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騎虎什麼典故?

王排1155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觀音菩薩的坐騎那個不是虎,而是金光仙的“金毛犼”。又名“朝天吼”。“騎吼觀音”是觀音的三十三分身之一。

圖:騎吼觀音

那裡可以找到犼的形象?

細心一點的朋友可以發現,犼除了用作觀音的坐騎外,其形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並不難找到。在天安門城樓前的華表上,也有兩隻面南而坐的石犼,叫做“望帝歸”。城樓後面,同樣有兩隻石犼,叫做“望帝出”。他們的作用,據說犼是一種極具靈性的動物,用來密切監督皇帝的日常行蹤。“望帝歸”石犼它們的作用是專門注視皇帝外巡,如久遊不歸,他們就會呼喚皇帝速速回朝料理朝政。而“望帝出”石犼它們監視的則是皇帝在宮中的行為。如果皇帝深居宮中不理朝政,它們就會催請皇帝出宮,明查下情。

圖:天安門前華表上面的犼

犼到底是為何物?

犼,俗稱為望天吼,朝天吼,傳說是龍王的兒子之一,有守望習慣。華表柱頂之蹬龍(即朝天吼)對天咆哮,被視為上傳天意,下達民情。由於民間無人見到過它,於是就根據獅子的原形,在其基礎上,在頭上加了兩個角,作為犼的造型。所以,一般犼看起來常常會被人誤認為是獅子。因此“騎吼觀音”常常也會被人認為是“騎吼觀音”,當然這裡更認為的“騎虎觀音”就無從談起了。

圖:騎吼觀音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釋意:“犼,獸名,似犬,食人。”據說,犼兇猛異常,別說吃人,連蛟龍都不是它的對手。清代東軒主人的《述異記》中記載:“東海有獸名犼,能食龍腦,騰空上下,鷙猛異常。每與龍鬥,口中噴火數丈,龍輒不勝。康熙二十五年夏間,平陽縣有犼從海中逐龍至空中,鬥三日夜,人見三蛟二龍,合鬥一犼,殺一龍二蛟,犼亦隨斃,俱墮山谷。其中一物,長一二丈,形類馬,有鱗鬣。死後,鱗鬣中猶焰起火光丈餘,蓋即犼也。”

犼外觀到底長啥樣?

據資料顯示,朝天吼的相貌有著十大獨特之處:1、角似鹿;2、頭似駝;3、耳似貓;4、眼似蝦;5、嘴似驢;6、發似獅;7、頸似蛇;8、腹似蜃;9、鱗似鯉;10、前爪似鷹後爪似虎。

觀音菩薩為何會有“騎吼觀音”之說?

傳說,觀音還是慈航道人的時候,替闡教攻打萬仙陣,最後截教金光仙大敗,被慈航道人收為坐騎,也就是金毛吼。“騎吼觀音”的化身也就是從這個典故里來的。

再有,在《西遊記》中,也有觀音降伏金毛犼的一出。《西遊記》原著中,觀音菩薩的坐騎金毛吼私自下凡,自稱賽太歲,到朱紫國搶了朱紫國皇后金聖宮。不過,私自下凡只是一種說法,實際上,金毛吼下凡他是帶著佛母孔雀大明王的任務來而來,原因是朱紫國國王曾射傷其幼崽,佛母懺悔以後,吩咐叫他拆鳳三年,而唐僧師徒一行路過朱紫國時,正好是三年之期。金毛吼有一個很厲害的法寶,叫做“紫金鈴”,相傳為太上老君親手所煉。後金毛犼為孫悟空用計制服,在關鍵時刻,觀音趕到,向悟空說明真相,金毛吼乃奉命行事,才逃得一命。觀音菩薩在收服金毛吼後便騎著回去了。

圖:《西遊記》賽太歲

另外,佛教四大菩薩,除了觀音菩薩外,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都有自己的坐騎。文殊菩薩的坐騎是口首仙的青獅,普賢菩薩的坐騎是靈牙仙的六牙白象,地藏菩薩的坐騎是一頭形似獅子的怪獸,名曰:“諦聽”,又稱“獨角獸”。

圖:文殊菩薩坐騎青獅

圖:普賢菩薩坐騎六牙白象

圖:地藏菩薩坐騎諦聽

如上內容為大家分享,希望以後不要弄錯了。

關注淳幀通安,歡迎各位發表不同看法,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