙火,最是撫慰人心。年輕時的"非你不可",到中年時,可能又會是另一番心境了,這是身為女性的侷限。

8.2分《成為簡·奧斯汀》:對待愛情可以感性,對待婚姻必須理智

電影《成為簡·奧斯汀》

4、 重新審視我們對愛情和婚姻的定義。

在簡所處的時代,愛情和婚姻是模式化的。進入現代社會以後,人們在接受更多的教育之後,逐步認識到,被神聖化的愛情和被妖魔化的婚姻都不是它們的本來面目。

愛情有很多種,有時它是一見鍾情,有時它是日久生情;有時它優雅地款款走來,有時它莽撞得猝不及防;有時它在你心心念唸的遠方,有時它就在你常常忽略的身旁……

婚姻也有很多種,有時它是打打鬧鬧,旗鼓相當;有時它是相敬如賓,舉案齊眉;有時它是趣味盎然,心有靈犀;有時它是琴瑟和鳴,幸福甜蜜……

每個人的愛情和婚姻都各不相同,不管是"神聖化"還是"妖魔化",輪到你自己,都要把它變成"個性化",你想要什麼樣的愛情和婚姻,就自己去創造,去經營。

回顧簡的戀愛史,不禁讓人感嘆,如果簡生活在現代社會,她這樣有才情的女作家,應該會有更加精彩的人生吧!

8.2分《成為簡·奧斯汀》:對待愛情可以感性,對待婚姻必須理智

電影《成為簡·奧斯汀》



結語

一部《成為簡·奧斯汀》概述了200多年前的女作家愛恨交織的一生。簡·奧斯汀雖然生活在保守閉塞的英國鄉村,卻擁有一顆超脫細膩的靈魂, 她對愛情和婚姻的深刻洞察,讓她擁有超正的婚戀觀。"我才不要沒有愛情的婚姻"她的這句吶喊和200多年後年輕女性的婚戀觀不謀而合,她對於愛情與麵包,獨立與依附,責任與自由的見解犀利而深刻,她的作品值得每一個年輕女性用心閱讀。

在燦若星海的作家群裡,簡·奧斯汀是獨特的一個,她用飽蘸深情的筆尖,把所有的愛融進了它的六部傳世之作,在時光中不朽!

8.2分《成為簡·奧斯汀》:對待愛情可以感性,對待婚姻必須理智

簡·奧斯汀畫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