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抗倭台州之戰,台州之戰結局如何?

鄧贏


台州之戰是發生在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至五月間的戰爭,由抗倭名將戚繼光帶領戚家軍在臺州(今浙江臨海)周邊的新臺、花街、上峰嶺、長沙等地大破倭寇,連續取得九次大捷,徹底消滅了侵犯臺州的倭寇。更打擊了其囂張氣焰,使其再也不敢大規模入侵浙江沿海地區。



  • 倭寇肆虐


倭寇,指從元末明初至隆慶開關時期,侵略中國沿海地區的海盜集團,因其中有日本人,故稱為倭寇。永樂十七年(1419年),明軍於遼東望海堝全殲來侵之倭。此役之後,倭患暫平,海防較為平靜。由於明朝海禁政策,沿海地區人民生活困苦,不得已鋌而走險出海走私。至嘉靖時,由於明朝內部商品經濟的發展,對外貿易的需求擴大。走私的人越來越多,有的甚至發展成為海盜,與倭人勾結,至使倭寇肆虐,再加上明朝腐敗嚴重,海防廢弛,又逢殘元勢力頻頻南下,明廷將精銳之師調往京師和長城一帶,致使倭寇多次大舉侵犯東南。甚至出現倭寇僅53人,竟橫行明朝三省80餘日,殺死擊傷官兵四五千人,包括明朝一御史、一縣丞、二指揮、二把總,最後明朝採取人海戰術才將其消滅,倭患之嚴重可見一斑。

  • 戚繼光與戚家軍
戚繼光,字元敬,於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繼承祖上的職位,任登州衛指揮僉事。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受張居正推薦,戚繼光進署都指揮僉事一職,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營共二十五個衛所,防禦山東沿海的倭寇。兩年後,即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繼光被調往浙江都司僉事,並擔任參將一職,防守寧波、紹興、台州三郡。戚繼光和倭寇作戰多次,得出了倭寇之所以猖獗,是因為官兵戰鬥力低下。



故此,在浙江上任後。戚繼光前往義烏招募新兵,募得四千人,皆為礦工與農民。於嘉靖三十八年(1559)正式成軍。之後,戚繼光親自對其進行嚴格訓練,嚴明軍紀,並配備最先進的裝備(戚家軍是當時火器配備率最高的部隊,在戚繼光的車營中,裝備火器的士兵佔四成以上,這個比例在當時,名列世界前茅)。戚繼光還將唐順之的鴛鴦陣進行改造(唐順之的鴛鴦陣為五人一隊,利用了倭寇刀短的特點,使用長槍為主要殺傷武器。陣法為:伍長持防牌在最前,其後是一把狼筅和三支長槍,三支長槍中的空檔,各夾一個刀牌手和狼筅手。有狼筅的保護,使刀劍的倭寇無法接近長槍手·,在加之倭寇武器短,只能被動挨打,而盾牌不僅可以防禦倭寇的重弓重箭,而且還封死了有可能滾入的刀手的通路。戚繼光繼承改良了此陣,將5人一隊增加為11人一隊,陣法為:兩人在前,一人一執長牌、一人執藤牌,負責防禦與掩護後隊;再後二人,手執狼筅,掩護執盾之兵與長槍手進攻;再後有長槍手四名,左右各二人,分別對應左右兩邊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後二人執鏜把,負責保護長槍手後方。剩一人為隊長,另派一名伙伕),使戚家軍成為一支勁旅。



  • 台州之戰九戰九捷

台州三面阻山,一面濱海,南自溫州,北抵寧波,海岸線長達700餘里,一直是倭寇侵擾的重點地區。



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意欲入侵台州,四月十九日,倭寇於象山海口東塔泊船,在西鳳嶺登陸,於當夜至寧海以北地區,大肆劫掠。戚繼光分析,倭寇的目地是吸引台州府、松門、海門等地駐紮明軍,之後趁虛而入,侵犯臺州。戚繼光立即作出應對:命台州府、海門自守,他帶領戚家軍前往寧海,與寧波海道總兵聯合,兩路夾擊倭寇。



倭寇得知後,決定棄船上岸,兵分三路入侵台州府:一路犯新河千戶所,一路犯桃渚所,一路犯健跳所。面對此種情況,戚繼光決定迅速解決寧海之敵,之後回軍先救距離相近的健跳、桃渚千戶所,同時,命唐堯臣率海門、台州之兵救新河。

新河激戰之時,戚繼光己消滅寧海倭寇,正準備回援桃渚,獲悉桃緒倭寇己至精進寺,欲攻台州府,遂急弛回臺州,在花街遇自桃渚來犯倭寇,將其殲滅,繳獲大量兵器,救出被擄男女5000餘人。此戰中戚家殲敵一千,傷亡僅三人。

自健跳而來之倭寇長驅直入,於五月進犯大田。戚繼光決定主動迎戰,倭寇見狀,便向西去,欲奪處州,戚繼光遂在其必經之路上峰嶺山南側狹谷設伏。待其經過時,戚家軍鳥銃齊發,以鴛鴦陣衝鋒,大敗倭寇,乖勝追擊,一舉殲敵300餘人,繳獲兵器1490多件,救出被擄男女1000餘人。

上峰嶺大捷之後,戚繼光增援新河。五月十七日,從寧海逃跑的倭寇,聚眾2000餘人,並聯舟18艘在長沙登陸,企圖南攻隘頑,北襲太平,擴大地盤,長期盤踞十日。戚繼光聽聞後,決定採取水陸並進之法,陸上派人四面突襲,並派通判吳成器迂迴至長沙東南,焚燒倭船,切斷倭寇退路。全殲從寧海逃跑的倭寇2000餘人。

此戰之後,倭寇再不敢大舉進犯臺州。在此戰中,戚繼光果斷出擊,有條不紊,制定了先解決寧海倭寇,再回軍救援健跳、桃渚的大方向。並速戰速決,沒有給倭寇任何機會。此戰中,戚家軍殲敵5000人,自身僅損失20人而己。


探尋歷史奧秘


台州之戰指的是明嘉靖四十年四月至五月發生的戰爭,在明抗倭的戰爭中,參將戚繼光率領戚家軍在臺州附近的新河、花街、上峰嶺、長沙等地連續九次挫敗倭寇的著名戰役。史稱“台州大捷”,亦稱“台州九戰九捷”。

1561年4月,倭寇從奉化東南登陸,進至寧海(今寧波市寧海縣)以北地區,大肆燒殺搶掠。戚繼光經過一番分析,認為倭寇目的是想吸引台州府、松門、海門等地駐紮的明軍,調虎離山然後趁機侵犯臺州。戚繼光親自率領主力至寧海,同時聯合寧波海道總兵,兩路夾擊來犯倭寇。

戰役經過如下:

戚繼光率部於龍山大敗倭寇,追至雁門嶺。倭寇乘虛分兵三路進犯臺州。倭寇兵至新河,戚繼光夫人發動婦女,配合守軍守城。城上旌旗招展,銃炮聲、喊殺聲連天。倭寇遠遠望去,以為城中早有防備,不敢貿然進攻。戚繼光獲悉後,即派唐堯臣部援新河,將倭寇擊潰。

新河戰時,戚繼光主力進抵台州,同倭寇於離台州數里的花街交戰。戚繼光率部以火器挫敵勢,又窮追,倭寇大半淹死水中。

農曆四月二十五日,倭寇二千人,抵台州東北的大田。戚繼光主動迎戰,於白水洋東之上峰山設伏,待敵人入峽谷進伏擊圈後,集中兵力攔腰襲擊,鳥銃突發,奮勇衝殺。倭寇忙以一字陣以守為攻。戚軍以鴛鴦陣對敵,倭寇大敗,退居小山,並搶先登上界嶺,拼死抵抗,戚軍冒死仰攻,一舉摧毀之。計殲敵三百四十四人,擒倭寇首領。

上峰戰後,原自寧海團前逃跑的倭寇,聚眾二千,聯船十八艘,於五月十七日在長沙(今溫嶺東南)登岸。戚繼光水陸聯合作戰,大敗倭寇。戚繼光在一個月的時間,連獲新河、花街、上峰嶺、長沙等役勝利,九戰九勝,全殲侵犯臺州的倭寇。

台州之戰使侵犯臺州的倭寇遭到毀滅性的打擊。與此同時,其它將領也在寧波、溫州一帶和倭寇交戰十多次,取得重大勝利,浙江倭患基本平息,這也從根本上扭轉了倭寇在南方地區的優勢。


Sylar弈


明朝嘉靖之前,雖然明朝經常與日本進行貿易往來,但是對來華的商人和貨物的數量有一定的限制,加上日本國內矛盾重重,中日兩國爆發了衝突。嘉靖二年即1523年,日本的貢使殺死和俘虜了前來的明軍官兵。



為此,明朝實行海禁政策。國內沿海的走私集團為了謀取暴利就與日本人勾結在一起,日本國內的一些武士、浪人、商人紛紛加入海盜行列,並不斷騷擾和劫掠中國沿海,使得倭寇猖獗。


在抗倭戰爭中,最著名的非戚繼光莫屬。中國沿海倭患最嚴重的就是浙江和福建,嘉靖四十年(1561年),一股倭寇在浙江奉化登陸,戚繼光指揮戚家軍在浙江新河、花街、上嶺峰等地與倭寇激戰。戚繼光指揮的戚家軍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在臺州地區九戰九捷,使倭寇聞風喪膽。加上其他將領在寧波、溫州等地也取得勝利,明軍清除了浙江的倭患。


歷史軍魂


戚繼光取得的台州大捷,有九捷:新河、花街、汛橋、白水洋、上風嶺、楚門、小藤嶺、長沙及外海洋麵的大捷。新河、小藤嶺、長沙大捷均在溫嶺境內。嘉靖四十年戚繼光在臺州進行多次戰役,徹底打敗了倭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