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腫瘤患者發熱要格外關注?

珍懿xbLY4160


為什麼腫瘤會發熱?

腫瘤發熱有幾種情況,對於腫瘤患者來說,在強化化療期間,常常會出現持續發熱的現象,這有可能是感染而引起的,也有可能是腫瘤本身引起,兩者是比較難確定的,此時鑑別就十分重要了。排除感染因素,單從腫瘤本身來說分兩個方面。

1.從壞的方面來說,有可能是腫瘤惡化了。當腫瘤細胞在快速繁殖時,就有可能出現發熱的現象,特別是對於癌細胞已經擴散的人群來說,發熱的現象會更加明顯,所以癌症晚期的病人常常出現體溫異常,且人的抵抗力也會下降,病毒感染幾率也會增加。

2.當然,從好的方面來說,這有可能是腫瘤細胞大量被破壞,釋放了腫瘤壞死的因子,IL-1、抗原物質等內源性質熱源,通過中間介質的介導體溫調定點升高了,從而出現發熱現象。

那麼,腫瘤發熱的患者會有什麼表現呢?

1.在醫學臨床上,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熱,時間超過2周,呈間歇性的發熱,體溫在37.5至38.5度之間,少數患者會高達40度。

2.此外,多種積極的抗感染治療無效,而採用萘普生等非甾體消炎止痛藥常常會奏效,繼續採用這些藥物去治療時可以維持患者正常的體溫。

3.發熱期間,沒有明顯的消化障礙,食慾不會明顯減少;畏寒以及與發熱相應的心跳加速也是比較少見的;中毒症狀不明顯等等。那麼,腫瘤發熱時該如何處理呢?

腫瘤發熱處理的關鍵在於診斷,需要醫生鑑別診斷出導致發熱的因素之後,採取的治療方法才會相對簡單,其中包括物理降溫與藥物降溫。

物理降溫治療包括對全身或者是局部用溫水或者酒精去擦浴,在擦浴時,可以擦拭患者腋窩、腹股溝等有大血管的部位,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進行冰袋或者是灌腸的降溫。

而藥物降溫主要用非甾體的抗炎藥去退熱,長時間使用這一類藥物時需要考慮其潛在的不良反應。

此外,對於腫瘤熱,我們除了處理患者發熱的情況之外,治療還是要以腫瘤為主,對於腫瘤進行手術切除、放化療等處理,建議配合採用中醫中藥的方式去治療,因為中藥能夠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軟堅散結,可以很好地控制癌細胞的擴散,防止復發和轉移,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延長患者的生命。


腫瘤的真相與誤區


腫瘤患者是有可能出現發熱的,有幾種情況:

第一,腫瘤熱

腫瘤熱是非常常見的,腫瘤的患者,特別是進展期或者晚期的患者,可能出現發熱。腫瘤熱的確切原因不清楚,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腫瘤細胞大量破壞,釋放腫瘤壞死因子、IL-1、IL-6、抗原物質等內源性致熱源,通過中間介質的介導體溫調定點升高;或腫瘤直接侵犯影響體溫調節中樞導致中樞性發熱,使機體出現發熱。

腫瘤熱的病程較長,一般超過2周,體溫一般小於38.5攝氏度,抗生素治療無效。如果一個人突然出現發熱,消瘦,盜汗等症狀,抗生素治療無效,一定要想到腫瘤,可能需要認真的做一個全身檢查。

第二,放化療後發熱

這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放化療都對正常的人體組織存在傷害,特別是化療,容易導致骨髓抑制,骨髓抑制後,人的白細胞就會減少,白細胞是人體的免疫衛士,白細胞下降導致機體的免疫力下降。導致腫瘤患者非常容易感冒,發熱,一場小小的感冒可能會發展成全身的感染,患者可出現高熱,肺炎,感染中毒性休克等等,嚴重的可能會危及生命。

所以,如果出現發熱,需要特別注意,是不是腫瘤。如果腫瘤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發熱,一定要警惕是否是感染,需要積極的治療。


普外科曾醫生


臨床上,癌症病人出現發熱症狀比較常見,發熱會消耗大量的能量,使得癌症病人體質變得更加虛弱。對癌症病人來說,發熱有可能代表著病情進展,腫瘤擴散。惡性腫瘤病人發熱見於兩種情況: 惡性腫瘤本身引起的發熱和惡性腫瘤伴發感染所引起的發熱,極少數病人可能出現藥物熱。

癌性發熱

惡性腫瘤本身引起的發熱又稱為癌性發熱。其致熱機理包括:惡性腫瘤細胞的浸潤激活白細胞釋放致熱原;因腫瘤生長迅速而缺血缺氧引起自身組織壞死,導致機體發熱;腫瘤侵犯腦部或影響體溫調節中樞引起中樞性發熱;腫瘤細胞自身產生內源性致熱源,部分腫瘤產生異位激素引起機體各種炎性反應。癌性發熱持續時間較長,持續時間可達數週以上,發熱時輕時重,每天至少有一次超過37.8℃,一般不超過38.5℃,發熱前無畏寒及寒戰,查的血常規、血沉一般都在正常範圍,對抗生素無效,口服散利痛或者西樂葆可以暫時退熱。

感染性發熱

癌症病人體質較正常人差,一些體內正常存在的細菌都有可能引發癌症病人感染,這種稱之為條件致病菌,引起發熱、咳嗽、腹瀉等症狀。如果是細菌、真菌或者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發熱,通常為高熱,伴有寒戰,血常規異常,抗生素或者抗病毒藥物有效。這時候發熱最好抽血培養,進行病原學檢查,並做藥敏試驗,有針對性的使用藥物。有些癌症病人放化療後出現發熱,尤其要注意是不是白細胞下降,粒細胞缺乏引起的,白細胞下降後免疫力低下,非常容易繼發感染,如果粒細胞缺乏超過一週,感染髮生率100%,所以需要定期複查血常規,這時候出現發熱,不僅要升白治療,而且要做好消毒隔離的措施,還要預防性的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藥物熱

癌症患者常常會用到一些特殊的藥物,如博來黴素、干擾素、白介素、唑來膦酸等等,這類藥物常見副作用就有發熱。另外,使用一些血製品,比如輸血,人血白蛋白,丙種球蛋白等也可能出現發熱。一般不用特殊處理,停藥後24小時內熱會自行消退,囑患者多飲水。

所以,癌症病人一旦出現發熱要格外關注,綜合判斷髮熱原因,除了常規退熱外,要對因治療,如果晚期病人反覆低熱,一般考慮病情進展引起腫瘤性發熱。比如惡性淋巴瘤如果出現B症狀(發熱、盜汗、體重下降),提示預後較差。


胡洋


不是說腫瘤患者發熱要關注,只要發熱都應該給予及時關注。

腫瘤患者的發熱可以分為幾種情況:

1、與腫瘤無關的因素導致的發熱:

比如其它致病因素導致的患者發熱,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導致的發熱、肺部感染導致的發熱、泌尿系感染導致的發熱、膽囊炎、闌尾炎等疾病都可以導致患者的發熱。如何區分,主要依靠患者的主訴不適和客觀的查體及必要的影像學檢查和化驗。

2、與腫瘤有關的發熱:

一是所謂的腫瘤熱,多發生在腫瘤晚期患者,或者中期患者體內腫瘤負荷較大。我們知道,人體發熱是機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發熱是由於體內的致熱源導致體溫中樞上調體溫導致的。腫瘤熱就是腫瘤細胞壞死後釋放入血的各種致熱源,導致體溫上升。腫瘤熱一般在37.5-38.度,極少會出現高熱,這種低熱,一般不需要積極應用降溫藥,只需要物理降溫就可以。通過給予有效的抗腫瘤治療後,體溫多數自行下降至正常。

還有就是腫瘤治療後出現的發熱,比如手術發生的發熱。首先要除外手術部位感染,包括深部手術區域的感染和體表傷口的感染,其次考慮是否合併了其它臟器的感染,常見的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通過相應的檢查是可以明確的。

還有放化療後發生的發熱,主要是由於放化療導致患者的體質下降,免疫功能受損,容易出現感冒各系統 臟器的感染性疾病的發生。這種情況下,在積極降溫和抗感染治療的同時,及時停止放化療,待恢復正常後再行抗腫瘤治療。(09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