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學生學習不好一定是老師的責任嗎?

教育之舟阿波羅號


正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正在毀掉整個中國教育事業!還很多人說孩子各有天性,有的是在學習方面有天賦,有的在繪畫方面才能。其實這兩句話都是錯誤。孩子的天性和思考能力來自於家庭環境!過去說書香門第,也就是一個家族幾輩人都很聰明,都是學霸!例如知名的梁啟超家庭,其家族就是當地的書香門第,其子女大多都是著名學者專家,最有名的是梁思成。再如浙江著名的錢氏家族,人傑輩出!難道說他們的孩子個個都是天才?只能說明,其家族對對教育有自己的方法!而個人所認知的一些學霸,其家長都是非常有耐心,有涵養,有見識的開明家長!而我也發現,會學習的同學,似乎並不是那麼的努力,平時和所有該玩就玩,還偷跑去打遊戲,但他總是很輕鬆就能考到班裡前三名。按照其玩耍過程表現的智商,也不是特別高。但是他會思考,會分析問題!往往會沉浸於思考和分析研究問題的過程,非常享受思考的過程!而思考和分析,則是學習的根本能力!孩子任何天賦都來源於這種能力,無論他是有繪畫的天分還是語言的天才,都是來源於思考分析能力。只是家長在發洩自己情緒的同時,堵上孩子學習之路。而一般家庭中,往往孩子的天賦都和家長的愛好是反的。這就是家長在特長方面急於指出他錯誤時,阻斷了他學習之路。由於家長多度的干涉,導致孩子在學習過程失去了天性,那麼學校的老師又有什麼辦法呢?老師是受到專業訓練的職業,因此他們應該懂得正確的教育方法。他們可以彌補家庭教育所帶來的負面效果。那為什麼說“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是錯誤的?因為它加重了老師的責任!老師面對的是所有的孩子,不同背景不同家庭的孩子。孩子越多,老師就沒有時間去照顧每一個孩子。如果加重的老師的責任,老師也只能用簡單的方法來督促孩子。什麼方法?就是增加作業的數量,用反覆的練習來提高學習成績!做成表面上的“好”!而這樣大量的重複練習,不僅會導致孩子在學習過程不在思考,進而失去學習的興趣。也會加重家長的負擔,讓家庭教育只側重於學校的作業!


王曉強30


怎麼教也教不會的孩子只是極少數。但怎麼都不會教的老師卻很普遍。所以老師教不會學生,80%責任在老師。上一年級,拼音一晃而過,學不會的孩子家長問老師,老師竟然反問為什麼不報幼小銜接班?作業做不好,家長問老師,老師竟然反問家長為什麼不會輔導?這就是現狀,教師拿著高薪,每年休假170天,最後責任歸咎於孩子笨、家長不盡責、輔導班報的少……總是不是老師的問題。

這裡我說個親身經歷,我小學讀的企業子弟小學,學校老師有些都是企業從事其他工作的,一半科班出身,一半來自企業宣傳處,專業性非常差。

我小學四年級以前不喜歡寫作,看課外書也比較少,作文沒得過高分。後來家裡給報了作文班,暑期也讀了很多作文書,彷彿突然開竅了,而且愛上了寫作。於是五年級開始寫作突飛猛進,有一次期中考試,自命題作文寫的很好,還想著能被按慣例年級傳閱。結果卻被語文老師請到了辦公室,還叫來家長,說我抄作文。

我當時就委屈的哭了,我家人跟老師解釋假期報了班、看了書,一進步就說抄的,這對孩子影響不好吧。語文老師還很有理的說“以前文章寫那麼差,倆月就能進步這麼大?你家長好好看看你們家作文書,肯定背誦的別人的文章。”我說考試之前我又不知道是自命題,怎麼會抄襲?

就在這種陰影下,我熬到了初中,整個五六年級無論作文怎麼樣都沒得過高分。初一時還是讀的單位子弟學校,這個語文老師純屬水平太差。她的課向來死氣沉沉,講課基本就是照搬教案書,給高分的作文全都是堆積華麗辭藻的,而不是重視文章內涵以及連貫性或承接詞。

到初一下學期,我轉學去了全市教學質量最好的私立。該校所有教師都來自各個名校,校長在省第一重點中學當了18年校長,而主課教師都是頂尖名校的退休教師,語文老師更是帶出過上百位清華北大學子的享受特殊津貼的特級教師。

是她讓我從此對語文課入迷,她很注重寫作,會把寫作的精髓以聊天說笑的形式傳達給你。初二的一次作文作業成為了我的人生轉折點。她當時用了一整節語文課給全班講解我的作文,說帶課30餘載,作文一共給過三次滿分,這是第四次。不僅全校傳閱,還幫我投稿報社並刊登,拿到那一期全省作文比賽二等獎。自此,我在幾年之間參加了十幾次關於寫作的比賽,收穫頗豐,在高二時就被當地報社和聘為特約撰稿人。大學雖然學了金融,但還是經常投稿,又被電視臺聘為特約撰稿,大二大三給央視做了兩年的定向寫作。

說了這麼多,雖有些累贅,但每一句都是親身經歷所轉化的經驗。一位良師如同伯樂,一位傭師卻能毀人不倦,如果不是當年及時轉學,別說考211了,能不能考上高中都不知道。現在學校統歸教育局管理,教學抓的更加嚴格,這是好事,但也讓很多老師為了評職稱、評教案而把主要精力花在了課外,對學生寄希望於自身學習能力強、家長幫襯能力強、課外輔導班助推能力強,而她們自身卻缺乏針對性的提升。說白了就是自身都沒有優質的方式方法去幫助學習差的孩子,不僅懶得教,甚至覺得是拖後腿,這種想法本身就普遍存在,又有幾人能把責任攬在自己身上?


城市發展報告


我覺得這樣的說法有點太絕對了。

我業餘教學過程當中,有很多學生成績一塌糊塗,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成績突飛猛進:

有的學生甚至以前三四五年級在農村沒有英語老師,所以整整三年沒學英語,六年級直接插班到城裡讀,也就是剛來的時候英語完全是零基礎,我從英文字母開始教起,到期末考試就考到94分;還有的學生剛來的時候接受能力非常差,有的英文單詞人家很快就學會了,但是他花了五六倍的時間還學不會,當時我在心裡暗暗想:如果這樣的學生我能教好的話,那估計沒有學生教不好了。不過該生學習很認真很努力,一個學期堅持下來成績居然從46分上升至76分,再到接下來的一個學期他的成績每次都在90分以上,所以我當時很自信,也認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但是自從碰到有的死活不學的學生之後,我改變了我的看法,有的學生各種不遵守紀律,就算各種方法都用盡了,他就是不學,該獎勵的獎勵了,該表揚鼓勵的也表揚鼓勵了,該……,還有的家長自己本身對孩子的學習都不怎麼重視,甚至經常為孩子請假帶孩子缺課出去玩,這樣的孩子您如何教?

教學教學,既要教還要學,教學是雙方面的事情,如果光是老師教得好,學生如果不認真學,或者乾脆死活不學的話,那也是束手無策。

雙方面配合好,學習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所以我覺得我們不能只看單方面。


趣談英語


“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我認為是對的。我是五十年代過來的學生,當時是五十年代初期,我們學校有一個最嚴歷的劉老師,我們從四年級就由劉老師帶我們,直到考上初中一帶就是三年,那個嚴歷勁兒是沒辦法說的。他有句名言:“我寧可讓你們現在罵我,我要以後你們想我”,他還說:我不但管校內,我還要管校外。那年考初中升學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九,以前和以後是根本不可能的。離開劉老師以後那些年,每年我們都去看望老師。這充分說明了只有屎蛋老師沒有屎蛋學生。連孔子都說:教不嚴師之惰,學生學不好責任在於老師,起碼老師是不作為的。


蘆葉767


你好,謝謝。

做為一名教師,我看到這個問題,也是全身抖了三抖啊。

這句話在十幾年之前提了一段時間,後來就銷聲匿跡了,只是因為這句話引起了教育江湖上的一些紛爭。

這話是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的。我估計這句話的本義,只是在砥礪自己以及同行,嚴格自律,牢記教師的使命,珍視每一位學生。只不過後來被曲解了,甚至以此成為綁架老師的道德和能力的標準。

我想陳鶴琴先生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大概沒有想到,這句話有一天會在社會上掀起腥風血雨,成為架在老師脖子上的一把利刃吧?

它只是彰顯了一個教育家的崇高境界,若以此來要求老師,把它作為教師的評價標準,就背離了陳鶴琴先生說這句話的本義,那就大錯特錯了。

老師沒有那麼大的神力,能夠拯救每一個學生。不管你多麼“優秀”,多麼“骨幹”,教育理念多麼先進,仍然會有很多“教不好”的學生。因為學生來到學校不是一張白紙,他還帶著家庭和社會影響的痕跡。不能把所有的因素都歸到老師這裡。學校對孩子的影響力充其量只佔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是家庭社會和自我教育的因素。

孔子那麼偉大的教育家,都有“朽木不可雕”的學生,你能說孔子不會教嗎?

對於這句話,要正確理解應該是:

家長鼓勵孩子: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要努力總會進步。

老師要不斷自醒:我是不是應該看看自己還有那些需要改進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容易接受?

同樣一句話,相向而行和相互對立,結果會完全不同。

最後,我覺得看待問題,應該一分為二,辯證對待。只要存在的都有合理性,但是隨著實踐的證明,這種合理性也會出現弊端,然後再改進。所以,如此,我們的社會才是進步的,我們的科技才是發展的,我們的教育才是越來越完善的!

謝謝。


暮光淺淺


首先,明確一下,此語出自中國著名教育家、中國現代幼兒教育奠基人陳鶴琴先生。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陳老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反應的是一種學生觀——學生是可以“教好”。學生是教育對象,學生是發展中的人,學生是可塑性強的人,秉持這樣的理念是實施教育的前提。相信學生通過教育可以得到發展,而不是“朽木不可雕也”,這是正確的學生觀。

但是,“教好”是相對的。

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受遺傳、環境和自身主觀能動性的影響。遺傳的基礎,環境是重要方面,個人主觀能動性是決定因素。

學校是學生成長的重要環境,老師是學生成長的重要他人,但不是其發展的唯一確定因素。

“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其實是對教師的激勵——要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相信學生是可教的,並且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這是教育發展的良性方式。“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適合老師自我鞭策,而不適合用來評價老師。

如果是老師說這話,這樣的老師一定是嚴於律己,值得尊重甚至敬仰的;如果是有人由此苛責老師,這樣的人定是不瞭解教育規律,偷換概念、以偏概全,定會被眾人鄙夷。

教育一定會越來越好,但教育不是萬能的。

老師一定會盡心盡責,但老師也不是萬能的。

相信老師,而不是苛責老師。



語文亭


我認為這種觀點是片面的、絕對的,學習成績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影響的,不是所有的學生成績好壞都和老師有關。

從學生角度來看,有的學生上課自覺,緊跟老師的思路,老師講到的知識點基本上都能弄懂,自然在考試的時候成績不會差到哪裡去;有的學生上課不認真,不想聽課,課後還找藉口說是因為老師講得太差,沒有吸引力。

這種把成績不好歸結在老師身上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就拿我身邊的事情來說吧。我寒假回家,一個小表妹數學下降很嚴重,我就問她媽媽是怎麼回事,她媽媽說是因為新學期換了老師,這個老師沒有之前的老師教得好,所以成績下降了。結果不久我就遇見小表妹的同班同學,這位同學考得很好。所以我覺得成績下降和老師有關,但是並不是全部原因。根據小表妹在我家玩的幾天,我觀察得出,她平時非常貪玩,連課外書都不會看,靜不下來心,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她這樣的狀態在期末考試肯定是不會很好的。當然,換了老師後,學生與老師之間還需要磨合期,這也是重要因素。

從老師角度看,有的老師經驗豐富,與時俱進,懂得如何讓學生在同樣多的時間裡學得更多更牢靠;有的老師不僅教學經驗不豐富,還不知道彌補不足,專業能力也不過關。

我上學的時候就特別羨慕鄰班的同學,因為他們的英語老師是全年級最好的老師,每次英語成績都遠遠超過其他班,當我們考得不好的時候就會找藉口說自己班的老師不如別人班的。現在想起來還真不全是老師的責任。又拿我的親身經歷說吧,我和我朋友是小學就在一個班的,一直到高中分班才分開。我和她接受的教育都來自同樣的老師,但是我們之間的差距卻沒臉看(哭泣)。明明是同樣的老師教出來的,但是後面的人生軌跡卻完全不同了,這難道都要全部歸因於老師的責任嗎?當然,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我也是一名高中老師,身邊接觸到的老師很多,老師隊伍質量參差不齊,這是有目共睹的。而且還存在少數老師常年來都是使用同樣的教學參考用書,課件也是一勞永逸,教學方面的東西很久都不會更新。這些問題表現出來就是學生口中的“這個老師講課太死板了,我聽不進去,聽一會兒就打瞌睡”。

作為學生,如果自己成績下降了,先找找自己的原因,為什麼同樣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成績懸殊這麼大?最有效的是專注於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以及對老師的適應能力,我相信是可以學得很好的!

(注:圖源自網絡)


高考大仙兒語文


大部分老師聽到這句話,心裡就很不爽。這句話流行了近一個世紀,當時的幼兒教育家陳鶴琴說這句話的時候,其實初衷是強調幼兒教師的責任感。他可能怎麼也沒想到,後來被推而廣之,成為套在全國老師頭上的緊箍咒。一些管理階層最喜歡用這句話來鞭策老師,社會人不少人也喜歡拿這句話對老師指指點點。

對於這句話的理解,應該分開來說明。首先“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陳老師當時說這句話的時候是在民國二十年代的時候,那時候的教育和現在不可同日而語,當時陳老師說這句話“不會教”的意思是“不負責任”,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句話確實是有道理的。學術專攻,水平有高低,一個老師只要是敬業的就是好老師。我們的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老師,可能他們的教學成績平平,沒有什麼過人的才華,沒有驚天動地的成就,有的甚至連一個職稱都評不上。但是,這些老師兢兢業業,勤勤懇懇,默不作聲地為教育服務。能說,這樣的老師就不是好老師嗎?一定要教出清華北大學生的老師才叫高老師嗎?我們經常說對學生不能以成績論英雄,這句話同樣適用於老師!

一個能教出清華北大學生的老師固然是好老師,說明這個老師的水平高。但是,清華北大畢竟鳳毛麟角。大部分的學生還是普普通通,是不是他們的老師就不稱職呢?我這邊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學生考了100分,那就沒有人懷疑他的老師。一個學生考了50分,就懷疑老師有問題了。但是你知不知道,這個學生原本的基礎是30分,經過老師的努力,進步了20分。提高40%,進步還是很大的,雖然他還是不及格,不能因為他不及格就否定他和他的老師。有些人看問題斷章取義,就是隻會把考50分的拿來和100分的比。

現在就辦學條件來說,城鄉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農村的學生不斷的流向城市。就我從教的這個片區來說,這幾年優秀學生流失很嚴重,都流向縣城了。結果,導致成績每年都在下滑。當地人只看每年中考一級達標高中考上幾個,沒有人去關心及格率,沒有人會去對比當初初一年入學的成績對比,就把我們學校的老師一棍子打死,說是教得越來越爛。其實,因為優秀生源的流失,我們學校的老師為了給留下的學生補缺補漏,更加的辛苦。每年的中考成績一出來,對比初一入學,我們的進步率是超過城裡的中學的,就是高分率趕不上。當地人可不瞭解這一套,他們只看重點高中的考中了幾個,老師們有苦也說不出。

一個學生,怎樣才算得上學會?一定要考上重點中學才叫學會嗎?這個道理其實不用解釋,大家都明白。當初,陳老師說這句話的時候,可能想不到,這麼多年了一直有人在歪曲它的意思。要說責任感,如果一個老師整天不務正業,誤人子弟,道德敗壞,那肯定要批判 ,肯定是壞老師。但這畢竟是少數,我相信絕大多數的老師是稱職的。只要你的孩子在老師那裡學到了知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即使他們沒有考上重點,都應該感謝老師。

人的智力是有差別的。學習這東西,勤奮固然重要,但是天賦的因素影響也很大,有人天生就不是讀書的料。一個考50分的學生不一定就是“差生“。我教過的學生,成績一般的走出社會往往混得更好。因為,這些學生在學校裡,雖然分數不怎麼樣,但是其他方面學了不少 。

“沒有學不會的學生“這句話是對的,即便是一個殘疾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發光點。很多人看過《阿甘正傳》這部電影,影片講述了 一個名叫阿甘的低能兒為了躲避別的孩子的欺侮,聽從一個朋友珍妮的話而開始“奔跑”,因此開啟了自己人生的新旅途,並在堅持自我的狀態下,實現了自我人生價值並收穫了愛情的故事。這個故事激勵了一代代的人,也是對“沒有不會的學生“的最好解釋。所以, 我也希望家長們理解這部電影的啟發,只要孩子真的努力了,就是優秀的,不要死磕分數,努力去尋找孩子的發光點才是重要的。

綜上所述“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學不會的學生”這句話,我的理解就是前半句大部分人歪曲了它真正內涵,後半句是真理。這句話本身沒有錯,而是有人把它理解錯了。當然這只是我個人淺薄之見,大家應該有更深刻的理解,歡迎討論。謝謝!


港水569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看似有道理,重在強化教師的教的主動性,教的先進性,教的科學性即教的質量!過去,我也曾經無數次聽過這樣的論斷:有一個好的校長就有一所好的學校。校長的概念和內涵都被無形地得到了強化和演繹。言盡於此,二者都有驚人的相似。

真的如此嘛!最樸素的哲學原理告訴我們,看待任何事物都要一分為二,辯證地看。怎麼到了老師,校長這裡,就變得如此絕對了哪?

教與學,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是矛盾的結合體。既然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就會存在相互轉化,相互作用。平衡點位於中間的,教學同步即教學相長,反之,則教學脫節是也。

回過頭來再探究“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不會教,旨在強調教學方法的重要性,教法,教法,教有所法,貴在得法。從這一側面出發,強調“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錯!“沒有教不會的學生”,然而,需要強調的是學生從智力、情商,學業基礎,學習習慣等方面屬於基本正常,才具備“沒有教不會的學生”的先決條件。

教不會的學生有之,教不好的學生更有之。不會教的老師有之,不願意教的老師也有之。

看似富有哲理的一句話,由於缺少必然的邏輯聯繫,因而成了一句令人啼笑皆非的“對聯”了!

不知對否,敬請斧正!


避暑山莊來客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看似有道理,重在強化教師的教的主動性,教的先進性,教的科學性即教的質量!過去,我也曾經無數次聽過這樣的論斷:有一個好的校長就有一所好的學校。校長的概念和內涵都被無形地得到了強化和演繹。言盡於此,二者都有驚人的相似。

真的如此嘛!最樸素的哲學原理告訴我們,看待任何事物都要一分為二,辯證地看。怎麼到了老師,校長這裡,就變得如此絕對了哪?

教與學,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是矛盾的結合體。既然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就會存在相互轉化,相互作用。平衡點位於中間的,教學同步即教學相長,反之,則教學脫節是也。

一,從教師教學角度看,根據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理論,即只要提供最佳的教學並給予足夠的時間,多數學生都能獲得優良的成績,所以該觀點有一定道理。

二,從教學結果看,我們知道,教育是家庭、學校、社會三大方面的合力,教師只是教學效果的一方面,教學效果必然還會受到家庭和社會方面的影響,所以從這一點看,我不認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

三,從教師角度看,都希望教好每一位學生,而不管是家庭,學校,還是社會,都希望每個學生都能成長成才,所以,我希望不能把教育責任完全教給教師,家庭,社會,學校都應該合力共同給予學生足夠的關愛和教育。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